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分制下的新型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理念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绍芬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44-45,共2页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为基础,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发展学生特长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根本,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务管理机制和运...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为基础,以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发展学生特长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根本,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务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和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务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新型本科院校教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教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本科院校 学分制 教务管理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产学共同体制度链及其形态跃升——地方本科院校向新型本科院校三种性质的跨越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斯雄 田联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政产学共同体是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实现产学研融合的共同性群体,是各方主体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实现对接耦合的创新性组织。政产学共同体只有形成连续性制度链才能长期运行,而决策制度链、管理制度链和评价考核制度链分别构成其运行的指... 政产学共同体是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实现产学研融合的共同性群体,是各方主体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实现对接耦合的创新性组织。政产学共同体只有形成连续性制度链才能长期运行,而决策制度链、管理制度链和评价考核制度链分别构成其运行的指引性力量、规范性力量和驱动性力量。政产学共同体的形态跃升既体现价值链的不同,也体现地方本科院校向新型本科院校三种性质的跨越:合作形态在于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产生应用型科研的价值链,构成新型本科院校的雏形;服务形态在于实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链,标志着进入新型本科院校行列;引领形态在于实现促进社会转型升级的价值链,象征着新型本科院校的成熟。显然,向新型本科院校跨越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新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共同体 制度链 价值链 新型本科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240
3
作者 陈小虎 杨祥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22,共6页
本文探讨了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务面向、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教师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科技(研)工作、发展模式、就业创业教育、学校管理、文化传承与创新、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探讨了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务面向、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设置、教师队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科技(研)工作、发展模式、就业创业教育、学校管理、文化传承与创新、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以期推动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发展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的学生社团建设探析——基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冬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129,共3页
针对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明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社团功能,分析指出了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性。依托组织变革理论,探讨了加强对学生社... 针对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明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社团功能,分析指出了学生社团的作用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契合性。依托组织变革理论,探讨了加强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视和研究、建立稳定社团工作指导队伍、注重引导和支持、加快校企共建学生专业社团工作、强化品牌社团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团评价体系等提升学生社团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 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生社团 健康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