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非外交行为与经贸合作互动关系——基于外交事件文本数据的量化研究
1
作者 肖皓 叶新建 +1 位作者 赖明勇 吴卓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通过手动整理2000-2019年11437条中非外交往来事件文本数据,考虑外交事件类型异质性和衰减特征的累积效应,首次多维动态量化评估中非外交行为,并实证检验中非外交行为与经济合作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中非外交经历快速发展期、波动韧... 通过手动整理2000-2019年11437条中非外交往来事件文本数据,考虑外交事件类型异质性和衰减特征的累积效应,首次多维动态量化评估中非外交行为,并实证检验中非外交行为与经济合作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中非外交经历快速发展期、波动韧性期和逆势上升期三个阶段,从主体、领域与形式上看公共外交、经济外交和政党外交、规则治理外交的贡献度不断上升;中非外交与经贸合作存在动态正反馈的机制,体现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经贸合作 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型国际关系思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从德 王晓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7,共9页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习近平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运用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和实践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习近平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文化滋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运用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和实践中,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深厚文化的底蕴、坚定的文化自信、永恒的文化魅力的国际关系思想,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型国际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大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国际关系基本特征初探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建飞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9,131,共13页
新型国际关系是与旧型国际关系相对而言,必定要展现出新特征。由于主权国家之间关系这个基础未变,所以新型国际关系的主体没有实质变化。新型国际关系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模式。在核心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是与旧型国际关系相对而言,必定要展现出新特征。由于主权国家之间关系这个基础未变,所以新型国际关系的主体没有实质变化。新型国际关系最鲜明的特征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模式。在核心理念和目标模式的引导下,新型国际关系在主要内容、主题、国家间关系定性、主要矛盾、主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会有不同于旧型国际关系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7
4
作者 石晨霞 《国际展望》 CSSCI 2017年第2期78-94,共17页
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也是中国对改革和完善现有国际秩序的重要理论贡献。建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联合国也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联合... 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也是中国对改革和完善现有国际秩序的重要理论贡献。建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联合国也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联合国宪章》精神与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相契合;另一方面,广泛代表性与动员能力以及完备的合作机构和机制,也使联合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现实的条件和资源使联合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能够扮演参与者、引领者、共识凝聚者与监督者的角色。因此,中国与联合国应该通过重塑联合国权威、保持联合国的协调中心地位、稳步推进联合国改革、提升联合国的全球治理能力等途径来推动联合国参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基于此,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也应该有所作为,在尊重联合国地位的基础上,利用联合国的优势和平台,与联合国合作共建新型国际关系。这将是未来中国联合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联合国 中国 联合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变局下的国际格局调整与中国引领新型周边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杨鲁慧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5,共8页
全球抗疫防疫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历史影响的疫情政治经济学创举,为迈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新历程作出新的诠释和导引。启迪人们思考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什么样... 全球抗疫防疫堪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历史影响的疫情政治经济学创举,为迈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和国际政治新历程作出新的诠释和导引。启迪人们思考后疫情时代,我们将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什么样的大国关系,乃至最终归结于什么样的中国未来。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和世界经济萧条与危机,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出现重大调整,并为中国引领新型周边国家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实践中凝练的抗疫成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夯实了基础和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周边地区的融合区和重启的首要之地;中美大国关系对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大国关系稳定,周边国家的关系才可防可控可稳。严峻的全球疫情使人类愈发强烈感受并意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已不是缥缈的理念和抽象的概念,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命运已经与世界相互嵌入、环环相扣。东亚国家在疫情挑战面前选择了团结合作与同舟共济,RCEP的签署必将为促进东亚发展繁荣增添新动能,必将增强区域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变局 后疫情时代 国际格局 综合引领 新型周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角下新型国际关系文化的构建 被引量:5
6
作者 巴殿君 全金姬 单天雷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过程中,文化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多管齐下、经略四方,不断改善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强力塑造着富有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国际关系文化。未来中国对新型国际关...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过程中,文化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多管齐下、经略四方,不断改善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强力塑造着富有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国际关系文化。未来中国对新型国际关系文化构建仍要寓于外交实践的过程之中,国际关系文化建立、完善与推行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实践不断丰富、扩展并纵横捭阖的过程。要坚持体系化、本土化以及阶段化三大路径,建构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确保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文化的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中国外交实践 新型国际关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新大陆时代”——新型国际关系建构的地缘基础 被引量:3
7
作者 苏浩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4期58-67,共10页
