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城市化”还是“城镇”化——一个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发展框架 被引量:18
1
作者 俞宪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90,共5页
对中国农村人口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导向 :一是城市化 ,二是城镇化。由于“城镇化”模型的基本结构是 :“城镇化” =“城市化” +“乡镇化” ,其框架所明含的“乡镇化”倾向必然存在下述显著弊端 :选择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对中国农村人口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导向 :一是城市化 ,二是城镇化。由于“城镇化”模型的基本结构是 :“城镇化” =“城市化” +“乡镇化” ,其框架所明含的“乡镇化”倾向必然存在下述显著弊端 :选择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农村化乡镇框架 ;将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压力产生短期缓解而长期困扰的不良后果 ;将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 ;将会导致后果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 ;违背了农村人口的最优化理性选择 ;乡镇企业存在和发展主要理由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理性发展的战略框架是 :必须和只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尽快理智而清晰地确立城市化的惟一发展战略 ;尽快建构“教育化 +城市化”的提升国民素质的社会发展框架 ;尽快把县级城市作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空间选择和主要社会载体。中国在这方面具有广阔的制度创新空间 ,应尽快通过制度现代化而开辟出一条农民市民化和人口现代化的制度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镇化 乡镇化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二元结构 新型城市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2
作者 程必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47,共1页
《区域的“城市性”与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指出,城市化出现以来,人类走过的城市化道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道路,三是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型或“二元”发展型城... 《区域的“城市性”与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指出,城市化出现以来,人类走过的城市化道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道路,三是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型或“二元”发展型城市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道路 中国 人口转移 结构转换 结构转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志强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67,共4页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城市治理为何要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进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城市治理为何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天地间唯一的精灵。“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植于对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深刻理解。在国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的具体语境中,“人”就是“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城市化道路 人类需求 以民为本 以人为本 城市化 强大动力 具体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小城市: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浙江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周宁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4期48-50,共3页
2005年以来,浙江省为促进城乡科学发展,在全国各省区率先作出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分步试点“中心镇培育工程”,涌现出一批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强、设施功能全的特大镇。2010年,浙江省又在200个省级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基础... 2005年以来,浙江省为促进城乡科学发展,在全国各省区率先作出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分步试点“中心镇培育工程”,涌现出一批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强、设施功能全的特大镇。2010年,浙江省又在200个省级中心镇发展和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小城市培育试点工程,实现特大中心镇向小城市转型发展,开创了浙江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模式。2011年,浙江省城市化率已达到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2个百分点,居全国各省区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浙江省 城市 培育 新型城市化道路 试验 乡镇 试点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