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大白菜新型甘蓝型油菜CMS快速鉴定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刘晓东 李海山 +5 位作者 孟川 王玉海 吴芳 牟金贵 马俊贤 王明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1,共6页
针对目前甘蓝型油菜Pol CMS、新型萝卜胞质Ogu CMS、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鉴定过程中,存在必须从orf138、orf222、orf2243种引物中选用2对引物进行分子标记互相验证鉴定的缺点。以开发快速鉴别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分子标记为目的,选取含有P... 针对目前甘蓝型油菜Pol CMS、新型萝卜胞质Ogu CMS、新型甘蓝型油菜CMS鉴定过程中,存在必须从orf138、orf222、orf2243种引物中选用2对引物进行分子标记互相验证鉴定的缺点。以开发快速鉴别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分子标记为目的,选取含有Pol CMS的CMS-AQ29和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CMS后36高的2个材料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引物orf222进行PCR扩增,经测序对比2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确定主要差异区域为180~210 bp。通过orf222上游引物末端T/G碱基的错配,设计开发了快速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专用引物O-2,该引物可扩增出470 bp的核苷酸序列,而不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则不能扩增出核苷酸序列,具有能一次性快速鉴定出含有新型甘蓝型油菜CMS不育基因材料的特点。利用该引物对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材料CMS-D571、CMS-D574及对应的保持系D571、D574分别进行了鉴定,证实雄性不育系CMS-D571、CMS-D574为转育了新型甘蓝型油菜CMS的雄性不育系,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新型甘蓝型油菜cms 雄性不育系 引物设计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杂交剂SX-1和肥料混用对甘蓝型油菜CMS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耀文 尚毅 +2 位作者 李永红 李殿荣 李建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9-13,共5页
在单核期对甘蓝型油菜CMS喷施新型化学杂交剂SX-1的同时加入尿素、速溶硼肥、磷酸二氢钾及其相互配组的肥料,结果表明:混喷尿素能明显提高油菜CMS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及株高日增长率;速溶B肥可明显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结角数、... 在单核期对甘蓝型油菜CMS喷施新型化学杂交剂SX-1的同时加入尿素、速溶硼肥、磷酸二氢钾及其相互配组的肥料,结果表明:混喷尿素能明显提高油菜CMS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及株高日增长率;速溶B肥可明显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结角数、结角密度和产量;磷酸二氢钾仅在与速溶B肥配合使用时才可增加有效角果数;尿素和速溶B肥配合使用可明显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同时增产效果也最佳。化学杂交剂SX-1与肥料混合喷施可提高杂交油菜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SX-1 肥料 混用 甘蓝型油菜 cms 细胞质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塞俄比亚芥与芥菜型油菜杂交创建甘蓝型油菜资源
3
作者 岳瑶琴 尚国霞 +2 位作者 徐亮 李开祥 赵志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为了得到渗入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埃芥)染色体序列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将埃芥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再使用甘蓝型油菜复交的后代群体(复交F 1~F 3代)为材料,对复交后代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细胞学(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统计分析,并... 为了得到渗入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埃芥)染色体序列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将埃芥和芥菜型油菜杂交,再使用甘蓝型油菜复交的后代群体(复交F 1~F 3代)为材料,对复交后代表型偏甘蓝型油菜变异群体进行细胞学(体细胞染色体数量)统计分析,并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对复交F 4代进行SSR标记和基因组重测序,对外源序列的渗入和变异进行分析,鉴定新型甘蓝型油菜,验证细胞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复交后代群体中多数植株都为少于38条染色体的亚倍体,复交F 2代群体、复交F 3代群体、复交F 4代群体中均只发现1株38条染色体的植株,复交F 4代群体中2n=38染色体植株为(600×908)×青油14号杂交组合的材料82。通过SSR标记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复交F 4代群体内植株的各染色体都有3个亲本部分序列的渗入,且根据3个亲本和复交F 4代群体的基因相似度构建进化树,结果与细胞学结果一致,最终证明材料82是新型甘蓝型油菜。亲本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在复交F 4代群体中均有渗入和变异,且甘蓝型A基因组的渗入率最高。通过细胞学和重测序分析,得到材料82为渗入芥菜型油菜和埃芥染色体序列的新型甘蓝型油菜,期待可为后续得到稳定遗传的新型甘蓝型油菜群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塞俄比亚芥 芥菜型油菜 远缘杂交 新型甘蓝型油菜 重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学杀雄剂“定军1号”在甘蓝型油菜CMS制种上控制微粉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戚永明 刘建军 +2 位作者 付云龙 胡小杰 汤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95,共3页
