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系统规划关键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丹 孟政吉 +3 位作者 贾宏杰 李敬如 于建成 张子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6-28,共13页
融合“互联网+”的能源互联系统成为新型城镇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充分考虑城镇资源禀赋与区域供用能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地规划能源互联方式,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由理论转化为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城镇... 融合“互联网+”的能源互联系统成为新型城镇背景下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充分考虑城镇资源禀赋与区域供用能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地规划能源互联方式,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由理论转化为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进行简要介绍,提出了能源互联系统的基本架构.其次,介绍了能源站、能源网络以及站网联合系统的建模方法.基于此,从多能负荷预测开始,介绍了能源站、能源网络以及能源互联系统联合规划模型、求解方法,分析了不同规划理论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对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 能源 能源网络 规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3
2
作者 郑玉平 王丹 +4 位作者 万灿 杨志宏 陈竟成 李敬如 吴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15,共14页
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网具有多能协同、交易开放的特点,能源互联网技术可改变城镇用户的用能方式,将成为解决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未来城镇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和优化运行、分布式多能“源荷”预测不确定... 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网具有多能协同、交易开放的特点,能源互联网技术可改变城镇用户的用能方式,将成为解决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未来城镇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和优化运行、分布式多能“源荷”预测不确定性与市场化交易两个方面,分析了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体系.从多能网络综合规划、面向多主体的优化调度、分布式能源交易与多能市场机制、全环节能源互联网客观综合评价、面向多能接入和协调运行的互动用能装备以及典型示范工程建设思路等5个方面,阐述了面向新型城镇的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具体细节及研究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能源互联 规划运行 交易互动 政策评价 装备平台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能源互联网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左宗文 姚新超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66,共4页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中国,能源问题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大量农业人口转移进入城市所带来的用能量的增加,城镇化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多种能源和信...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低碳、科学发展的中国,能源问题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大量农业人口转移进入城市所带来的用能量的增加,城镇化面临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多种能源和信息互联网来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城镇化发展中用能问题,如何利用能源互联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丰富能源供应结构,解决城镇化建设中能源消耗和利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能源消费 能源互联 分布式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柔性构网技术及其应用
4
作者 郑外生 饶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0,共10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电磁特性和机电特性间的耦合更加紧密,动态行为更加复杂,面临频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失稳风险增加等诸多挑战。而现有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设计方法仍沿袭传统电力系统方法,难以发挥新能源、储能、直流等电...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电磁特性和机电特性间的耦合更加紧密,动态行为更加复杂,面临频率电压支撑能力不足、失稳风险增加等诸多挑战。而现有电网规划和运行控制设计方法仍沿袭传统电力系统方法,难以发挥新能源、储能、直流等电力电子设备快速灵活调控的优势。文中提出利用电力电子设备构造灵活可控柔性电网(简称柔性构网)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技术。通过“柔性互联”避免交流电网故障连锁传播、故障影响范围扩大的问题,并保持分区间灵活互济能力;通过“主动支撑”提升关键节点电压/频率支撑能力,提高电网稳定性。文中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柔性构网概念及其内涵,并研究了柔性构网的基本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柔性构网技术在中国南方电网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 柔性互联 能源 主动支撑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应用综述:现状、经验及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郑玉平 王俊 +3 位作者 杨志宏 滕贤亮 杜炜 王丹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3-166,共14页
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能源系统存在着综合能效偏低、清洁能源占比不足、碳减排压力大等共性问题,建立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样板工程,对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城镇能源系统不同于其他国家,其示范工程的建设与示范也应... 中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能源系统存在着综合能效偏低、清洁能源占比不足、碳减排压力大等共性问题,建立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样板工程,对推动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城镇能源系统不同于其他国家,其示范工程的建设与示范也应有其特殊性。为此,文中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与示范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着重介绍江苏扬中和天津北辰两个中国南北典型特色城镇在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方面做出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中国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实践的普遍性问题,并结合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对中国未来推动城镇能源互联网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能源互联 综合能源系统 能源规划 优化运行 能源交易 综合效益评价 示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型电力系统部分特点的思考 被引量:42
6
作者 高志远 张晶 +4 位作者 庄卫金 张占奎 孙芊 赵磊 李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3,151,共8页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重大转型,其需求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其实现依赖于电力系统运行机理的改进。从近10年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目标分析出发,基于“双碳”目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构成、特点及运行模式进行逆向推...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我国电力行业的重大转型,其需求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其实现依赖于电力系统运行机理的改进。从近10年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目标分析出发,基于“双碳”目标,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构成、特点及运行模式进行逆向推理和分析,进而分析新运行模式下的部分关键技术需求。指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电力系统电源构成必须进行巨大调整,特别是在2030年之后;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电侧将以新能源为主体,用户侧将出现大量产销者并呈现大量分布自治的形态,能源互联网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支撑,电网调度将主要基于市场化机制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在电力电量平衡、系统安全、有源配用电网管控、新能源发电和并网、电力交易和调度等方面迫切需要相关创新技术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碳中和 碳达峰 能源互联 运行机理 信息与通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思维在能源互联网中应用的思考与认识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宏斌 潘昭光 +2 位作者 孙勇 李宝聚 郭庆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3-72,共10页
