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宁 张英起 王增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NF-α)的临床前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观察nrhTNF-α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毒副作用(如急性中毒反应和死亡情况,过敏反应,以及对神经系统、...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NF-α)的临床前药理、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观察nrhTNF-α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毒副作用(如急性中毒反应和死亡情况,过敏反应,以及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药代动力学变化。结果nrhTNF-α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对动物的急性中毒表现及病理变化与rhTNF-α相似,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nrhTNF-α的抑瘤作用明显,毒副反应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 药效 毒理 药理 临床前研究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宁 刘磊 +2 位作者 王增禄 张英起 苏成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 观察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 NF α) ,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肉瘤S180、肝癌H2 2、黑素瘤B16和Lewis肺癌 )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 3种剂量 (37 5、75和 15 0万U/kg体重 )的nrhTNF α肌肉注射小鼠 ,每天 1次 ,连续 8d。... 目的 观察新型基因工程人肿瘤坏死因子α(nrhT NF α) ,对小鼠移植性肿瘤 (肉瘤S180、肝癌H2 2、黑素瘤B16和Lewis肺癌 )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 3种剂量 (37 5、75和 15 0万U/kg体重 )的nrhTNF α肌肉注射小鼠 ,每天 1次 ,连续 8d。通过称量所形成的肿瘤重量 ,观察nrhTNF α对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肿瘤抑制率计算结果显示 ,nrhTNF α对 4株瘤细胞的生长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另外 ,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 ,nrhTNF α的抑瘤作用明显强于重组人TNF α(rhTNF α)。结论nrhTNF α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nr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人肿瘤坏死因子 抑制作用 小鼠 移植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中的作用
3
作者 PANDIT Roshan 卢君瑶 +5 位作者 何立珩 包玉洁 季萍 陈颖盈 许洁 王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 目的:筛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患者合并肾损伤(kidney injury,KI)的相关标志物,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肾脏细胞与巨噬细胞间相互作用参与肾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合并KI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体外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重组刺突蛋白S1亚基刺激人巨噬细胞系THP-1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ELISA检测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条件培养基,体外刺激人肾上皮细胞系HK-2,并检测HK-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抗体阻断实验分析条件培养基对HK-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在39例COVID-19患者中,有8例(20.50%)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这些患者可能合并KI。ELISA结果显示COVID-19合并KI组患者外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18.33±8.20)pg/mL]显著高于未合并KI组[(11.88±6.50)pg/mL](P=0.01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1蛋白可以刺激THP-1胞内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0,CXCL10)基因转录水平上升,同时刺激THP-1高表达TNF-α、IL-1β和CXCL10(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利用S1蛋白刺激THP-1的细胞培养上清制备的条件培养基能促进HK-2细胞表达TNF-α(P=0.005)。而采用抗TNF-α抗体(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阻断条件培养基中的TNF-α后,HK-2细胞表达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TNF-α在COVID-19合并KI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TNF-α是COVID-19合并KI的重要炎症因子。细胞学实验证实新冠病毒S1蛋白可以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进而促进肾脏细胞炎症水平的增加,可能是COVID-19合并KI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靶向TNF-α有望成为降低COVID-19合并KI发生率的潜在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肾损伤 炎症反应 干预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新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英起 赵宁 +5 位作者 李波 刘磊 王增禄 朱宝娥 颜真 苏成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制备一种新型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α (novel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nrhTNF α) ,并对其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进行鉴定 ,为进入临床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 ,将hTNF α基因的 ...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 ,制备一种新型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α (novelrecombinanthumantumornecrosisfactor α ,nrhTNF α) ,并对其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进行鉴定 ,为进入临床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 ,将hTNF α基因的 5′端 17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删除 ,基因中Pro8Ser9Asp10 的编码序列用Arg Lys Arg的编码序列取代 ,同时Leu157的密码子被Phe的密码子所取代。