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春明 胡中伟 +1 位作者 林菁 邓西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6-983,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的差异。结果儿童组21例,青年组24例,两组均无重症患者。儿童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征,青年组普通型比儿童组更常见(66.7%VS 33.3%,P<0.05)。与青年组临床表现比较,儿童组咳嗽(33.3%VS 87.5%)、咳痰(33.3%VS 66.7%)和咽喉不适(28.6%VS 70.8%)少见(均P<0.05),儿童发热时间更短(2.5 d VS 4 d,P<0.05),但两组患者发热(76.2%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青年组生化学指标比较,基线时儿童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更低(均P<0.05),但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高;第1周儿童组CRP和SAA更低,但LYM、EOS、LDH和CK-MB更高(均P<0.05)。儿童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均P<0.05)。儿童组基线时LYM减少5例(23.8%),EOS减少3例(14.3%),第1周LYM和EOS均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儿童组7例(33.3%)肺部感染,单侧受累为主;青年组16例(66.7%)肺部感染,双肺受累为主。儿童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7(12,25)d,青年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9(15,21)d,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儿童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与青年患者比较,儿童患者呼吸道症状、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和肺损伤更轻,免疫细胞恢复更快。儿童患者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需关注急性心肌损伤的可能性。青年和儿童患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长,需延长监测上呼吸道核酸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 临床特征 儿童 青年 急性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安法医视角的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广州疫情特点及网格化人群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超 刘长晖 +5 位作者 陈玲 梁晓敏 巫坚 彭聪 石河 黄黎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27-532,共6页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 目的基于公安法医视角,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在我国首次传播的疫情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传播特点、影响因素及流行病学调查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引发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公安法医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一线工作获得的信息,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传播途径、传染性等进行分析,并计算本次广州疫情期间的基本传播指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结果本次疫情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发的153例感染病例中,男性63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92岁,中位年龄为49岁。传播途径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包括聚餐、共同居住以及同栋住宅楼密切接触。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共31件,其中荔湾区25件。疫情自2021年5月26日至5月29日,R0维持在4.0以上,5月30日R0开始下降,并从6月7日起维持在1.0以下。结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易发生家庭聚集性病例事件,针对该毒株进行精准防控十分必要。公安法医兼具医学素养和刑侦业务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发挥更为专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流行病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毒变异 delta变异 密切接触者 疾病预防控制 网格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76例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向柯华 姚媛贞 +8 位作者 唐华 田锋 顾娅菲 胡春华 田继先 黄立功 申圣春 雷明盛 粟仲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4-990,共7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为Delta感染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8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收治的76例SARS-CoV-2变异株Delta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次疫情涉及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为Delta感染病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8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张家界医院收治的76例SARS-CoV-2变异株Delta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本次疫情涉及17个家庭,8个工作环境和场地中的76例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4.7±18.1)岁,高发于15~49岁人群。无症状感染者4例(5.26%),轻型17例(22.37%),普通型50例(65.79%),重型4例(5.26%),危重型1例(1.32%);76例Delta感染者中SARS-CoV-2核酸最低Ct值N值17.5,Lab值16.25,平均SARS-CoV-2核酸持续阳性时间为34.5 d,其中23例出院7 d后再次出现SARS-CoV-2核酸Ct值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感染早期98.68%的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11.84%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出现轻度升高,少数患者肌酐和心肌酶出现异常;血沉(ESR)、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比率分别为58.21%、5.26%和31.58%。其中55例(73.37%)出现肺部病变,以沿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样影改变为主要影像学特点,部分病例合并胸腔积液和实变。结论Delta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核酸转阴时间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早期可伴AST/ALT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COVID-19 delta变异 临床特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54例儿童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媛 舒桂华 +4 位作者 侯玮玮 路星星 袁敏 王月媛 陶月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54例确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确诊的青壮年成人患者比较。结果儿童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平...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54例确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确诊的青壮年成人患者比较。