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盾构法地铁隧道管片新型连接件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毕湘利 柳献 +3 位作者 李文勇 曹伟飚 王秀志 陈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共11页
盾构法隧道一般采用螺栓连接管片,具有管片生产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等特点,但存在接头连接精度较低、结构本体刚度较弱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新型连接件的应用能提升盾构隧道管片的连接精度,保证成型隧道质量,是隧道管片连接件技术... 盾构法隧道一般采用螺栓连接管片,具有管片生产简单、施工操作方便等特点,但存在接头连接精度较低、结构本体刚度较弱以及施工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新型连接件的应用能提升盾构隧道管片的连接精度,保证成型隧道质量,是隧道管片连接件技术发展的方向。介绍了地铁盾构隧道新型连接件的结构设计、结构力学性能试验、管片生产工艺、隧道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示范工程实测数据表明:与传统螺栓连接的盾构隧道相比,新型连接件盾构隧道的各项施工质量控制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验证了采用新型连接件技术体系提高隧道成型质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管片 新型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墙板-钢框架新型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明清 张志 +2 位作者 陈振海 韩毅 刘元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868-7877,共10页
为了使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可以适应不同变形要求,提高抗震性能,对U型卡节点进行柔性改进设计,提出一种新型连接节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单跨钢框架结构新型连接节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限位孔孔径比和板厚对钢框架整体结构... 为了使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节点可以适应不同变形要求,提高抗震性能,对U型卡节点进行柔性改进设计,提出一种新型连接节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单跨钢框架结构新型连接节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限位孔孔径比和板厚对钢框架整体结构极限承载力以及刚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设置合理的限位孔对墙板整体的受力有较好的缓冲作用,随着孔径比的增大,滞回曲线更加饱满,水平承载力和刚度有所提高;墙板厚度的变化会影响墙板应力的大小,较小的墙板厚度有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水平,水平承载力和整体刚度也会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 新型连接节点 有限元分析 滞回曲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胶合木新型抗剪及抗拉连接耗能特性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熊海贝 武喆 陈佳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96,共13页
连接节点是保证木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节点的耗能能力是衡量其是否适用于抗震区的重要指标。提出了适用于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结构的新型耗能抗剪连接节点和新型耗能抗拉连接节点,为研究该类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 连接节点是保证木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节点的耗能能力是衡量其是否适用于抗震区的重要指标。提出了适用于正交胶合木(cross laminated timber,CLT)结构的新型耗能抗剪连接节点和新型耗能抗拉连接节点,为研究该类连接节点的破坏模式及力学性能,开展了15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耗能连接节点试件延性系数(D)均大于9.0,满足欧洲规范Eurocode 8中对高延性节点D>6的要求,属于高延性范围;新型耗能连接节点工作阶段强度退化系数均低于20%,具备工程适用性;新型耗能连接节点工作阶段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12%~22%,普通商用连接节点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2.5%~15.8%,两类新型耗能连接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新型连接节点 耗能特性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地下车站新型构件连接方案的抗剪及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华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9,154,共7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推广地下装配式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明挖装配式出入口施工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新型构件连接方案)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由2块尺寸相同的不等边C形标准构件(有2道横向裂缝)拼接而成的城... [目的]为了进一步推广地下装配式结构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应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明挖装配式出入口施工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新型构件连接方案)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由2块尺寸相同的不等边C形标准构件(有2道横向裂缝)拼接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配式出入口结构,基于此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构件连接方案。通过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新型连接节点的抗剪性能和抗震性能,得出了不同受力条件下的荷载-位移曲线、抗剪形态、抗震耗能及延性等指标,验证了该新型连接节点的可靠性。[结果及结论]装配构件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远高于传统现浇截面抗剪承载力;型钢的存在可以充分保证试件的抗剪能力;“承插接口+型钢插板”是一种可靠的连接方式,其各项性能与现浇试件相比大致相当;型钢插入长度的变化对接缝处裂缝及其最大承载力的影响很小,建议选用的型钢插入长度等与构件厚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车站 装配式结构 新型构件连接方案 抗剪承载力 抗震屈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屋面系统新型T形连接件抗风性能分析
