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若和铁路新型列控系统工程设计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7,共6页
新型列控系统作为CTCS列控体系的新成员,具备卫星定位、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特征,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了标准体系,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并在若和铁路全线试用。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应用的重难点,... 新型列控系统作为CTCS列控体系的新成员,具备卫星定位、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特征,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了标准体系,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并在若和铁路全线试用。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应用的重难点,研究提出新技术应用、多种应用场景适应性设计、无线通信系统配套设计等创新方案,梳理总结在工程设计及实施流程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开展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旨在为新型列控系统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科研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若和铁路 控联锁一体化 工程设计 实施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综合试验关键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郜新军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5,共7页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长大坡道多、长大隧道多,新型列控系统减少轨旁设备,实现移动闭塞、列车自主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西部铁路维护少、运输效率高的运营需求。阐述新型列控系统总体架构及核心功能,提炼该系统综合试...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长大坡道多、长大隧道多,新型列控系统减少轨旁设备,实现移动闭塞、列车自主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等功能,能够满足西部铁路维护少、运输效率高的运营需求。阐述新型列控系统总体架构及核心功能,提炼该系统综合试验关键测试方法,并先后在环行铁道、格库铁路、若和铁路3个试验场地,对新型列控系统多型号设备功能和性能、互通兼容性等进行全面验证,实现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的工程示范应用。通过对综合试验梳理与总结,完善我国列控系统综合试验技术体系,可为未来铁路科研试验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综合试验 车自主定位 车完整性检查 移动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窦垭锡 贺刚 +2 位作者 蒋志勇 张勇 李月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适应新型列控系统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解决既有方式实时性差及判定手段单一的问题,设计1种应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该装置融合风压采集和多模卫星定位,且风压采集功能满足SIL4安全等级要求。基于新型列控系统对列车... 为适应新型列控系统列车完整性检查的要求,解决既有方式实时性差及判定手段单一的问题,设计1种应用于新型列控系统的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该装置融合风压采集和多模卫星定位,且风压采集功能满足SIL4安全等级要求。基于新型列控系统对列车完整性自主检查的安全要求,阐述新型尾部防护装置的核心技术架构,包括无线数据传输子系统、完整性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外围控制子系统等组成部分,并深入探索列车完整性数据安全处理、首尾设备IP化无线数据可靠传输、尾部风压精密检测、多模融合定位、首尾安全通信等关键技术,旨在实现实时、自主且可靠的列车尾部防护功能。通过现场试验与运用考核,新型列车尾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协同ATP设备,自动实现列车完整性检查,显著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保障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尾设备 安全架构 车完整性检查 融合定位 GS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聚类的新型列控系统测试用例自适应排序方法
4
作者 张素阳 窦道飞 郝韬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提高新型列控系统功能故障检测能力,缩短测试周期,提出聚类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测试用例排序方法。分析新型列控系统结构及功能,提取临时限速场景中各子系统的关键状态,生成初始测试用例集;进行文本聚类和覆盖聚类分析,将聚类结... 为提高新型列控系统功能故障检测能力,缩短测试周期,提出聚类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的测试用例排序方法。分析新型列控系统结构及功能,提取临时限速场景中各子系统的关键状态,生成初始测试用例集;进行文本聚类和覆盖聚类分析,将聚类结果按一定的权重组合,得到测试用例相似性矩阵;以平均故障检测率、语句覆盖率和有效执行时间为多目标优化的度量指标,采用可支配遗传算法与历史执行信息对测试用例集进行自适应排序,得到最终测试序列。依托京张高铁列控系统仿真测试平台,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测试用例规模情况下,该方法与AP、AC-CAP、AAR-CAP方法相比较,标准平均故障检测率的表现更优,排序结果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效果,可为新型列控系统功能测试提供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测试用例排序 聚类分析 组合测试 临时限速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测试平台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郝建 杨志杰 +2 位作者 卢佩玲 吕方瑶 单一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新型列控系统是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与技术探索,无线闭塞中心作为新型列控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实时控制列车间的追踪间隔,保障管辖范围内列车安全运行。为发掘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设计中的不足,需利用测试平台对其安... 新型列控系统是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研究与技术探索,无线闭塞中心作为新型列控系统的地面核心设备,实时控制列车间的追踪间隔,保障管辖范围内列车安全运行。为发掘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设计中的不足,需利用测试平台对其安全功能进行充分验证。既有无线闭塞中心测试平台由于逻辑及数据结构设计问题,难以适配新型列控系统的工程数据,且无法满足新型列控系统部分功能的测试需求。通过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工程数据及无线闭塞中心系统功能,对既有测试平台进行升级,将逻辑构建方式由以数据为基础调整为以模型为基础,降低测试平台与工程数据的耦合性;利用真实线路数据及新型列控系统中典型运用场景对该测试平台功能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试平台解决了适配度不高、数据配置复杂的问题,可以满足新型列控系统无线闭塞中心多场景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ctcs-n 无线闭塞中心 测试平台 仿真环境 移动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卓璞 刘斌 +1 位作者 刘雅晴 李一楠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177,共9页