结果儿童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8.1±3.4)岁。成人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3.4±7.6)岁。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轻型比例较高,疫苗接种比例较低,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比例较低,CK-MB较高,CRP和IL-6水平较低,入院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及IgG的滴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中药、体位治疗及对症处理为主,预后均良好,儿童组从起病到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0(2.0~7.0)d,成人组为7.0(4.2~10.8)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后儿童组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的峰值均低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也是SARS-CoV-2 delta变异株的易感人群,感染后以轻型多见,更易发生心肌损伤,疾病恢复较成人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 临床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谭金泽 钟淑文 +3 位作者 刘莹 曾凡令 何绍冲 徐光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9-533,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B.1.617.2Delta)已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流行[1],该病毒具有CT值低、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传播能力强等特点[2]。广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高度同源、区域集中性、家庭聚集等的现象,感染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B.1.617.2Delta)已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流行[1],该病毒具有CT值低、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短、传播能力强等特点[2]。广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表现出高度同源、区域集中性、家庭聚集等的现象,感染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转为重症的时间平均为3.3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载量 变异 CT值 delta 高度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传播性研究
6
作者 王萱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赵海参 麦凯杰 李群辉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42-47,I0014,I0015,共8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继发感染并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该毒株流行情况以及临床传播能力进行详细研究。本试验在前期分离的一株新型变异株GD2021-08的基础上,对其水平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为临床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妊娠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行剖宫产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随访
7
作者 梁结明 黎莹莹 刘国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Omicron并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产后42天)母婴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日至2023年1月25日确诊感染SARS-CoV-2并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分娩的330例...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变异株Omicron并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产后42天)母婴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日至2023年1月25日确诊感染SARS-CoV-2并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剖宫产分娩的33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孕妇感染孕周分为孕早期组(80例)、孕中期组(151例)、孕晚期组(99例),比较各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妊娠结局及产褥期母婴随访情况。结果:孕妇的临床分型为无症状型(9例)和轻型(321例)。孕早期组和孕晚期组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高于孕中期组(P<0.05)。3组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早产、产后出血、巨大儿、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及母亲重症监护病房(MICU)转入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转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孕晚期组(P<0.05)。产褥期母婴随访结果示,3组产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阴道微生态失衡和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Omicron感染的孕妇绝大多数为轻症型;妊娠不同时期孕妇感染Omicron行剖宫产分娩的妊娠结局及产褥期随访无显著差异;未发现GDM和胎膜早破与不同妊娠期Omicron感染有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 不良妊娠结局 产褥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游乐卿 沈爱萍 +2 位作者 胡中伟 詹远京 雷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34-2839,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0日期间,收治的278例COVID-19患者作为野生株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CT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变异株感染者中,普通型居多,重型及危重型13例(11%),发病转重症时间方面,变异株组要短于野生株组(P <0.05)。咽部不适、嗅觉减退患者的比例变异株组要多于野生株组(均P <0.05)。变异株患者以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下降人数要多于野生株组(P <0.05)。变异株组患者CT首次阳性时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与野生株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仍以普通型为主,重症率未见上升,但转重症时间缩短,合并多器官损害的情况与野生株感染患者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 野生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免疫逃逸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数学模型
9
作者 桑晓倩 林孟晨 +1 位作者 鲍贵栋 吴云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1-430,共10页
