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马君志 李昌垒 +2 位作者 孙东升 李文斌 李高雯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6,共3页
介绍了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及开发应用。重点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纤维截面形态结构与普通黏胶纤维不同,呈现不规则扁平中空结构,外缘圆滑。红外光谱图表明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 介绍了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及开发应用。重点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纤维截面形态结构与普通黏胶纤维不同,呈现不规则扁平中空结构,外缘圆滑。红外光谱图表明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是由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复合而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复合纤维随蛋白质超细粉体添加量的增加,取向度和结晶度下降。采用凯氏定氮法、次氯酸钠法对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制备过程中蛋白超细粉体随着添加量的增加,流失量增加,但是流失后纤维中蛋白质含量仍然相对较高,保证了纤维的性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蛋白质复合再生纤维素纤维 蛋白质超细粉体 制备技术 性能特点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莉娜 孔繁荣 许瑞超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16,共4页
为了掌握新型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性能,组织纺织产品开发,对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外观形态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性能分析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为10%的新型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均与粘胶纤... 为了掌握新型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性能,组织纺织产品开发,对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外观形态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性能分析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发现:蛋白质含量为10%的新型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均与粘胶纤维相似,具有粘胶纤维的典型特征,但纤维表面粗糙,纵向沟槽里堆积着许多凸凹不平的沉积物,线密度变异较大,红外光谱图里有蛋白质的特征峰,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的变异系数都比普通粘胶纤维大;其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及强度都比普通粘胶纤维小,纤维的刚性增大,柔韧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蛋白质复合纤维素纤维 表面形态结构 红外光谱 热分析 强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基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的电磁屏蔽性能
3
作者 张婷 吴翠玲 +2 位作者 籍冰晗 韩梦瑶 杜雪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电磁辐射污染在工业、民用及军事等领域日趋严重,高性能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再生纤维素(Regenerated cellulose,RC)为基体,石墨烯(Graphene,GE)为导电填料,纳米Fe_(3)O_(4)为磁... 电磁辐射污染在工业、民用及军事等领域日趋严重,高性能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屏蔽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再生纤维素(Regenerated cellulose,RC)为基体,石墨烯(Graphene,GE)为导电填料,纳米Fe_(3)O_(4)为磁性填料,采用沉浸相转化法和压制成型法制备了三明治结构GE/RC-Fe_(3)O_(4)/RC-GE/RC复合薄膜。研究了GE含量和薄膜厚度对复合薄膜EMI屏蔽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屏蔽机制。结果表明,随着GE含量和薄膜厚度的增大,复合薄膜的电导率和EMI屏蔽性能逐渐提高。当GE含量为20%(质量分数,如无特殊说明,下同)、薄膜厚度为0.84 mm时,复合薄膜的EMI屏蔽效能(Shielding effectiveness,SE)达到24.7 dB。同时,GE的添加增强了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其最大值为12.2 MPa。本研究为绿色纤维素基电磁屏蔽复合薄膜的构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 三明治结构复合薄膜 电磁屏蔽 石墨烯 纳米Fe_(3)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纤维素膜固定化胰蛋白酶反应器及其应用于蛋白质酶解 被引量:17
4
作者 姜泓海 邹汉法 +2 位作者 汪海林 倪坚毅 张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02-706,共5页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纤维素复合膜,并以此膜为基质共价键合固定化胰蛋白酶,以N-苯甲酰-L-精氨酰乙酯(BAEE)为底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了酶固定化膜柱的催化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离子强... 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纤维素复合膜,并以此膜为基质共价键合固定化胰蛋白酶,以N-苯甲酰-L-精氨酰乙酯(BAEE)为底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测定了酶固定化膜柱的催化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离子强度、有机溶剂及蛋白变性剂等都对固定化酶的活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最适条件下,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活力为 17 800 U/g干膜,蛋白载量为 3. 6 mg/g(≈0. 15 μmol/g)干膜,活性回收率达到 52%.固定化酶表现出较高的使用和储藏稳定性,在40℃下,水解BAEE底物24 h活力无显著变化.固定化酶膜柱在4 ℃冷藏保存 100 d仍保存 90%以上的水解活力.固定化酶反应器被应用于蛋白质酶解的肽谱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素 固定化胰蛋白酶反应器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蛋白质分离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凤权 武丁胜 +2 位作者 桓珊 杨子龙 应志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7,共6页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分离层,构建膜分离系统并分离纯化血清白蛋白,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和过滤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其分离纯化过程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0 MPa、过滤时间为1.5 h条件下,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对蛋白质的截留率达到80.04%,膜通量达到1.85 L/(m2·min),与商用聚醚砜超滤膜相比,在截留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膜通量有了数倍的提升;同时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能力,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 蛋白质分离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废旧纺织品的湿度响应纤维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6
