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学角度浅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愈后遗症防控 被引量:31
2
作者 魏华民 李杨帆 +1 位作者 俞静 林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属于中医"伏气瘟疫"中的一种,由于有湿浊毒的性质及潜伏性、反复性和特殊的病位使得该病易产生多种遗症。本文通过分析NCP的特点及梳理中医先辈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实践所总结的瘟疫遗症... 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属于中医"伏气瘟疫"中的一种,由于有湿浊毒的性质及潜伏性、反复性和特殊的病位使得该病易产生多种遗症。本文通过分析NCP的特点及梳理中医先辈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实践所总结的瘟疫遗症相关调理要点,制定了NCP愈后遗症的防控措施,为病患的痊愈提供进一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遗症 瘟疫 愈后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4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史锁芳 张晓娜 王博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3-476,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尚可引起肺外多系统损伤并持续至恢复期。中医药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兼顾,能有效改善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从COVID-19恢复期后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尚可引起肺外多系统损伤并持续至恢复期。中医药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兼顾,能有效改善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从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研究现状及中医药干预思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及中医药干预思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后遗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苏芗萌 王一帆 +2 位作者 王智贤 陈国兵 王鹏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9-1506,共8页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在中国武汉首次被报道。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这一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此同时,... 2019年12月,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在中国武汉首次被报道。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这一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此同时,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理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疗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解有成 康殷楠 +3 位作者 李初谊 郑英 张久聪 于晓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635-263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综合征(post⁃covid⁃19 syndrome,PCS)是部分患者在遭受新冠肺炎后持续出现一些不能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包括呼吸、运动、心身等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与重建缺失功能,提升生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综合征(post⁃covid⁃19 syndrome,PCS)是部分患者在遭受新冠肺炎后持续出现一些不能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包括呼吸、运动、心身等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与重建缺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传统康复形式患者依从性差且花费巨大,因此如何降低疾病负担,提高PCS治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近年来,数字疗法以其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经济性为PCS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也成为了提高PCS治疗效果的潜在候选者。当前,早期临床研究已经报道了数字疗法单一及联合治疗在PCS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字疗法在PCS中的临床试验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综合征 数字疗法 干预性研究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患者的流行差异 被引量:17
8
作者 叶莹 范威 +5 位作者 王文华 王海峰 潘静静 聂轶飞 尤爱国 黄学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汇总河南省含有无症状感染者的聚集性疫情,描述其流行特征,分析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特征的差异。结果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57起... 目的探讨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汇总河南省含有无症状感染者的聚集性疫情,描述其流行特征,分析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特征的差异。结果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57起,其中41起有无症状感染者,包含84例无症状感染者,占全省无症状感染者的74.34%(84/113)。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疫情分布在11个地市,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208例,平均每起波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5.07(2~19)例,16起(39.0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5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以聚集性疫情调查为主,确诊时间晚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河南省各地市无症状感染者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比率,以商丘市最高,为26.02%。无症状感染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比较,性别分布流行病学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职业的分布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感染者≤40岁者占58.33%,学生、儿童占28.57%,确认者分别占21.77%、4.03%。结论无症状感染者在年龄和职业分布上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存在差异。聚集性疫情调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途径,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隔离管理是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聚集性疫情 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时期主动脉急症患者诊治的建议 被引量:8
9
作者 舒畅 罗明尧 +9 位作者 方坤 田川 张瑛 薛云飞 赵嘉伟 李毅清 吴龙 刘隽炜 邱雪峰 董念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1-337,共7页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恰逢主动脉急症高发的冬春时节,而主动脉急症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紧急处理。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之下,疫期主动脉急...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恰逢主动脉急症高发的冬春时节,而主动脉急症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死亡率高,需紧急处理。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之下,疫期主动脉急症患者的诊疗需制订全新的流程。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和正确救治意识,既让主动脉急症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又能避免救治期间可能发生的院内疫情传播,是急诊科、心外科、血管外科等相关学科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呼吁各医疗单位在严格遵守政府和医院感控部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医疗实践,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确诊COVID-19患者首选保守"的前提下,提倡"择期手术适当推迟,限期手术术前隔离排查,急诊手术严格防护"的诊治原则,同时针对COVID-19疫期主动脉急症患者的急诊科接诊、病房收治、术前准备、术中防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主动脉急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云锋 师小函 +5 位作者 李世闻 王艳红 胡佳佳 巴俊慧 许文雄 吴本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0,共7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特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胸部影像、治疗、并发症及预后,讨论重症病例的临床特...