[目的]奥密克戎(Omicron)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第5种变异株,其特点表现为传染能力较此前的德尔塔等变异株有显著增强,但感染后的致死率和重危症状显著降低,并且该变异株还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对已经完成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的人群仍... [目的]奥密克戎(Omicron)是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第5种变异株,其特点表现为传染能力较此前的德尔塔等变异株有显著增强,但感染后的致死率和重危症状显著降低,并且该变异株还具有一定的免疫逃逸能力,对已经完成基础免疫或加强免疫的人群仍能引发突破感染.本文目的是在考虑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免疫逃逸特性下,通过数学模型方法预测新型冠状病毒在国内的感染趋势.[方法]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动力学机制,将人群分为易感者(S)、新型冠状病毒一般感染者(I)、重危症感染者(H)、康复者(R)4个类别,建立SIHR感染演化模型,计算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和流行病平衡点解析解,并分析SIHR模型微分方程组的稳定性.[结果]根据国内疫情感染的发布数据,计算得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模型的基本再生数为4.08,数学模型的正奇点解是全局稳定的,并根据疫情数据预测了深圳市的疫情感染为按波次逐步下降的走势.[结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在我国政府执行第十版疫情防控策略后,奥密克戎变异株将经过多个波次的传播,流行情况逐步减弱后,最终达到地方性或区域性流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变异 基本再生数 微分方程 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俊慧 毛铭显 +5 位作者 周凯钰太 刘睿慧 王素春 魏世萌 祁倩 王楷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导致当前COVID-19大流行的病原体。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全球已报告775起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涉及36个国家的水貂、猫、狮子等29个物种,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后,其基因组会发生变异甚至出现再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本文对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学、易感动物及主要症状、遗传变异机制、动物模型、诊断、疫苗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动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动物 病原变异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A2dB1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11
作者 张文英 于航博 +15 位作者 姜楠 王国栋 牛鑫鑫 黄萌萌 张玉龙 韩金泽 许萌萌 刘长军 王素艳 李凯 高立 崔红玉 张艳萍 陈运通 高玉龙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200,共7页
为持续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在我国流行情况,研究收集2021—2022年6个主要养禽地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鸡病料,采用RT-PCR进行检... 为持续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在我国流行情况,研究收集2021—2022年6个主要养禽地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鸡病料,采用RT-PCR进行检测,并对11株IBDV代表毒株的基因组双节段代表区段VP2-HVR和VP1-B-marker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病料的IBDV阳性率为20.65%(19/92),其中11株IBDV代表毒株均为A2dB1型nVarIBDV。研究表明,nVarIBDV在我国主要养禽地区仍持续流行,而且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的突变位点,有必要进行持续的IBDV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型变异 A2dB1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献光 张东伟 胡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145,共9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引起的一种发病率、致死率极高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SARS-CoV-2易于突变,不断出现的SARS-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引起的一种发病率、致死率极高的新型呼吸系统传染病.由于SARS-CoV-2易于突变,不断出现的SARS-CoV-2变异株是终结COVID-19大流行的巨大阻碍.部分变异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分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VOC),其满足以下条件:病毒株的传播能力、致病力或临床表现改变;诊断、疫苗、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截至目前,VOC有5个,分别为Alpha、Beta、Gamma、Delta以及Omicron.一些重要的氨基酸突变在这些变异株中交叉或者同时出现,对这些变异株的流行特点以及变异株中重要氨基酸突变特征进行综述,为SARS-CoV-2变异株的药物、抗体和疫苗等研发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关切变异 刺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群辉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尹丽娟 严专强 王连想 《家禽科学》 2024年第11期21-27,I0008,I0009,共9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播性和致死率的烈性传染病,鸡感染该病毒后会引起法氏囊器官严重萎缩,导致机体产生免疫抑制。近年来IBDV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开始流行,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预防该病,未来可能成为养禽业健康发展的新威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流行病学情况和在临床疾病可能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新型变异株GD2021-08进行致病模型建立,为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 致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雪珍 周庆丰 +4 位作者 王连想 严专强 林丽苗 李薇 李群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54-59,82,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nVarIBDV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nVarIBD的VP2基因序...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nVarIBDV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nVarIBD的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特异性Taq Man探针,建立了一种nVarIBD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通过特异性扩增nVarIBD VP2基因来确定样品是否为IBDV新型变异株。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P2对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特异性检测,最后使用该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验证。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灵敏性可达1.32×10^(1)copies/μL,高于常规RT-PCR的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小于0.5%,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该方法与常见禽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说明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nVarIBD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IBDV新型变异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 荧光定量RT-PCR Taq 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15