针对中国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能源互联网利用跨界思维,破除能源系统中的各种壁垒,低成本地从电力行业之外寻找潜在资源,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跨界思维应用有3个维度的要素:目标维度... 针对中国双碳目标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能源互联网利用跨界思维,破除能源系统中的各种壁垒,低成本地从电力行业之外寻找潜在资源,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跨界思维应用有3个维度的要素:目标维度,包含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优质等;对象维度,包含部门之间、主体之间、行业之间的跨界;手段维度,包含能量层打破物理壁垒实现互补资源互联、信息层打破信息壁垒打造灵活协同智慧、价值层打破价值壁垒构建多方共赢生态。分析了中国已实施的若干能源互联网项目在跨界思维3个维度的要素。探讨了学术层面学科跨界交叉融合若干方向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能源互联 跨界思维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市场机制创新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清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4期353-354,共2页
随着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主体数量激增,电力网络潮流双向流动、电力系统灵活资源稀缺化、运行方式多样化、多能源系统耦合复杂化、电力需求弹性化等趋势明显。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至关重要,以体现新型... 随着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主体数量激增,电力网络潮流双向流动、电力系统灵活资源稀缺化、运行方式多样化、多能源系统耦合复杂化、电力需求弹性化等趋势明显。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至关重要,以体现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特性,以及涵盖电能量、安全、绿色价值的多元价值体系。《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紧追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邀请我作为特约主编,共同策划“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市场机制创新”专题,围绕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形势下市场机制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征集并发表相关专家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 电力系统 电力网络 电能量 全球能源互联 能源系统 成本特性 资源稀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新型城镇电力业务安全交互架构 被引量:19
9
作者 闫龙川 陈智雨 +3 位作者 俞学豪 吕强 朱京 赵子岩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5,共8页
电力系统规模庞大、微电网众多、网络边界模糊且运行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传统城镇电网的安全威胁日益尖锐。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弥补电力设备加密密钥在线更新及时性不足的问题,对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实用化技术和核心业务特征进行研... 电力系统规模庞大、微电网众多、网络边界模糊且运行环境复杂多样,使得传统城镇电网的安全威胁日益尖锐。为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弥补电力设备加密密钥在线更新及时性不足的问题,对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实用化技术和核心业务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了新一代高安全等级保护的电力量子保密通信架构,用以提升电力信息加密传输的安全级别。基于实际城镇电网线路和试验环境开展所提方案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满足电力业务的运营需求,可有效提升电网的安全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量子密钥分发 能源互联 电力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继业 赵俊华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3期238-239,共2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和新兴负荷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呈现出惯量降低、源荷失配、峰谷差增大等问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蓬勃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和新兴负荷大量接入,电力系统呈现出惯量降低、源荷失配、峰谷差增大等问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具备强大的感知推理能力、智能决策能力以及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精准建模、高效分析及智能控制,是电力系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如何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及信息通信技术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感知调控提供决策支持,实现电力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控制和优化配置,值得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密切关注最新研究进展,邀请我们担任特约主编,共同策划本专题,与读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 新型电力 全球能源互联 信息通信技术 关键支撑技术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综合能源利用与综合能源网建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松怀 《农电管理》 2020年第7期9-11,共3页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对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种能源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农村能源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研究和...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深化,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对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种能源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农村能源建设需要不断创新发展,并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研究和实现基于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微能网、能源互联网的多能互补利用,推动农村能源技术及运营水平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自然资源禀赋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建设 农村能源 能源互联 能源需求 综合能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2
作者 李霞林 王成山 彭克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共2页
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由于可高效灵活接纳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装置,为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及LED照明等直流型负荷提供高效可靠供电,亦可实现多交流馈线的柔性互联和交直流系统互联功率的灵活转供,将成为以... 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由于可高效灵活接纳光伏、风电等分布式新能源、储能装置,为电动汽车、数据中心及LED照明等直流型负荷提供高效可靠供电,亦可实现多交流馈线的柔性互联和交直流系统互联功率的灵活转供,将成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配用电系统具有低惯量、弱阻尼特性,且高比例随机波动性新能源、不确定冲击性直流负荷等的接入,均使得直流配用电系统的稳定机理及控制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用电系统 LED照明 柔性互联 柔性直流 新型电力 直流负荷 低压直流 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电厂通信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展望 被引量:39
13
作者 汪莞乔 苏剑 +3 位作者 潘娟 张慧 高凯强 刘川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25,共11页
随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提出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亟须针对虚拟电厂的海量分布式资源聚合调控,建立灵活、安全、高效的互动机制。基于多种通信技术的虚拟电厂异构通信网络架构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首先,从虚拟电厂的基... 随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标的提出和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亟须针对虚拟电厂的海量分布式资源聚合调控,建立灵活、安全、高效的互动机制。基于多种通信技术的虚拟电厂异构通信网络架构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首先,从虚拟电厂的基本概念和元素构成出发,对虚拟电厂采用的通信技术和通信需求进行分析。其次,提出虚拟电厂基于云边端协同的两级通信网络架构。最后,对支撑虚拟电厂资源灵活互动的通信技术进行探讨和展望,旨在提供虚拟电厂多时间尺度、跨区域聚合调控的信息通信基础支撑,为虚拟电厂通信网络的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通信网络架构 业务需求 能源互联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