5
作者 周锟 南宁 +1 位作者 郑世巨 葛文星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金属屋面系统对风荷载格外敏感,各屋面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当风荷载较大时容易造成连接失效破坏.根据金属屋面与连接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及破坏模式,提出一种可自由转动的扣嵌式新型连接件,由连接件的转动来抵消屋面变形及缓解... 金属屋面系统对风荷载格外敏感,各屋面构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当风荷载较大时容易造成连接失效破坏.根据金属屋面与连接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及破坏模式,提出一种可自由转动的扣嵌式新型连接件,由连接件的转动来抵消屋面变形及缓解温度应力,使整个屋面系统灵活可变,从而提高整个屋面板的抗风揭性能.通过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新型连接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新型T形连接件的抗风承载力及抗风失效模式,并与原T形连接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新型T形连接件对提高金属屋面系统抗风揭能力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屋面 新型T形连接 有限元分析 抗风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耗能连接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佳炜 熊海贝 +1 位作者 彭增鑫 王瑞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06,共10页
为研究基于软钢屈服与橡胶剪切变形双重耗能机制新型连接的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力性能,考虑顶部竖向荷载、墙体高宽比、耗能连接件可更换性等因素,对6榀2.4m高足尺试件进行了单调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并与普通金属连接正交胶合木墙体进... 为研究基于软钢屈服与橡胶剪切变形双重耗能机制新型连接的正交胶合木剪力墙抗侧力性能,考虑顶部竖向荷载、墙体高宽比、耗能连接件可更换性等因素,对6榀2.4m高足尺试件进行了单调及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并与普通金属连接正交胶合木墙体进行对比试验,获取并分析了剪力墙的破坏过程、力学性能参数及各项因素对抗侧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耗能连接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在侧向力下的损伤主要集中在耗能连接的软钢耗能段屈服断裂与耗能橡胶脱胶破坏,墙体板材与自攻螺钉未见损伤;增大顶部竖向荷载可有效提升墙体的抗侧力性能,而增大高宽比主要可增加墙体的变形能力与延性;与普通金属连接墙体相比,耗能连接墙体的最大承载力相近,但延性提升26%,耗能能力提升38%,最大层间位移角可达1/23,且在原位替换耗能连接修复的墙体与原墙体的抗侧力性能相近,表明新型耗能连接正交胶合木剪力墙具有较好抗震性能,可实现强震后连接可更换、结构可修复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胶合木 剪力墙结构 新型耗能连接 抗侧力性能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侧板加强型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框架抗震性能
7
作者 熊清清 周筱淋 +2 位作者 张旺 吴文博 刘奥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79-6889,共11页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FBSP)和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组合节点框架模型(CJ-FBSP),对3种考虑实际节点性能的框架模型开展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不同框架模型在地震波作用下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层间位移角、塑性耗能及塑性铰分布等。结果表明:根据所提的弹簧刚度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TSP和FBSP裸钢梁节点的性能;同时,考虑栓钉剪切滑移和抗拔性能的连接方法,可准确地模拟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3种节点框架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均未超过规范限值(1/50);FBSP框架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TSP框架模型但大于CJ-FBSP框架模型,且塑性耗能能力最强;CJ-FBSP框架由于有楼板的加强作用,塑性铰出铰率最小,塑性耗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 宏观力学模型 层间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及塑性铰区变形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熊二刚 巩忠文 +1 位作者 于顺尧 时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83,共16页
