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路径研究
1
作者 张赛 《当代农机》 2024年第5期86-87,90,共3页
以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出发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城乡关系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依照“信念-目标-情境-工具”的逻辑探究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农业现代化的一致性,剖析了目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产业、环境3个层面的问... 以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出发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城乡关系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依照“信念-目标-情境-工具”的逻辑探究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与农业现代化的一致性,剖析了目前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科技、产业、环境3个层面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构建良好工农关系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现代化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流动视角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症结与突破 被引量:30
2
作者 罗明忠 刘子玉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构建要素自由交互与平等交流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发现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梗阻、土地要素流动城乡有别、资本要素双向流动动力不足... 构建要素自由交互与平等交流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所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基于要素流动视角,发现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梗阻、土地要素流动城乡有别、资本要素双向流动动力不足以及数据信息要素交换传递不畅是影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的症结。因此,需要以新思维,寻求新突破,以城乡一元化思维,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双循环”为抓手,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以县域城镇化为重点,完善城乡要素统一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要素统一市场 乡村建设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农业: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选项 被引量:7
3
作者 崔红志 芦千文 刘亚辉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期27-39,共13页
城市农业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合体,是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城市农业的主要业态有以休闲农业、科普农业、设施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城郊特色农业,以阳台、屋顶、居室农... 城市农业是城市空间范围内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集合体,是满足城市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城市农业的主要业态有以休闲农业、科普农业、设施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城郊特色农业,以阳台、屋顶、居室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庭院”农业,以绿化建设为主要目的的城市绿化农业,以基础科研、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普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科技农业。在从全面小康向共同富裕过渡的发展新阶段,城市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体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天然载体,重构农业内生循环的关键举措,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战略支撑,满足城市美好生活的有效选择。目前,城市农业处于业态自我发育、市场随机生长的“萌发”阶段,尚未成为独立的产业门类,受到认识误区、政策滞后、市政建设、服务缺位等多重因素的限制,难以实现顺利起步和高质量发展。未来,要把城市农业作为城市产业体系和社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度重视、前瞻研究、明晰战略、更新理念、配置要素、完善服务、加强监管,加快推动城市农业发展,使其成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农业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进展与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影 池泽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57-261,共5页
在梳理学术界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涵及目标、重大意义、形成思路与路径以及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概况,并作简要述评。主要观点包括:(1)城乡... 在梳理学术界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涵及目标、重大意义、形成思路与路径以及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研究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问题的研究概况,并作简要述评。主要观点包括:(1)城乡关系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和社会规范体系,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核心内涵及目标要求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2)现阶段城乡关系仍然表现出农业基础薄弱、城乡收入差距大、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以解决;(3)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是事关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经济体制改革;(4)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城乡交流、互动、融合的重要载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途径;(5)国外学者对城乡关系研究经历"非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三个阶段,其中关于城乡一体化的理论观点对我国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6)建立健全与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乡一体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合村并居”实践和讨论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守银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考虑农民意愿选择、工农差异、城乡差异、乡村差异、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关系等基本问题;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选择、保护...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考虑农民意愿选择、工农差异、城乡差异、乡村差异、农村生产与生活方式关系等基本问题;必须把尊重农民意愿选择、保护农民利益作为根本目标,把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基本国情作为基本前提,把突出乡村优势互补、强化城乡功能互补作为内在动力,把保持足够耐心、循序渐进发展作为基本逻辑。这些基本问题,是讨论、设计相关政策制度,观察、研究相关实践探索的认识起点。之所以多年来合村并居及类似实践多发频发、相关讨论争论一再引发、却总体没有形成基本共识,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找到共同的认识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民意愿选择 工农城乡差异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价值旨归和逻辑内蕴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曼 邓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工农城乡关系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基础。“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内在逻辑包含了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在此... 工农城乡关系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产关系之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和基础。“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内在逻辑包含了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在此视域下,扎实推进城乡平衡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推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迈向共同富裕的核心要求,构建和谐的“劳动-资本”关系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关键问题。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构建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指引,共同富裕为实践归宿,实现资本服务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价值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性前提向更高层次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共同富裕 以人民为中心 “劳动-资本”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龙头企业分布与新型城乡关系发展的灰色关联及空间演化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7
作者 刘珊 池泽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7-429,共3页
