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1
作者 黄燕琴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本文首先利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搜集各指标数据,了解广东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省各地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 本文首先利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搜集各指标数据,了解广东省各地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现状。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省各地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再次,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后,以实际数据和实证结果为支撑,针对广东省的城乡绿色协调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可行策略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2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
3
作者 杨朝娟 程莉 文传浩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综合运用固定面板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能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但存在维度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产业维度和西部地区对共同富裕的影... 综合运用固定面板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能促进共同富裕发展,但存在维度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产业维度和西部地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程度最大。(2)耦合协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累进式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同时,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了门槛效应。(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能够推动本地区共同富裕发展,其所伴随的空间溢出效应,还可促进周边其他区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 耦合协调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被引量:1
4
作者 涂强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当前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二者互为推手且导向一致。现阶段,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还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 当前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二者互为推手且导向一致。现阶段,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还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难题,突出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人口流动矛盾凸显,城乡生态环境不协调,制约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进程。为加快形成城乡优势互补、互促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分析相关热点问题,从机制构建、产业互通、治理优化等方面赋能城乡共生发展的实践创新策略,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 协同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被引量:1
5
作者 苗壮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81-84,共4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旧有城乡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旧有城乡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和集约高效的总要求,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域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并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加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提供关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 乡村全面振兴 以人为本 农业农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理解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
6
作者 姜长云 姜惠宸 芦千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 科学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导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现代化的“并联式”发展过程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特征,特别是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增加了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注意将强化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同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结合起来,注重从城乡连续体、城乡问题的跨界求解、城乡问题的网络求解三重维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并将县域作为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工业 新型城镇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乔谷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0,共2页
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 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立曌 吴文婕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期97-104,118,共9页
【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渠道和方式,缓解城乡发展矛盾,缩小城乡差距,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方法】研究小组基于新疆乌鲁木齐市2012—2021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评... 【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渠道和方式,缓解城乡发展矛盾,缩小城乡差距,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方法】研究小组基于新疆乌鲁木齐市2012—2021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灰色关联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1)两系统的耦合度较高,数值位于0.973~1.000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2年的0.197上升至2021年的0.417,实现了从严重失调到濒临失调的转变。2)乌鲁木齐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在总体上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其综合评价指数由乡村振兴滞后型逐渐向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转变。3)通过灰色关联度计算分析得出,新型城镇化指标对乡村振兴系统的关联度结果位于0.611~0.795之间,乡村振兴指标对新型城镇化系统的关联度结果位于0.689~0.883之间。【结论】两系统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两个系统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指标选取合理。未来,可进一步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加快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等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小城乡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资源产业型城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贞尧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41-43,共3页
自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些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越发凸显,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非常之大。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 自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被提出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进入新时代以来,一些地区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越发凸显,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非常之大。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推动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为例,旨在研究资源产业型城市如何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协调发展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2期49-54,59,共7页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四川省2012—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四川省2012—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构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测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及二者的相对发展类型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1—2020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的综合得分呈不断上涨的趋势。2011—2020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D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并于2018年达到高级耦合协调的阶段。2011—2020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大多数年份中呈协同发展的态势,少数年份新型城镇化的相对发展滞后于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熵值法 耦合协调 相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沿黄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耦合交互研究
11
作者 周涛 王亚娟 刘小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7-1468,共12页
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互动关系,为实现新型城镇化转型,推动“碳减排”和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基于2012—2022年宁夏沿黄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Tobit模型探讨了宁夏沿黄... 研究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互动关系,为实现新型城镇化转型,推动“碳减排”和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基于2012—2022年宁夏沿黄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和Tobit模型探讨了宁夏沿黄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互动响应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宁夏沿黄城市群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持续向好发展,且逐渐形成“一极多核”的空间格局。(2)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二者互动程度较低,且新型城镇化对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低碳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3)城镇化水平、环境治理等因素有助于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而工业化水平则成为阻碍二者良性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低碳发展 耦合协调 互动响应 宁夏沿黄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研究——以广东省阳江市为例
12
作者 黄燕琴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本文首先利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搜集广东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数据,了解阳江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其他城市存在的差异。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新型... 本文首先利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搜集广东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数据,了解阳江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以及与其他城市存在的差异。其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对当前城乡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探讨,了解阳江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的现状,以及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最后,以实际数据和实证结果为支撑,在深刻了解阳江市城乡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针对阳江市城乡协调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可行策略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新格局
13
作者 袁颖 《村委主任》 2024年第7期121-123,共3页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立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内在关系,构建评价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对...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文章立足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内在关系,构建评价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2020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希望对推动西藏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振兴 熵值法 区域发展不平衡 指标体系 耦合协调度模型 发展新格局 我国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的实践进路
14
作者 文丰安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7-218,248,共13页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助于发挥二者的各自优势与合力作用,进一步破解新时代城乡发展差异问题。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和内在耦合,二...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助于发挥二者的各自优势与合力作用,进一步破解新时代城乡发展差异问题。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价值意蕴和内在耦合,二者的内在联系为探析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与路径提供了实践走向。针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结构、要素、市民化、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困境,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二要畅通城乡融合发展要素,三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深度市民化,四要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以更好地以城乡融合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谱写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城乡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耦合协调
15
作者 黄嘉楠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7期8-11,共4页
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战略。通过阐释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两大战略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其内在理论逻辑与现实运行困境,并提出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 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战略。通过阐释新时代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两大战略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其内在理论逻辑与现实运行困境,并提出促进二者良性互动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政策启示。新型城镇化能够催生投资需求与释放消费潜力驱动内需扩张;扩大内需能够提升城镇化质量、推动城镇化模式转型及重塑城镇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现实中,二者耦合协调仍面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够彻底、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消费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等困境。为破解现实困境、畅通循环,应深化以人为本,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并聚焦城市群一体化、县域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从而构建二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扩大内需 耦合协调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问题研究
16
作者 胡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3-15,共3页
简单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性,包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奠定重要战略支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持、为共同服务的扎实提供保障。讨论统筹实践中面临的城乡产业发展脱节... 简单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联系,分析了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性,包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奠定重要战略支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持、为共同服务的扎实提供保障。讨论统筹实践中面临的城乡产业发展脱节、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资金需求与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并从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打造城乡共建共治格局、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数字赋能提供持续动力等维度,探讨相应的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菲菲 赵静 高科佳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5-98,共4页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则为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可行路径。本文基于我国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背景,采用我国2015-2021年的经验数据,就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新型城镇化具有强化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赋能作用。最后文章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视角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发展 消费差距 新型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18
作者 朱智慧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4期101-104,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乡村旅游...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旅游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村旅游发展的意义,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乡村旅游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岩 王子涵 +3 位作者 张大红 李旭彬 黄超傑 才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100,共9页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 计算2005—2020年湘江流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采用协调发展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两个系统的时空演变规律、耦合协调特征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研究时段内,湘江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均值处于0.30~0.33,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在0.51~0.72,协调发展指数在0.12~0.81,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重心处于衡南县内,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东南—东南—西北”;协调发展重心位于衡阳县与衡阳市区,移动方向为“西南—西北—东北”。(3)森林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差异性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发展趋势,其空间协调分布表现为先聚集后扩散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质量 森林生态安全 协调发展 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兴 李晓涵 +1 位作者 何奇龙 马九杰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7,共13页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 数字普惠金融 耦合协调模型 相对发展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