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海洋曲霉菌MDKFD-13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1
作者 王子敏 侯海铃 +4 位作者 欧梅 骆华珊 苏以洁 谭萍 孔凡栋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4,共8页
目的对1株北部湾刺螺来源曲霉菌MDKFD-13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获得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发酵产物;应用正反相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 目的对1株北部湾刺螺来源曲霉菌MDKFD-13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获得结构新颖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发酵产物;应用正反相ODS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化合物理化性质等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法对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曲霉菌MDKFD-13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到11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了它的核磁数据;10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E-3,5-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2)、2-(E-3-庚烯基)-5-异戊烯基-3,6二羟基苯甲醛(3)、isotetrahydroauroglaucin(4)、2-(E,E-1,3-庚二烯基)-3,6-二羟基-5-(3-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5)、methyl linoleate(6)、asperentin(7)、(2R)-2-(4-羟基苯基)乙基2-羟基-3-苯丙酸酯(8)、2-(4-羟基苯基)乙酸4-羟基苯乙酯(9)、4-(2,3-二羟基-3-甲基丁氧基)苯甲酸乙酯(10)、diaportheins A(11)。化合物2~6具有抗氧化活性,IC_(50)值分别为15.4、16.5、20.2、11.5和11.1μmol/L。结论从广西北部湾刺螺来源曲霉菌MDKFD-13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6具有强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曲霉菌 新天然产物 结构鉴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茴香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一谋 陈章贤 +5 位作者 沈晓江 朱奎霖 董维茂 尹蕊 何红平 董发武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5,共11页
为探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八角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利用理化特性和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确定所得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并采用DPPH... 为探究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八角茴香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提纯,利用理化特性和波谱数据及结合参考文献确定所得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并采用DPPH法评价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从八角茴香果实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hydroxy-1-(4′-methoxyphenyl)-2-one(1)、ethyl 5-(acetyloxy)-3,4-dihydroxy-1-cyclohexene-1-carboxylate(2)、isoshonanin(3)、yunnanensin A(4)、isolariciresinol-9-acetate(5)、isolariciresinol-9′-acetate(6)、kinsenone(7)、对羟基肉桂酸(8)、杜荆素(9)、芹菜素-7-O-芸香糖苷(10)、槲皮素(11)、(2E,4Z)-脱落酸(12)、paratrimerins H(13)、1-(4-乙基苯基)-1,2-乙二醇(14)、麦芽酚(15)、丁香酸(16)、莽草酸(17)、莽草酸乙酯(18)、莽草酸正丁酯(19)、原儿茶酸(20)、原儿茶酸甲酯(21)、原儿茶酸乙酯(22)和原儿茶酸丁酯(23)。其中,化合物1、2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0、13-15、19、21-23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8为首次从八角茴香果实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11、16、21-23比阳性对照VC表现出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60.15±1.72)、(35.51±0.50)、(52.25±0.73)、(33.34±0.94)、(30.29±0.67)μmol·L^(-1)。该研究结果揭示了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为深入开展八角茴香抗氧化活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新天然产物 苯丙素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DP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子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
3
作者 何成军 李小红 +3 位作者 耿昭 仰莲 郭力 彭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研究附子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附子的正丁醇萃取物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尼奥灵(1)、附子灵(2)、异塔拉定(3)、subcusine(4)、塔拉萨敏(5)... 目的研究附子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附子的正丁醇萃取物分离得到9个生物碱,分别鉴定为尼奥灵(1)、附子灵(2)、异塔拉定(3)、subcusine(4)、塔拉萨敏(5)、川附子碱A(6)、易混翠雀花碱(7)、14-acetylkarakoline(8)、delstaphisine 8,14-deacetate(9)。结论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正丁醇萃取物 生物碱 delstaphisine 8 14-deacetate 新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本草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7-0-1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Ⅱ)
4
作者 樊浩 何嘉鸿 +3 位作者 韦霞 陈乐怡 陈欣琪 张翠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77,共7页
为寻找海洋来源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大米培养基对海洋本草软珊瑚(Sinularia sp.)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7-0-1进行规模发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 为寻找海洋来源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采用大米培养基对海洋本草软珊瑚(Sinularia sp.)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EGF7-0-1进行规模发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波谱、高分辨质谱、旋光光谱等现代光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等对其进行结构鉴定,获得10个简单芳香酚酸化合物,分别为4-hydroxy-3-(3'-methyl-2'-butenyl)phenylacetic acid(1)、asperulosin C(2)、对羟基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4-hydroxy-3-prenyl-benzoic acid(5)、4-hydroxy-3-(3-methylbut-2-enyl)benzaldehyde(6)、对羟基苯甲醛(7)、对羟基苯甲酸甲酯(8)、间羟基苯乙酸(9)和2,2'-oxybis(1,4)-ditert-butylbenzene(10),其中化合物1是新发现的天然产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1~10对人结肠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人肝癌细胞、小鼠肝癌细胞、小鼠乳腺癌细胞、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和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等肿瘤细胞均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本草软珊瑚 Aspergillus sp.EGF7-0-1 酚酸类 新天然产物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