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征及其反胶束体系对蛋白质的提取 被引量:8
1
作者 阎云 褚莹 +4 位作者 林毅 邢双喜 刘莹莹 刘景林 吴子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921-1925,共5页
合成了适于反胶束法提取蛋白质的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二油酸乙二醇单酯基磷酸酯钠 (DEOPA) ;以氢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 ;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 (cmc)、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 )及对水的增溶作用等表面化学性质 ;考察了 DEOPA/... 合成了适于反胶束法提取蛋白质的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二油酸乙二醇单酯基磷酸酯钠 (DEOPA) ;以氢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 ;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 (cmc)、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 )及对水的增溶作用等表面化学性质 ;考察了 DEOPA/异辛烷反胶束体系提取蛋白质的性能 .结果表明 ,DEOPA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 ,适合于构建反胶束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双链磷酸酯 表面活性 合成 反胶束 提取 蛋白质 分离 纯化 DEOPA 异辛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翔宇 孙玉海 +4 位作者 渠慧敏 毛振强 徐永辉 齐迪 王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9,共7页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中低注入能力、低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的难题,提出了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对驱油用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子结构设计,评价了不同分子结构时的界面性能,优选出界面性能最好的样品G-3,进行了不同浓度时的乳化性能和驱油性能评价,并结合微观刻蚀玻璃模型阐明了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0.0039 mN/m,此时能与原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状液液滴粒径为12μm;对于渗透率为6.966 mD的岩心,水驱后注入0.5 PV质量分数为0.2%的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G-3溶液,再次水驱采收率提高值达9.6%,降压率达17.4%;微观驱油机理为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乳化聚并。该驱油技术在胜利油田低渗透区块进行了矿场试验,实施后区块水井的注入能力提高了2倍,油井的日增油量为5.7 t/d,含水率下降了11.0%,截至2023年6月区块累积增油量为1791 t,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结构设计 活性 强乳化 低渗透 新型胺醚类双子表面活性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Ⅰ.化合物的合成及物化性能 被引量:7
3
作者 魏少华 张铸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共5页
以溴代烷与乙醇胺烷基化,再与五氧化二磷酯化,合成了一系列结构为RN+H2CH2CH2OPOO-OH(R=nC10H21、C12H25、C14H29、C16H33)的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它们在pH=45~8... 以溴代烷与乙醇胺烷基化,再与五氧化二磷酯化,合成了一系列结构为RN+H2CH2CH2OPOO-OH(R=nC10H21、C12H25、C14H29、C16H33)的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它们在pH=45~84范围内显示两性特征;在较宽的pH值范围(6~10)内表面活性优良,其γCMC为255mN·m-1,CMC为151×10-3mol·L-1,且具有优良的泡沫和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 两性表面活性 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Ⅱ.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少华 张铸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9,共5页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合体系βm、βs值分别为:-11.21,-11.22;-8.24,-10.96;-5.5,-2.08。(2)随着烷基(R)碳链增长,βm值变小,但|βs|值出现极大值。(3)表面压越高,βs值越大。并对这些结果做了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 磷酸酯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涑戎 刘翠华 张舰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2-26,共5页
用十二烷基溴代烷分别与乙醇胺、 N,N-二甲基乙醇胺、 N,N-二丁基乙醇胺进行烷基化反应 ,再经五氧化二磷酯化 ,合成了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 ,其中 3种未见文献报道。对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 ,对其结构和性能... 用十二烷基溴代烷分别与乙醇胺、 N,N-二甲基乙醇胺、 N,N-二丁基乙醇胺进行烷基化反应 ,再经五氧化二磷酯化 ,合成了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 ,其中 3种未见文献报道。对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 ,对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其中磷酸酯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N,N-二丁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和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表面活性 磷酸酯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帼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60,共5页
研究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以正癸醇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I—正癸基缩水甘油醚,讨论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以乙二醇和正癸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金... 研究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以正癸醇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合成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I—正癸基缩水甘油醚,讨论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以乙二醇和正癸基缩水甘油醚为原料,金属钾为催化剂合成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中间体Ⅱ—正癸基低聚二醇,讨论催化剂种类与用量对反应的影响;以P2O5与正癸基低聚二醇为原料合成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剂,讨论投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选择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催化剂,用量为4%,投料比为2∶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时,最终产率为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癸醇 P2O5 Gemini磷酸酯表面活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表面活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良仙 顾玲 +3 位作者 杨百勤 杨刚 戴毅 安秋凤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7-90,94,共5页
