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控
1
作者 季延明 《家禽科学》 2025年第8期104-107,共4页
为实现对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有效防控,需构建综合性防控体系。通过采用血清学检测(如敏感性85%以上、特异性90%的ELISA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度95%、特异性98%的PCR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精确诊断。通过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为实现对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有效防控,需构建综合性防控体系。通过采用血清学检测(如敏感性85%以上、特异性90%的ELISA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灵敏度95%、特异性98%的PCR技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精确诊断。通过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实施严格的隔离封锁措施、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控制疾病传播链、降低死亡率。未来,通过整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创新升级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综合防控体系,并结合精细化管理,为行业提供更科学高效的防控技术方案与实践指导,推动防控工作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 诊断技术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新型鹅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洪艳 《家禽科学》 2024年第9期99-102,共4页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又被称为短喙侏儒综合征,可导致鸭“大舌病”,症状表现为短喙、舌头外伸、易骨折、生长发育迟缓等,虽然致死率较低,但致残率高,出栏品质下降,很容易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收益。该病毒主要感染北京鸭、番鸭、樱桃谷鸭...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又被称为短喙侏儒综合征,可导致鸭“大舌病”,症状表现为短喙、舌头外伸、易骨折、生长发育迟缓等,虽然致死率较低,但致残率高,出栏品质下降,很容易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收益。该病毒主要感染北京鸭、番鸭、樱桃谷鸭等。目前,针对新型鹅细小病毒病尚未出现特效治疗方法,主要以疫苗接种防控为主,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从而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推动鸭养殖产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鹅细小病毒病 诊断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