经过大量研究及实践,在单核期用定军1号杀雄剂处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可显著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减少或消除微粉的产生,提高种子纯度5%-10%;该杀雄剂用药幅度较宽,成本低... 经过大量研究及实践,在单核期用定军1号杀雄剂处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可显著降低不育系的微粉花朵数,微粉量和育性指数,提高不育度,有效减少或消除微粉的产生,提高种子纯度5%-10%;该杀雄剂用药幅度较宽,成本低廉,大面积易操作,在甘蓝型三系油菜CMS制种领域,对提高种子纯度,降低制种风险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军1号杀雄剂 甘蓝型油菜cms 控制微粉 作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5个同质CMS系及其保持系、杂交种的同工酶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澄宇 胡胜武 +2 位作者 郭蔼光 张春红 路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7,20,共4页
以甘蓝型油菜5种同质异核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5种恢复系、15种杂交F1为试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各不育系与其近等基因系——保持系的EST、POD同工酶酶谱较为相似,而5种不育系间及5对不育系与保持系... 以甘蓝型油菜5种同质异核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5种恢复系、15种杂交F1为试材,进行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各不育系与其近等基因系——保持系的EST、POD同工酶酶谱较为相似,而5种不育系间及5对不育系与保持系间的差异无规律可循。聚类结果表明聚在一起的类群均有亲缘关系。同工酶表现为明显的共显性,EST尤为明显,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特殊条带,杂种F1综合了双亲条带,因而也有与每一亲本不同之处。说明共显性的EST等同工酶可用于分析亲缘关系、建立品种指纹及鉴定杂交种纯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ms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MS三系及杂交种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创社 刘绚霞 +4 位作者 董军刚 董振生 李红兵 严自斌 解芳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4,共3页
引进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品种(系),在陕西关中生态条件下连续多年进行适应性选择,选育出适宜关中的双低自交系;用这类自交系与不育株测交和回交,育成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不育系212A、218A、159A等。用多亲本复合... 引进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品种(系),在陕西关中生态条件下连续多年进行适应性选择,选育出适宜关中的双低自交系;用这类自交系与不育株测交和回交,育成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不育系212A、218A、159A等。用多亲本复合杂交改良的单、双低恢复系116C、1102C与不育系测交,育成了陕油6号、陕油8号等品种。2000年陕油6号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陕油8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ms三系 杂交种 选育 双低恢复系 引种 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不同液体介质对甘蓝型油菜CMS辅助授粉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建厂 王灏 +1 位作者 李永红 李殿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9,共5页
利用不同浓度的食用蔗糖和食用盐液体介质及制备的介质花粉,在封闭、模拟制种、开放授粉条件下研究对甘蓝型油菜CMS陕2A、陕3A的辅助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糖介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花粉活力,改善柱头环境,有利于外源花粉附着萌... 利用不同浓度的食用蔗糖和食用盐液体介质及制备的介质花粉,在封闭、模拟制种、开放授粉条件下研究对甘蓝型油菜CMS陕2A、陕3A的辅助授粉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糖介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花粉活力,改善柱头环境,有利于外源花粉附着萌发。低浓度糖介质花粉辅助授粉封闭处理的平均结籽数为1.37~2.13粒/朵,有效角粒数为3.80~4.88粒/角;模拟制种、开放授粉处理均能显著和极显著地增加CMS的结实,较大幅度地提高制种产量,以0.5%糖介质花粉对模拟制种田作模拟制种授粉,可使陕2A、陕3A平均结籽数分别提高2.91粒/朵和2.70粒/朵,增产10.35%和11.52%;而4.0%糖介质和1.0%盐介质对模拟制种田辅助授粉和开放授粉处理却表现显著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ms 液体花粉介质 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MS微粉活力研究及其对杂交制种纯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灏 王道杰 李殿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7,共6页
