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水稻-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梅 周聃 +3 位作者 张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模式3个生产阶段(放虾前、收虾后和收稻后)两个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原性物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菌群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收虾后和收稻后0~20 cm土层>2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低于20~40 cm (P<0.05),0.25~2 mm和<0.25 m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占比均大于放虾前;收虾后20~40 cm土壤还原性指标显著大于0~20 cm (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有机还原性物质、Fe^(2+)和Mn^(2+)含量均显著大于放虾前(P<0.05);0~20 cm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收虾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的OTU数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Candidatus_Solibacter、Citrobacter和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土壤团聚体(0.2~2.5 mm)、全氮、全钾和毛管孔隙度是驱动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新建的稻虾轮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复垦耕层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提高养分供应能力及菌群多样性,且对0~20 cm表层土壤改善效果优于20~40 cm土层,但同时可能会增加土壤次生潜育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稻虾种养策略以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稻-罗氏沼虾轮作 土壤物理性质 还原性物质含量 土壤养分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稻田轮作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令梅 张海琪 +4 位作者 孙丽慧 李倩 姜建湖 陈建明 郭建林 《中国水产》 2023年第8期54-56,共3页
本试验探索了罗氏沼虾与稻田轮作综合种养技术,即上半年养虾下半年种稻,充分利用稻田水土资源,并同时降低农药化肥等使用。通过试验测算,罗氏沼虾-稻田轮作模式利润比单纯种植水稻利润提高10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且农药使用量减少80%以... 本试验探索了罗氏沼虾与稻田轮作综合种养技术,即上半年养虾下半年种稻,充分利用稻田水土资源,并同时降低农药化肥等使用。通过试验测算,罗氏沼虾-稻田轮作模式利润比单纯种植水稻利润提高10倍左右,经济效益显著,且农药使用量减少8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50%以上,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值得相关地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 化肥使用量 农药使用量 轮作 养殖技术研究 水土资源 农药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稻-虾”生态种养技术
3
作者 芮金兵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8期22-23,共2页
一、模式概述“虾-稻-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指第一季进行小龙虾早虾养殖,即在每年的3-4月,将小龙虾苗种投放于稻田环沟里,5月下旬成虾出售完毕。6月开始水稻栽插并进行田间生产管理。第二茬为罗氏沼虾与水稻共生,5月下旬至7月初投放罗氏... 一、模式概述“虾-稻-虾”生态种养模式是指第一季进行小龙虾早虾养殖,即在每年的3-4月,将小龙虾苗种投放于稻田环沟里,5月下旬成虾出售完毕。6月开始水稻栽插并进行田间生产管理。第二茬为罗氏沼虾与水稻共生,5月下旬至7月初投放罗氏沼虾苗,利用罗氏沼虾耐高温、食性杂和规格大的特点,实现小龙虾和罗氏沼虾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种养 罗氏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杀虫剂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影响
4
作者 孙乐斌 夏快飞 +3 位作者 成太辉 张明永 郭忠生 夏军红 《水产养殖》 2025年第11期26-31,共6页
开展苏云金杆菌制剂(Bt)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田块,在其中一块稻虾田施用一次Bt杀虫剂作为试验组(Bt),另外一块不施用Bt杀虫剂作为对照组(NC组)。结果表明,Bt组施用Bt第1周后,其水体Bt含量最高为(910.9... 开展苏云金杆菌制剂(Bt)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中罗氏沼虾的影响试验。设置2个田块,在其中一块稻虾田施用一次Bt杀虫剂作为试验组(Bt),另外一块不施用Bt杀虫剂作为对照组(NC组)。结果表明,Bt组施用Bt第1周后,其水体Bt含量最高为(910.95±57.67)ng/L,随后整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施用Bt第5周后,其罗氏沼虾肌肉、眼睛、肝胰腺和虾壳组织中的Bt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分别增加1.07、1.16、1.21和1.96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P<0.05),丙二醛含量稍有升高,但是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略有降低。指出,施用Bt杀虫剂后,稻田水体Bt长期残留较少,但虾不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Bt富集,对罗氏沼虾养殖的风险需要长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综合种养 罗氏 苏云金杆菌制剂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