作者 王艳 孙文渊 +2 位作者 朱维 王峰升 孟德坤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广泛流行,主要发生于肉鸡,其致病力弱、隐蔽性强但能造成法氏囊严重萎缩。本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临床出现法氏囊萎缩的发病麻鸡中采集法氏囊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进行... 近几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在我国广泛流行,主要发生于肉鸡,其致病力弱、隐蔽性强但能造成法氏囊严重萎缩。本研究从山东济宁地区临床出现法氏囊萎缩的发病麻鸡中采集法氏囊病料,接种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方法进行病毒鉴定,将分离毒株回归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同时对其主要抗原基因VP2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毒株能致死鸡胚;对其VP2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发现,其与近几年的新型变异株基因序列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6.1%~99.2%;人工感染SPF鸡第7 d法氏囊即出现较为明显的萎缩,第14 d萎缩更为明显,囊体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分离到的麻鸡源传染性法氏囊病毒JN22株属于新型变异株,能导致SPF鸡法氏囊显著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 麻鸡 法氏囊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73
16
作者 吴俣 刘珏 +1 位作者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9,共6页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关切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母婴垂直传播风险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风 刘珉玉 +4 位作者 庞水子 刘越 康秀华 程娜 向天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于某三甲医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母婴垂直传播风险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于某三甲医院分娩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母婴结局及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3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产妇平均年龄29岁,平均孕周38^(+4)周。初始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1例,其余2例患者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所有患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产妇乳汁、阴道分泌物、脐血、羊水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其中2例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室单间治疗,住院期间每日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另1例间隔24 h连续2次核酸结果阴性,转至隔离点隔离观察。产妇和新生儿均预后良好。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孕晚期产妇母婴垂直传播的证据。对于孕周足月或呼吸道症状加重产妇,建议及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母婴分离并严格隔离,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ron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妊娠 感染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与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俣 刘珏 +1 位作者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3721-3725,共5页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Omicron仍是全球优势株,约占全球基因序列的99%。全球多个地区正在经历第7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引起,目前对于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给各...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Omicron仍是全球优势株,约占全球基因序列的99%。全球多个地区正在经历第7波疫情,主要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引起,目前对于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明确,给各国家和/或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的发现与流行现状、潜伏期、传播力、临床症状、病死率、疫苗对其保护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和BA.5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 BA.4亚型 BA.5亚型 流行病学 疾病传播 传染性 疫苗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薇 俞飞超 +7 位作者 魏艳秋 孙伟 任登华 吴桢珍 冯旰珠 吉宁飞 王新民 黄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14-1620,共7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由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疫情... 目的:分析江苏省由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以及各市政府官方通报(2022年2月13日—4月9日)的COVID-19病例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4月9日,江苏省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COVID-19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累积发病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76.3%),确诊病例中以轻型为主。发病中位年龄为42岁,<20岁感染者占16.9%。OmicronBA.1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5.0(4.5,6.0)d,BA.2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3.0(2.8,3.5)d,两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病例比例较高(81.6%),主要来自家庭聚集。结论: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毒力减弱,该阶段江苏省Omicron感染病死率为0,江苏省实施的精准防控成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cron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江苏省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感染的COVID-19潜伏期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俣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9-1313,1319,共6页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深入研究不同变异株感染所致的COVID-19潜伏期有助于追溯传染源,确定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为及时调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感染SARS-CoV-2野生株和不同变异株的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染SARS-CoV-2野生株的潜伏期在4~8 d,中位潜伏期约为5.5 d。感染Beta、Gamma变异株的潜伏期与野生株基本类似,约为5 d。感染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则低于其他毒株,分别为4 d、4 d和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变异 传染病潜伏期 流行病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