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塑造--以上海铁路管理局为个案的研究
1
作者 付清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92,共8页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企业职工的身份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出卖劳动力、居于社会底层的“夫役”转变为新中国领导阶级的一员。然而,从被动获得领导阶级的身份到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认...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企业职工的身份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即由原来出卖劳动力、居于社会底层的“夫役”转变为新中国领导阶级的一员。然而,从被动获得领导阶级的身份到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这一过程却并非一蹴而就。剖析上海铁路管理局对铁路职工所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扫盲文化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参与民主管理等工作,可以从微观层面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身份、制度、觉悟等为要素的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塑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 上海铁路管理局 工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构建——基于马克思历史正义观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争婕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32,共6页
马克思历史正义理论揭示出正义观的建构坐标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实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伟大变革。前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路径,后者则催生了构建新型正义观的必要性,并孕育了建... 马克思历史正义理论揭示出正义观的建构坐标存在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实现了社会生产方式的伟大变革。前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提供了理论路径,后者则催生了构建新型正义观的必要性,并孕育了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可能性。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共同熔铸出"新型"社会主义贡献正义观,即以劳动贡献为主、以非劳动贡献为辅的贡献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历史正义观 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 建构坐标 贡献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明的创生密码--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文明创生境域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显中 李盼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共8页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仅始终坚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使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创生密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成物成人成己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构成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创生的存在论开启。为人民服...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仅始终坚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使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创生密码。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成物成人成己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构成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创生的存在论开启。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成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创生的价值引领。为人民服务对生产发展的政策领导,构成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创生的前提保障。为人民服务对民心的守护,构成社会主义新型文明创生的力量源泉。新时代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篇章,必须不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新型文明 文明创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国际价值——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类型为背景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海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6,共10页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角度看,在新型科学社会主义成熟前社会主义实践已出现过三种类型: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莱茵模式)和"第三条道路",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中国的新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角度看,在新型科学社会主义成熟前社会主义实践已出现过三种类型:苏联模式、民主社会主义(莱茵模式)和"第三条道路",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背景。中国的新型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吸取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兼顾了"统一"与"多样",开启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第四种类型,即社会主义实践4.0,也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可称为"第四条道路"。就中国的实践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升级版,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新型科学社会主义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其现代化路径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型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敏 郑杭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21年前,本文第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了这样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殊性,它的两种形态,它的更为基本的形... 21年前,本文第二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作了这样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实质上是一门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殊性,它的两种形态,它的更为基本的形式。当今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提出了新的考量。社会实践发生了结构性巨变,原有的对立在融合,原有的统一却在分化;传统界限漂移不定,既定准则也晦暗模糊;左与右、激进与保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区分变得异常含混。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质和当代形式甚至成为许多复杂问题上不同立场的基本分野。现代性的成长和社会主义的成长总是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当代性。在中国新型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诉求和政治议程展现出新的魅力。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正在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进一步认识这个创造历史的时代,构建维护建设性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当代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 新型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丁堡骏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3,共9页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阐述一些与已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命题不同的理论命题。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有理论的错误或者其真理性大打折扣,而是意味着面对新的条件阐述出来与新的条件相对应的新理论。中国特色...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阐述一些与已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命题不同的理论命题。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有理论的错误或者其真理性大打折扣,而是意味着面对新的条件阐述出来与新的条件相对应的新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初级阶段,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又是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阶段,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设社会主义。从"前三十年"过渡到"后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它们二者之间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差别而不应该是根本性差别。因此,从两个阶段的建设实践都可以概括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具体而又深入地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探讨如何塑造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要重视对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材料的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民培养背景下农民教育发展方略——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许喜文 李文清 +2 位作者 陈锦梅 贾兵强 易钢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6-230,共5页
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在这个大背景下,广东农民教育发展必须注意几个前提:目前农民教育的不足,发展农民教育具有紧迫性,农民教育需求有何特点等。基此,文章... 农民教育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加强农民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在这个大背景下,广东农民教育发展必须注意几个前提:目前农民教育的不足,发展农民教育具有紧迫性,农民教育需求有何特点等。基此,文章就广东农民教育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夯实农民教育根基,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将农民教育列为职教重点,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全方位多形式进行农民教育,完善农民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保障农民工及子女受教育权利的长效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深化"农科教"结合、实现整体功能最优化,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快速提升农民群体素质等发展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养 广东农民教育 发展方略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
8
