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媒体文化的价值航标 被引量:1
1
作者 陶绍兴 许鹏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22-26,共5页
新媒体的出现导致文化范式发生剧变,藉此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一股不可或缺、无法回避的渗透性力量。在政治民主与文化自主成为中国新常态情境下,新媒体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新媒体也产生了诸如一些"碎片化"、"浅薄... 新媒体的出现导致文化范式发生剧变,藉此形成的新媒体文化成为一股不可或缺、无法回避的渗透性力量。在政治民主与文化自主成为中国新常态情境下,新媒体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新媒体也产生了诸如一些"碎片化"、"浅薄化"、"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甚至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的乱象。这些乱象决定了新媒体文化中的进一步发展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航标来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 新媒体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影响的实证研究——以S大学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磊 《领导科学论坛》 2013年第6期28-30,共3页
此研究以S大学为例,从道德价值、社会公德、学习理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个性特征等8个方面调查分析了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但... 此研究以S大学为例,从道德价值、社会公德、学习理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个性特征等8个方面调查分析了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并且积极影响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在新媒体文化这把双刃剑面前,为提升大学生伦理道德观念,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伦理道德观念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文化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3
作者 鲁淑华 孙敏 《职业》 2019年第26期97-98,共2页
随着现代化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教育的持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新媒体文化的发展为背景,通过阐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面临的困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具体... 随着现代化及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不断扩大、职业院校教育的持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以新媒体文化的发展为背景,通过阐述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面临的困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职业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文化背景下广告互动性设计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文斐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0期18-20,共3页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持续更新迭代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广告渠道以及平台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互动广告”的形式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之中。以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普及为基础的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更是为广告的互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持续更新迭代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广告渠道以及平台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互动广告”的形式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之中。以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普及为基础的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更是为广告的互动性提升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从“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开始切入,重点以新媒体文化作为论述背景,阐述新媒体信息化时代以来广告互动性设计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广告交互性 广告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兼评《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中国实践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程曼丽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 2008年是我国对外传播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2009年中央明确提出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总体规划,"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自此拉开帷幕。2019年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实施的第十个年头,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分析与反思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实践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理论研究总体偏弱,能够在较长时间段内对媒体的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进行潜心开掘的研究成果更不多见。文章即是在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整体推进十周年的背景下讨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与意义。总的来看,中国的对外传播经历了从硬件设施建设到核心能力打造,再到护航"一带一路"的发展阶段,这同时也是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由追逐硬实力到重视软实力,由自说自话到寻求共同话语的一个转变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新闻传播研究需要考虑将中国实践理论化的可能性,"新媒体跨文化传播"就是理论探索的方向之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在国际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不再是媒体或媒体网站单方面的事情,而成为多元主体共同的事情;以媒体为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亦应上升为多元主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媒体文化传播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下儿童外语习得效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汤红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3,共6页
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有其独特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基于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的儿童外语习得具有激趣性、协趣性、激励性、共享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征,成为以分享为驱动的儿童外语习得模式。本文通过探讨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及其特征和实... 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有其独特的显性和隐性特征。基于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的儿童外语习得具有激趣性、协趣性、激励性、共享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等特征,成为以分享为驱动的儿童外语习得模式。本文通过探讨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及其特征和实证研究,阐述并验证新媒体语言文化生态与儿童外语习得效度的相关性,提炼分享式儿童外语习得模式的效度因素,以期为新媒体时代儿童外语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语言文化生态 社区化 分享式儿童外语习得模式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流行文化中意识形态的隐性线路及问题检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艳娥 《云梦学刊》 2020年第2期92-99,共8页