将hTNF α突变基因 ,插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 2 0中 ,构建高表达工程菌株。纯化表达产物 ,对连续 3批制备的新型rhTNF α,按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要点》检定要求进行鉴定。结果DNA序列分析和蛋白质N末端、C末端部分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nrhTNF α与天然的hTNF α相比较 ,N末端缺失了 7个氨基酸 ,13位氨基酸为Arg Lys Arg ,其后为天然hTNF α 11位以后的氨基酸。 15 7位Leu的密码子被Phe的密码子所取代。产物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 6 7.4 %。经 (NH4) 2 SO4沉淀、Q SepharoseF .F .及S SepharoseF .F .柱层析分离纯化后 ,产品的纯度达 99% ,比活性达 1× 10 9IU/mg蛋白。结论成功地制备了nrhTNF ,对连续 3批制备的nrhTNF α按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要点》检定要求进行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与矽肺易感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曲亚斌 唐云霞 +4 位作者 孙品 张忠彬 刘静 景涛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男性矽肺病人184例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与矿工矽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男性矽肺病人184例为病例组,111例无矽肺的男性接尘矿工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iNOS Ser608Leu和TNF-α-308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iNOS Ser608Leu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C/T或T/T)的个体患矽肺的危险性降低(OR=0.48,95%CI=0.29~0.80),且与矽肺期别相关(P<0.01).在矽尘高暴露组中,T等位基因的保护作用明显(OR=0.43,95%CI=0.24~0.78).TNF-α-308基因多态与矽肺危险性之间无相关性(P>0.05),但携带A等位基因(G/A或A/A基因型)的吸烟工人更易发生矽肺(OR=2.48,95%CI=1.16~5.32).结论iNOS基因16外显子C>T突变可能是抵抗矽肺发生和发展的保护因素,TNF-α-308位点基因多态在矽肺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中不起主要作用,但该多态性与吸烟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易感性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修饰人肝癌细胞经^(60)Co辐射后细胞因子的持续分泌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敏 徐荣婷 +3 位作者 王克敏 厉兴君 胡亮 陈诗书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具有促肿瘤细胞自溶和增加肿瘤细胞的HLA抗原表达的作用,故将含信号肽的人α-TNFcDNA构建入可表达载体质粒pLXSN,体外包装成缺陷型逆转录病毒后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HCL),经筛选后得到HHCL-TNF细胞株。经不同强度... 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具有促肿瘤细胞自溶和增加肿瘤细胞的HLA抗原表达的作用,故将含信号肽的人α-TNFcDNA构建入可表达载体质粒pLXSN,体外包装成缺陷型逆转录病毒后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HCL),经筛选后得到HHCL-TNF细胞株。经不同强度的^(60)Co辐射后,测其24小时的TNF分泌量。观察^(60)Co辐射强度与TNF分泌量的关系及辐射后细胞存活期的差异。将上述辐射后细胞放入液氮冻存,复苏观察TNF分泌量的变化。经研究发现:(1)HHCL-TNF经过^(60)Co辐射后仍能持续分泌约四周,40~100G辐射强度间无显著差异;(2)HHCL-TNF细胞^(60)Co辐射后液氮冻存一段时间,复苏后仍能持续分泌TNF约三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应用‘肿瘤疫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修饰 肝癌细胞 ^60CO辐射 细胞因子 持续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建中 司天梅 +11 位作者 凌炎苏 阮燕 韩永华 王希林 周沫 张鸿燕 孔庆梅 李雪倪 刘萃 张大荣 舒良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dRFLP)分析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α -G3 0 8A基因型。结果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等位基因的传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χ2TDT=7 70 44 ,P =0 0 0 5 )。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支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传递不平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工程菌发酵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孔令洪 李瑶琛 +3 位作者 王一理 尚宁宽 耿宜萍 司履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优化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pH值、培养温度和诱导表达的条件等 ,采用测定细菌生物量和蛋白表达量等方法 ,确定最适的发酵和表达条件 ,并考察工程菌... 目的 优化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pH值、培养温度和诱导表达的条件等 ,采用测定细菌生物量和蛋白表达量等方法 ,确定最适的发酵和表达条件 ,并考察工程菌中重组质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突变型 4 71rhTNF α工程菌在 pH值 7.5的SOC培养基中 ,30℃培养、4 2℃诱导 5h时 ,其表达量最大。而且 ,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工程菌DH5α中传代稳定 ,目的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优化了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rh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的最适条件 ,为进一步开发人突变型 4 71r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肿瘤坏死因子 工程 发酵 培养 实验 重组质粒 遗传稳定性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染与干扰素-γ联合应用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振南 李声伟 +2 位作者 高家让 田卫东 刘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_γ(IFN_γ)与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联合应用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细胞分为 2组 ,其中一组转染hTNF_α基因 ,另一组不转染 ;再将每一组又分为 5个小组 ,每一小组分别加入IFN_γ ,使其终浓... 