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护理专案管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洋 孔颜 +2 位作者 刘静 董甜甜 王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管理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351例(对照组)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新型口服抗凝药常规护理,并调查其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未遵医嘱服药原因。在此...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管理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351例(对照组)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新型口服抗凝药常规护理,并调查其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未遵医嘱服药原因。在此基础上,对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30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专案管理,即评估、院内服务、院外服务及随访。结果观察组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出血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专案实施后医护人员房颤射频消融术抗凝相关知识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新型口服抗凝药护理专案管理,可提高患者服用抗凝药依从性,增进医护合作,促进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新型口服抗凝 依从性 不良反应 出血事件 护理专案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颜建龙 赛音夫 +3 位作者 LAM HOANG TRUC 邵文明 谭国强 张爱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41-1347,共7页
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栓塞事件发生,故抗凝治疗在NVAF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为有效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弥补了华法林... 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栓塞事件发生,故抗凝治疗在NVAF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为有效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弥补了华法林的缺陷而备受临床关注。目的评价NOACs对国内NVAF患者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8月,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筛选关于NOACs与华法林对NVAF患者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并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结果纳入15篇文献,共2 246例患者,文献质量评分为4~5分。Meta分析显示,与华法林比较,NOACs可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OR=0.65,95%CI(0.43,0.97),P=0.04〕、非严重性出血发生率〔OR=0.44,95%CI(0.31,0.61),P<0.001〕及严重性出血发生率〔OR=0.45,95%CI(0.22,0.91),P=0.03〕;而非神经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46,1.14),P=0.16〕。结论采用NOACs治疗NVAF患者脑卒中、非严重性出血及严重性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非神经系统性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无差异,NOACs用于治疗国内NVAF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新型口服抗凝 华法林 栓塞 出血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姚艳 崔晶 +6 位作者 王悦 关杨 朱慧 陈晨 杨秀秀 吕强 董建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4...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42例)或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VKA组,58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OAC组,利伐沙班治疗者30例,达比加群治疗者12例,3个月时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9.0%。所有VKA组患者均使用华法林治疗,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3.8%,与NO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栓塞事件和致死性大出血事件,仅VKA组有2例胃肠道出血,对症治疗后即好转。结论:NOAC可考虑作为心力衰竭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室血栓 新型口服抗凝 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急诊应用指导 被引量:1
4
作者 窦丽稳 高伟波 朱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900-2905,共6页
抗凝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华法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存在治疗窗窄、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诸多临床问题。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因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使其成为除华... 抗凝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要药物,华法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但存在治疗窗窄、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等诸多临床问题。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因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使其成为除华法林以外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栓塞事件预防。急诊是患者24 h入院的门户,急诊医生更多的面临NOACs所致出血等急症,本文为NOACs的安全应用及急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对NOACs的种类、适应证、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出血风险评估及急诊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 新型口服抗凝 急诊处理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具有临床症状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且无法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目前,各指南推荐TAVI术后以抗血小板为主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抗凝治疗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NOACs在TAVI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人学术——新型口服抗凝药临床应用的挑战
6
作者 汪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M0003-M0003,共1页