为探究采用两种不同连接方式(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RC)+锥套锁紧纵筋和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纵筋错位搭接)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塑性铰性能,设计并制作了4组大比例缩尺(1∶2.5)桥墩。通过拟静力试验,采用数字图像... 为探究采用两种不同连接方式(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FRC)+锥套锁紧纵筋和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纵筋错位搭接)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塑性铰性能,设计并制作了4组大比例缩尺(1∶2.5)桥墩。通过拟静力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得到应变场和位移场,利用应变场和位移场捕捉并计算4个桥墩试件塑性铰区的裂缝发展趋势和宽度。结果表明:在大比例尺试件上,采用DIC技术测量位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4个桥墩试件加载至中高水平荷载时塑性铰区位移呈现非线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塑性位移发展趋势;两种连接方式接缝处裂缝宽度约为其他部位的2~8倍,表明接缝处为预制节段拼装桥墩变形的主要集中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拼装桥墩 新型连接 DIC技术 塑性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接法的三绕组单相电动机 被引量:5
9
作者 仲慧 王秀和 +1 位作者 张洪宝 杨玉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9-73,共5页
在单相供电系统中,当电动机额定功率大于0.5kW时,采用普通单相感应电动机是不经济的,为此提出一种新型连接方式的三绕组单相感应电动机,该接法对Y接法三相感应电动机的6个出线头进行改接,并与2个电容器相连接,改变了绕组中电流的相位,... 在单相供电系统中,当电动机额定功率大于0.5kW时,采用普通单相感应电动机是不经济的,为此提出一种新型连接方式的三绕组单相感应电动机,该接法对Y接法三相感应电动机的6个出线头进行改接,并与2个电容器相连接,改变了绕组中电流的相位,使三相电机在单相供电系统中实现接近对称运行。采用对称分量法研究该连接方式下电机对称运行需要满足的条件,讨论对称运行条件下电容的选择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推导了该电机性能计算的具体方法。针对该连接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与三相对称运行进行比较。样机试验证明,新型接法三绕组电机的效率接近三相电动机在三相电源上对称运行的效率,且具有更高的功率因数,可替代普通单相感应电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绕组 新型连接方式 单相感应电动机 对称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矩传递足尺试验的大直径地铁盾构隧道承插式管片环间传力性能研究
10
作者 胡秋斌 师一鸣 +2 位作者 曹伟飚 李文勇 柳献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64,171,共5页
[目的]采用双排连接件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及环间传力性能更为复杂,故有必要针对采用双排快速连接件的错缝拼装承插式管片,开展管片弯矩传递足尺试验,对新型接头在大直径盾构隧道中力学性能开展研究。[方法]基于某大直径盾构... [目的]采用双排连接件的大直径盾构隧道接头力学性能及环间传力性能更为复杂,故有必要针对采用双排快速连接件的错缝拼装承插式管片,开展管片弯矩传递足尺试验,对新型接头在大直径盾构隧道中力学性能开展研究。[方法]基于某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开展了大盾构隧道承插式管片弯矩传递足尺试验,研究了双排布置快速连接件接头的管片环间传力性能,得到了弯矩传递系数等重要设计参数,分析了新型接头受力性能发展规律,探究了新型接头隧道纵向传力机理并开展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及结论]采用新型接头的管片弯矩传递效应较好,错缝拼装方式纵缝接头转角刚度有所提高,充分发挥了管片本体的承载能力;随外荷载的增大,弯矩传递效应不断变化,弯矩传递系数是一个随外荷载不断变化的值;隧道纵向力增大,弯矩传递效应有所加强,纵向力对弯矩传递系数影响规律基本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随隧道纵向力不断增大,纵缝接头转角刚度呈增大趋势,转角刚度与纵向力基本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大直径盾构隧道 管片接头 新型连接 弯矩传递 转角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有机酸薄层色谱保留指数的拓扑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鸣建 王欲晓 +1 位作者 冯惠 冯长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基于Kier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邻接矩阵提出新型分子连接性指数(mGt v);引入手性指数(wj)并建立了手性连接性指数(mCt v):mCt v=mGt v×wj。mCt v适用于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及内消旋异构体的结构差异表征。用多元统计回归研究18种手... 基于Kier的分子连接性指数及邻接矩阵提出新型分子连接性指数(mGt v);引入手性指数(wj)并建立了手性连接性指数(mCt v):mCt v=mGt v×wj。mCt v适用于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及内消旋异构体的结构差异表征。用多元统计回归研究18种手性羟酸和氨基酸的薄层色谱保留指数(RM)与mCt v的定量构效关系,经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其四元数学模型,传统的判定系数(R2)为0.973,逐一剔除法(leave-one-out,LOO)的交互验证系数(Q2)为0.950,结果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根据进入该模型的4个手性连接性指数(0Cp v、2 Cp v、Cch v、5 Cp v)可知,影响手性有机酸保留指数的主要因素是分子的二维结构特征和分子的手性特征以及柔韧性、折叠程度等三维结构因素。从上可见,新建手性连接性指数对手性有机酸的保留指数表征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为预测手性有机酸的保留指数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羟酸 手性氨基酸 保留指数 手性指数 新型分子连接性指数 新型手性连接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