运用灰色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2008—2012年间江西省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与龙头企业分布的关联特性和空间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农业龙头企业分布与新型城乡关系发展的空间演化结构具有3个特点,一是灰色关联逐年增强,整体上呈现上... 运用灰色理论中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2008—2012年间江西省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与龙头企业分布的关联特性和空间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农业龙头企业分布与新型城乡关系发展的空间演化结构具有3个特点,一是灰色关联逐年增强,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二是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外至内"的圈层结构变化规律;三是符合生命周期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与龙头企业分布的空间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龙头企业 江西省 空间演化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8
作者 冯道杰 冯子英 《区域经济评论》 2015年第4期126-131,共6页
为了弥补过去片面城市化、片面工业化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实施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惠农支农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城乡二元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无论"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非均衡... 为了弥补过去片面城市化、片面工业化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实施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惠农支农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城乡二元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无论"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非均衡发展,还是城乡同质化发展,都不是真正要建设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农民都无法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到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成果,都无法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应当是差异性城乡一体化,重点难点在"三农",必须要实现"小农业、穷农村、弱农民"向"大农业、新农村、强农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差异性一体化 大农业、新农村、强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县城为载体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9
作者 叶林 雷俊华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十四五”期间,县城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载体,县城的建设成为协调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口。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体系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县城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争论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讨论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经典议题,但过高的理论期待造成了问题意识的放大以及对“跨越”主体和“跨越”条件的混淆。在回归俄国农村公社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事实后,马克思的超前设想为我们探索以公有制...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讨论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经典议题,但过高的理论期待造成了问题意识的放大以及对“跨越”主体和“跨越”条件的混淆。在回归俄国农村公社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事实后,马克思的超前设想为我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展现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我国的农民集体具备了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基础、制度优势和社会基础。基于这些现实条件,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发展出以新时代农民集体为媒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现实可行性,也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新时代农民集体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11
作者 乔丹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3期88-90,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销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的起源、融合发展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10
12
作者 温铁军 逯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历史任务,在客观上要求更加重视对中国特色制度经验和社会发展变迁的学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是人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起源和发展上明显区别于西方国家以合作经济性质为原点的制度变迁经验,其发展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所要求的财产关系重塑,落寞于政府财政减负和农村长期“去组织化”的制度变迁,恢复于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和对分散小农“再组织化”的制度需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供销合作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有必要全面地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合作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特征,梳理供销合作社与合作社、集体经济之间互动发展的经验过程,探讨重建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村“去组织化”“去集体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明晰新发展阶段“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基本原因和方向目标。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历史性机遇,更准确地理解“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现实语境,更清晰地判断供销合作社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社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人民经济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春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1年第1期3-5,56,共4页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城带乡 以工补农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高质量发展 三农 共同繁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被引量:5
14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32期1-4,共4页
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 10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城带乡 以工补农 远景目标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年规划 规划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下)
15
作者 《农家致富》 2023年第21期47-47,共1页
问:在当今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有什么重大意义?答:“千万工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三农”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千万工程”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问:在当今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有什么重大意义?答:“千万工程”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有利于推动“三农”领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千万工程”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千万工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有力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新发展理念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重大举措 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贯彻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剖析
16
作者 王锦 《山东农机化》 2021年第2期41-42,共2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收入能直观体现农业农村发展情况,通过剖析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可探讨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发展 以城带乡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民收入 以工补农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7
《中国畜牧业》 2021年第8期8-8,共1页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城带乡 以工补农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快推进 高质量发展 三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基固本稳产能 端牢饭碗国更强——关于新时代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调研报告
18
作者 王长海 王春丽 《黑龙江粮食》 2021年第5期13-15,共3页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建成农业强省。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强省 以城带乡 以工补农 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基础地位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