作者 杨露 孟家光 +1 位作者 陈雨青 支超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为提升废旧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同时促进智能驱动结构的发展,通过溶解、混合及成膜工艺,将废旧棉织物与废旧聚氨酯结合,制成了具有湿度响应性的纤维素/聚氨酯复合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 为提升废旧纺织品的利用价值,同时促进智能驱动结构的发展,通过溶解、混合及成膜工艺,将废旧棉织物与废旧聚氨酯结合,制成了具有湿度响应性的纤维素/聚氨酯复合薄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形貌特征,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复合膜的湿度响应性。结果表明:复合膜外观均一且成形好,厚度为(0.18±0.02)mm的纤维素/聚氨酯膜可轻松承受1000 g的质量而不受损坏,超过薄膜本身质量的34000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当复合薄膜中纤维素质量分数为30%时展现出良好的成形效果及驱动性能,表现出15 s的快速响应时间、32 s的回复时间及136.3°的弯曲角度;其出色的湿度响应特性归因于亲水性纤维素和具有良好弹性的聚氨酯,纤维素可完成吸收/解吸水分子的过程。基于这些特性,将复合薄膜应用于模拟“机械抓手”,成功地完成了物品的抓取操作,研究结果可促进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为纤维素材料在智能驱动领域的应用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纺织品 再生纤维素 聚氨酯 湿度响应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柔性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尼尔兰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思佳 喻倩 +1 位作者 王锐 孔宪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8,共6页
为获得柔性纤维素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增强基底,以从废纸中再生的纤维素纤维为固相载体,经表面改性后通过自组装将纳米金粒子负载到纤维素纤维表面得到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借助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 为获得柔性纤维素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增强基底,以从废纸中再生的纤维素纤维为固相载体,经表面改性后通过自组装将纳米金粒子负载到纤维素纤维表面得到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借助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SERS基底中纳米金的电场强度变化进行模拟。表面改性后纤维素纤维在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8.21和42.29μm,利用直径变化这一特点可调控纤维表面纳米金粒子间距获得更多的SERS热点。该柔性SERS基底光谱均一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其对环境污染物尼尔兰分子的检出限达到1×10^-9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纳米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 柔性复合 尼尔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品的热湿舒适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厉冰 胡心怡 刘辉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6年第2期73-78,共6页
为研究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品的热湿舒适性能,本文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为试样,测试其热、湿传递性指标,并依据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粘胶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 为研究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品的热湿舒适性能,本文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为试样,测试其热、湿传递性指标,并依据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环境下,粘胶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良的热湿舒适性能;相比较而言,棉纤维织物、天丝纤维织物和莫代尔纤维织物性能较差;在低温环境下,棉纤维织物、维劳夫特纤维织物和竹纤维织物均具有优良的热湿舒适性能,莫代尔纤维织物居中,天丝纤维织物和粘胶纤维织物较差。深入了解其服用热湿舒适性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后续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针织物 热传递 湿传递 热湿舒适性 灰色聚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云 高秀丽 姚永标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6年第6期15-17,共3页
介绍了近年开发和研制的几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如莱麻纤维、薄荷纤维、丝麻纤维,以及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与结构性能。
关键词 莱麻纤维 薄荷纤维 丝麻 新型再生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长河 胡正春 王建坤 《天津纺织科技》 2004年第4期2-5,共4页
本文介绍了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和特点 ,从资源、市场。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环保 新型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辉 王厉冰 《山东纺织科技》 2005年第1期48-50,共3页
以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为参照 ,对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生产工艺、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再生纤维素纤维 纺织加工 生产工艺 新型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物的湿传递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厉冰 胡心怡 刘辉 《纺织科学研究》 2006年第1期19-22,53,共5页
选取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棉型针织物为试样,测试其通透性、透湿性、输水性及润湿性指标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其湿舒适性的差异。
关键词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针织物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甲壳素的分散性及其对再生纤维素膜的增强性能研究
13
作者 彭卫芳 王文聪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95,共8页
将纳米甲壳素与纤维素复合可解决再生纤维素制品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但因复合过程纳米颗粒易团聚限制了其增强效果。为提升分散效果,本文研究了纳米甲壳素在水(H_(2)O)、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TEAOH/H_(2)O)、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水溶液(Ur... 将纳米甲壳素与纤维素复合可解决再生纤维素制品力学性能偏低的问题,但因复合过程纳米颗粒易团聚限制了其增强效果。为提升分散效果,本文研究了纳米甲壳素在水(H_(2)O)、四乙基氢氧化铵水溶液(TEAOH/H_(2)O)、不同质量分数尿素水溶液(Urea/H_(2)O)、二甲基亚砜(DMSO)等试剂中的分散性,发现DMSO对纳米甲壳素的分散相对更优。将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甲壳素/DMSO添加到纤维素/TEAOH/H_(2)O溶液中制备得到再生纤维素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结构、形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纳米甲壳素添加量为9%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最佳,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空白样增长54%和150%;9%纳米甲壳素的添加有助于复合膜引入酰胺基团和提高结晶度,且纳米甲壳素在复合膜中总体分散较均匀,无明显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甲壳素 二甲基亚砜 分散性 四乙基氢氧化铵 再生纤维素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面料开发实例分析——以优可丝®系列纤维为例
14
