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修景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42-44,共3页
阐述了颜色低于铁钴比色计1号,游离TDI含量小于0.5%,贮存稳定性达2年以上的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生产工艺;确定了含羟基丙烯酸树脂与该固化剂的质量比为:m(含羟基丙烯酸树脂):m(新型聚氨酯固化剂)=10:4~6;分析了碱性物质是... 阐述了颜色低于铁钴比色计1号,游离TDI含量小于0.5%,贮存稳定性达2年以上的新型聚氨酯固化剂的生产工艺;确定了含羟基丙烯酸树脂与该固化剂的质量比为:m(含羟基丙烯酸树脂):m(新型聚氨酯固化剂)=10:4~6;分析了碱性物质是导致聚氨酯固化剂成胶的原因;提出了保证聚氨酯固化剂低色值、低游离TDI含量和高贮存稳定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氨酯固比剂 色值 游离TDI含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新型聚氨酯密封胶开发成功
2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2-812,共1页
关键词 新型聚氨酯密封胶 开发 合成树脂 泡沫填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estro与INOV携手打造新型聚氨酯人行道
3
作者 刘朝宝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1期28-28,共1页
据"www.britishplastics.co.uk"报道,Covestro与山东INOV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在Covestro位于上海的亚太创新中心完成了使用二氧化碳基材料铺设人行道的工作。这是中国首个将这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基材料用于生产运动地板的案例... 据"www.britishplastics.co.uk"报道,Covestro与山东INOV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在Covestro位于上海的亚太创新中心完成了使用二氧化碳基材料铺设人行道的工作。这是中国首个将这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基材料用于生产运动地板的案例。该材料的二氧化碳存在于黏合剂中,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名为cardyon的多元醇中,这种多元醇是由Covestro开发并用于合成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塑料 新型聚氨酯 二氧化碳 多元醇 人行道 黏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型聚氨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菲 江贵长 +2 位作者 张凌昊 陈明芬 赵忆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98-103,共6页
目的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和己二醇(HDO)合成一种新型聚氨酯,研究R值(在整个预聚反应中异氰酸酯与羟基的摩尔比)对聚氨酯薄膜(PU膜)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预聚法将不同R值的原料进行化学合成,然后流延成膜... 目的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和己二醇(HDO)合成一种新型聚氨酯,研究R值(在整个预聚反应中异氰酸酯与羟基的摩尔比)对聚氨酯薄膜(PU膜)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预聚法将不同R值的原料进行化学合成,然后流延成膜。分析R值对PU膜力学性能、水接触角、透明度和氧气透过性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分析和热重分析对PU膜进行测试表征。结果随着R值的增加,PU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变好,水接触角和微相分离程度增大,透明度和氧气透过系数降低。结论使用以上3种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聚氨酯,且随着R值的增加,PU膜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聚氨酯 聚碳酸酯二元醇 R值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席雪冬 张倩玉 +3 位作者 陈实 曹龙 杜官本 雷洪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6,共8页
传统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因结构可控、性能优良,在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异氰酸酯的毒性及湿敏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U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传统PU替代物成为大势所趋,非异氰酸酯聚氨... 传统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因结构可控、性能优良,在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异氰酸酯的毒性及湿敏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U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传统PU替代物成为大势所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由此应运而生。