通过对微粉和正常花粉在不同和同一雌蕊上的结实力比较和结实竞争研究,表明微粉虽能够授粉结实,但活力低、萌发慢,持续时间短,受精结实能力差,与正常花粉的竞争力弱,授微粉后间隔3~72 h,再授恢复系花粉,其结实表现仍可达... 通过对微粉和正常花粉在不同和同一雌蕊上的结实力比较和结实竞争研究,表明微粉虽能够授粉结实,但活力低、萌发慢,持续时间短,受精结实能力差,与正常花粉的竞争力弱,授微粉后间隔3~72 h,再授恢复系花粉,其结实表现仍可达到或超过单独授恢复系花粉的结实率,最高的还超过了只授恢复系花粉结实率的9.57% ;授微粉后间隔0~48 h 再授恢复系花粉仍可获得70.35% ~91.00% 的异交率,说明微粉对油菜杂交制种过程的杂种纯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微粉活力 杂种纯度 制种 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0A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唐章林 谌利 +3 位作者 陈云坪 张学昆 殷家明 李加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8-330,333,共4页
对新近选育的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 0A育性的遗传特点、L16 0A与pol细胞质不育系和陕 2A不育系的关系以及L16 0A的恢复系L16 0R - 1与恢复系L17C、湖南花叶恢、垦C1恢复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L16 0A不育性的遗传由一对... 对新近选育的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 0A育性的遗传特点、L16 0A与pol细胞质不育系和陕 2A不育系的关系以及L16 0A的恢复系L16 0R - 1与恢复系L17C、湖南花叶恢、垦C1恢复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L16 0A不育性的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同时受到其他微效基因的修饰 ;其恢保关系与pol细胞质不育系L17A、湘矮A和不育系陕 2A是一致的。L16 0A的恢复系L16 0R - 1与L17A的恢复系L17C和湘矮A的恢复系湖南花叶恢的恢复基因是等位的 ,而与陕 2A的恢复系垦C1的恢复基因是否具有等位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油菜 cms不育系 L160A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的选育及其育性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章林 徐新福 +2 位作者 王瑞 殷家明 周清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2-325,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DA及其保持系DB的选育过程,分析比较了DA与23A、L17A和陕2A等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花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年份初花期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DA属于典型的花药败育型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不育... 本文介绍了甘蓝型油菜CMS温度钝感不育系DA及其保持系DB的选育过程,分析比较了DA与23A、L17A和陕2A等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花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年份初花期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DA属于典型的花药败育型雄性不育系,不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在整个花期和不同年份都表现对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这可能与DA携带有对温度钝感的不育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ms 育性稳定性 温度钝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CMS保持系的选育与改良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俊生 田建华 +1 位作者 李少钦 张文学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0-92,共3页
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原理 ,采用 5种不同方法选育和改良保持系 ,介绍和分析了每一种方法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 ,测交筛选是选育保持系最基本且省工省时的方法 ,保持系× F1 代杂交种、品种 (系 )×保持系、基因累加法、多... 根据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原理 ,采用 5种不同方法选育和改良保持系 ,介绍和分析了每一种方法的选育效果。结果表明 ,测交筛选是选育保持系最基本且省工省时的方法 ,保持系× F1 代杂交种、品种 (系 )×保持系、基因累加法、多亲本复合杂交法 ,均为行之有效的改良方法 ,育种者可根据具体的育种目标和现有的种质资源 ,选择最佳的选育与改良亲本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cms保持系 选育 改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路油菜素”对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陕2A育性及制种效果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李建昌 李永红 +1 位作者 王灏 田建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陕 2 A在蕾苔期 (苔高 2 0 cm~ 30 cm)和初花期用 30 0倍高浓叶肥“丰路油菜素”叶面喷施 ,并对其育性、制种产量及杂种一代恢复率的调查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 ,表明“丰路油菜素”能显著增加油菜 CM... 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CMS)陕 2 A在蕾苔期 (苔高 2 0 cm~ 30 cm)和初花期用 30 0倍高浓叶肥“丰路油菜素”叶面喷施 ,并对其育性、制种产量及杂种一代恢复率的调查和酯酶同工酶谱分析 ,表明“丰路油菜素”能显著增加油菜 CMS的有效花朵 (蕾 )数和结实率 ,提高制种产量 ,并对杂种一代的恢复率、不育系的育性及其制种纯度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路油菜素” 甘蓝型 油菜 cms 不育系 陕2A 育性 制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Ogu CMS 1575A 4个恢复系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张搏 董军刚 +2 位作者 胡永敏 葛娟 董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9-33,共5页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Ogu CMS恢复基因(Rfo)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行检测,为选育有别于国外的同类恢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Ogu CMS 1575A的保持系及其恢复系1601、SR36、SR58、1628为材料,选取1个基于Ogu CMS恢复基因设... 