新媒体流行文化将受众建构成"媒介真实"里各种可能的关系主体与利益主体,影响其生活观念、身份认知、社会态度、实践行为、社群关系和共享信仰,带来受众意识形态认知被代理、社会共同体关系与意识形态实践秩序被解构、信仰取... 新媒体流行文化将受众建构成"媒介真实"里各种可能的关系主体与利益主体,影响其生活观念、身份认知、社会态度、实践行为、社群关系和共享信仰,带来受众意识形态认知被代理、社会共同体关系与意识形态实践秩序被解构、信仰取向异化、社会共同基础弱化等潜在问题与风险。以"良善意志"参照系建构、"实用美德"建设、"主体间关系"平衡等显性操作,强化新媒体文化中意识形态共识的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价值理性,突破意识形态问题的惯常认知心理框架与隐性线路,妥善消解其潜在的矛盾与风险,亦可为新时代互联网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与治理提供一种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流行文化 媒介建构 意识形态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视觉文化与绘画——从“绘画死亡”看当下美术创作的文化语境 被引量:1
8
作者 孔新苗 张萍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文化转型,对当代美术的创作、传播、接受语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从照相机到数字图像技术,从中国美术的精英文化品格到当代大众图像文化的商业色彩,透视过去十余年来美术创作的新变化,从审美文化语境变化的角度揭示新...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视觉文化转型,对当代美术的创作、传播、接受语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从照相机到数字图像技术,从中国美术的精英文化品格到当代大众图像文化的商业色彩,透视过去十余年来美术创作的新变化,从审美文化语境变化的角度揭示新现象内含的内在问题,应是当代艺术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视觉文化 美术创作 文化语境 商业色彩 消费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的难点及其理论回应 被引量:17
9
作者 肖珺 胡文韬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1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正在通过文化完成自身的转型,数字传播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带来时间、空间和结构作为权力的整体变迁,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新媒体跨文化传播被认为是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下一个前沿,作为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媒体正在通过文化完成自身的转型,数字传播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带来时间、空间和结构作为权力的整体变迁,文化及文化间意义的生成与流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明显。其基本问题是诠释网络社会的文化间交往,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范式扎根于不同的社会土壤推动新的文化秩序不断出现。其实践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间疏离与敌视加剧,一方面,互联网的大连接实质性地造成全球化的趋同效应,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中,右翼民粹主义,种族歧视问题不断凸显;其二,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冲突呈现新表征,新媒体会便利跨文化沟通的效率,但不必然带来文化间的深层交流和理解,此外,网络传播的多元会话模式可能带来更多的冲突;其三,抗拒性认同带来难以缓解的文化间困境,全球传播同时成为推动和塑造认同危机的社会原因,同时,跨文化传播中的误读和抵制不断挑战传统社会权威。中国理论回应的着力点是建构与世界互动的跨文化共同体,以此开拓从中国出发,与世界互为方法的可能性。一是拓展跨文化虚拟共同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认同,建构新媒体空间的全球倾听模式;二是直面文化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在跨文化冲突空间内寻找协商和理解的路径。中国正在不断探索与世界沟通的理念和方法,中国文化自身的血脉中延续着具有世界价值的元素。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的重要性不仅仅是获取新媒体跨文化传播中流动的客观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个人、政治、文化、区域(国家)等多维主体的形成过程。在文化背景异质时,对“他者”文化的地方知识进行语境化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互相修正,使得全球文化是一种为了沟通的传播文化,最终结束对“他者”文化的先天恐惧,共享一个多样化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文化传播 文化冲突与协商 文化共同体 中国与世界互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新闻翻译的特征与展望
10
作者 谢玉红 《外文研究》 2018年第3期93-98,110,共6页
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深度发展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化是由数字技术引领的一场新科技革命。在新媒体文化转型过程中,新媒体新闻翻译呈现出文本多模态化、媒介大数据化、译者主体多元化、文体风格多元化及翻译技术化等新特征。新媒... 以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深度发展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化是由数字技术引领的一场新科技革命。在新媒体文化转型过程中,新媒体新闻翻译呈现出文本多模态化、媒介大数据化、译者主体多元化、文体风格多元化及翻译技术化等新特征。新媒体文化在实现多模态等效、重构译者(人)身份、建立由技术、服务与译者(人)协同融合的翻译新生态三个层面,给新闻翻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闻翻译 新媒体文化 特点 多模态等效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纪录片声音运用的发展态势研究
11
作者 陈律薇 《艺术传播研究》 2020年第2期73-79,共7页
随着媒介深度融合,新媒体纪录片中的声音运用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新特点与新态势。基于对国内外新媒体纪录片样本的采集与分析,可从声音技术的革新、声音形象的多元化与声画关系的拓展等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纪录片的声音设计与运... 随着媒介深度融合,新媒体纪录片中的声音运用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新特点与新态势。基于对国内外新媒体纪录片样本的采集与分析,可从声音技术的革新、声音形象的多元化与声画关系的拓展等三个方面对新媒体纪录片的声音设计与运用及其作用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媒体纪录片 媒体艺术 纪录片声音 声音技术 声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传播视阈下的高校形象构建现实路径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素芳 《电影评介》 2014年第5期99-100,共2页
