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气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多溴二苯醚和新型溴代阻燃剂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友胜 朱路 +6 位作者 彭金铃 宋嘉宜 刘源 林晓仕 孔令权 卓兰 张建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3-1279,共7页
建立了大气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APGC-MS/MS)同时测定人体血清8种多溴二苯醚(PBDEs)和9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方法。0.3 g血清样品经HLB柱固相萃取和30%酸性硅胶柱净化处理后,用DB-5HT毛细管柱(15 m×0.25 mm×0.10μm)分离... 建立了大气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APGC-MS/MS)同时测定人体血清8种多溴二苯醚(PBDEs)和9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方法。0.3 g血清样品经HLB柱固相萃取和30%酸性硅胶柱净化处理后,用DB-5HT毛细管柱(15 m×0.25 mm×0.10μm)分离,APGC-MS/MS检测分析。PBDEs和NBFRs的检测分别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和内标法。采用血清标准参考物质SRM 1958和基质加标进行方法验证,与SRM 1958给出的参考质量分数值范围对比,多溴二苯醚各化合物浓度的测定值均在参考质量分数值的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6.1%~18%。NBFRs的基质加标回收率为81.7%~126%,RSD为6.2%~18%。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方法性能稳定,满足人体血清中溴代阻燃剂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醚 新型阻燃剂 血清 大气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臭水体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晨晨 曾艳红 +5 位作者 管克兰 刘银娥 鲁祺鸿 汪善全 罗孝俊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5-3954,共10页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 测定了中国74个城市的173条黑臭水体沉积物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十溴二苯乙烷(DBDPE)是沉积物中主要的NBFRs,其浓度范围为未检出~603.76ng/g干重,平均浓度占比高达(99.49±0.82)%;六溴苯(HBB)和五溴甲苯(PBT)占比较低.NBFRs的组成符合其在中国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尽管DBDPE、HBB和PBT均在不同城市间具有显著的浓度差异,但是总体呈现东部高(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西部低(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分布格局,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化率是控制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DBDPE作为多溴联苯醚十溴工业品(BDE209)的替代品,其在沉积物中的浓度仍普遍低于BDE209,且DBDPE/BDE209比值与各城市的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黑臭水体沉积物中DBDPE、HBB和PBT均不足以对水生生物造成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黑臭水体 表层沉积物 新型阻燃剂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钦 李晨光 +2 位作者 尹诗琪 张延蕾 李锋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由于传统的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如多溴二苯醚(PBDE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等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作为替代物的新型溴代阻燃剂(novel BFRs,NBFRs)被越来越多地生产和使用,如六溴苯(HBB)、五溴甲苯(PBT)、十溴... 由于传统的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如多溴二苯醚(PBDEs)和六溴环十二烷(HBCD)等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作为替代物的新型溴代阻燃剂(novel BFRs,NBFRs)被越来越多地生产和使用,如六溴苯(HBB)、五溴甲苯(PBT)、十溴二苯乙烷(DBDPE)、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四溴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TBPH)和2,3,4,5,6,-五溴乙苯(PBEB)等。大量的NBFRs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导致其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已有研究发现很多NBFRs不仅具有急性毒性、肝脏毒性、内分泌干扰毒性和发育毒性等毒性效应,也具有生物富集、积累和放大效应,存在生态风险。但目前缺乏系统和总结性的研究概述,故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本文综述了有代表性的NBFRs的毒性效应研究内容和问题,并提出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阻燃剂 急性毒性 肝脏毒性 内分泌干扰毒性 发育毒性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清中新型溴代阻燃剂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美 张高信 +4 位作者 张晓莉 孙丽鹏 杨晓春 李英明 张庆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2-1508,共7页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作为多溴二苯醚(PBDEs)的替代品,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但有研究发现,NBFRs可能存在神经毒性和发育毒性等作用,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血清作为人体内暴露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对评估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作为多溴二苯醚(PBDEs)的替代品,具有优良的防火性能.但有研究发现,NBFRs可能存在神经毒性和发育毒性等作用,从而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血清作为人体内暴露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对评估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人体血清中NBFRs的健康风险研究较少,且血清中NBFRs含量低,前处理程序繁琐,基质复杂,给NBFRs的分析检测带来了很大困难.本研究建立并优化了人体血清中五溴苯(PBBz)、五溴甲苯(PBT)及十溴二苯基乙烷(DBDPE)等9种NBFRs的前处理,及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方法.血清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经HLB固相萃取柱和弗罗里土-硅胶复合柱净化.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EI)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仪器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血清样品中9种NBFR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4%—13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实际血清样品测试发现,内标物的回收率稳定在72%—126%之间,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该方法前处理流程简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能广泛用于人体血清中NBFRs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阻燃剂 人体血清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溴代阻燃剂BTBPE光降解动力学的溶剂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亚 高艳蓬 +1 位作者 安太成 麦碧娴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7-403,共7页
