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新增水田潜力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范亚南 刘洛 +2 位作者 戴文举 任向宁 胡月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265-270,共6页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人地矛盾突出和农用地整治潜力日渐匮乏的双重压力下,"提质改造、补改结合"成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创新举措。以广东省为例,将德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在人地矛盾突出和农用地整治潜力日渐匮乏的双重压力下,"提质改造、补改结合"成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创新举措。以广东省为例,将德尔菲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建立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模型、新增水田潜力系数,按照新增水田的潜力来源,分别构建旱地、可调整地类、宜耕未利用地、现有补充耕地项目将耕地改造为水田的潜力分级模型,对广东省新增水田潜力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全省新增水田潜力为94 326.16 hm^2,其中70%以上来自旱地;从地域上看,粤西北山区新增水田潜力最高,粤西沿海次之,而珠三角平原区和粤东沿海区潜力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补平衡 旱改水 潜力系数 新增水田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东省“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智毅 范亚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2期193-198,共6页
[目的]构建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广东省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占补平衡过程中水田补充不足的问题。[方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田面坡度、有机质含量、田块规模5个因素作... [目的]构建科学性、实用性强的广东省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解决占补平衡过程中水田补充不足的问题。[方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选取灌溉保证率、地形坡度、田面坡度、有机质含量、田块规模5个因素作为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广东省"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模型,对广东省旱地、可调整地类、未利用地以及现有补充耕地进行新增水田适宜性分析。[结果]研究区新增水田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即最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面积分别为366 142、419 483、497 581、179 800 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03%、28.67%、34.01%、12.29%。评价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确认该适宜性评价方法精确、易操作和符合广东省实际情况。[结论]该评价方法及结果为广东省开展"旱改水"工程新增水田实际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水田 适宜性评价 “旱改水”项目 耕地后备资源 水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