一、传播语境:高校内涵发展召唤软性艺术传播 根据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转变新要求,高校形象的构建重点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移,即宣传的重点应该由办学规模扩张向教学质量提升转变、由定位趋同向特色发展转变、由模式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转... 一、传播语境:高校内涵发展召唤软性艺术传播 根据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转变新要求,高校形象的构建重点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移,即宣传的重点应该由办学规模扩张向教学质量提升转变、由定位趋同向特色发展转变、由模式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转变、由行政管理方式向教授治学转变.很明显,这些转变的特征有个共性,就是宣传模式的开放性.对应着高校内涵发展模式的转变,高校形象的构建应该着重于多元化、开放化,这与新媒体的开放性的特征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 形象构建 新媒体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短视频传播中的情绪驱动与文化认同感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宝涛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品牌短视频传播中的情绪驱动与文化认同感构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新媒体文化现象。其中情绪化视频片段和颗粒化情节的处理方法成为品牌短视频渲染情绪和情绪驱动的主要手段之一。情绪驱动主要诉诸情感共鸣强化、故事叙述方式创新、视觉与... 品牌短视频传播中的情绪驱动与文化认同感构建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新媒体文化现象。其中情绪化视频片段和颗粒化情节的处理方法成为品牌短视频渲染情绪和情绪驱动的主要手段之一。情绪驱动主要诉诸情感共鸣强化、故事叙述方式创新、视觉与听觉协同、情感表达多样、用户互动性增强、内容传播广泛等层面。在详细梳理情绪驱动和文化认同感概念属性的基础上,能够看到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感的多维生成元素,主要包含视觉和听觉元素、故事情节、音乐、色彩、文化融合元素等。消费者情感关联与文化认同感强化关联密切,其中情绪驱动的内容创作源自情感关联,也同时推进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与强化。情绪驱动与文化认同感构建的内在理路主要体现在:情绪驱动的连锁反应、文化认同感的说服效应、情绪驱动对文化认同感的激发与影响、情绪驱动促进文化传承、文化认同感对情绪的反作用、情绪驱动与文化认同感的互动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短视频 情绪驱动 文化认同感 新媒体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视域下文化自信建构的贵州策略及路径——以《动静·共亮城市会客厅》节目为例
14
作者 郑鑫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101,共6页
《动静·共亮城市会客厅》是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策划制作的聚焦贵州本土文化的新媒体文化讲述节目,旨在邀请各领域有故事、有思想的影响力嘉宾,以文化为媒介,以讲述的形式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展现给大... 《动静·共亮城市会客厅》是贵州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策划制作的聚焦贵州本土文化的新媒体文化讲述节目,旨在邀请各领域有故事、有思想的影响力嘉宾,以文化为媒介,以讲述的形式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展现给大家。这也是笔者首次参与策划主持的一档新媒体文化讲述类节目,力图通过嘉宾讲述或访谈内容引发共情、共鸣,通过对本土文化思想价值的探讨、讲述、解析、传播与分享,展示贵州多元文化,让城市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实现共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文化 策划制作 文化自信 多元文化 广播电视台 本土文化 媒体 策略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故宫博物院政务新媒体群传播策略研究
15
作者 刘娜 詹骞 《新闻论坛》 2020年第2期73-76,共4页
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在近年来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这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媒介环境有关,也得益于其对自身媒介发展规律的准确认知和运用。故宫博物院通过构建新媒体矩阵、开展跨领域合作、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打造严肃文化稀缺爆款... 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在近年来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这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媒介环境有关,也得益于其对自身媒介发展规律的准确认知和运用。故宫博物院通过构建新媒体矩阵、开展跨领域合作、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和打造严肃文化稀缺爆款内容等手段构建了良性可持续的媒介生态环境,有效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作用,也为其他文化类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类政务媒体 故宫博物院 媒介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文化批评的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丛芹 《设计艺术研究》 2011年第5期6-13,31,共9页
设计文化批评是设计批评的首选范式,可以从物质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与全球文化等方面切入。在具体操作中,既可以在背景确认和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将多学科方法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的判断、阐释和评价;也可以围... 设计文化批评是设计批评的首选范式,可以从物质文化、商品文化、消费文化、视觉文化、新媒体文化与全球文化等方面切入。在具体操作中,既可以在背景确认和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将多学科方法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的判断、阐释和评价;也可以围绕设计者、设计物、消费者、经营者和旁观者等,分析人与物、设计与社会等的多种关系;还可以开展特定的"维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文化批评 物质文化 商品文化 消费文化 视觉文化 新媒体文化 全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17
作者 陈钰 韦松郁 杨俊霞 《成才之路》 2017年第3期17-17,共1页
校园文化与新形式的融合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解决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如何建设新时代下的特色校园文化,成为大学的首要任务.文章研究当前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新媒体文化 多元文化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屏:移动场景下视频呈现的创造性选择 被引量:55
18
作者 高贵武 吴奇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3期98-107,共10页
随着移动技术的更新迭代,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在内的中外媒体在新媒体产品和短视频服务领域纷纷采用了竖屏播放模式,呈现出新闻资讯类、剧情类、创意类、微综艺类等多种样式。竖屏之所以能够在电影之外的视频领域遍地开花,除了能满足用户... 随着移动技术的更新迭代,包括传统主流媒体在内的中外媒体在新媒体产品和短视频服务领域纷纷采用了竖屏播放模式,呈现出新闻资讯类、剧情类、创意类、微综艺类等多种样式。竖屏之所以能够在电影之外的视频领域遍地开花,除了能满足用户竖式手持手机的生理规定性之外,更为主要的是其通过智能手机终端所体现的对新媒体时代传播移动场景和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文化的顺应与契合,从而满足移动场景下手机用户的信息消费习惯和孤独陪伴的心理诉求。上述内在机理使得竖屏成为移动场景下视频呈现的创造性选择和未来手机端视频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屏 移动终端 短视频 屏幕 新媒体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域理论下语文微课教学的理论建构
19
作者 吕复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6期80-81,共2页
根据2019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达到8.5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超过99%,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23.8%。相比于传统交流方式,学生更倾向于网络交流,慢慢成为在互联网等新媒体文化土壤中生长... 根据2019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网民达到8.5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超过99%,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分别为23.8%。相比于传统交流方式,学生更倾向于网络交流,慢慢成为在互联网等新媒体文化土壤中生长的"网生代",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在疫情期间开展"停课不停学",学生每天伴着网络,网络也在不断改变着学习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教育平台 新媒体文化 场域理论 网络交流 数据显示 技校 手机网民 网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