随着多种传统溴代阻燃剂的全面禁用,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应运而生。近年来NBFRs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环境行为和持久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以污染较严重的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作为典型NBFRs,采用实验... 随着多种传统溴代阻燃剂的全面禁用,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应运而生。近年来NBFRs造成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环境行为和持久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以污染较严重的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作为典型NBFRs,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在不同溶剂环境中的光降解动力学,探索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与BTBPE光降解速率之间的相关性规律,并延伸到四氢呋喃(THF)与H2O的混合体系,以探讨自然水体中BTBPE可能的光降解速率与环境持久性。结果表明:BTBPE的光降解速率受有机溶剂的影响较大,其半衰期从正己烷溶剂中的16.53 min到乙腈溶剂中的53.32 min不等。这是由于不同有机溶剂会影响BTBPE的摩尔吸光强度,进而改变激发态BTBPE(BTBPE*)的产率,最终影响BTBPE的光降解速率和半衰期。因此,BTBPE*的产率是决定BTBPE光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而电子转移反应和加氢反应对BTBPE光降解反应的影响较小。同时,通过H2O和THF的混合体系模拟试验发现,随着H2O含量的增加,BTBPE的光降解速率迅速降低,表明BTBPE在自然水体环境中的光降解速率可能非常缓慢,是潜在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阻燃剂 BTBPE 光降解动力学 溶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PM_(2.5)中溴代阻燃剂的污染特征及人体暴露水平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志明 刘頔 +2 位作者 申铠君 李军 张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5-329,共5页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太原城区,分4个月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每个月选取4个样品,分析了颗粒物上8种多溴联苯醚(PBDEs)和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浓度与组成。结果表明,大气PM2.5样品中PBDEs和NBFRs总浓度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0.9... 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太原城区,分4个月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每个月选取4个样品,分析了颗粒物上8种多溴联苯醚(PBDEs)和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的浓度与组成。结果表明,大气PM2.5样品中PBDEs和NBFRs总浓度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0.9±10.3)pg·m-3和(22.3±24.7)pg·m-3,其中BDE-209、HBB和DBDPE是溴代阻燃剂中的主要污染物。季节变化来看,秋季样品中总PBDEs和总NBFRs的浓度要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最低;化合物组成上,秋季样品中BDE-209含量较低,而NBFRs中HBB含量较高。相关分析显示,溴代阻燃剂的变化与颗粒物浓度和有机质的相关性不大,与大气温度与无显著性相关,而主要与气团来源有关。城市儿童的吸入暴露量约为成人的2~3倍,反映出PM2.5中溴代阻燃剂对城镇居民尤其是儿童的潜在健康危害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 联苯醚 新型阻燃剂 呼吸暴露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分析沉积物中6种溴代阻燃剂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书鑫 王静 +3 位作者 冯鸿儒 何士冲 刘铮铮 穆朋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建立了沉积物中6种溴代阻燃剂的分析方法,同时进行了采样分析。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为萃取剂,在100℃下用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沉积物样品,循环3次。萃取液浓缩至2.0 m L,转移至净化柱,用150 ...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建立了沉积物中6种溴代阻燃剂的分析方法,同时进行了采样分析。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9)为萃取剂,在100℃下用加速溶剂萃取仪提取沉积物样品,循环3次。萃取液浓缩至2.0 m L,转移至净化柱,用150 m L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2)淋洗。将淋洗液浓缩至近干,加入内标物,定容至1 m L后,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准确定量。方法干重检出限为0.01~0.1 ng/g;替代标回收率为75.6%~98.9%,相对标准偏差为12.0%~13.0%;目标物回收率为70.5%~99.2%,相对标准偏差为2.1%~17.0%。研究区域水体沉积物中的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浓度为未检出~0.14 ng/g,(2,4,6-三溴苯氧基)-1,3,5-三嗪浓度为未检出~0.14 ng/g,十溴二苯醚浓度为0.81~4.36 ng/g,六溴苯浓度为未检出~0.08 ng/g,表明沉积物中新型溴代阻燃剂浓度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沉积物 新型阻燃剂 (2 4 6-三苯氧基)-1 3 5-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新型阻燃剂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弛 郭丽 李爱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新型阻燃剂(NFRs)是传统阻燃剂受到严格管控后的推广替代品,主要包括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新型氯代阻燃剂(NCFRs)和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等。NFRs是一类新污染物,大多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有多种NFRs在世界各地被检出,... 新型阻燃剂(NFRs)是传统阻燃剂受到严格管控后的推广替代品,主要包括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新型氯代阻燃剂(NCFRs)和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等。NFRs是一类新污染物,大多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已有多种NFRs在世界各地被检出,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环境中NFRs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也由此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通过综述环境样品中NFRs检测技术在提取、净化和仪器检测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各种分析技术的特点,分析了NFRs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问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阻燃剂 新型阻燃剂 新型阻燃剂 有机磷酸酯阻燃剂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工农牧区土壤中NBFRs和DPs的水平、分布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爱芹 陈易静 +3 位作者 柳晨 娄新宇 刘名卉 金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95-3503,共9页