新型列控系统具备移动闭塞功能,可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输效率。针对现有C2/C3+ATO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在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运行场景中,展开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研究。在强化学习框架下将该问题转化为马... 新型列控系统具备移动闭塞功能,可进一步提升高速铁路的运输效率。针对现有C2/C3+ATO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在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运行场景中,展开面向新型列控系统的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研究。在强化学习框架下将该问题转化为马尔科夫决策问题,设计列车追踪运行的状态集、动作集及奖励函数,考虑列车追踪运行的静态与动态约束,基于列车动力学模型搭建多列车追踪运行环境,构建基于深度Q网络的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方法。设计3个仿真案例,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与遗传算法相比深度Q网络算法可以快速得到追踪列车的驾驶策略曲线,后车可在准点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和安全追踪运行,为高速列车智能驾驶策略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车智能驾驶 移动闭塞 深度Q网络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新型列控系统区间行车间隔控制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付文秀 李亚 +2 位作者 吕继东 李丹勇 李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3,共11页
列车间隔控制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提高列车行车密度的关键.基于车-车通信的新型列控系统能够感知更多的列车运行环境信息,缩小列车行车间隔,提升列车运行效率.本文将列车速度控制视为一个决策过程,采用强化学习算法来实现新型列控系统... 列车间隔控制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提高列车行车密度的关键.基于车-车通信的新型列控系统能够感知更多的列车运行环境信息,缩小列车行车间隔,提升列车运行效率.本文将列车速度控制视为一个决策过程,采用强化学习算法来实现新型列控系统中列车区间速度的实时控制.首先,结合车-车通信获得所处环境的列车状态信息,采用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实时生成列车动态速度调整序列;然后,通过动态规划算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列车当前时刻所应采取的速度控制策略;最后,仿真模拟了多车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列车间隔控制运行场景.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场景下强化学习算法对比模糊控制算法在行车间隔控制的响应速度、调节时间、总体波动以及超调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间隔控制 强化学习 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 动态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列控系统列车追踪间隔的优化及效能评估 被引量:6
8
作者 朱爱红 何明明 +1 位作者 袁小梅 舒豪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96,共11页
为了解决地铁列车运力不足,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出了新型列控系统、相对移动闭塞和协同运行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列车通信协同运行模型。在该模型下,精细化前后列车冲突区域,对正线和站后折返最小追踪间隔分别优化建模,提出缩短追踪... 为了解决地铁列车运力不足,缩短列车追踪间隔,提出了新型列控系统、相对移动闭塞和协同运行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列车通信协同运行模型。在该模型下,精细化前后列车冲突区域,对正线和站后折返最小追踪间隔分别优化建模,提出缩短追踪间隔的行车策略。经实际线路仿真计算,相比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列车通过能力提升了32.3%,且4A编组可以满足79.9 s的行车间隔。考虑缩短行车间隔对运营效能的影响,将运营效能量化为运输率、满载率、单位能耗、等车时间,对不同行车方案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单向小时断面客流量小于6.4万的线路,通过调节行车间隔,4A编组在满足满载率下,比6A、8A编组能耗更小,等车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 优化模型 追踪间隔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秦树增 魏峰 《中国铁路》 2023年第6期55-60,共6页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关键,也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西部铁路受自然条件限制,对列控系统提出轨旁设备少、维护工作量小、运输效率高的需求,因此研制了适用于西部铁路、具备移动闭塞功能的新型...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关键,也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西部铁路受自然条件限制,对列控系统提出轨旁设备少、维护工作量小、运输效率高的需求,因此研制了适用于西部铁路、具备移动闭塞功能的新型列控系统。介绍新型列控系统的研究背景、设计原则、主要功能结构与工作模式,重点分析系统采用的多源融合列车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站区一体化控制、移动闭塞等7项创新技术,并提出系统后续发展完善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移动闭塞 站区一体化控制 多源融合车定位 车完整性检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电子地图数据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大小交路通信协同运行自适应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爱红 田晓晴 何明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9-979,共11页
针对列车运输能力与客流时空分布不匹配的问题,提出列车灵活编组方案和短编组小间隔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新型列控系统的特点,设计列车自适应闭环控制框架,构建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模型,提出大小交路列车在小交路通信协同运行的编组... 针对列车运输能力与客流时空分布不匹配的问题,提出列车灵活编组方案和短编组小间隔自适应控制方法。首先,根据新型列控系统的特点,设计列车自适应闭环控制框架,构建列车最小追踪间隔模型,提出大小交路列车在小交路通信协同运行的编组方案。其次,根据列车编组方案短编组小间隔控制需求,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设计列车自适应控制模型,模型中通过设置奖励函数实现列车多目标控制,通过设计神经网络输出列车最优控制策略。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以上海地铁2号线2A-2A列车通信协同运行为例,设置其追踪间隔为10 s,搭建加入随机阻力扰动的列车自适应控制模型并进行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停车误差为0.1 m,准时误差为0.2 s,协同速度差小于2 km/h,区间最小追踪间隔为180.6 m,满足列车精准停车、速度协同和间隔安全性要求。针对DDPG算法估值过高而导致列车运行速度波动的问题,将神经网络中的Critic网络进行改进,改进后训练仿真表明:列车停车误差为0.03 m,准时误差为0.1 s,协同速度差小于2 km/h,区间最小追踪间隔为181.1 m,列车停车精度和间隔安全性均有提高,且速度波动相对平稳。最后,为验证该控制方法的实时性和安全性,假设前车在意外情况下减速停车,经仿真验证:后车停车误差为1.3 s,停车间隔为220.8 m,满足实时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一种灵活匹配客流量的行车编组方案,为新型列控系统列车短编组小间隔运行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自适应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控系统 大小交路 协同运行 DDPG算法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