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新型区域安全观下的个人数据保护框架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相丽玲 宁巧红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0-151,共12页
[目的/意义]解析欧盟区域安全观下的个人数据保护框架,研究欧盟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制定理论和具体内容,对于减少中欧跨境数据贸易摩擦,促进中欧数据交流与共享合作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以“新型区域安全观”为... [目的/意义]解析欧盟区域安全观下的个人数据保护框架,研究欧盟个人数据保护制度的制定理论和具体内容,对于减少中欧跨境数据贸易摩擦,促进中欧数据交流与共享合作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以“新型区域安全观”为视角,构建、分析与评价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整体框架。[结论/发现]欧盟新型区域安全观下的个人数据保护框架,以“个人数据权”的宪法确权,采用“GDPR统一法+成员国立法”模式,以公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为核心,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为重点支撑,遵循“长臂管辖”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形成了三渊源、六位阶的区域内外兼顾的综合安全保护框架。其《标准合同条款》逐渐成为全球数据贸易协作的样板,个人数据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兼顾已成趋势。[创新/价值]提出“欧盟新型区域安全观”,对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框架的解构,为促进中欧跨境数据交流与共享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保护 欧盟 新型区域安全观 跨境数据流动 国家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新型能源合作 实践新能源安全观
2
作者 李孟刚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关注的热点,维护能源安全需要全人类集中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针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和复杂的能源格局,提出了"新能源安全观"的战略思想,从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和协同保... 能源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关注的热点,维护能源安全需要全人类集中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发展。胡锦涛总书记针对严峻的能源形势和复杂的能源格局,提出了"新能源安全观"的战略思想,从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和协同保障三方面阐述了新能源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提出了"面对世界能源安全新态势,维护能源安全问题"的指导思想。本文从互利合作的角度切入,探讨了我国加强新型国际能源合作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维护我国能源安全,饯行新能源安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新能源安全观新型能源合作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粮食安全观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探讨
3
作者 邓珍梅 戴文远 朱梦园 《地理教学》 2022年第17期21-25,共5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加强新型粮食安全观教育是新时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新型粮食安全观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开展新...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加强新型粮食安全观教育是新时代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与新型粮食安全观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开展新型粮食安全观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使命。地理教师应明晰其本质内涵、奠定理论基础,融合课内外资源,开展探究和体验活动加强实践教育,促进中学生爱粮节粮意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新型粮食安全观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今时代条件重要变化的分析思考
4
作者 尹忠良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19,98,共4页
准确把握时代,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大势,进而提出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反映时代进步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我国未来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内外政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有几个变化值... 准确把握时代,科学判断时代条件的发展变化,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形势及其发展大势,进而提出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反映时代进步要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我国未来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内外政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有几个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全球化深入持续发展正在全面奠定当今世界新的时代特征;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深刻改变人类生活的基本形态;三是人类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正在促使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酝酿新的变革和调整;四是世界各国利益深度交融与国家间现实利益激烈较量的并存状态正深刻改变着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样式;五是国际共同安全挑战的上升使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树立新型安全观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六是全球范围内普通民众对政治的广泛参与深刻改变国际政治的传统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技术 生产力快速发展 新型安全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