采用铂作催化剂,通过含氢硅油(PHMS)和端烯基聚醚(F-6)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先制得聚醚硅油(PES)中间体,再将其和五氧化二磷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了一种磷酸酯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PPES)。用红外光谱对PPE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 采用铂作催化剂,通过含氢硅油(PHMS)和端烯基聚醚(F-6)的硅氢化加成反应先制得聚醚硅油(PES)中间体,再将其和五氧化二磷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了一种磷酸酯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PPES)。用红外光谱对PPES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m(PES)∶m(P2O5)=6∶1,于70℃~75℃酯化反应4 h时,所得产物PPES的黏度为928 mPa.s,单酯、双酯和游离磷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26%、48.13%和2.34%。同时对PPES的表面张力(γ)、临界胶束浓度(cm c)、发泡性和在硬水中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PPE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cm c为0.63 g.L-1,γcm c为32.2 mN.m-1,发泡力为25 mL^30 mL,在硬水中的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 磷酸酯改性聚醚硅油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概述 被引量:25
8
作者 吕会田 陈存社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简要介绍了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组成和特性;重点综述了各个品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合成以及主要特性;并介绍了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的新功能开发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结合国外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磷酸酯盐型表... 简要介绍了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组成和特性;重点综述了各个品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合成以及主要特性;并介绍了磷酸酯盐表面活性剂的新功能开发及其在不同方面的应用;结合国外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磷酸酯盐型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磷酸酯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在乳液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心亚 陈焕钦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描述了烷基醇(酚)醚磷酸酯作为基本阴离子型乳化剂在形成涂料或胶粘剂用乳液中的功能。研究发现,盐状态下的磷酸酯在乳液聚合中是高效的基本阴离子型乳化剂,它们可以提供典型的粒径控制、低凝胶量以及良好的乳液稳定性...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描述了烷基醇(酚)醚磷酸酯作为基本阴离子型乳化剂在形成涂料或胶粘剂用乳液中的功能。研究发现,盐状态下的磷酸酯在乳液聚合中是高效的基本阴离子型乳化剂,它们可以提供典型的粒径控制、低凝胶量以及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在乳胶粒子形成过程中,得到最佳效果的烷基醚磷酸酯乳化剂中EO的范围为6mol~9mol,并且乳液的冻融稳定性与作为磷酸酯中不纯物质的非离子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表面活性 乳液 磷酸酯 性能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建国 王佳 +3 位作者 马超 陈保莹 李静 吴学民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7,共4页
简单介绍了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合成,重点综述了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在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等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水基化农药剂型的发展将促使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向更加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磷酸酯 表面活性 农药型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酰胺基团的新型糖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乳化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婷 裴晓梅 +1 位作者 崔正刚 宋冰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9-1553,共5页
采用月桂酸、1,3-丙二胺、葡萄糖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胺酯交换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酰胺和仲胺基团的新型葡萄糖基表面活性剂N′-Glu-N-(3-氨基丙基)月桂酸酰胺(C_(12)-2N-Glu),通过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 采用月桂酸、1,3-丙二胺、葡萄糖等化合物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胺酯交换反应和还原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酰胺和仲胺基团的新型葡萄糖基表面活性剂N′-Glu-N-(3-氨基丙基)月桂酸酰胺(C_(12)-2N-Glu),通过核磁氢谱(^(1)H 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表面张力仪测试了表面活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γ_(cmc)分别为0.26 mmol/L和30.86 mN/m,具有非常好的胶束聚集能力和降低水表面张力的能力。且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乳状液可以在室温下稳定1个月以上,且该乳状液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有望在智能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表面活性 糖基酰胺 乳化性能 PH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海华 陈烨璞 裘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61-963,987,共4页
以三氯氧磷、二元醇(酚)、正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4种双十二烷基双磷酸酯(HDP,DGDP,BDP,PDP)。产物经无水乙醇重结晶提纯后,通过IR、1HNMR、质谱和电位滴定进行了结构表征。25℃时,它们的电离常数分别为:2.76×10-5mol/L(HDP),3.940&... 以三氯氧磷、二元醇(酚)、正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4种双十二烷基双磷酸酯(HDP,DGDP,BDP,PDP)。产物经无水乙醇重结晶提纯后,通过IR、1HNMR、质谱和电位滴定进行了结构表征。25℃时,它们的电离常数分别为:2.76×10-5mol/L(HDP),3.940×10-4mol/L(DGDP),1.595×10-4mol/L(BDP),4.255×10-3mol/L(PDP)。20℃时,它们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3.5×10-4mol/L(HDP),9.0×10-4mol/L(DGDP),1.1×10-3mol/L(BDP),1.3×10-3mol/L(PDP);在临界胶束浓度处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0.38 mN/m(HDP),34.49 mN/m(DGDP),35.31 mN/m(BDP),36.14 mN/m(PDP)。差热分析表明,4种产物的分解温度分别为:231℃(BDP),251℃(HDP),227℃(PDP),249℃(DGDP);初熔温度分别为:87℃(BDP),80℃(HDP),97℃(PDP),72℃(DG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二烷基双磷酸酯 表面活性 三氯氧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钱君 陈洪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5-208,共4页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N,N-二甲基-1,3-丙二胺、环氧氯丙烷、磷酸二氢钠等为原料,合成出了磷酸酯为亲水基团的氟碳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中间体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4... 以全氟辛基磺酰氟、N,N-二甲基-1,3-丙二胺、环氧氯丙烷、磷酸二氢钠等为原料,合成出了磷酸酯为亲水基团的氟碳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中间体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该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最低表面张力为24.0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99×10^-3moL/L、等电点为pH3.5~7.5、c20为1.58×10^-6mol/L。并将合成的氟碳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性能与常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比较,证实了该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越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表面活性 两性磷酸酯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农兰平 钟振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5-436,共2页
