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_3Co金属间化合物晶格常数的计算
1
作者 路庆凤 路莹 +2 位作者 梅原出 安达羲也 佐藤清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07-107,共1页
R3Co金属间化合物晶格常数的计算路庆凤a路莹b梅原出c安达羲也c佐藤清雄c(a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453002,新乡;b洛阳师专;c日本横浜国立大学工学部;第1作者46岁,女,副教授)在室温下,我们利用粉末X线衍射... R3Co金属间化合物晶格常数的计算路庆凤a路莹b梅原出c安达羲也c佐藤清雄c(a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453002,新乡;b洛阳师专;c日本横浜国立大学工学部;第1作者46岁,女,副教授)在室温下,我们利用粉末X线衍射装置(日本岛津制作所的XD-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3Co 金属化合物 晶格常数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合金系中形成的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的作用机理
2
作者 周惦武 庄厚龙 +2 位作者 胡艳军 彭平 刘金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59,共4页
分析了新型镁合金材料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镁合金系中形成的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并介绍了当前的几种研究方法,认为采用原子嵌入法和第一原理计算法研究金属间化合物的作用机理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MG合金 镁合金材料 第一原理 计算法 开发 新型 研究 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探索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卫 朱明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9期62-73,共12页
首先回顾了金属永磁材料的近代发展历史,然后从磁学及固体理论的角度,根据晶体结构和优异磁性产生机制的不同,简要综述了Fe-Cr-Co系永磁、稀土永磁材料、PtCo系、双相纳米永磁和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钢铁... 首先回顾了金属永磁材料的近代发展历史,然后从磁学及固体理论的角度,根据晶体结构和优异磁性产生机制的不同,简要综述了Fe-Cr-Co系永磁、稀土永磁材料、PtCo系、双相纳米永磁和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钢铁研究总院近期在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探索方面的进展以及双相纳米永磁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后展望了新型高性能金属永磁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 新型r—t-m金属间化合物 双相纳米永磁材料 交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几年新型钛合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曲恒磊 周义刚 +3 位作者 周廉 赵永庆 曾卫东 冯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7,共4页
主要介绍了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在新型钛合金研究领域的新发展,按照合金性能、用途、工艺等方法分3个大方面重点阐述了新型钛合金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今后各分支领域可能发展的方向。不包括含钛的金属间化合物及钛基复合材料的研发情况。
关键词 钛合金 合金性能 金属化合物 钛基复合材料 研发 方向 新型 工艺 用途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和Sr对AE42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薛山 孙扬善 +3 位作者 丁绍松 白琴 陶立 薛烽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研究了碱土元素Ca和Sr对AE42耐热镁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铸态AE42合金中的显微组织由α Mg基体、针状的Al11La3 相和少量粒状的Al2La组成.在 175℃, 70MPa的蠕变条件下,针状的Al11La3 相分解成为Al2La和Mg17Al12,导致AE42... 研究了碱土元素Ca和Sr对AE42耐热镁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铸态AE42合金中的显微组织由α Mg基体、针状的Al11La3 相和少量粒状的Al2La组成.在 175℃, 70MPa的蠕变条件下,针状的Al11La3 相分解成为Al2La和Mg17Al12,导致AE42合金蠕变性能的急剧下降.在AE42中加入Ca和Sr后,针状的Al11La3 逐渐被Al2Ca相和Al4Sr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少量Al2La取代,分布在晶界的Al2Ca相和Al4Sr相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使合金的蠕变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变性能 Sr Ca 金属化合物 耐热镁合金 试验结果 显微组织 热稳定性 针状 相分解 极大的 基体 铸态 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固态加工技术——机械合金化(MA)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新亮 吴萍 姜恩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0-62,71,共4页
简述了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弥散强化合金、过饱和固溶体、非晶、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等非平衡相的形成特点和机制;探讨了粉体污染问题及避免和降低最小影响的办法,最后提出开发该技术亟待... 简述了机械合金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发展历史,着重介绍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弥散强化合金、过饱和固溶体、非晶、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等非平衡相的形成特点和机制;探讨了粉体污染问题及避免和降低最小影响的办法,最后提出开发该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其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弥散强化 金属化合物 非晶 工艺特点 纳米晶 固溶体 新型 粉体 固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型催化剂提升基于乙醇的燃料电池性能
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6-1306,共1页
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环境与能源全球研究中心及东北大学的学者合作,开发出一种新的催化剂材料——金属间化合物TaPt3纳米颗粒,可以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有效地由乙醇燃料生产电力,不产生有毒废气。金属间化合物TaPt3纳... 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环境与能源全球研究中心及东北大学的学者合作,开发出一种新的催化剂材料——金属间化合物TaPt3纳米颗粒,可以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有效地由乙醇燃料生产电力,不产生有毒废气。金属间化合物TaPt3纳米颗粒在聚合物电解质膜(PEM)燃料电池中显示出优异的乙醇氧化催化性能,以0.4V电极电压产生约4mA/cm^2的电流密度,这比通过最先进的Pt3Sn纳米粒子技术提高近10倍。在单细胞的测试中,TaPt3纳米颗粒提供两倍以上来自Pt基细胞的输出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生产 新型催化剂 电池性能 乙醇 金属化合物 聚合物电解质膜 催化剂材料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R_2Fe_(16)Ti合金中渗氢的新方法
8
作者 黄金昌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2年第3期6-7,共2页
关键词 r2Fe16Ti合金 渗氢 钛合金 金属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46Al8Nb1B热循环和应力热循环的微观结构研究
9
作者 徐宁安 吴杏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热循环处理 外加应力 微观结构研究 循环和 金属化合物 Γ-TIAL 新型材料 耐高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研发出热电转换新材料
10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9-139,共1页
据科技部网站2017年7月3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钢铁学院能效中心研发出热电转换新型材料,由于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品质因数,可作为航天器长期供电用电池.中心所选用的原料为方钴矿材料,其成分为锑与钴的金属间化合物(CoSb3),当表面温度差达... 据科技部网站2017年7月3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钢铁学院能效中心研发出热电转换新型材料,由于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品质因数,可作为航天器长期供电用电池.中心所选用的原料为方钴矿材料,其成分为锑与钴的金属间化合物(CoSb3),当表面温度差达到400-500℃时,所研发材料的品质因数最大,达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转换 新材料 研发 金属化合物 品质因数 新型材料 方钴矿 科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