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例特点,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胸部影像、治疗、并发症及预后,讨论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该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为61岁男性,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乏力与气促.检验结果示白细胞不高,淋巴细胞总数降低,乳酸脱氢酶升高及低氧血症.胸部影像示双肺炎性渗出.经1周支持、抗感染、抗炎、免疫调节等治疗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并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危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出现的急性传染病,缺乏特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重症病例死亡率高.临床工作应密切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进展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病例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及其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景熙 时冬辰 +6 位作者 孙沁莹 聂小蒙 陈琳 王冬梅 赵立军 黄怡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假期前10个工作日)及202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春节假期后10个工作日)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377例和702例,同时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均工作在该门诊的医护人员10名。比较门诊独立单位运行前和运行后的就诊人数、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人数等医疗指标,患者空间密度和医护人员防护情况等感染控制指标,以及医护人员的焦虑倾向等心理状态指标。结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即春节假期前10 d门诊量为5377例,同比增长15.31%(2019年同时期为4663例);春节假期后10 d的门诊量为702例,较春节假期前10 d减少86.94%,同比下降83.43%(2019年同时期为4236例)。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分别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5例和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78.33±36.24)min缩短至运行后的(8.5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总比例分别为46.61%(2506/5377)和34.90%(24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咳嗽原因待查患者比例[2.42%(17/702)]较运行前[5.41%(291/537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立单元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配药、支气管哮喘配药总比例为29.34%(206/702),较运行前[15.23%(819/53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1)。诊疗区患者人数密度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85±0.35)/m^2下降至运行后的(0.31±0.08)/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运行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规范、戴口罩规范、戴工作帽者分别为7、7、5人和10、10、10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护人员焦虑评分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38.33±2.79)分下降为运行后的(33.6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医护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较运行前提高(9人vs 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3)。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是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门诊工作的一种可行的优化模式,具有满足门诊患者需求、缩短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和控制 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确诊和6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调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荔荔 尚志蕾 +2 位作者 张帆 孙露娜 刘伟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和疑似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探讨其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网络在线方式调查收集2例确诊和6例疑似COVID-19患者的资料。采用自编自评式一般情况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5(PCL-5)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2例COVID-19确诊患者和6例疑似患者的年龄为17~71岁。女5例,男3例;7例为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1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5例有武汉市居民接触史。2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6例疑似患者中有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8例患者侵入症状尤为明显(5例)。疫情对8例患者的睡眠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夜间易醒或早醒(5例)。PCL-5总分与睡眠质量变化趋势总体一致,PCL-5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结论COVID-19确诊患者与疑似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及创伤后应激症状,夜间易醒或早醒和侵入症状较明显,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 睡眠质量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使用时机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安 李延萍 +8 位作者 邱敏 刘华宝 陈中沛 万鹏 陶杨 王辉 魏大荣 李群堂 秦娅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3 d以内(包括第3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早期干预组,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7 d以后(包括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入组第14天,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为292.5(252.0,35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46.0(170.0,292.5)mmHg(P=0.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时间[(18.56±1.11)d比(24.87±1.64)d,P=0.001]、住ICU时间[(14.12±0.91)d比(20.00±1.53)d,P=0.000]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6.77±1.04)d比(22.48±1.66)d,P=0.001]均明显短于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气管插管率(7.3%)较晚期干预组(30.4%)更低(P=0.028)。结论初次诊断为重症COVID-19后3 d以内(早期)予以中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并降低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治疗时机 治疗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及传播途径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妮 曹磊 +6 位作者 杨国婧 陈飒 宁少奇 李欣欣 年云鹏 王刚 张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评估陕西省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风险。方法收集陕西省截至2020年3月26日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密接人群数据库,通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筛选出28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陕西省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 目的评估陕西省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风险。方法收集陕西省截至2020年3月26日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密接人群数据库,通过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筛选出28例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陕西省本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以20~59岁中青年为主,女性多于男性,82.14%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状态下被发现,近80%的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是以共同家庭生活为主要接触方式。