【目的】对甘蓝型油菜Ogu CMS恢复基因(Rfo)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进行检测,为选育有别于国外的同类恢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蓝型油菜Ogu CMS 1575A的保持系及其恢复系1601、SR36、SR58、1628为材料,选取1个基于Ogu CMS恢复基因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和5个与恢复基因连锁的萝卜标记,对甘蓝型油菜Ogu CMS 1575A的4个恢复系进行恢复基因Rfo分子标记检测,并与国外同类恢复系RRH1、R113、R2000的检测结果进行初步比较。【结果】甘蓝型油菜Ogu CMS 1575A的4个恢复系1601、SR36、SR58、1628均存在Ogu CMS恢复基因。与Rfo连锁的萝卜基因区段的分子标记检测比较表明,恢复系1601、1628连锁的萝卜片段长度短于国外同类恢复系R113;恢复系SR36、SR58与RRH1连锁的萝卜片段长度相近,但是SR58却缺少1601、1628、SR36共有的1个标记SG34。【结论】甘蓝型油菜Ogu CMS 1575A的恢复系1601、SR58、1628可能是有别于国外同类恢复系RRH1、R113、R2000的萝卜质恢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Ogu cms恢复系 萝卜片段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莫利CMS (Moricandia CMS)的种质创制
14
作者 陈丽 杨雯竹 +2 位作者 胡彩红 杜才富 雷绍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92,共5页
莫利CM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在印度的芥菜型油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将莫利CMS引入甘蓝型油菜,本研究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莫利CMS材料进行杂交、多代回交自交获得莫利CM... 莫利CM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在印度的芥菜型油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将莫利CMS引入甘蓝型油菜,本研究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芥菜型油菜莫利CMS材料进行杂交、多代回交自交获得莫利CMS的甘蓝型油菜材料。根据莫利不育胞质相关分子标记orf 108-O检测、花粉活力鉴定及自交结实情况进行选择,最终选出连续2代花粉活力低于3%且自交不结实的CGZ 909作为候选不育系材料;连续2代花粉活力大于90%且自交结实正常的CGZ 924、CGZ 925作为候选恢复系材料。候选恢复系材料给候选不育系材料授粉所得F_(1)代自交结实正常,实现了莫利CMS在甘蓝型油菜中的三系配套。本研究为下一步基于莫利CMS的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莫利cms 花粉活力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花椰菜与Ogu CMS甘蓝型油菜种间杂种 被引量:5
15
作者 惠志明 刘凡 +2 位作者 简元才 申书兴 赵泓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70,共6页
甘蓝型油菜Ogu CMS系幼叶原生质体经剂量分别为0.0250,0.0750,0.3150,0.4680和0.9600J/cm^2的紫外线辐照后,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PEG法诱导融合,其中0.0250~0.4680J/cm^2获得再生植株68株,0.9600J/cm^2辐射剂... 甘蓝型油菜Ogu CMS系幼叶原生质体经剂量分别为0.0250,0.0750,0.3150,0.4680和0.9600J/cm^2的紫外线辐照后,与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PEG法诱导融合,其中0.0250~0.4680J/cm^2获得再生植株68株,0.9600J/cm^2辐射剂量下没有获得再生株。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同工酶酶谱分析、RAPD及Ogu CMS线粒体基因orf 138 STS(Sequence Tagged Site)标记引物扩增等方法对再生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其中32株为杂种植株。同时也发现,紫外线辐照剂量的增加对供体染色体的丢失程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非对称融合 Ogu cms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两个新型雄性不育系RM5637 A和ZCL801 A的制种探索
16
作者 陈大伦 张瑞茂 +2 位作者 李敏 汤晓华 曾章丽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3,共2页
2004~2005年,利用RM5637 A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质核双重不育系ZCL801 A作母本进行了小面积试制,结果RM5637 A×5862R组合的制种产量为53.6~58.0kg/667m2;种子纯度为87.3%~88.2%,达到国家二级种子83%的纯度指标;组合ZC... 2004~2005年,利用RM5637 A广恢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的质核双重不育系ZCL801 A作母本进行了小面积试制,结果RM5637 A×5862R组合的制种产量为53.6~58.0kg/667m2;种子纯度为87.3%~88.2%,达到国家二级种子83%的纯度指标;组合ZCL801 A×893R的制种产量为59.7~61.3kg/667m2;种子纯度为91.2%~93.2%,达到国家一级种子90%的纯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新型不育系 制种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遗传距离及遗传成分与配合力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梅 苗增建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2,共5页