本文检测了我国内蒙古地区工业区、农业区、牧区的33个土壤样品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和2种德克隆(DPs)浓度水平,探讨它们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结果显示,∑_(6)NBFRs和∑_(2)DPs浓度范围分别是1.06—981.51 pg·g... 本文检测了我国内蒙古地区工业区、农业区、牧区的33个土壤样品中6种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和2种德克隆(DPs)浓度水平,探讨它们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结果显示,∑_(6)NBFRs和∑_(2)DPs浓度范围分别是1.06—981.51 pg·g^(-1)dw(干重)、ND—352.53 pg·g^(-1)dw,与国内外相比均处于较低的污染水平.NBFRs平均浓度表现出工业区>农业区>牧区的趋势,而不同类型表现出TBPH>PBBA>HBB>PBT>PBBz>PBEB的趋势.DPs平均浓度在工业区最高.研究发现,HBB在迁移过程容易发生降解,PBBA、TBPH、DPs迁移能力偏弱,主要影响污染源的周边环境,PBBz和PBT迁移能力较强,主要来自于低海拔地区的远距离输送,并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的普遍污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阻燃剂(nbfrs) 德克隆(DPs) 土壤 内蒙古 水平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类型土壤中十溴二苯乙烷的光降解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佳楠 王树涛 +2 位作者 齐虹 单德鑫 尤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6-74,共9页
为研究自然环境中十溴二苯乙烷(DBDPE)的光降解效果,文章以DBDPE为研究对象,紫外光和模拟自然光为光源,对比研究了来自不同地区4种典型类型土壤中DBDPE的光降解效果,并对四氢呋喃介质中的DBDPE降解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对DBDP... 为研究自然环境中十溴二苯乙烷(DBDPE)的光降解效果,文章以DBDPE为研究对象,紫外光和模拟自然光为光源,对比研究了来自不同地区4种典型类型土壤中DBDPE的光降解效果,并对四氢呋喃介质中的DBDPE降解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光对DBDPE的降解效果明显强于模拟自然光;土壤污染时间越长,越不利于DBDPE的紫外光降解;不同土壤类型中,光解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依次为风沙土>潮土>水稻土>黑钙土;DBDPE的光降解速率与p H和光强呈正相关,而与初始浓度和腐殖酸浓度呈负相关。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鉴定了DBDPE的紫外光降解产物,主要包括脱溴和氧化产物的形成,并对降解途径(还原脱溴、乙基的C-C键的氧化和羟基取代)进行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乙烷 光降解 土壤修复 新型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性有机质引发2,3-二溴丙基-2,4,6-三溴苯基醚光转化机理
11
作者 张焱天 陈景文 +4 位作者 张亚南 崔飞飞 陈曦 郭忠禹 张思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17-2628,共12页
光转化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转化途径,决定污染物的环境暴露和风险.激发三线态溶解性有机质(^(3)DOM^(*))能够引发酚类、胺类和共轭二烯类污染物的间接光降解,反应机理涉及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能量转移.然而,3DOM^(*)与新型溴代阻... 光转化是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转化途径,决定污染物的环境暴露和风险.激发三线态溶解性有机质(^(3)DOM^(*))能够引发酚类、胺类和共轭二烯类污染物的间接光降解,反应机理涉及电子转移、质子转移和能量转移.然而,3DOM^(*)与新型溴代阻燃剂(NBFRs)及具有类似结构的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2,3-二溴丙基-2,4,6-三溴苯基醚(DPTE)为NBFRs模型化合物,以苯乙酮模拟DOM,通过光化学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究3DOM^(*)与NBFRs的反应活性、反应位点和反应途径.结果表明,激发三线态苯乙酮(^(3)AP^(*))对DPTE表观光降解的贡献为41.7%±2.2%,二者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9±0.24)×10^(8)L·mol^(-1)·s^(-1).DPTE的子结构模型化合物与苯乙酮的光化学实验表明,3AP^(*)与DPTE的反应位点为DPTE苯基上的溴.DFT计算表明,3AP^(*)通过向激发态DPTE转移电子使DPTE生成脱溴中间体,脱溴中间体与基态苯乙酮发生质子转移反应生成脱溴产物.所揭示的3AP^(*)引发DPTE光转化机理,有助于评价和预测水体中其他有溴代苯基醚结构的污染物光转化产物和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新型阻燃剂 光转化 激发态电子转移 光致质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
12
作者 徐建 金小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共1页
新型污染物是指目前确已存在,但尚无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定或规定不完善,危害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所有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人造纳米材料、微塑料、溴代阻燃剂等化合... 新型污染物是指目前确已存在,但尚无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定或规定不完善,危害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所有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人造纳米材料、微塑料、溴代阻燃剂等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这类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或者已经大量使用多年,但一直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监管,在发现其具有潜在有害效应时,它们已经以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介质中。新型污染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环境中往往难以降解并易于在生态系统中富集,对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新型污染物 全氟化合物 微塑料 有害效应 环境介质 生态环境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