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生物组织工程角膜偏中心深板层移植治疗猫角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胥辉豪
李启卷
+8 位作者
邓航
杜昕悦
彭韵颖
杨恒
张德志
曹礼静
甘玲
郑小波
易华山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28-3539,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型生物组织工程角膜——脱细胞生物工程角膜(acellular bioengineering cornea,ABC)偏中心深板层移植对猫角膜深层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愈合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对36只成年健康本地猫建立角膜偏中心碱烧...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型生物组织工程角膜——脱细胞生物工程角膜(acellular bioengineering cornea,ABC)偏中心深板层移植对猫角膜深层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愈合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对36只成年健康本地猫建立角膜偏中心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平均分为3组:ABC移植组(ABCTs组)、角巩膜缘结膜瓣遮盖术组(CLCTs组)和模型组。通过裂隙灯检查、眼内压和泪液量的测量、角膜混浊度和荧光素染色评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组织病理学评价ABC偏中心深板层移植的临床效果和作用。结果显示:ABCTs组角膜透明度在各时间点均优于其他组,且角膜混浊度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术后3组试验猫眼内压及泪液量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且荧光素染色评分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ABCTs组角膜再上皮化时间显著早于其他组(P<0.01)。OCT检查表明ABCTs组中移植物较CLCTs组更早地与宿主角膜基质融合,ABCTs组术后90 d时角膜厚度与正常角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LCTs组角膜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ABCTs组角膜组织中炎性细胞相比于CLCTs组较少,角膜胶原排列更规则。综上,ABC移植可有效治疗猫偏中心角膜损伤并提供卓越的角膜透光度,ABC可能通过减少胶原纤维和瘢痕的生成,促进角膜的修复和透明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
新型脱细胞生物工程角膜
角膜
偏中心损伤
深板层
角膜
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全坤
李恒
+3 位作者
杨旭
苟文军
李虹谕
林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随访12个月,观察移植后移植物上皮化完成情况,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物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再发现孢子和菌丝,术后1年,术眼角膜表面曲线光滑度与对侧眼相当。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 d至1周,随时间延长,患者眼部刺激性症状评分、新生血管评分、移植物透明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3、6、12个月,术眼上皮细胞密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术眼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侧眼(均P<0.05)。术后6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最低(P<0.05),术后12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对侧眼(P<0.05)。结论采用生物工程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真菌性
角膜
溃疡
脱
细胞
猪
角膜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素娟
张月琴
+3 位作者
李金
余晓菲
窦新岩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用生物角膜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活体动态观察,评估生物角膜作为新型角膜替代材料进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2—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或陈旧性角膜白斑患者15例15眼,包括真菌性角膜炎4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混合感染性角膜炎9例,陈旧性角膜白斑1例。采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行患眼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以术眼的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对术眼进行随访,对植片愈合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疗效指标主要包括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形成、角膜植片有无溶解或感染复发、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于术后3、6、9和12个月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进行动态观察,记录和分析移植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角膜基质的形态特征以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结果术眼术后3d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d炎症反应消退。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随访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青光眼,术后12个月时1例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术眼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间logMAR、角膜透明度评分、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63、59.37、10.50,均P〈0.05),其中术后视力、角膜透明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眼术后受体角膜上皮细胞逐渐覆盖植片,完成正常的上皮化,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对侧正常眼,但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大于对侧眼,而植片角膜基质中无细胞生长,明显与对侧眼角膜基质不同;术后6个月时8例患者植片内有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入,但神经纤维走形弯曲,密度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细胞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8,P=0.22)。对侧正常眼、术眼术后3、6、9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42±119)、(1895±129)、(1869±135)、(1854±101)和(1844±103)个/mm2,术眼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9和12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值分别为(1.26±0.13)、(3.62±0.81)和(5.98±0.44)mm/mm2,均明显高于前1个时间点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7.24,均P=0.00)。结论用生物角膜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术后植片即可长期存活,重建眼表结构,改善患者视力,可替代人角膜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移植
异种移植
植片生存/免疫
共焦显微镜
人
生物工程
角膜
猪
角膜
脱
细胞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生物组织工程角膜偏中心深板层移植治疗猫角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胥辉豪
李启卷
邓航
杜昕悦
彭韵颖
杨恒
张德志
曹礼静
甘玲
郑小波
易华山
机构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
西南大学发光分析与分子传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出处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28-3539,共12页
基金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学员专项能力提升计划(4412200999)
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助(CQMAITS202312)
+4 种基金
2023年西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7140100026)
重庆市自然科学面上项目(2022NSCQ-MSX04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WU-KT22015)
西南大学实验技术研究项目(SYJ2020013)