本期《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挑战》(P2872-2876)汇总了国内外关于NOACs在心房颤动(房颤)方面的最新临床研究及应用,证实NOAC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t1/2短、较少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等优点。但是由于不同人... 本期《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及挑战》(P2872-2876)汇总了国内外关于NOACs在心房颤动(房颤)方面的最新临床研究及应用,证实NOACs具有更好的安全性、t1/2短、较少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等优点。但是由于不同人群存在个体基因变异,导致NOACs药动学和药效学存在差异,NOACs在临床应用中亦存在以下挑战:1.目前国外指南和说明书推荐的NOACs使用剂量主要适用于西方人群,是否可以照搬至中国人群并达到同样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较多顾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疗效和安全性 新型口服抗凝 基因变异 临床应用 动学 效学 说明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安妮 范成龙 +1 位作者 范国荣 李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58-563,共6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心脑血管血栓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参与NOAC体内过程的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NOAC后,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相对于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NOAC...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在心脑血管血栓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参与NOAC体内过程的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的NOAC后,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相对于药物转运体,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对NOAC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影响较大,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分析总结了基因多态性对NOAC药代动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物基因组学 转运系统 代谢酶类 代动力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梅笛 沈纪中 +3 位作者 刘春妍 陆程灿 徐伟 彭宇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200-1207,共8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NOAC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物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可能与参与体内过程的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本文综...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抗凝。NOAC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物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可能与参与体内过程的转运体和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有关。本文综述基因多态性对NOAC的药代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代动力学 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患者围术期短期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晓枫 张浩 +5 位作者 刘俊 夏雨 贾玉和 唐闽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术期短期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行射频或冷冻导管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72例和...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术期短期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中心行射频或冷冻导管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72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25例),根据抗凝情况分为两组:常规组34例,术前不间断口服达比加群抗凝3周以上;短期组65例,术前3 d启动达比加群抗凝。研究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为血管穿刺后至术后48 h发生的血栓和栓塞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大出血和(或)小出血事件。结果短期组和常规组的年龄[(59.0±9.1)岁比(58.8±10.4)岁,P=0.915]、CHA2DS2-VASc评分(2.5±2.0比2.5±1.8,P=0.956)、HAS-BLED评分(1.2±0.9比1.2±0.8,P=0.821)等基线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活化凝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6±50.8)s比(234.4±50.9)s,P=0.308]。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记录到血栓和栓塞事件,并且无大出血事件。在小出血事件方面,短期组有3例腹股沟穿刺部位瘀斑或血肿,常规组有5例,但两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比15.6%,P=0.110)。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于导管消融术前短期启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方案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新型口服抗凝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病态肥胖或高体重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媛杰 王园园 +1 位作者 王雪霞 陈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病态肥胖(体重指数>40 kg/m^(2))或高体重(>120 kg)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2000年1月到2022年5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 目的: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病态肥胖(体重指数>40 kg/m^(2))或高体重(>120 kg)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从2000年1月到2022年5月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的相关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VT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应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14648例患者,NOAC组6188例,VKA组8460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VKA相比,NOAC的VTE发生风险(OR=0.62,95%CI:0.51~0.76,I^(2)=0%,P<0.00001)及大出血发生风险(OR=0.77,95%CI:0.60~1.00,I^(2)=0%,P=0.05)均降低。结论:与VKA相比,NOAC用于病态肥胖或高体重的VTE患者更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静脉血栓栓塞 病态肥胖 维生素K拮抗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覃文杰 杨志玲 +4 位作者 曹爱霖 高航 江冼芮 沈越 钱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7期823-828,共6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虽然低分子肝素(LMWH)是治疗肿瘤相关VTE的首选方案,但是长期注射的不适与过高的费用,导致病人很难长期维持。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因其口服方便,相比华法林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虽然低分子肝素(LMWH)是治疗肿瘤相关VTE的首选方案,但是长期注射的不适与过高的费用,导致病人很难长期维持。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因其口服方便,相比华法林受食物药物影响小,且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最近比较NOACs与LMWH治疗肿瘤相关性VTE的研究表明,NOACs在肿瘤相关性血栓(CAT)的疗效方面,不劣于LMWH,但有增加出血的风险。在某些肿瘤中,它们可能是LMWH合理的替代方案。本文总结了NOACs用于治疗和预防CAT的已完成或尚在进行的临床研究,后续研究将提供更多的证据指导NOACs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肿瘤相关性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新型口服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围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鑫焱 韩如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2,共5页