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从与传染源末次接触到检测阳性的中位天数为13 d,其中有3例(10.71%)出现了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可由共同家庭生活造成传播。结论目前陕西省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存在,考虑到无症状感染传播的隐匿性,疫情防控工作仍然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中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勇 郭威 +5 位作者 陈广 章晓云 汪涛 谢敏 赵建平 谢俊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部分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隔离病房住院的重症新型冠... 目的 通过观察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部分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隔离病房住院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目前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加重组、无变化组及好转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纳入的13例患者从发病到病重住院平均(7.9±4.2)d,平均年龄(60.2±7.2)岁.3例患者死亡,2例加重,4例无变化,4例好转.9例患者除呼吸道症状,还表现有腹泻.13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死亡+加重组患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均明显减少,而其他两组多数患者基本正常(P<0.05).所有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升高,部分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所有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能敏感反映患者炎症程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NK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下降的患者预后多不佳;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帮助部分患者度过炎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呼吸衰竭 气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彩红 李俊艳 +5 位作者 李福琴 任志平 宋丹丹 郭俊爽 徐璐 苗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重耐药菌 危重 隔离病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点及疫苗接种效果: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
17
作者 潘苇 李云 +4 位作者 罗俊佳 李春 叶华 李雪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及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明确诊断为SSc的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检索和电话随访的形式,收...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及新型冠状(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明确诊断为SSc的患者,通过住院病历检索和电话随访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COVID-19疫苗接种及新冠病毒感染情况。结果:236例SSc患者中有99例接受了电话随访及问卷调查,其中局限型SSc 41例、弥漫型SSc 28例、重叠综合征30例;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57.58%)、免疫抑制剂(56.57%)、生物制剂(7.07%)和小分子靶向药(6.06%)治疗。共49例患者接种过COVID-19疫苗,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间共81例患者感染新冠病毒,接种三针及以上疫苗患者的感染率(19/29,65.5%)较未接种患者(45/50,90.0%)明显降低(P=0.007)。14例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治疗,26例患者感染后SSc症状有所加重,包括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皮肤病变、指端溃疡、肺动脉高压和肺间质病变等。与健康同居者相比较,SSc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发热(36.71%)、乏力(35.44%)等症状更严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皮下钙质沉积(OR=7.713,95%CI:1.142~45.051)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OR=9.210,95%CI:1.211~70.028)是SSc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SSc患者,接种COVID-19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效且安全;SSc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后原发病加重,且感染症状也较无基础病人群加重。预防和早期合理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对SSc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应急管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庞志强 尹炜 +4 位作者 郭慧玲 聂涛 张柏东 彭璐 黄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8-69,共2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应急管理经验。方法对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为满足血液净化治疗要求,将普通病房改建为重症监护病房并合理布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调整排班模式、实施...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监护病房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应急管理经验。方法对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为满足血液净化治疗要求,将普通病房改建为重症监护病房并合理布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调整排班模式、实施三级防护和医院感染防控等措施。结果实施128例次血液净化治疗,未出现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及医院感染。结论实施血液净化治疗应急管理可以保证特殊环境下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安全和护士自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净化 医院感染 应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妍 祖太坤 +9 位作者 李丹 戴青荃 王岩 宋军 吴云海 刘宾 刘劲阳 章志丹 马晓春 刘洪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纳入重症新冠肺炎17例,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2例。17例患者均存在发热,14例发生肝损伤,5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者胸部CT均呈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表现。所有患者均需要氧气支持治疗。患者主观感受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8 d(1~15 d),但实际开始接受氧气治疗时间为发病第3天(1~16 d)。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截至2020年3月16日,治愈出院16例,死亡1例。治愈患者发病至病毒核酸阴转中位时间(咽拭子、痰液RT-PCR检测)27 d(14~50 d)。结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计数早期下降,随病情改善后回升,可伴有肝损害、心肌损害等,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影像表现。经鼻湿化高流量吸氧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氧气供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肺部渗出、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病例 临床特征 肺部CT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护理管理策略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辉武 邓桂元 +4 位作者 周诗 李丽 岳丽青 周建辉 王青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通过人员培训、人员配置和排班、建立和实施各项制度与流程、做好医护人员心理疏导和营养保障、加强质控与环节管理5个环节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的护理管理。结果截至202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通过人员培训、人员配置和排班、建立和实施各项制度与流程、做好医护人员心理疏导和营养保障、加强质控与环节管理5个环节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的护理管理。结果截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确诊重症患者130例,治愈出院30例;所有医护人员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系统的护理管理策略可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有序运行,有效完成救治任务,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患者 隔离病房 消毒隔离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