当前的国际关系正进入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正在转变为地缘文明关系,预示着一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存在一个陆主海从的"大陆时代",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掌控海权而形成以海制陆的"... 当前的国际关系正进入一个大变革的时期,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正在转变为地缘文明关系,预示着一种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曾经存在一个陆主海从的"大陆时代",近代以来西方通过掌控海权而形成以海制陆的"海洋时代",今天的美国仍在追求"太平洋时代"的领导权。然而,国际社会的地缘基础正在重新回归大陆,即将来临的"新大陆时代"将为新型国际关系奠定新的地缘基础。基于大陆的地缘重心国在区域一体化和区域间合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将导致以世界各大陆为基础的全球化网络的形成,从而实现一种良好的全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地缘交明 新大陆时代 地缘政治 地缘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变局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景治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当前国际局势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错综复杂,西方化扩张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相互交错,冷战后遗症仍然影响着局部地区形势的变化,领海、领土争端不断升级。大国关系出现新的调整,俄罗斯同美欧日的关系急剧恶化,美日军事同盟更加紧密,中国... 当前国际局势基本稳定,但稳中有变,错综复杂,西方化扩张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相互交错,冷战后遗症仍然影响着局部地区形势的变化,领海、领土争端不断升级。大国关系出现新的调整,俄罗斯同美欧日的关系急剧恶化,美日军事同盟更加紧密,中国与美日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我们应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国际变局,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大趋势,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密切关注和主动应对国际变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变局 新型大国关系 大国关系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国际关系推动贸易自由化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蓝庆新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51-57,共7页
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自由化受到严峻挑战。如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助于维护贸易自由化的秩序,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是马克思主义... 当前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自由化受到严峻挑战。如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助于维护贸易自由化的秩序,推动全球化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新型国际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体现,互相尊重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前提,公平正义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障,合作共赢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与基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将形成维护贸易自由化的坚实基础、发展能力、行动自觉和巨大动能。从中国视角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贸易自由化原则,需要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促进新型南南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中国国际担当与责任,加大国际宣传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贸易自由化 “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海海洋治理--基于墨家哲学在新型国际关系上的嵌入
10
作者 余吉安 薛芮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90-1200,共11页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 立足于中国哲学与地缘政治相融合的视角,通过解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南海海洋治理问题,对比分析百家争鸣中墨家哲学对南海治理的价值作用,针对南海海洋治理提取墨家哲学的理念要点,尝试构建墨家哲学在南海海洋治理上的实践指导体系,研究表明:1)域内治理目标的不清晰和治理保障的不落地,以及域外大国的介入和国际组织发挥的作用有限,共同造成南海海洋治理的困境。2)南海海洋治理以自然海洋与人文海洋的统一为治理客体,以主权国家为最主要的行为主体,需要国家主体间的协同治理。3)从墨家哲学中提取1个核心要点、3个指导要义和4个关键要素,应用于南海海洋治理。在战略功能上以“兼爱非攻”和“义利一体”为价值取向,打破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局限,以“功利主义”和“志功合一”为行为标准,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在实操路径上,要嵌入墨家哲学的“法”要素,以规范和标准为牵引,并嵌入墨家哲学的“求”“节”“巧”要素,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海洋治理 地缘政治 墨家哲学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11
作者 张畅 赵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特征是“回归”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学本体;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全球治理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符合时代需求,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转向目标,也应该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际共生论的视角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庆龙 《国际展望》 CSSCI 2017年第1期109-125,共17页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共生论在中国学界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一个新的生长点。运用国际共生论探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体系共生性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时代,以结盟对抗为主要特征的...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共生论在中国学界兴起,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理论一个新的生长点。运用国际共生论探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国际体系共生性日益增强的全球化时代,以结盟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大国关系已逐渐失去其合理性,走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是大国之间的必然选择。目前,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中美在经贸、全球治理等领域具有共生性。但双方在政治安全领域仍处于非共生状态,存在较多矛盾和冲突。双方尚未形成全面和足够紧密的共生关系。当前的国际体系中传统大国关系的现实主义逻辑仍占据主导地位,一个成熟的共生型国际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国际体系进化过程。在这一进化过程中,中国不能做一个消极的等待者,而要做一个积极的"施动者",促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早日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国际共生论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际货币博弈透视新型大国关系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昕 宋新宁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1,81,共5页
国际货币领域的竞争势必要反应在国际政治的版图之上,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它也往往成为透视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就国际货币博弈的层面而言,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成就了一种"禅让"式的新型大国关系,而欧美之间... 国际货币领域的竞争势必要反应在国际政治的版图之上,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它也往往成为透视新型大国关系建构的核心要素之一。就国际货币博弈的层面而言,英美之间的霸权转移成就了一种"禅让"式的新型大国关系,而欧美之间的霸权协调构建了另一种"追随"式的新型大国关系。对于以人民币国际化作为自己战略目标的中国而言,却似乎无法在崛起的过程中经由这两种历史模式而与霸权国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因此,在这样的结构性困境之下就要努力化解和规避来自霸权国的战略反弹和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大国关系 人民币国际 石油美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内涵及时代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徐步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136,共23页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蕴含着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智慧,体现了符合历史潮流的人类期盼。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构建新型国...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蕴含着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智慧,体现了符合历史潮流的人类期盼。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当前国际体系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全球治理体系对新形势、新挑战的严重不适应,对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国致力于同国际社会一道携手努力,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超越历史 赢得未来(英文) 被引量:21
15
作者 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0,142,共15页
The concept of new-typ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an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plomatic theory, embodying China's vis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order.