A novel amphoteric surfactants,betaine type phosphate were synthesized from lauryl alcohol,epichlorphydyin,dimethylamine,chlorohydrin,acetic anhydride,phoshorus(V)oxide.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A novel amphoteric surfactants,betaine type phosphate were synthesized from lauryl alcohol,epichlorphydyin,dimethylamine,chlorohydrin,acetic anhydride,phoshorus(V)oxide.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s such as surface tension,foaming property,dispersion of calcium soap and solubilizing power were mea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甜菜碱 两性表面活性 合成 性能 表面张力 泡沫性能 钙皂分散力 增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姚钱君 陈洪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8-350,368,共4页
对一种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该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该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 对一种全氟辛基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该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盐、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该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自身表面张力为24.0 mN/m;电解质氯化钠对该两性磷酸酯氟碳表面活性剂影响显著,可使表面张力下降到22.4 mN/m;阴离子碳氢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可使表面张力降至21.4 mN/m;阴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全氟丁基磺酸钾和四乙基全氟辛基磺酸铵分别使表面张力降至20.9 mN/m和20.2 mN/m;而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N-乙基-N-聚氧乙烯(9)醚-全氟辛基磺酰胺能使表面张力降至20.9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表面活性 两性磷酸酯 复配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56
16
作者 蒋平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7,共6页
论述了国内外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会成方法、反应机理、不同分子结构对产品性能影响、工业化装置改进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磷酸酯表面活性剂的新功能开发和在国家高新产业及工业领域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 磷酸酯 表面活性 发展趋势 合成 阴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云生 佟白 王天瑞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39,43,共4页
以长链烷基叔胺、氯乙醇、环氧氯丙烷、PEG200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基磷酸酯盐两性表面活性剂。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烷基醇与P_2O_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6 h,加水量2%,水解温度75℃,得到的产物... 以长链烷基叔胺、氯乙醇、环氧氯丙烷、PEG200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合成了聚醚基磷酸酯盐两性表面活性剂。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烷基醇与P_2O_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1,酯化温度80℃,酯化时间6 h,加水量2%,水解温度75℃,得到的产物单酯含量均大于73%。合成的聚醚磷酸酯盐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较好的乳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染助 两性表面活性 磷酸酯 烷基叔胺 乳化性 抗静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贡长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22-25,共4页
论述了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合成方法和应用。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磷酸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合成鲸蜡油/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颜庭 陈政 +1 位作者 韩向洪 辛中印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以降膜式SO3磺化合成鲸蜡油(SSW)为对象,考察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PES)对SSW形成复合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拟三元相图中油相区域比例,确定三种SSW/PES复合体系中PES的最优用量:w(A8EO5PNa)=1.5%,w(A9E05PNa)=1.0%,w(A12E03PNa)=0.5%。根... 以降膜式SO3磺化合成鲸蜡油(SSW)为对象,考察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PES)对SSW形成复合体系的影响,通过比较拟三元相图中油相区域比例,确定三种SSW/PES复合体系中PES的最优用量:w(A8EO5PNa)=1.5%,w(A9E05PNa)=1.0%,w(A12E03PNa)=0.5%。根据最优配方研究了复合体系的表面张力、革表面动态润湿角、乳液稳定性、临界胶束浓度(CMC)及粒度分布,结果表明:SSW/A9EO5PNa复合体系表面张力为27.39 mN/m,润湿渗透能力强、临界胶束浓度低,乳液稳定性好,乳液平均粒径为78.7 nm,更适合应用于皮革加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3磺化合成鲸蜡油 磷酸酯表面活性 拟三元相图 乳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帼 宗育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8-61,68,共5页
通过以P2O5和POCl3为磷化剂,合成2种不同结构的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泡沫性、抗静电性、摩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磷化剂... 通过以P2O5和POCl3为磷化剂,合成2种不同结构的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泡沫性、抗静电性、摩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磷化剂为P2O5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其表面张力、润湿性能、对纤维的平滑性较好,而以POCl3为磷化剂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低泡性、抗静电性、抱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 磷化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