以2个不育系、2个亲本恢复系(D9946R和E144R)及以这2个亲本恢复系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后代选育的18个新型甘蓝型油菜恢复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这些恢复品系间遗传距离,及导入到这些恢复品系中白菜型油菜遗传... 以2个不育系、2个亲本恢复系(D9946R和E144R)及以这2个亲本恢复系与白菜型油菜杂交后代选育的18个新型甘蓝型油菜恢复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这些恢复品系间遗传距离,及导入到这些恢复品系中白菜型油菜遗传成分的比率与各性状配合力间关系。结果表明,2种标记混合得到两亲本间的遗传距离,除与千粒质量特殊配合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外(-0.35**),与其他主要性状如单株产量、株果数等特殊配合力均不相关。新型恢复系品系中白菜型带型所占比率与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甘蓝型油菜 遗传成分 遗传距离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材料Shaan-GMS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胜武 于澄宇 +1 位作者 赵会贤 柯桂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3-67,共5页
Shaan- GMS是 1 994年在一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2 8个品种的1 42个高代自交系与 Shaan- GMS测交 F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呈 1∶ 1分离 ,利用兄妹交、自交、回交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核基因控制 ,不育对... Shaan- GMS是 1 994年在一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2 8个品种的1 42个高代自交系与 Shaan- GMS测交 F1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呈 1∶ 1分离 ,利用兄妹交、自交、回交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核基因控制 ,不育对可育为显性。本研究还就其在轮回选择、杂交、回交、复交育种中利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甘蓝型油菜 新型不育材料 Shaan-GMS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新型不育源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胜武 于澄宇 赵会贤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90-94,共5页
1994年油菜花期 ,在一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了 1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相比 ,不育株开花较晚 ,花蕾较小 ,花序基部的花蕾有黄化脱落现象 ,雄蕊退化 ,不育非常彻底 ,花药无花粉 ,而雌蕊正常。遗传研究表明 ,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核基因... 1994年油菜花期 ,在一甘蓝型油菜材料中发现了 1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相比 ,不育株开花较晚 ,花蕾较小 ,花序基部的花蕾有黄化脱落现象 ,雄蕊退化 ,不育非常彻底 ,花药无花粉 ,而雌蕊正常。遗传研究表明 ,该不育性状受一对核基因控制 ,不育对可育为显性。讨论了其在轮回选择、杂交、回交、复交育种中的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新型不育源 显性核不育 雄性不育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新型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嘉庆 程志强 +4 位作者 程田田 代欢 宁友维 蒙祖庆 宋丰萍 《高原农业》 2020年第5期441-446,共6页
为加快西藏油菜杂交种的本土化选育,实现西藏甘蓝型杂交油菜高产优质广适应性的优势目标,本研究以雄性不育系50-1A为母本,分别以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普通甘蓝型油菜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开展不同杂交组合群体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 为加快西藏油菜杂交种的本土化选育,实现西藏甘蓝型杂交油菜高产优质广适应性的优势目标,本研究以雄性不育系50-1A为母本,分别以新型甘蓝型油菜与普通甘蓝型油菜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开展不同杂交组合群体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比较,发现参试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在不同性状上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以新型甘蓝型油菜为父本的杂优群体在农艺性状上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茎粗、一次分枝数和二次分枝数等分枝性状上优势明显;而以普通甘蓝型油菜为父本的杂优群体在株高和主花序有效长度等主茎性状上优势明显。(2)产量性状比较表明,新型甘蓝型油菜杂种群体的产量优势大于普通甘蓝型油菜杂种群体,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分别超出普通甘蓝型油菜杂种群体5.86%、5.02%和12.54%,杂交组合正向超标组合个数所占比例(34.55%)大于普通甘蓝型油菜(28.33%)。(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参试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综合降维处理综合评价,从参试的115个杂交组合中获得15个优势组合,其中新型甘蓝型油菜为父本的优势组合9个,普通甘蓝型油菜为父本的杂优组合6个。该研究结果可为西藏杂交油菜生产提供强优势杂交组合和特异种质资源,也为西藏高原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甘蓝型油菜 芥甘杂种 雄性不育 优势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