目的 :探讨干扰素_γ(IFN_γ)与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联合应用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细胞分为 2组 ,其中一组转染hTNF_α基因 ,另一组不转染 ;再将每一组又分为 5个小组 ,每一小组分别加入IFN_γ ,使其终浓度分别为 0、1、10、10 0、10 0 0U/ml,培养 4 8h后 ,用MTT法测定Tca8113细胞的存活率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hTNF_α的表达。结果 :单纯加入IFN_γ对舌癌细胞的活性无影响 ;hTNF_α基因转染与IFN_γ联合应用时 ,不同浓度的IFN_γ均有协同hTNF_α基因转染杀伤舌癌细胞的作用 ,而且其抑瘤效应与IFN_γ的浓度呈正相关(r=0 86 7,P <0 0 1) ;与未转染组相比 ,转染组细胞hTNF_α呈明显的高表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Γ 基因转染 舌癌 细胞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力 张静 +2 位作者 李彬 董惠 李春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相关性。方法①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48例GBS急性期患者和58名健康人血清TNFβ水平。②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相关性。方法①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48例GBS急性期患者和58名健康人血清TNFβ水平。②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TNFβ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①GBS组TNFβ水平为(223.12±36.23)pg/mL较健康对照组(152.24±23.66)pg/mL明显升高,P<0.05。重型组TNFβ水平为(241.98±43.37)pg/mL较轻型组(208.44±20.37)pg/mL明显升高。②GBS组TNFβ1等位基因频率为39.5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基因频率(25.86%),P<0.05。③基因型为TNFβ1/1和TNFβ1/2的GBS患者TNFβ水平分别为(292.27±25.25)pg/mL和(220.93±14.09)pg/mL,都比基因型为TNFβ2/2的患者TNFβ水平高(195.06±5.56)pg/mL,P<0.05。结论TNFβ1等位基因与GBS的易感性相关。TNFβ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节TNFβ的分泌,从而影响不同个体对GBS的易感性和免疫应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及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儿童哮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东方 刘日明 +1 位作者 崔天盆 吴健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4基因启动子区C +33T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 30 8位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儿童哮喘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的方法对湖北汉族115例哮喘患儿及 75例健康...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4基因启动子区C +33T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 30 8位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儿童哮喘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的方法对湖北汉族115例哮喘患儿及 75例健康儿童进行IL 4启动子的 +33位点多态性分析 ,对 113例哮喘患儿及 12 6例健康儿童进行TNF α的 30 8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 哮喘患儿与健康对照组IL 4基因启动子C +33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CC、CT、TT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TNF α的 30 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L 4启动子 +3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儿童哮喘易感性相关 ,TNF α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多态性 湖北 汉族 儿童 哮喘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敏 何援利 +3 位作者 张宏斌 申东翔 宗利丽 关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及非内异症妇女TNF-β基因+252位点的多态性,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力求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内异症发病的机制,以求找到治疗内异症的根本切入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及非内异症妇女TNF-β基因+252位点的多态性,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内异症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力求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内异症发病的机制,以求找到治疗内异症的根本切入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技术)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80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TNF-β基因+252位点的多态性。两组妇女均为广东籍。结果TNF-β+252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在内异症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χ2=6.562,P<0.05;χ2=6.562,P<0.05),其中等位基因A使患内异症的相对危险度提高了1.793倍。携带AA基因型的个体患内异症的风险是GG基因型的3.33倍(χ2=6.562,P<0.05)。结论TNF-β基因+252位点上等位基因A可以使广东妇女患内异症的相对危险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Β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染人胚成肌细胞的表达和分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振南 高家让 +3 位作者 田卫东 李声伟 刘磊 付春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应用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人胚成肌细胞,观察转染hTNF_α基因后人胚成肌细胞表达和分泌hTNF_α的水平。