NIPU是一种不使用异氰酸酯为原料而合成的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新型聚氨酯化合物,其具有与传统聚氨酯相似的优良性能,且由于分子链中重复结构单元可形成分子内六元环氢键结构,使得NIPU具有较优于传统聚氨酯的化学稳定性、耐水解性、耐化学性及抗渗透性等,可作为传统聚氨酯的理想替代物之一。此外,NIPU合成过程中不使用高毒害物质为原料,因而成为当前聚氨酯工业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笔者综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其在胶黏剂,尤其是木材胶黏剂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结合木材工业产业发展状态,及当前有关生物质原料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研究热潮,对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 合成方法 反应机理 胶黏剂 新型聚氨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制造聚氨酯
6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英国中兰开夏大学 研究成功 合成 新型聚酯系聚氨酯 低温酶法 催化酶 南极假丝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再生油合成可降解材料制备缓释肥的技术参数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倩 熊玉竹 +3 位作者 罗惠元 江猛 张清坡 谢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7-1264,共8页
【目的】回收油提纯后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氨酯(PUs),耐湿耐热性能较差,不适宜于用作肥料缓释包膜材料。本文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引入能提高产品的机械、耐水、抗老化等性能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PUs进行改性,并初步测定了该... 【目的】回收油提纯后直接合成的生物基聚氨酯(PUs),耐湿耐热性能较差,不适宜于用作肥料缓释包膜材料。本文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引入能提高产品的机械、耐水、抗老化等性能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PUs进行改性,并初步测定了该包膜肥料养分的释放特征。【方法】回收的食用油和反复使用的炸油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餐馆。依次用磷酸、蒸馏水、NaOH、NaCl清洗提纯后得到再生油。将制得的再生油与过氧乙酸按质量比1∶0.3混合,经过中和、洗涤、蒸馏,与乙二醇反应生成醇化再生油。将醇化再生油与KH550在80℃下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2 h,制成含KH550分别为0、10%、20%和30%的醇化再生油混合物。在BYC-300型包衣机中加入150 g尿素(包衣温度为60℃,转速为1300 r/min),按尿素重量的3%加入上述混合物,再滴加MDI-50进行包衣,即制备得KH550改性聚氨酯(K-PUs)包膜尿素(PCUs-0、PCUs-1、PCUs-2、PCUs-3)。参考Oertli等方法测定了该包膜肥料的缓释性能。【结果】1)回收油经过多步提纯后得到的再生油仍保持原油的分子结构,含有官能团碳碳双键。2)再生油经过预改性后明显增加活性基团羟基,为聚氨酯的合成提供反应基团。3)通过化学反应将再生油合成为新型生物基聚氨酯,并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成功引入硅烷偶联剂KH550,从而得到改性PUs包膜材料。4) KH550的存在使得改性后PUs的疏水性相比于未改性的提高了48%~74%;孔隙率相比于未改性前降低了31%~54%;热稳定性相比于未改性的PUs在T5%提高了3%~11%、T50%提高了6%~32%、T80%提高了4%~11%。氮素模拟试验表明PCUs氮的累积释放速率明显降低。改性后的PCUs氮素在第30天累积释放不超过70%,未改性PCUs氮素在第30天累积释放超过90%。5)当KH550含量为20%时,改性PUs具有最大的接触角和最低的孔隙率,其值分别为113.31°和10.91%,该条件下制备的PCUs综合性能最佳。【结论】以回收油为原料合成新型生物基聚氨酯,需进行醇化后,再与硅烷偶联剂混合,并加入MDI-50进行反应,形成KH550含量为20%的改性生物基聚氨酯。以该材料包膜的尿素30天氮素累积释放量不超过70%,可以满足可降解缓释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再生油 新型聚氨酯 硅烷偶联剂 涂覆材料 缓释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稿声明
8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36,共1页
湖南工学院李来丙、龚必珍在《塑料》杂志2014年第43卷4期发表的文章《新型聚氨酯热塑性塑料的阻燃性》与其在《中国塑料》杂志2014年第28卷7期发表的文章《TPU-ATH-云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内容基本一致,属于一稿多投、重... 湖南工学院李来丙、龚必珍在《塑料》杂志2014年第43卷4期发表的文章《新型聚氨酯热塑性塑料的阻燃性》与其在《中国塑料》杂志2014年第28卷7期发表的文章《TPU-ATH-云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内容基本一致,属于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经与作者核实,现已查证属实,《塑料》编辑部决定撤销刊载于《塑料》杂志的文章《新型聚氨酯热塑性塑料的阻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塑料 新型聚氨酯 阻燃性 一稿多投 TPU 复合材料的制备 ATH 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