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莫玉婷
袁思棋
+5 位作者
周帅
税梁杨
杨明永
刘君
杨周林
范宏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3,共9页
为生产高品质浓香型白酒,以新型生物反应容器和传统窖池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窖池生产工艺(对照组)、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及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I)对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
为生产高品质浓香型白酒,以新型生物反应容器和传统窖池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窖池生产工艺(对照组)、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及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I)对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酒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实验组II升温更快,顶点温度高于对照组(30.0℃),分别为33.2℃、35.5℃,实验组II升温效果最优且保持适宜温度时间更长,实验组水分含量、淀粉及还原糖消耗量更高,实验组II下层酒醅酸度最高(4.24 mmol/10 g)。实验组II酒醅在发酵后优势细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92.44%、97.59%;优势细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92.30%)。RDA结果发现,实验组II酒醅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反应器
浓香型白酒
酒醅
微
生物
群落
理化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楼菊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35,共5页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遍移动床生物膜的死角问题,改进了它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通过清水实验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器构...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遍移动床生物膜的死角问题,改进了它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通过清水实验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器构造、填料填充比,考察了曝气充氧性能,研究结果认为该反应器内的水流状态大致符合理想全混合反应器的流态,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移动床
生物
膜
反应器
水力特性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启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巍
冯华军
+1 位作者
殷俊
方程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研究了基于多段进水工艺原理开发的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的2种启动模式(模式一为先调整适当HRT,再根据分段配水比进水,模式二根据分段配水比直接配比,然后逐步调整HRT)下的最优启动调控策略。结果表明,在2种模式下,出水SS的质量...
研究了基于多段进水工艺原理开发的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的2种启动模式(模式一为先调整适当HRT,再根据分段配水比进水,模式二根据分段配水比直接配比,然后逐步调整HRT)下的最优启动调控策略。结果表明,在2种模式下,出水SS的质量浓度和TCOD分别均能低于30 mg.L-1和50 mg.L-1,浊度平均去除率均在80%以上,无显著差异。模式一由单一进水口改成分段进水后,平均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由11.93 mg.L-1上升至19.51 mg.L-1,平均TN去除率由18.43%上升至49.25%;而模式二的氮素污染物去除性能较稳定,平均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别为66.15%和54.71%。模式一的污泥含量增长速度要快于模式二,但3个曝气区的污泥含量增长并不均衡,不利于整体反应器的启动驯化。总体而言,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建议采用模式二进行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脱氮工艺
新型
生物
脱氮
反应器
启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准静态平面流场的新型皮肤组织工程灌注式生物反应室设计与初步模拟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洋
蔡伟华
+3 位作者
伍津津
唐辉
杨涛
唐书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设计准静态平面流场的灌注式新型生物反应器,以适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要求。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流场及培养支架壁面上的切应力,设计出一种能够层叠、...
目的设计准静态平面流场的灌注式新型生物反应器,以适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要求。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流场及培养支架壁面上的切应力,设计出一种能够层叠、低剪切力、均匀平面流场的生物反应器。结果模拟结果表明筛网状支撑物及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物表面处的最大切应力小于3×10-5N/cm2,且培养室中的流场是均匀的。结论新型生物反应器满足准静态平面流场的要求,有可能在未来的皮肤组织工程研究和生产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
灌注式
生物
反应器
皮肤组织工程
准静态平面流场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曝气间隔对普通小球藻生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石磊
杨俊红
+3 位作者
康利改
罗梦圆
左鹏鹏
巩启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5-2738,2757,共5页
细胞高密度培养有利于降低微藻规模化培养成本及其生物柴油制造的成本,曝气是影响微藻规模化高密度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FACHB-1227)为研究对象,采用BG11培养基,于新型套管式沿程曝气光生物反应系统中...
