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测度、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雪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 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质量发展 空间差异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非均衡性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豫新 赵奕萌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6-73,共8页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聚类分析,并运用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2013~2...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聚类分析,并运用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在区域上存在“东高西低”现象,各省(区、市)差距逐渐扩大;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非均衡特征。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依据新发展理念内涵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明确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扶持、培育新型城市群,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削弱空间非均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空间非均衡 机器学习 泰尔指数分解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安印 曹颖 梁文娟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24期135-140,共6页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件,要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分析2008—2018年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情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西部地区...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件,要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衡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分析2008—2018年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情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得到以下结论:我国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自2008年以来总体呈上升态势,但提升速度较慢,城镇化过程中开放程度低、城乡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协调、传统能源消耗较大等问题制约着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之间存在低耦合、低水平相互制约的关系,耦合协调度呈现“低耦合,不协调”的态势;2008—2018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数量总体上都实现了扩张,但新型城镇化扩张程度明显优于经济增长数量扩张程度,且二者的扩张速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新型城镇 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红艳 张晓骏 +1 位作者 徐良培 孙植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4-148,共5页
文章使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 文章使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检验来看,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中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型城镇 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熊毅 粟勤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2-116,共5页
文章以我国149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多维指标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结合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调控下地方政府债务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具... 文章以我国149个城市为样本,采用多维指标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结合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调控下地方政府债务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其促进作用表现出门限加剧效应;非省直组样本表现出门限加剧效应,而省直组样本表现出门限收敛效应;东、中、西三大地区的促进效应分别表现出门限收敛效应、门限加剧效应和门限突变效应。为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应有效防范地方债务危机,合理高效利用地方政府债务,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出台多维政策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合力支撑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新型城镇 面板门限模型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探析——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梦瑶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5-80,共6页
从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出发,通过梳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演变,阐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必然性,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展,并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实践... 从马克思主义城市化思想出发,通过梳理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演变,阐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必然性,进一步总结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展,并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实践难题。最后,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提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改革创新、多元开放、集约协调、绿色发展、公平共享为实践内核,注重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提升新型城镇化资金保障能力、优化城镇化规模及空间布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合理配置城乡生产要素及公共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发展理念 质量发展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观念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转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明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97,共2页
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未来趋势,符合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要求。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与人本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需要以我国城乡发展差异为基础,吸取过去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转变思... 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未来趋势,符合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要求。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与人本观念存在认识上的差异,需要以我国城乡发展差异为基础,吸取过去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转变思想观念,统筹规划,强调新市民文化与价值观的转变,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城镇化绿色发展以及发展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等各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转型注入市场活力、消费活力和城乡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 统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海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153,共7页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体系构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3
9
作者 俞振宁 郑红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9,共10页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要求和重要内容。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土地利用转型、人口多向流动、产业格局加速提升、城镇化问题集中爆发和城镇化政策机制转换的新形势。响应新形势并综合各类规划...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要求和重要内容。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土地利用转型、人口多向流动、产业格局加速提升、城镇化问题集中爆发和城镇化政策机制转换的新形势。响应新形势并综合各类规划政策要求,构建空间格局人本化、人口服务主动化、产业发展循环化、基础设施优质化和政策机制系统化的核心目标体系,包含20个二级目标和40个重点指标。同时,针对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城镇化规模较高和产出效益较低并存、人口城镇化速度较快和融入感较低并存、产业发展标准较高和发展阶段较低并存、基础设施覆盖度较高和质量较低并存以及政策机制创新性较高和系统性较低并存的关键共性问题,研究提出实施高站位制定人文性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准构建主动性人口服务平台、高浓度打造循环性多产业链集群、高标准升级优质性基础设施网络和高聚集探索政策机制系统性创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质量发展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0
作者 闫静静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2年第6期90-92,共3页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城镇化,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城镇化,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在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一是提高城镇规划水平,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三是推动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四是要注重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质量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及其行动路径
11
作者 袁方成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8,共11页
本文以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国城镇化由快速增长迈向稳定发展、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选取县域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阐述县域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 本文以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立足我国城镇化由快速增长迈向稳定发展、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选取县域作为研究切入点,系统阐述县域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县域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阐述县域新型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进而结合广东省南海区、四川省彭州市、浙江省安吉县、湖北省宜城市等地的实践案例,总结提炼出新时代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应采取空间集约、产城融合、生态优势转化以及就地市民化等行动路径,旨在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县域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内涵式发展 县域新型城镇 产城融合 人口市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2
