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权”抑或“去权”:新媒介赋权视域下舆论引导的角色转换 被引量:11
1
作者 尹金凤 胡文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在有序的社会结构中,对媒介权力的支配和控制是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化浪潮催生了新媒介赋权主体的角色转换频次。新媒介赋权的对象不仅仅是"弱者",同时也针对"强者"。"... 在有序的社会结构中,对媒介权力的支配和控制是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化浪潮催生了新媒介赋权主体的角色转换频次。新媒介赋权的对象不仅仅是"弱者",同时也针对"强者"。"弱者"通过自我赋权和技术赋权,获得舆论关注,"强者"在处理网络舆情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与公众积极对话,开展引导舆论,并争取"强者"的势能守恒。因此,要重构新媒介视域中的传播秩序,处理好多元传播主体权力中心的行为边界,消解多元媒介衍生的权力异化现象,适时对权力主体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赋权 舆论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赋权及其关联效应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波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1期87-93,共7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qu...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传播科技出现的新媒介赋权现象渐成研究热点。需要包括新闻传媒在内的各部门各组织共同构建起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从外部施加推力促使主体参与进来进行赋权。自我赋权与他者赋权相结合,通过"他助"往往才能更好地"自助",主体才能真正得到权能(感)的增加。应该在一个整体的视角下探索新媒介赋权的作用机制,这既包括新媒介使用与外部社会因素之间的互动过程,又包括行动者在其中的策略选择和行动逻辑,还有这种人、社会、媒介三者之间不断互动所带来的赋权结果。增权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新媒介赋权一方面能促进主体的自主性获得,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的主体性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赋权 传播过程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组织、生产: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实践的三重层面解读 被引量:37
3
作者 孙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93,共7页
在当下的新媒介环境中,我国新兴的青年亚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呈现出蓬勃旺盛的活跃态势。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新媒介的使用中占据了优先地位,他们在新媒体技术介入下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为我们探究中国本土化的赋权行为提供了丰富的... 在当下的新媒介环境中,我国新兴的青年亚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呈现出蓬勃旺盛的活跃态势。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新媒介的使用中占据了优先地位,他们在新媒体技术介入下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为我们探究中国本土化的赋权行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从身份、组织和生产三个层面对我国当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新媒介赋权行为做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赋权 青年亚文化 身份 组织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赋权与数字协商民主实践 被引量:34
4
作者 赵爱霞 王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8,共9页
在新媒介赋权趋于常态化、人工智能趋于大众化的智媒时代,数字协商民主成为调和政府与社会、专家与民众、技术与民主关系的有效路径。新媒介赋权重塑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协商民主的科层化权力格局,催生了数字协商民主这... 在新媒介赋权趋于常态化、人工智能趋于大众化的智媒时代,数字协商民主成为调和政府与社会、专家与民众、技术与民主关系的有效路径。新媒介赋权重塑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打破了传统协商民主的科层化权力格局,催生了数字协商民主这一新兴事物。随着新媒介赋权范围不断扩展,网络空间出现信息冗余现象,算法推荐应运而生,这给数字协商民主带来了诸如“群体极化”“精英民主”“智能极化”等问题。公民、社会和政府三方主体应当协同共进,通过加强新媒介赋权的伦理建设,弥合精英政治与底层政治的鸿沟、破除算法黑箱,大力推动数字协商民主实践,促进线上与线下协商民主的双向互动,从而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赋权 算法推荐 数字协商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作为出版理论研究基石的权利与权力的博弈
5
作者 师曾志 杨睿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
出版权利一直是出版理论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关键是出版权利作为一种理念型、神圣性的问题,它需要出版权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以新媒介赋权与反赋权的视阈,从公民、公民身份出发,辨析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探究从出版权利到出版权力再... 出版权利一直是出版理论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关键是出版权利作为一种理念型、神圣性的问题,它需要出版权力的共同作用才能得以实现。以新媒介赋权与反赋权的视阈,从公民、公民身份出发,辨析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探究从出版权利到出版权力再到出版权利实现的复杂曲折过程,承认受众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已加入到了出版传播的实践中,在二元对立思想存在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微小叙事的行动与实现、情感与理性、态度与行为等的知行合一,指出互联网时代出版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彰显出自我觉醒与确认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深究出版研究的真问题以及推动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民身份 新媒介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立法中的用户法律保护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庹继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中国正加快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在此进程中通过网络立法保护网络用户权利显得非常必要。论述了立法保护网络用户权利的重要意义:一是具体落实公民的言论自由宪法权利;二是将新媒介对网民的技术赋权提升到法律层... 中国正加快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在此进程中通过网络立法保护网络用户权利显得非常必要。论述了立法保护网络用户权利的重要意义:一是具体落实公民的言论自由宪法权利;二是将新媒介对网民的技术赋权提升到法律层面;三是推动公民依法形势舆论监督的宪法权利。还阐释了权利保护与对自由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共通性,且我国已有相关立法加以规制,对网络用户权利的充分保护不致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不会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立法 网络用户 互联网思维 言论自由 新媒介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