作者 祝丽娟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10期32-37,共6页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光泽好、吸湿性好、悬垂性佳、易染色、生物可降解等优势,近几年成为上游企业进行原料创新的首选之一;目前一些差别化、功能性、保健性、环保类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开发与创新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提升了其在时尚女...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光泽好、吸湿性好、悬垂性佳、易染色、生物可降解等优势,近几年成为上游企业进行原料创新的首选之一;目前一些差别化、功能性、保健性、环保类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开发与创新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提升了其在时尚女装、男装、内衣、休闲装、运动装等终端品类的广泛应用。文章以“优可丝®•2020中国时尚面料设计大赛”中的优秀面料为例,分析了优可丝®系列纤维在面料上呈现的风格特点和技术创新,为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未来产品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优可丝®系列纤维 产品风格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昌垒 秦翠梅 +3 位作者 刘乐 陈晓 田明伟 齐鲁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20,共3页
选择几种常见分散剂制备超细石墨粉体分散体系,并优选最佳分散剂。以再生纤维素溶液为基体,制备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详细介绍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并对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曲线、热学性... 选择几种常见分散剂制备超细石墨粉体分散体系,并优选最佳分散剂。以再生纤维素溶液为基体,制备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详细介绍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并对复合纤维的形态结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曲线、热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超细石墨粉体的分散效果最好;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横截面呈锯齿状,纵向表面有沟槽,超细石墨粉体在纤维中分布均匀;超细石墨的加入导致纤维素纤维中原有化学键的比例下降,红外峰值降低;超细石墨与纤维素纤维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与常规纤维素纤维相比,超细石墨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石墨 再生纤维素纤维 复合纤维 功能性纤维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昌垒 马君志 +2 位作者 秦翠梅 曲丽君 田明伟 《针织工业》 2015年第6期6-8,共3页
介绍功能性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形态与普通纤维素纤维形态类似,石墨烯在纤维中均匀分散;当石墨烯含量达到3%以上时,石墨烯与再生纤... 介绍功能性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对该纤维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的形态与普通纤维素纤维形态类似,石墨烯在纤维中均匀分散;当石墨烯含量达到3%以上时,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可达到相关国家标准中要求的防紫外线指标;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比普通纤维素纤维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能。同时指出,功能性石墨烯与再生纤维素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既可纯纺,也可混纺交织,适合纺制各类梭织、针织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再生纤维素 复合纤维 制备工艺 防紫外线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原纤化处理及其在医疗器械灭菌包装用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季剑锋 伊财富 +3 位作者 赵天君 史海真 刘文 李鸿凯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6-54,共9页
探讨PFI磨浆工艺(比刀缘负荷、纳米纤维素添加量)及高浓磨浆机磨浆浓度对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切断及原纤化程度的影响。将添加纳米纤维素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与针叶木浆、阔叶木浆混抄,发现当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添加量为10%时较适宜,此... 探讨PFI磨浆工艺(比刀缘负荷、纳米纤维素添加量)及高浓磨浆机磨浆浓度对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切断及原纤化程度的影响。将添加纳米纤维素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与针叶木浆、阔叶木浆混抄,发现当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添加量为10%时较适宜,此时纸张透气度为7.0μm/(Pa·s),最大等效孔径为12.3μm,表面强度为14 A。与PFI磨浆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成纸相比,添加了10%高浓磨浆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最大等效孔径为16μm)成纸的透气度提高了44%。此外,本研究还探讨了针叶木、阔叶木及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不同纤维特性对医疗器械灭菌包装用纸透气度及孔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灭菌包装用纸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纤维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制出
18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27,共1页
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基体是其走向实用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为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碳纳米管的均匀分散与取向、与基体聚合物的界面结合等。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再生纤维素 复合纤维 聚合物基体 均匀分散 界面结合 实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并可再生的超滤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膜
19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79,共1页
聚合物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而广泛应用于过滤领域。但在生产期间,特别是在其处理阶段会引起环境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可回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可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膜 纳米复合材料 纤维素 可生物降解 再生 超滤 环境问题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苞叶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聚砜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雪 韩阜益 +4 位作者 降帅 赵艳娇 刘慧 赵兵 刘丽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0,共7页
为了提高玉米苞叶的经济价值,以玉米苞叶为原料,采用高强度超声波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协同共混相转化法制备聚砜(PSF)/CN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超滤装置测试了CNC和PSF/CNC复合膜的形态结... 为了提高玉米苞叶的经济价值,以玉米苞叶为原料,采用高强度超声波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协同共混相转化法制备聚砜(PSF)/CN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超滤装置测试了CNC和PSF/CNC复合膜的形态结构和性能;探讨了CNC含量对复合膜的强度,亲水性,水通量以及抗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从玉米苞叶中提取的CNC,平均直径为18.82 nm,平均长度为569.95 nm,晶型结构为纤维素I型,结晶度为53.86%。CNC的加入提高了PSF膜的断裂强度,并可改善PS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综合考虑CNC对PSF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CNC最佳添加量为2%,相应复合膜的水通量和抗污染性能分别为纯PSF膜的2.13倍和1.32倍,蛋白质截留率为4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玉米苞叶 聚砜/纤维纳米晶复合 蛋白质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