关键词 新型国际关系 合作共赢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首50年国际风云考验 开创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外刊论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
16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8-11,共4页
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关系经受了50年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发展中阶段,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也有深化合作的愿望。中国希望与非洲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 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中非关系经受了50年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和非洲都处在发展中阶段,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广泛共识和共同利益,双方也有深化合作的愿望。中国希望与非洲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今年11月上旬将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这次峰会将是中非领导人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一次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伙伴关系 国家关系 非洲 中国 考验 国际 新型 外刊 中非关系 合作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带一路”战略内涵、风险及前景——以国际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16
17
作者 巴殿君 朱振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8-42,共5页
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积极以及中国的利益变得具有全球特征,以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习近平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出现雏形,预示着中国... 随着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变得更加积极以及中国的利益变得具有全球特征,以开放的"经济联盟"策略,通过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欧亚大陆与世界大洋的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习近平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出现雏形,预示着中国的地区与全球战略出现新的变革。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一带一路"的目标是"稳疆兴疆"、建立"命运共同体"、推动"南南合作"、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但"一带一路"面临巨大挑战与风险,自古及今,"一带一路"的成败盛衰取决于地缘政治环境与经济现实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既不能高估"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停止不前,也不能无限夸大高估"一带一路"价值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战略内涵 风险 前景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十字路口",新型大国关系再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明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6-49,共4页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折射出全球合作意愿下降,也反映了民粹主义在西方的崛起导致民族利己主义的膨胀.尽管如此,疫情并未阻滞全球化进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全球化新路径成为对传统进路遇到障碍的补偿.疫情发生之后,互联网课程、网络会议方便...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折射出全球合作意愿下降,也反映了民粹主义在西方的崛起导致民族利己主义的膨胀.尽管如此,疫情并未阻滞全球化进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全球化新路径成为对传统进路遇到障碍的补偿.疫情发生之后,互联网课程、网络会议方便快捷地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疫情事实上在促进全球化以另一种形式展开,那就是数据的全球化.同时,站在全球化的"十字路口",疫情彰显了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建构新型国际关系特别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国际格局 全球化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智慧中的世界主义——中国追求什么样的新型大国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明进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2期64-73,共10页
现代国际体系源于西欧,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之上,其根基是西方的历史文化。西方历史文化中特有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二元思维特性,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强权政治特色和大国争霸逻辑,核武器及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基于西方强权政治逻辑的国... 现代国际体系源于西欧,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之上,其根基是西方的历史文化。西方历史文化中特有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二元思维特性,使现代国际关系具有强权政治特色和大国争霸逻辑,核武器及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基于西方强权政治逻辑的国际体系没有未来。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背景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提供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新型大国关系 文化因素 和平发展 天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中国供给方案
20
作者 周波 张强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65,74,共18页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应当科学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实践载体。这对于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将供给对象由重点关注邻国和响应国际关切...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应当科学确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实践载体。这对于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将供给对象由重点关注邻国和响应国际关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国际政治学和经济学交叉学科视角对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概念、供给需求理论进行阐释。探讨我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背景下,为什么选择供给公共产品作为实践载体以及为何选择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并厘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逻辑关系。最后,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和我国面临的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挑战,就我国进行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给出对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