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介导含hTNF_α基因的穿梭质粒pSV23SHTNF转染人胚成肌细胞;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脂质体,... 目的应用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人胚成肌细胞,观察转染hTNF_α基因后人胚成肌细胞表达和分泌hTNF_α的水平。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DOSPER介导含hTNF_α基因的穿梭质粒pSV23SHTNF转染人胚成肌细胞;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脂质体,不加入质粒。转染基因后24、48、72、96h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TNF_α基因在人胚成肌细胞细胞浆和细胞膜的表达水平,并用ELISA法检测人胚成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_α的浓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实验组人胚成肌细胞在转染hTNF_α基因后24、48、72、96h均见细胞浆和细胞膜hT NF_α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均呈弱阳性;ELISA检测发现实验组人胚成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_α平均浓度在各时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转染72h后最高,达401.0pg/ml。结论hTNF_α基因转染成肌细胞,可使成肌细胞持续高表达和高浓度分泌hTNF_α,提示可以用hTNF_α基因转染舌癌周围肌细胞,使癌周微环境肌细胞持续表达和分泌高浓度hTNF_α来抑制舌癌向肌深层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肿瘤坏死因子 基因转染 人胚成肌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振南 李声伟 +3 位作者 高家让 田卫东 刘磊 陈伟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制备和纯化含hTNF_α基因的穿梭质粒 ,用DOSPER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Tca8113舌癌细胞 ,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脂质体 ,不加入质粒 ;转染基因 2 4、4 8、72、92h... 目的 :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_α(hTNF_α)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制备和纯化含hTNF_α基因的穿梭质粒 ,用DOSPER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Tca8113舌癌细胞 ,对照组只给予等量的脂质体 ,不加入质粒 ;转染基因 2 4、4 8、72、92h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_α的浓度 ,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基因转染 2 4、4 8、72、96h后转染组与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TNF_α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转染组各个时期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MTT法检测相应各时期转染组与对照组平均OD值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转染组各个时期平均OD值均低于对照组 ,转染细胞的存活率降低 ,生长受抑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肿瘤坏死因子 舌癌 基因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 癌细胞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群体原发性高血压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利伟 杨彩玲 +4 位作者 黄艳梅 李端 祁英杰 韩金红 杨保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260例高血压患者和39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NF-α水平,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NF-α基...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ELISA法检测260例高血压患者和39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NF-α水平,采用限制性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多态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1);EH组中TNF-α-238G>AGA+AA基因型者的DBP、TC、TG、及LDL含量明显高于GG纯合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H组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238G>AA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但TNF-α基因-238G>A及-857C>T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瑜 杨致邦 +3 位作者 李永国 韩飞 苏善平 郭丽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了解汉族健康人群中TNF-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研究TNF-α表达与相关疾病之间的联系。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分析法检测140名重庆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TNF-A-308,TNF-A-857位点基因多态性,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TNF-A-308... 了解汉族健康人群中TNF-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研究TNF-α表达与相关疾病之间的联系。采用PCR-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分析法检测140名重庆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的TNF-A-308,TNF-A-857位点基因多态性,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显示TNF-A-308 G/G、G/A、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89%、11%、1%,其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以G等位基因最常见(93%),其次为A等位基因(7%)。TNF-A-857 C/C、C/T、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8%、36%、8%,其等位基因发生频率以C等位基因最常见(81%),其次为T等位基因(19%)。