口服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房颤、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动脉栓塞的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等[1-2]。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s),治疗范围窄,必须严格监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 口服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房颤、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动脉栓塞的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等[1-2]。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s,VKAs),治疗范围窄,必须严格监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n,INR),根据INR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抗凝效果[3]。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类似,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不需要常规频繁监测INR、出血风险低、抗凝作用稳定且可预测的特点[4-5]。本文针对NOACs的特点、药物代谢过程、围术期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使用口服抗凝药,提高患者围术期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国际标准化比值 抗凝效果 肺动脉栓塞 华法林 围术期应用 二级预防 VITA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短期抗栓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勇 刘鹏云 +4 位作者 周海佳 薛凯 孙冰 王翅遥 陈蕊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21-1227,共7页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华法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知网、维普网共6个数据库发表的所有文献,并进行文... 目的: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华法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短期抗栓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中国知网、维普网共6个数据库发表的所有文献,并进行文献筛选、提取信息及质量评价。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应用NOAC与华法林短期抗栓在主要、次要终点的差异,其中主要终点包括首次随访不良临床事件[包括全因死亡、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出血]发生率及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出血各自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首次随访器械相关血栓、残余漏>5 mm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10215例患者。其中术后接受NOAC治疗的患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2.8%vs.3.6%,log OR=-0.61,95%CI:-1.11~-0.12,P=0.02)、出血发生率(1.7%vs.2.5%,log OR=-0.67,95%CI:-1.31~-0.03,P=0.04)均显著低于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及次要终点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eta回归及亚组分析结果显示,<75岁患者应用NOAC比华法林获益显著(log OR=0.44,95%CI:0.16~1.87,P=0.019)。结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使用NOAC较华法林减少了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出血组成的不良临床事件,<75岁人群NOAC获益更加明显。使用NOAC全因死亡、脑卒中/TIA发生率与华法林相近,但出血发生率明显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获取新型口服抗凝药前后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晴 梁岩 +3 位作者 权欣 郎欣月 杨艳敏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02-1207,共6页
目的:了解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并分析在引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前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栓消退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历系统中诊断为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599例,根据引入NOAC的时... 目的:了解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并分析在引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前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栓消退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病历系统中诊断为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599例,根据引入NOAC的时间将患者分为NOAC引入前组(n=237例)和NOAC引入后组(n=36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出院诊断和治疗情况等,比较两组有12周影像学随访记录患者的血栓消退情况。结果:共入选599例住院患者,其中298例(49.7%)患者出院时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引入NOAC后,出院给予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上升[NOAC引入前组35.9%(85例),NOAC引入后组58.8%(2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周,进一步分析264例(44.1%)有影像学资料患者的基线数据和血栓转归,其中162例(61.4%)患者为缺血性心脏病,143例(54.2%)患者的心室附壁血栓完全消退。分层分析发现,应用华法林、NOAC和未用任何口服抗凝药之间的血栓消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vs.81.2%vs.39.0%,P<0.001)。6周随访时,NOAC引入后组发生血栓消退的概率是NOAC引入前组的2.46倍(校正后OR=2.46,95%CI:1.18~5.14,P=0.015),1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随访12周,NOAC引入后组较NOAC引入前组血栓消退时间[46.0(33.2,67.0)d vs.57.0(36.0,75.0)d]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OAC引入临床后,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抗凝率上升,短期(6周)随访血栓的消退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附壁血栓 新型口服抗凝 口服抗凝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剂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15
作者 张浩 李晓枫 +3 位作者 方丕华 刘俊 夏雨 张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剂在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房颤患者101例,根据口服抗凝药物的种类将其分为... 目的评估新型口服抗凝剂在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房颤患者101例,根据口服抗凝药物的种类将其分为利伐沙班组(42例)和达比加群酯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共12例(11.9%)患者发生出血事件。两组患者发生主要出血事件的风险比为1.4(95%CI:0.28~7.5,P=0.691),发生次要出血事件的风险比为2.79(95%CI:0.52~17.21,P=0.230);两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比为0.7(95%CI:0.06~7.93,P=1.000)。共有11例(91.67%)出血事件发生在消融术后48h内,而1例(8.33%)发生在消融术至少7d后。结论在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的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相当,且安全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老年患者 冷冻消融 新型口服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规范使用新型抗凝药物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邓文宁 马长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407,共4页
