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2,155,共10页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之间关联紧密,理解这一关联性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新型社会关系的独特时空内涵。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语境中传统社会关系呈现的同质性时间与占有性空间的内涵,新型社会关系具有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差异...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之间关联紧密,理解这一关联性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新型社会关系的独特时空内涵。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语境中传统社会关系呈现的同质性时间与占有性空间的内涵,新型社会关系具有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差异性与交互性的时空内涵。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新型社会关系也在不断革新自身的发展目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目标应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至上的立场相适应。依据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原则,新型社会关系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致性,即将新型社会关系进一步提升至符合当前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社会关系形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型社会关系的实践路径,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新型社会关系,既要从整体高度把握系统部署的总体思路,也要从具体层面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重指向实现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目标,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实践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社会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共时展示:交汇、错杂与震荡——读格非长篇小说《登春台》
被引量:
2
2
作者
南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叙事流露出“知识分子气质”。为了将不同人物独特又彼此交集的命运轨迹齐头并进地展示,《登春台》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叙述结构。四个人物的故事汇成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每个故事的主题将再度获得与另外一个主题共...
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叙事流露出“知识分子气质”。为了将不同人物独特又彼此交集的命运轨迹齐头并进地展示,《登春台》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叙述结构。四个人物的故事汇成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每个故事的主题将再度获得与另外一个主题共同演奏的舞台,各个主题开始彼此交汇、错杂与相互震荡,共同形成一个意义的“场”。可以从这些故事之中察觉,女性、性、家庭这些范畴正在遭受强烈的震荡,新型的人物及其社会关系开始进入历史舞台。这些人物共同从乡村进入城市,知识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又反过来决定他们对于各种知识的态度。以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董事长退休之后迫不及待地返回花草与泥土,与植物为伍,互联网构造的远景与乡土之梦构成一对意味深长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非
《登春台》
知识分子气质
叙述结构
新型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
被引量:
2
3
作者
贺来
李亚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37,共6页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象学精神
社会
历史分析
新型社会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体制转型与人的转型
4
作者
黄信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1,共5页
文章论述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地位,造就具有时代自主精神的人,这是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又是新旧体制转换得以成功的根本标志。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问题,才能真正理...
文章论述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地位,造就具有时代自主精神的人,这是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又是新旧体制转换得以成功的根本标志。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从而才能找到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深层次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人的转型
市场经济
新型社会关系
能动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
被引量:
4
1
作者
刘同舫
机构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2,155,共10页
文摘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之间关联紧密,理解这一关联性的前提在于准确把握新型社会关系的独特时空内涵。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语境中传统社会关系呈现的同质性时间与占有性空间的内涵,新型社会关系具有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差异性与交互性的时空内涵。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新型社会关系也在不断革新自身的发展目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目标应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民至上的立场相适应。依据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原则,新型社会关系在当前阶段的发展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致性,即将新型社会关系进一步提升至符合当前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社会关系形态。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型社会关系的实践路径,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同时也构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新型社会关系,既要从整体高度把握系统部署的总体思路,也要从具体层面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重指向实现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目标,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和实践魄力。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社会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Keywords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new social relations
Chinese modernization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时展示:交汇、错杂与震荡——读格非长篇小说《登春台》
被引量:
2
2
作者
南帆
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文摘
格非的长篇小说《登春台》叙事流露出“知识分子气质”。为了将不同人物独特又彼此交集的命运轨迹齐头并进地展示,《登春台》设计了一个奇特的叙述结构。四个人物的故事汇成同一个故事的时候,每个故事的主题将再度获得与另外一个主题共同演奏的舞台,各个主题开始彼此交汇、错杂与相互震荡,共同形成一个意义的“场”。可以从这些故事之中察觉,女性、性、家庭这些范畴正在遭受强烈的震荡,新型的人物及其社会关系开始进入历史舞台。这些人物共同从乡村进入城市,知识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关键。另一方面,每一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又反过来决定他们对于各种知识的态度。以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董事长退休之后迫不及待地返回花草与泥土,与植物为伍,互联网构造的远景与乡土之梦构成一对意味深长的矛盾。
关键词
格非
《登春台》
知识分子气质
叙述结构
新型社会关系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
被引量:
2
3
作者
贺来
李亚琪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3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16ZDA242)
文摘
阐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是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实质的重要维度。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需要从主题转换、根本旨趣及真理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方法及内容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将现象学主题“意识经验”转换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分析中,逐步形成了立足于社会现实特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进而在对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等物的形态的现象学理解下,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物象化世界”背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深层矛盾本质——“抽象对人的统治”;更进一步,“重构新型社会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真理”,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及自由、正义的社会理想与价值追求。这一研究进路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之谜”,更展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现象学精神对于推进现实历史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象学精神
社会
历史分析
新型社会关系
人类文明新形态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体制转型与人的转型
4
作者
黄信
机构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1,共5页
文摘
文章论述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根本是人的转型。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首要地位,造就具有时代自主精神的人,这是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又是新旧体制转换得以成功的根本标志。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人的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从而才能找到进一步推进改革的深层次动力。
关键词
改革
人的转型
市场经济
新型社会关系
能动的人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面深化改革与新型社会关系的发展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共时展示:交汇、错杂与震荡——读格非长篇小说《登春台》
南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象学精神
贺来
李亚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体制转型与人的转型
黄信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