深圳市瑞鹏公益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小动物临床)科研基金(RPJJ2020001)。
文摘
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型生物组织工程角膜——脱细胞生物工程角膜(acellular bioengineering cornea,ABC)偏中心深板层移植对猫角膜深层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愈合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对36只成年健康本地猫建立角膜偏中心碱烧伤模型并随机平均分为3组:ABC移植组(ABCTs组)、角巩膜缘结膜瓣遮盖术组(CLCTs组)和模型组。通过裂隙灯检查、眼内压和泪液量的测量、角膜混浊度和荧光素染色评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组织病理学评价ABC偏中心深板层移植的临床效果和作用。结果显示:ABCTs组角膜透明度在各时间点均优于其他组,且角膜混浊度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术后3组试验猫眼内压及泪液量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且荧光素染色评分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ABCTs组角膜再上皮化时间显著早于其他组(P<0.01)。OCT检查表明ABCTs组中移植物较CLCTs组更早地与宿主角膜基质融合,ABCTs组术后90 d时角膜厚度与正常角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LCTs组角膜厚度极显著降低(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ABCTs组角膜组织中炎性细胞相比于CLCTs组较少,角膜胶原排列更规则。综上,ABC移植可有效治疗猫偏中心角膜损伤并提供卓越的角膜透光度,ABC可能通过减少胶原纤维和瘢痕的生成,促进角膜的修复和透明度的恢复。
关键词
猫
新型脱细胞生物工程角膜
角膜
偏中心损伤
深板层
角膜
移植术
Keywords
feline
novel acellular bioengineering cornea
eccentric corneal injury
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
分类号
S857.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刘全坤
李恒
杨旭
苟文军
李虹谕
林莉
机构
遂宁市中心医院眼科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基金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普及应用项目)(17PJ551)。
文摘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随访12个月,观察移植后移植物上皮化完成情况,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物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再发现孢子和菌丝,术后1年,术眼角膜表面曲线光滑度与对侧眼相当。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 d至1周,随时间延长,患者眼部刺激性症状评分、新生血管评分、移植物透明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3、6、12个月,术眼上皮细胞密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术眼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侧眼(均P<0.05)。术后6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最低(P<0.05),术后12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对侧眼(P<0.05)。结论采用生物工程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较好。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真菌性
角膜
溃疡
脱
细胞
猪
角膜
基质
Keywords
Bioengineering
Fungal corneal ulcer
Acellular porcine corneal stroma
分类号
R772.2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素娟
张月琴
李金
余晓菲
窦新岩
王丽娅
机构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0831、81270991)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计划项目(10230040024、112300410036、112300410093、132102310087)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攻关项目(201203170、201203171)
文摘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用生物角膜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活体动态观察,评估生物角膜作为新型角膜替代材料进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2—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或陈旧性角膜白斑患者15例15眼,包括真菌性角膜炎4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混合感染性角膜炎9例,陈旧性角膜白斑1例。采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行患眼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以术眼的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对术眼进行随访,对植片愈合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疗效指标主要包括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形成、角膜植片有无溶解或感染复发、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于术后3、6、9和12个月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进行动态观察,记录和分析移植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角膜基质的形态特征以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结果术眼术后3d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d炎症反应消退。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随访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青光眼,术后12个月时1例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术眼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间logMAR、角膜透明度评分、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63、59.37、10.50,均P〈0.05),其中术后视力、角膜透明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眼术后受体角膜上皮细胞逐渐覆盖植片,完成正常的上皮化,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对侧正常眼,但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大于对侧眼,而植片角膜基质中无细胞生长,明显与对侧眼角膜基质不同;术后6个月时8例患者植片内有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入,但神经纤维走形弯曲,密度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细胞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8,P=0.22)。对侧正常眼、术眼术后3、6、9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42±119)、(1895±129)、(1869±135)、(1854±101)和(1844±103)个/mm2,术眼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9和12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值分别为(1.26±0.13)、(3.62±0.81)和(5.98±0.44)mm/mm2,均明显高于前1个时间点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7.24,均P=0.00)。结论用生物角膜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术后植片即可长期存活,重建眼表结构,改善患者视力,可替代人角膜供体材料。
关键词
角膜
移植
异种移植
植片生存/免疫
共焦显微镜
人
生物工程
角膜
猪
角膜
脱
细胞
基质
Keywords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Transplantation, heterologous
Graft survival/immunology
Microscopy, confocal
Humans
Bioengineered corneas
Porcine corneal acellular stroma
分类号
R779.6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生物组织工程角膜偏中心深板层移植治疗猫角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胥辉豪
李启卷
邓航
杜昕悦
彭韵颖
杨恒
张德志
曹礼静
甘玲
郑小波
易华山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刘全坤
李恒
杨旭
苟文军
李虹谕
林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王素娟
张月琴
李金
余晓菲
窦新岩
王丽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