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
6
1
作者
赵凯
方有珍
杨永龙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5,共9页
为研究采用预拉对穿螺栓的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轴压力、钢板组合截面布置(强/弱轴)、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和预拉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5个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8个中节...
为研究采用预拉对穿螺栓的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轴压力、钢板组合截面布置(强/弱轴)、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和预拉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5个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8个中节点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循环荷载下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受力变形模式和节点传力机理。研究结果显示:PEC柱轴压力产生的二阶效应加快了自复位节点受力发展进程,但不影响自复位功效;组合柱布置方式通过改变梁柱刚度匹配影响连接部位力的分配模式,但不影响部分自复位节点受力机理;预拉杆预应力明显改变节点摩擦滑移耗能和自复位能力;预拉对穿螺栓的设置较好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机理;采用实际工程作法的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不超过自复位节点最小转角限值0.005rad,且在达到设计预定的中震侧移角限值0.02rad后,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梁开始进一步发挥力学性能,实现了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与结构安全冗余度有机统一的性能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玉玺
方有珍
+2 位作者
沈晓明
钮荣斌
杨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以采用预拉对穿螺栓T形焊接连接的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验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拟静力循环荷载下抗震机理的数值模拟。基于模拟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结构的承载力、抗侧刚度、节点连接...
以采用预拉对穿螺栓T形焊接连接的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验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拟静力循环荷载下抗震机理的数值模拟。基于模拟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结构的承载力、抗侧刚度、节点连接性能、耗能能力、剪力分配、变形模式、节点域传力机理和破坏机构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试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较大的初始抗侧刚度和良好的耗能能力;新型卷边PEC框架柱平均分担水平力,层间变形表现为剪切型变形模式;预拉对穿螺栓连接表现出部分自复位功效;T形件的设置既保证了节点的必要刚度,又使得试件破坏模式为梁端出现塑性铰位置外移至T形件外端部的塑性机构,更好地满足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且对应层间剪切角和节点连接转角均超过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表明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卷边PEC柱相关框架结构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
抗震性能
拟静力循环荷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PEC柱-钢梁边节点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飞
金豪
+1 位作者
方有珍
耿苏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层边节点BRS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PEC柱轴压力、预拉杆预应力、BRS板长度与宽度、节点类型等系列设计参数,利用ABAQUS建立相应的节点连接模型试件并进行循环荷载下抗震...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层边节点BRS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PEC柱轴压力、预拉杆预应力、BRS板长度与宽度、节点类型等系列设计参数,利用ABAQUS建立相应的节点连接模型试件并进行循环荷载下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并且对比分析试件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和节点区传力机理.结果显示:PEC柱布置方式导致的梁柱刚度匹配变化和PEC柱轴压力引起的二阶效应相应改变自复位连接的受力发展进程,但对部分自复位受力机理影响甚微;M_a/M_d设计取值对节点连接的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影响显著,建议在0.3~0.65取值;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不超过小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05 rad,而实际作法Ⅱ型试件达到预定设计中震侧移角限值0.02 rad后,连接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且当BRS耗能段拉伸屈服过大残余变形导致其在卸载过程中出现反向受压屈服耗能.该连接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自复位效果和安全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
6
1
作者
赵凯
方有珍
杨永龙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86
51078247)
+1 种基金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
文摘
为研究采用预拉对穿螺栓的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中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PEC轴压力、钢板组合截面布置(强/弱轴)、预拉杆预应力、加强型盖板厚度和预拉对穿螺栓设置方式等5个设计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8个中节点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循环荷载下受力性能的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受力变形模式和节点传力机理。研究结果显示:PEC柱轴压力产生的二阶效应加快了自复位节点受力发展进程,但不影响自复位功效;组合柱布置方式通过改变梁柱刚度匹配影响连接部位力的分配模式,但不影响部分自复位节点受力机理;预拉杆预应力明显改变节点摩擦滑移耗能和自复位能力;预拉对穿螺栓的设置较好实现了节点区混凝土斜压带传力机理;采用实际工程作法的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不超过自复位节点最小转角限值0.005rad,且在达到设计预定的中震侧移角限值0.02rad后,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梁开始进一步发挥力学性能,实现了自复位功效、耗能能力与结构安全冗余度有机统一的性能设计目标。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摩擦耗能
残余转角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Keywords
innovative
pec
column
partial self-centering connection
friction energy-dissipation
residual rotation
seismic perform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玉玺
方有珍
沈晓明
钮荣斌
杨彬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结构重点实验室
苏州市吴中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247,51478286)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
江苏省高校首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以采用预拉对穿螺栓T形焊接连接的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试验试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其进行了拟静力循环荷载下抗震机理的数值模拟。基于模拟数据整理,分析了试件结构的承载力、抗侧刚度、节点连接性能、耗能能力、剪力分配、变形模式、节点域传力机理和破坏机构等抗震性能。研究结果显示:试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较大的初始抗侧刚度和良好的耗能能力;新型卷边PEC框架柱平均分担水平力,层间变形表现为剪切型变形模式;预拉对穿螺栓连接表现出部分自复位功效;T形件的设置既保证了节点的必要刚度,又使得试件破坏模式为梁端出现塑性铰位置外移至T形件外端部的塑性机构,更好地满足了"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且对应层间剪切角和节点连接转角均超过中震层间侧移限值1/50,表明该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卷边PEC柱相关框架结构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组合框架中间层子结构
抗震性能
拟静力循环荷载
数值模拟
Keywords
Crimping
pec
column
interstory substructure quasi-static cyclic lateral loa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mposite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performance
分类号
TU37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PEC柱-钢梁边节点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飞
金豪
方有珍
耿苏齐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结构重点实验室
出处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286
51078247)
+1 种基金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
文摘
为研究新型卷边PEC柱-钢梁组合框架层边节点BRS耗能型部分自复位连接的抗震性能,考虑PEC柱布置方式、PEC柱轴压力、预拉杆预应力、BRS板长度与宽度、节点类型等系列设计参数,利用ABAQUS建立相应的节点连接模型试件并进行循环荷载下抗震性能的数值模拟;并且对比分析试件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自复位功效和节点区传力机理.结果显示:PEC柱布置方式导致的梁柱刚度匹配变化和PEC柱轴压力引起的二阶效应相应改变自复位连接的受力发展进程,但对部分自复位受力机理影响甚微;M_a/M_d设计取值对节点连接的自复位功效和耗能能力影响显著,建议在0.3~0.65取值;所有试件残余转角均不超过小震层间侧移角限值0.005 rad,而实际作法Ⅱ型试件达到预定设计中震侧移角限值0.02 rad后,连接转化为承压型传力模式,且当BRS耗能段拉伸屈服过大残余变形导致其在卸载过程中出现反向受压屈服耗能.该连接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自复位效果和安全冗余度.
关键词
新型卷边pec柱
部分自复位连接
BRS板耗能
抗震性能
数值模拟
Keywords
innovative crimping
pec
column
partial self-centering connection
energy-dissipation of BRS
seismic performa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U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型PEC柱-钢梁摩擦耗能部分自复位节点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赵凯
方有珍
杨永龙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PEC柱-钢梁T形件连接组合框架层间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王玉玺
方有珍
沈晓明
钮荣斌
杨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型PEC柱-钢梁边节点BRS板部分自复位连接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徐飞
金豪
方有珍
耿苏齐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