虽然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栓效果明确、可靠,但其代谢易受食物、药物等因素影响,药物起效、失效时间长;个体对华法林的治疗反应与基因背景有关;华法林治疗窗口窄,需频繁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滴定剂量,以最大限度地平衡抗凝效果与出血风险... 虽然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抗栓效果明确、可靠,但其代谢易受食物、药物等因素影响,药物起效、失效时间长;个体对华法林的治疗反应与基因背景有关;华法林治疗窗口窄,需频繁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滴定剂量,以最大限度地平衡抗凝效果与出血风险,从而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相比之下,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具有药代动力学稳定、可固定剂量使用、勿须频繁监测凝血功能、与药物及食物等相互作用少、药物安全性良好等突出优点,本文拟通过复习有关NOACs临床试验结果,解读抗凝、抗栓治疗指南的更新要点,为临床规范化使用NOACs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华法林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栓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炜 耿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5期328-333,共6页
抗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和静脉性血栓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止血和凝血两大系统的激活和启动,因此抗栓治疗必须针对这两个系统,应包括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由于止血过程和凝血过程是同时启动的,... 抗栓治疗是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和静脉性血栓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包括止血和凝血两大系统的激活和启动,因此抗栓治疗必须针对这两个系统,应包括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由于止血过程和凝血过程是同时启动的,且二者相互影响.故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栓 抗血小板 抗凝 新型口服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84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向静 王娜 +2 位作者 肖培林 秦芳 钱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住院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探讨影响NVAF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NVAF住院患者的...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住院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探讨影响NVAF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NVA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口服抗凝药物使用状况。根据卒中风险分层筛选出CHA2DS2-VASc评分≥2分的患者,了解其抗凝药物使用状况,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讨论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3 984例患者,抗凝患者为2 438例(61.2%),2016-2019年抗凝患者分别为247例(39%)、316例(42.6%)、736例(65.3%)、1 139例(76.9%)。CHA2DS2-VASc≥2分的患者为3418例,抗凝患者为2065例(6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OR=0.494)、血管疾病(OR=0.83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OR=0.58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OR=0.651)、出血史(OR=0.436)、肾功能不全(OR=0.625)、药物(OR=0.634)、NOAC降价前(OR=0.22)为降低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P<0.05);房颤消融术(OR=2.093)、卒中史(OR=1.351)为提升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VAF患者抗凝治疗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仍低于欧美国家。出血史、合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肾功能不全、NOAC降价前、年龄≥75岁、合并血管疾病、ACS、PCI术后为降低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房颤消融术、卒中史为提升抗凝治疗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率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犬和猫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炜 江蓝 +5 位作者 路心怡 付诗懿 刘亦婷 韦力煣 俞峰 刘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血栓栓塞是犬、猫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动脉或静脉,预后较差。目前兽医临床防治血栓栓塞可用的抗血栓药物种类有限,影响临床诊疗水平,引入新药具有实际意义。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物,研究证明其能够... 血栓栓塞是犬、猫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动脉或静脉,预后较差。目前兽医临床防治血栓栓塞可用的抗血栓药物种类有限,影响临床诊疗水平,引入新药具有实际意义。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物,研究证明其能够特异性抑制活性凝血因子X从而抑制血栓形成。近年来人医领域对利伐沙班的相关临床研究逐渐丰富,涉及单用利伐沙班或使用双通路抑制疗法防治不同类型的动、静脉血栓栓塞,可为其应用于兽医临床提供据。犬、猫临床使用利伐沙班的研究正相继开展,论文就犬、猫血栓栓塞疾病发病情况、防治现状,利伐沙班的药理学特性及其在人医、兽医领域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上利伐沙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 利伐沙班 血栓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不同科室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选择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何榕 刘元伟 +7 位作者 佘飞 郭文佳 孙巍 李锟 孙慎杰 乔宇 杨靖 张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了解单中心不同科室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率的主要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12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33例,记录CHA 2DS 2-VASc栓塞风险评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和... 目的了解单中心不同科室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率的主要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12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533例,记录CHA 2DS 2-VASc栓塞风险评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和口服抗凝治疗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抗凝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患者中491例(92.1%)CHA 2DS 2-VASc评分≥2,平均抗凝治疗率42.0%;心内科患者的抗凝治疗率高于神经内科、外科和其他内科(54.0%比39.7%、37.3%和24.6%,P<0.001);抗凝药物中,华法林使用比例最高(63.1%),其次是达比加群酯(31.8%)和利伐沙班(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内科住院(OR:1.509,95%CI:1.281~1.777,P<0.001)、持续性心房颤动(OR:1.795,95%CI:1.234~2.611,P=0.007)、CHA 2DS 2-VASc评分≥2(OR:2.275,95%CI:1.213~4.266,P=0.017)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OR:2.837,95%CI:1.309~6.148,P=0.002)是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而HAS-BLED评分>3(OR:0.316,95%CI:0.129~0.775,P=0.007)和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OR:0.516,95%CI:0.285~0.936,P=0.010)是其未接受抗凝治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本中心不同科室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有所不同,总体抗凝治疗率仍然较低,不同科室住院和是否为持续性房颤仍然是影响医生抗凝治疗决策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新型口服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