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益军 吕庆华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12期67-75,共9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一定的生存危机。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既是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诉求和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具有一致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一定的生存危机。在保护的前提下,促进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的融合,既是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诉求和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又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文化需求,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具有一致性。基于系统论和产业链视角,探讨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的内在机制,认为应涵盖:构建科学合理的准入评估体系;协调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诉求;形成以非遗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产业链;优化目标输出的评估标准;保持融合机制的动态性。在此基础上以泉州为例,提出非遗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转型、提升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型文化业态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薛贺香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88,共8页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科技与文化的日益融合催生出许多新的文化业态,中国新型文化业态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发展秩序混乱、行业发展不均衡、科技与文化融合不够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笔者认为,新型文化业态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在多元化基...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科技与文化的日益融合催生出许多新的文化业态,中国新型文化业态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发展秩序混乱、行业发展不均衡、科技与文化融合不够和人才缺乏等问题。笔者认为,新型文化业态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在多元化基础上跨界融合发展、以"IP+"为核心的内容产业以及集群化发展将成为中国新型文化业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促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和培养创新创意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新型文化业态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文化业态 发展方向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赵文化精神与茶文化结合的新型文化业态体系分析
3
作者 史晓萍 刘潇 《福建茶叶》 2021年第10期193-194,共2页
新型文化业态体系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文化产业中,这种融入不仅能增加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也能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调整。因此,燕赵文化精神与茶文化应在积极结合过程中,共同构建新型文化业态体系。本文将分析燕赵文化精神与茶... 新型文化业态体系需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文化产业中,这种融入不仅能增加文化产业的经济功能,也能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调整。因此,燕赵文化精神与茶文化应在积极结合过程中,共同构建新型文化业态体系。本文将分析燕赵文化精神与茶文化内涵,并阐述燕赵文化精神与茶文化结合时,建设新型文化业态体系的必要性,还会阐述燕赵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建设新型文化业态体系的思路,期望可以有效积极促进我国文化业态体系更新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文化精神 文化 新型文化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新型文化业态高质量发展之路——“火山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 陶建群 +1 位作者 周艳 曲统昱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8-81,共4页
【调研背景】《“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 【调研背景】《“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要求,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一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联合国家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深入湖南火山人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总部进行专题调研,总结和梳理火山人的成功经验,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人民日报社 新型文化业态 文化竞争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 增强现实 虚拟现实 数字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民族地区的新型文化业态与培育——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石蓉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3-208,共6页
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和培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阐明新型文化业态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提出了在当地发展和培育新兴文... 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和培育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阐明新型文化业态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甘肃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提出了在当地发展和培育新兴文化业态、走特色化经济发展之路的必要性,认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应通过实施文化产业升级战略和建设新型文化业态的产业与技术平台来实现。也即通过加强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加强跨产业人才的培养、提高融资能力和力度、打造文化品牌等具体策略,以及发展特色文化业态、打造优质集群文化产业链等平台建设措施,并构建起新型文化业态的发展模式和保障体系,方可建立起民族地区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民族地区 新型文化业态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互联网文化管理 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传张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8-50,共3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中,以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其中,以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新的业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管理制度,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新型文化业态 文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内部共生与外部协同 被引量:9
7
作者 叶紫青 夏杰长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数字技术是文化产业的驱动要素,新型文化业态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的演进将文化产品的价值正由传统的单一膜拜价值转向更多元化的体验和经济等价值,从而使得文化产品在产业环境下呈现出共生的复合价值形态。以融合创新和协同创新... 数字技术是文化产业的驱动要素,新型文化业态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技术的演进将文化产品的价值正由传统的单一膜拜价值转向更多元化的体验和经济等价值,从而使得文化产品在产业环境下呈现出共生的复合价值形态。以融合创新和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提出着重发展和提升科技与文化融合衍生的新型文化产业。以湖南为例,对该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优势条件及发展的关键原因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全国层面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的方向与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内生生长 协同创新 新型文化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科技融合、空间关联与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国锋 唐丹丹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102,共9页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文化科技融合及产业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化科技融合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空间... 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文化科技融合及产业要素区际流动对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文化科技融合显著促进了本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且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空间交互作用显著;产业要素的区际流动亦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结构升级,而且增强了文化科技融合对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及科技创新要素的区域配置、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结构升级 文化科技融合 科技创新 要素流动 新型文化业态 资源配置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