作者 龚家 吴振磊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9,共15页
以新型工业化基地内主导产业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究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产业集... 以新型工业化基地内主导产业建设作为切入点,探究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的资金支持、形成产业集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从新型工业化基地自身特征来看,对于星级较高、地理位置不处于其他产业园区内的基地,该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从行业特征来看,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主要是促进制造业与技术更迭速度较慢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从企业特征来看,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两化融合在新型工业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强化作用,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践行了新型工业化的高科技、高效益和低污染理念。研究从新型工业化基地政策视角验证高质量发展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这个重大论题,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质量发展 融合 现代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投资行为与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研究——基于差异化投资动机视角
13
作者 李笑 华桂宏 陆羽中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2,共20页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运用“动态视角—三元维度”分析框架,探究海外投资行为对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与创新能力的不适配情况在独资模式中更显著,而自主创新能...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创新型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运用“动态视角—三元维度”分析框架,探究海外投资行为对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寻求型海外投资与创新能力的不适配情况在独资模式中更显著,而自主创新能力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2)通过合资模式进行市场扩张可显著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但需注重内部资源冗余管理。(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投资时,企业须结合地缘政治风险;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自身特点,制定可有效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并适配高质量发展的投资决策。本研究旨在为创新型企业突破“低端锁定”寻求具体投资路径,有效助力其优化海外投资布局,研究结论可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推动海外投资的顺利进行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投资行为 新型企业 质量发展 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及驱动力
14
作者 武志平 姜民 付建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9-1292,共14页
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的重要支撑。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地... 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打造黄河流域增长极的重要支撑。以黄河“几”字弯都市圈1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4个维度构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研究方法,分析了2012—2021年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2—2021年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从空间上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呈现“核心-边缘”的空间分布格局;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区域内差异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方向整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椭圆重心在鄂尔多斯市境内,空间集聚特征明显。(3)经济基础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市场环境、政府调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质量 质量测度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恩富 王君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新时代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从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也是增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时代机遇。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新质生产力可以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而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仍然面临发展规模较小、发展能力较弱、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联合体、推动产业创新与融合、加强科技应用与推广、培养和引进新质人才,做大做强做优做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统聚落景观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以湖南省常宁市中田村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平生 张芸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2期173-176,共4页
传统村落是维系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先民们集体智慧的创造,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对保存了多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村落迎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既阐述了... 传统村落是维系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独具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先民们集体智慧的创造,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对保存了多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村落迎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既阐述了中田村传统聚落景观的资源特色,如“天人合一”的建筑布局特色、防御极强的古建筑群、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分析了中田村现今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渐消失和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等,还提出了中田村保护和旅游发展路径,如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确保中田村的保护与传承;内培外引并举,完善中田村保护与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多种渠道筹集专项保护资金,修复或修缮中田村破损的建筑;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发展中田村文化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中田村 传统聚落景观 旅游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发展脉络、理论框架与规划路径
17
作者 闫博 欧阳鹏 +1 位作者 李思颖 尹稚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共10页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迈入由“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系统梳理城镇化战略的发展脉络,回顾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城镇化发展最新趋势和时代要求,构建以人的...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迈入由“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系统梳理城镇化战略的发展脉络,回顾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和面临的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城镇化发展最新趋势和时代要求,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的“生活需要、自由流动、就业成长、诗意栖居、共建共治共享”为价值引领,以公共服务保障、区域格局优化、发展动能提升、发展方式转型和治理机制完善为实践路径的“五位一体”理论框架,明确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面向“十五五”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路径和应对策略,为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以人为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动能 发展方式转型 规划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城镇化视角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路径
18
作者 黄播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0,共3页
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是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使城镇空间形态发育更为均衡,需要因势利导推进逆城镇化,弥补长期以来乡村发展过程... 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是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然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使城镇空间形态发育更为均衡,需要因势利导推进逆城镇化,弥补长期以来乡村发展过程中资金、人才、技术不足的问题,加快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建立县域治理的体制机制,完善保障城乡深度融合的长效制度体系,积极发挥逆城镇化在贯彻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带动乡村振兴中的双重共振效应,营造宜居宜业、和谐有序的城乡发展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驱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
19
作者 张琰 严春怡 牟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61,180,共16页
标准化作为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方向牵引、要素支撑的重要作用。通过对1993—2025年我国文化和旅游标准的政策梳理、阶段特征分析,运用CiteSpace6.3.1软件对文化和旅游标准开展共现分析、聚类... 标准化作为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方向牵引、要素支撑的重要作用。通过对1993—2025年我国文化和旅游标准的政策梳理、阶段特征分析,运用CiteSpace6.3.1软件对文化和旅游标准开展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突现分析,发现我国在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深度融合、标准化对文化旅游新业态支撑、标准化技术组织的管理协同、企业主体参与等方面存在不足。展望“十五五”及未来,我国应加快谋篇布局,构建深度融合的文化和旅游标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供给,推动多元主体联动,放大标准化创新溢出效应,推动标准化国际合作,不断提升中国标准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文旅融合 质量发展 CITESPACE 可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20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