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克拉通乌拉山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石榴子石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黄道袤
柯珊
+3 位作者
李鹏川
董春艳
李曙光
万渝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8-1946,共19页
乌拉山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中段,以榴云片麻岩为主的表壳岩十分发育。榴云片麻岩遭受强烈变质变形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石榴子石花岗岩。本文对石榴子石花岗岩开展了野外地质、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榴云片麻岩...
乌拉山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中段,以榴云片麻岩为主的表壳岩十分发育。榴云片麻岩遭受强烈变质变形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石榴子石花岗岩。本文对石榴子石花岗岩开展了野外地质、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榴云片麻岩、深熔榴云片麻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之间多呈过渡渐变,石榴子石花岗岩具有原地—半原地性质。4个石榴子石花岗岩样品变质-深熔锆石年龄为2463~2442 Ma,考虑到古元古代晚期强烈构造热事件改造,认为把石榴子石花岗岩形成时代暂定为2.5~2.45 Ga之间或更接近2.5 Ga较为合理。这支持了榴云片麻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的认识。石榴子石花岗岩的元素组成变化很大,SiO_(2)=66.41%~73.79%,TFeO+MgO=0.22%~5.59%,Na_(2)O=2.96%~5.27%,K_(2)O=1.54%~5.27%,TREE、(La/Yb)_n和Eu/Eu^(*)分别为83.45×10^(-6)~262.44×10^(-6)、11.2~182.6和1.15~3.62。全岩ε_(Nd)(t)和t_(DM2)(Nd)分别为0.18~1.65和2.77~2.60 Ga,变质-深熔锆石ε_(Hf)(t)和t_(DM2)(Hf)分别为0.86~4.54和3.04~2.69 Ga。石榴子石花岗岩元素组成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们的物源区组成和形成过程中石榴子石结晶分异程度不同。物源区岩石为新太古代晚期成熟度不同的变质碎屑沉积岩(主要为榴云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转换、变质基底初步稳定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花岗岩
乌拉山
SHRIMP
U-Pb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
新太
古代
晚期
—古
元古代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吕梁群的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2
作者
卢成森
钱加慧
+3 位作者
尹常青
张健
高彭
吴尚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41,共19页
吕梁群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部,对其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部造山带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以吕梁群的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为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变质沉积...
吕梁群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部,对其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部造山带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以吕梁群的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为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变质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2510 Ma(袁家村组)和~2443 Ma(裴家庄组),变质火山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369 Ma(近周营组)和~2187 Ma(杜家沟组)。这些结果结合前人的数据资料表明吕梁群可以划分为上、下2个部分。下部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主要由变质沉积岩组成,沉积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上部近周营组和杜家沟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吕梁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为活动大陆边缘的酸性岩浆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原岩为弧火山岩,表明该岩群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吕梁群与吕梁—云中山地区乃至整个中部造山带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中期的弧岩浆岩具有年龄上的相似性,共同指示中部造山带的古位置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岩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活动大陆边缘
吕梁群
华北克拉通
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克拉通乌拉山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石榴子石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黄道袤
柯珊
李鹏川
董春艳
李曙光
万渝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和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8-1946,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72236)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221645)联合资助的成果。
文摘
乌拉山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中段,以榴云片麻岩为主的表壳岩十分发育。榴云片麻岩遭受强烈变质变形和深熔作用改造,形成石榴子石花岗岩。本文对石榴子石花岗岩开展了野外地质、地球化学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研究。榴云片麻岩、深熔榴云片麻岩和石榴子石花岗岩之间多呈过渡渐变,石榴子石花岗岩具有原地—半原地性质。4个石榴子石花岗岩样品变质-深熔锆石年龄为2463~2442 Ma,考虑到古元古代晚期强烈构造热事件改造,认为把石榴子石花岗岩形成时代暂定为2.5~2.45 Ga之间或更接近2.5 Ga较为合理。这支持了榴云片麻岩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的认识。石榴子石花岗岩的元素组成变化很大,SiO_(2)=66.41%~73.79%,TFeO+MgO=0.22%~5.59%,Na_(2)O=2.96%~5.27%,K_(2)O=1.54%~5.27%,TREE、(La/Yb)_n和Eu/Eu^(*)分别为83.45×10^(-6)~262.44×10^(-6)、11.2~182.6和1.15~3.62。全岩ε_(Nd)(t)和t_(DM2)(Nd)分别为0.18~1.65和2.77~2.60 Ga,变质-深熔锆石ε_(Hf)(t)和t_(DM2)(Hf)分别为0.86~4.54和3.04~2.69 Ga。石榴子石花岗岩元素组成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们的物源区组成和形成过程中石榴子石结晶分异程度不同。物源区岩石为新太古代晚期成熟度不同的变质碎屑沉积岩(主要为榴云片麻岩)。石榴子石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转换、变质基底初步稳定化的过程。
关键词
石榴子石花岗岩
乌拉山
SHRIMP
U-Pb锆石定年
地球化学
新太
古代
晚期
—古
元古代
早期
Keywords
garnet granite
Wulashan area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geochemistry
late Neoarcheanearly Paleoproterozoic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吕梁群的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2
作者
卢成森
钱加慧
尹常青
张健
高彭
吴尚京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41,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25205,42372227,42025204,41972197)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2A0499)。
文摘
吕梁群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部,对其形成时代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部造山带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的构造演化。以吕梁群的变质沉积岩和变质火山岩为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变质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分别为~2510 Ma(袁家村组)和~2443 Ma(裴家庄组),变质火山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2369 Ma(近周营组)和~2187 Ma(杜家沟组)。这些结果结合前人的数据资料表明吕梁群可以划分为上、下2个部分。下部袁家村组和裴家庄组主要由变质沉积岩组成,沉积时代为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早期;上部近周营组和杜家沟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吕梁群变质沉积岩的物源为活动大陆边缘的酸性岩浆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原岩为弧火山岩,表明该岩群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吕梁群与吕梁—云中山地区乃至整个中部造山带新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中期的弧岩浆岩具有年龄上的相似性,共同指示中部造山带的古位置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岩浆弧。
关键词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
活动大陆边缘
吕梁群
华北克拉通
锆石U-PB定年
Keywords
Neoarchean-Paleoproterozo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Lüliang Group
North China Craton
zircon U-Pb dating
分类号
P588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克拉通乌拉山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石榴子石花岗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黄道袤
柯珊
李鹏川
董春艳
李曙光
万渝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吕梁群的形成时代与构造环境
卢成森
钱加慧
尹常青
张健
高彭
吴尚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