由结果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健康人群TNF-A-308位点存在G/A多态性,TNF-A-857位点存在C/T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静 裴建赢 +3 位作者 刘倩 王文第 金玉霞 毛宝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82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rs1800629、rs361525位点多态性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SNaPshot多重SNP分型技术对150例URSA患者和150名健康对照检测TNF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采用关联分...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rs1800629、rs361525位点多态性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使用SNaPshot多重SNP分型技术对150例URSA患者和150名健康对照检测TNF基因相关位点多态性,采用关联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其与URSA的关系。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共显性、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以及等位基因模式下,TNF基因rs1800629、rs361525位点均未发现与URSA发病风险增加有关(P>0.05)。但按流产次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361525位点在显性遗传模式中,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增加发生2次流产的风险(OR=2.402,95%CI:1.041~5.545)。GMDR分析显示,rs1800629、rs361525,工作属性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s361525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为中国兰州地区URSA患者,特别是流产2次患者的易感等位基因。TNF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能增加URSA发病风险。未发现TNF基因rs1800629多态性与USRA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环境因素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TNF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敏 申东翔 +4 位作者 张宏斌 王捷 宗利丽 关婷 何援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659,共4页
目的:研究内异症患者及非内异症妇女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s-beta,TNF-β)基因+252位点的多态性与两组血清中TNF浓度的关系,力求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内异症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 目的:研究内异症患者及非内异症妇女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s-beta,TNF-β)基因+252位点的多态性与两组血清中TNF浓度的关系,力求在基因水平上探讨内异症发病的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82例内异症患者(内异症组)和80例非内异症妇女(对照组)TNF-β基因+252位点的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sandwich-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TNF-α和TNF-β的含量。结果:结果发现内异症组TNF-β基因+252位点AA基因型血清中TNF-β水平较GG基因型TNF-β水平明显升高(t=2.029,P<0.05),而内异症和对照组TNF-β基因+252位点其他基因型对血清中TNF-α和TNF-β浓度的影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NF-β基因+252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促进内异症患者血清中TNF-β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Β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2基因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雷 李泽坚 +7 位作者 丁芳 张恒 张志庸 戈烽 骆爱萍 王秀琴 刘芝华 吴旻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 研究转染人体肿瘤坏死因子 α(huTNF α)、白介素 2 (hIL 2 )基因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表达的影响 ,探讨基因治疗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克隆的huTNF α和hIL 2基因导入肺癌细胞系A5 49、GL... 目的 研究转染人体肿瘤坏死因子 α(huTNF α)、白介素 2 (hIL 2 )基因对肺癌细胞耐药基因MDR1、LRP表达的影响 ,探讨基因治疗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克隆的huTNF α和hIL 2基因导入肺癌细胞系A5 49、GLC 82、H44 6、H460 ,经筛选阳性单克隆 ,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转染目的基因前后肺癌细胞系MDR1、LRP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MDR1在A5 49、GLC 82、H44 6、H460 ,LRP在A5 49、GLC 82、H 460中均呈阳性表达 ;转染huTNF α目的基因后各肺癌细胞系MDR1、LRP基因的表达无影响 ,而转染hIL 2目的基因能够明显抑制A5 49、H44 6、H 460细胞系MDR1的表达。结论 MDR1、LRP基因在肺癌细胞系中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固有耐药性有关 ;huTNF α、hIL 2目的基因能够在被转染细胞中获得表达 ,而且转染hIL 2目的基因能够明显抑制MDR1在A5 49、H44 6、H460的表达。该结果不仅为探讨肺癌多药耐药性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线索 ,而且为基因治疗逆转肺癌的多药耐药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2 肺癌 耐药基因 MDR1 LRP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长华 胡大一 +2 位作者 汤楚中 吴明营 梅运清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内参照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含量,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价IL- 1β和TN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慢性房颤组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有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心房肌细胞IL- 1β和TNF -α的表达强度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 IL-6 右心耳 心房颤动患者 表达的研究 -1β(IL-1β)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NA表达 心房组织 慢性心房颤动 风湿性瓣膜病 窦性心律 免疫组织化学 慢性房颤 检查评价 房颤患者 GAPDH RNA含量 纤维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