作者 孔祥录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2-8,共7页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孔祥录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同全国一样,在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新型民... 青海新型民族关系形成述略孔祥录新中国成立后,青海同全国一样,在毛泽东民族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时代,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在我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平等团结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干部 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团结 民族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 自治区 民族区域 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省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经验
9
作者 尕宝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21-27,共7页
试论我省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经验尕宝英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我省民族工作的经验,探索规律,促进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笔者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 试论我省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经验尕宝英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我省民族工作的经验,探索规律,促进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笔者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省各民族之间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干部 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青海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
10
作者 先巴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16-20,15,共6页
略述青海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先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略述青海新型民族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先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民族工作方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使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左”倾错误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工作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干部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地区 党的民族政策 民族自治地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西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当前典型效应弱化的困惑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声平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8-29,共2页
走出当前典型效应弱化的困惑余声平培养先进典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几十年来,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许多典型,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过深刻影响,有的成为时代的楷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典型效... 走出当前典型效应弱化的困惑余声平培养先进典型,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几十年来,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许多典型,在人民群众中产生过深刻影响,有的成为时代的楷模。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典型效应明显地弱化了。这种典型效应弱化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效应 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价值取向 宣传思想工作 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道德标准 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社会 人的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抓基层
12
作者 宋松林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4期29-31,34,共4页
基层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县(市)党委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就如何抓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问... 基层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大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县(市)党委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就如何抓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与体会.一、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两个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层群众 抓基层 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本理论 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三字经》的文化意义
13
作者 李宗桂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6,共2页
《新三字经》的文化意义李宗桂由广东省宣传部组织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的《新三字经》,是一部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好书。它问世不到三个月,印数已超过一千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不过... 《新三字经》的文化意义李宗桂由广东省宣传部组织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的《新三字经》,是一部雅俗共赏、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好书。它问世不到三个月,印数已超过一千万,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不过,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价值,从长远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字经 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 思想文化建设 集体主义 时代精神 文化意义 当代中国 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为了创造 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
14
作者 马小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37-138,共2页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越有被神圣化的历史,也越有被否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批判 文化重构 批判与重构 重构模式 当代中国文化 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新型文化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主流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一体”格局题中应有之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和少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1-2,共2页
关键词 “多元一体” 各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文化冲突 少数民族地区 格局 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问题研究 非主流文化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省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向明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8-13,共6页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个指示深刻地说明了选拔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认真做好选拔培养民族干部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巩固和...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个指示深刻地说明了选拔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认真做好选拔培养民族干部工作,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干部工作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妇女干部 专业技术人员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团结共事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培养选拔 选拔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17
作者 索端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2期28-35,共8页
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索端智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问题。青海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 青海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对策索端智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大问题。青海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2.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98%以上。在新形势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 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 自治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关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新闻摄影要突出民族团结主旋律
18
作者 马忠义 《新疆新闻界》 1997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地区 新闻摄影工作 新闻照片 伊犁日报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邓小平理论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春辞
19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1-1,共1页
迎春辞回首已逝岁月,历经艰难,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曙光在前。在成绩与困难、机遇与挑战一同敲开1995年大门,牵着我们的手走进春华之际,《青海民族研究》编辑部的同仁们,激情满怀,浮想联翩,衷心感谢省民宗委和上级领导对我... 迎春辞回首已逝岁月,历经艰难,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曙光在前。在成绩与困难、机遇与挑战一同敲开1995年大门,牵着我们的手走进春华之际,《青海民族研究》编辑部的同仁们,激情满怀,浮想联翩,衷心感谢省民宗委和上级领导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由于他们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民族研究 青海民族地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民族工作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