细胞高密度培养有利于降低微藻规模化培养成本及其生物柴油制造的成本,曝气是影响微藻规模化高密度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FACHB-1227)为研究对象,采用BG11培养基,于新型套管式沿程曝气光生物反应系统中,以细胞密度为检测指标,实验研究了曝气间隔时间对藻液中细胞密度、藻液pH值、溶氧量变化的影响。控制每次曝气时气体流量为10L/min、持续时间为0.5h,培养周期为15天。结果表明,藻液中积累的溶解氧能够及时排除,进入生物质积累稳定期时,藻液的pH值基本恒定;微藻生长稳定期时(培养12天),曝气间隔0.5h时细胞密度为7.22×106个/mL,相比于1h、1.5h、2h分别提高了9.56%、41.02%和122.1%。可见,适当减少曝气间隔时间,可显著提高藻细胞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培养
普通小球藻
曝气间隔
细胞密度
新型
套管式光
生物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莫玉婷
袁思棋
周帅
税梁杨
杨明永
刘君
杨周林
范宏筠
机构
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泸州国之荣耀酒业有限公司
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3,共9页
基金
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金(NJ-2022-05)
中国轻工业酿酒生物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基金(2023-04)。
文摘
为生产高品质浓香型白酒,以新型生物反应容器和传统窖池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窖池生产工艺(对照组)、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及优化新型生物反应器生产工艺(实验组II)对发酵酒醅理化指标、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酒醅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实验组II升温更快,顶点温度高于对照组(30.0℃),分别为33.2℃、35.5℃,实验组II升温效果最优且保持适宜温度时间更长,实验组水分含量、淀粉及还原糖消耗量更高,实验组II下层酒醅酸度最高(4.24 mmol/10 g)。实验组II酒醅在发酵后优势细菌门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为92.44%、97.59%;优势细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92.30%)。RDA结果发现,实验组II酒醅理化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
关键词
新型生物反应器
浓香型白酒
酒醅
微
生物
群落
理化指标
相关性
Keywords
new bioreacter
strong-flavor Baijiu
fermented grains
microbial community
physicochemical index
correlation
分类号
TS261.4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8
2
作者
楼菊青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35,共5页
文摘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是在普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引入导流板,使填料在全池循环移动,消除了普遍移动床生物膜的死角问题,改进了它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反应器的效能。通过清水实验对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器构造、填料填充比,考察了曝气充氧性能,研究结果认为该反应器内的水流状态大致符合理想全混合反应器的流态,并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关键词
新型
移动床
生物
膜
反应器
水力特性
节能
Keywords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MBBR)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energy saving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启动策略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巍
冯华军
殷俊
方程冉
机构
杭州市余杭区环境保护局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908209)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T200912)
+1 种基金
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1633F07
20091633F11)
文摘
研究了基于多段进水工艺原理开发的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的2种启动模式(模式一为先调整适当HRT,再根据分段配水比进水,模式二根据分段配水比直接配比,然后逐步调整HRT)下的最优启动调控策略。结果表明,在2种模式下,出水SS的质量浓度和TCOD分别均能低于30 mg.L-1和50 mg.L-1,浊度平均去除率均在80%以上,无显著差异。模式一由单一进水口改成分段进水后,平均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由11.93 mg.L-1上升至19.51 mg.L-1,平均TN去除率由18.43%上升至49.25%;而模式二的氮素污染物去除性能较稳定,平均氨氮和TN去除率分别为66.15%和54.71%。模式一的污泥含量增长速度要快于模式二,但3个曝气区的污泥含量增长并不均衡,不利于整体反应器的启动驯化。总体而言,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建议采用模式二进行启动。
关键词
分段进水脱氮工艺
新型
生物
脱氮
反应器
启动模式
Keywords
step feed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a novel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reactor
start-up modes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准静态平面流场的新型皮肤组织工程灌注式生物反应室设计与初步模拟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洋
蔡伟华
伍津津
唐辉
杨涛
唐书谦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皮肤科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2-626,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24)~~
文摘
目的设计准静态平面流场的灌注式新型生物反应器,以适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培养要求。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新型生物反应器中的流场及培养支架壁面上的切应力,设计出一种能够层叠、低剪切力、均匀平面流场的生物反应器。结果模拟结果表明筛网状支撑物及组织工程皮肤构建物表面处的最大切应力小于3×10-5N/cm2,且培养室中的流场是均匀的。结论新型生物反应器满足准静态平面流场的要求,有可能在未来的皮肤组织工程研究和生产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
新型
灌注式
生物
反应器
皮肤组织工程
准静态平面流场
CFD
Keywords
perfusion bioreactor
tissue-engineered skin
quasi-static plane flow fiel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分类号
R312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曝气间隔对普通小球藻生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
1
5
作者
石磊
杨俊红
康利改
罗梦圆
左鹏鹏
巩启涛
机构
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35-2738,2757,共5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JCYBJC19000)
文摘
细胞高密度培养有利于降低微藻规模化培养成本及其生物柴油制造的成本,曝气是影响微藻规模化高密度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FACHB-1227)为研究对象,采用BG11培养基,于新型套管式沿程曝气光生物反应系统中,以细胞密度为检测指标,实验研究了曝气间隔时间对藻液中细胞密度、藻液pH值、溶氧量变化的影响。控制每次曝气时气体流量为10L/min、持续时间为0.5h,培养周期为15天。结果表明,藻液中积累的溶解氧能够及时排除,进入生物质积累稳定期时,藻液的pH值基本恒定;微藻生长稳定期时(培养12天),曝气间隔0.5h时细胞密度为7.22×106个/mL,相比于1h、1.5h、2h分别提高了9.56%、41.02%和122.1%。可见,适当减少曝气间隔时间,可显著提高藻细胞密度。
关键词
微藻培养
普通小球藻
曝气间隔
细胞密度
新型
套管式光
生物
反应器
Keywords
microalgae cultivation
Chlorella vulgaris
aeration interval
cell density
novel concentric-tube photobioreactor
分类号
TK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能]
Q819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生物反应器对浓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及理化指标的影响
莫玉婷
袁思棋
周帅
税梁杨
杨明永
刘君
杨周林
范宏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水力特性的研究
楼菊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反应器启动策略研究
王巍
冯华军
殷俊
方程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准静态平面流场的新型皮肤组织工程灌注式生物反应室设计与初步模拟
王洋
蔡伟华
伍津津
唐辉
杨涛
唐书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曝气间隔对普通小球藻生物质积累的影响
石磊
杨俊红
康利改
罗梦圆
左鹏鹏
巩启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