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挖掘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证素分布和组方规律 被引量:7
1
作者 贾文 王钏 +1 位作者 魏力 吴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9-1184,共6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中药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住院数据,采用专业数据收集工具建立数据库...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中药组方规律。方法系统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住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住院数据,采用专业数据收集工具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 Premium软件对中医证素信息和处方用药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193次的中医诊疗信息,方剂193首,中草药种类为181味;其中病位证素信息10个,前3位分别是肺(33.81%)、脾(33.09%)、肾(12.23%);病性证素信息12个,前5位的分别是湿(24.27%)、痰(14.81%)、阴虚(14.08%)、气虚(12.86%)、阳虚(9.22%);用药频次最多的前5位分别是甘草(60.52%)、茯苓(44.04%)、白术(33.68%)、半夏(29.02%)、厚朴(25.91%);中草药关联分析前5名分别是茯苓—黄芪—半夏、厚朴—草果仁、厚朴—槟榔、黄芪—党参—半夏、茯苓—党参—半夏;核心处方挖掘中所获得的4个处方分别是藿香—党参—五味子—陈皮—草果仁、藿香—附子—半夏、茯苓—半夏、黄芪-干姜。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病位多位于肺、脾、肾三脏,而病性多以湿、痰、阴虚、气虚、阳虚为主,中药治疗中健脾、祛湿、化痰是治疗危重型患者的基本用药原则,医师需根据临床表现配伍益气、养阴、温阳、行气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患者 证素 中药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行体外膜氧合治疗中的气道管理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丽 李云 +6 位作者 奚慧琴 王维俊 陈飞 陆詹婷 夏凌 占梦点 张天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6-408,共3页
该文总结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后肺功能改善的护理经验。该患者经口插管辅助通气、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仍不能脱离呼吸机,并出现持续二氧化碳潴留,气体交换... 该文总结了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后肺功能改善的护理经验。该患者经口插管辅助通气、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仍不能脱离呼吸机,并出现持续二氧化碳潴留,气体交换严重受损。予气管切开术和ECMO治疗;同时,采取吸痰护理、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冲洗和侧卧位通气联合体位引流等一系列改善肺功能的护理措施。经过7 d ECMO治疗及护理,患者肺部功能改善,予以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外膜氧合 气道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平 潘广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1-39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清肺排毒汤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功效。方法收集2020年3月5日-2020年4月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清肺排毒汤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方面的功效。方法收集2020年3月5日-2020年4月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资料24例,对其检验结果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2R(IL-2R)、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清肺排毒汤组在降低CRP、IL-2R、IL-6、IL-10、TNF-α显著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清肺排毒汤能显著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预防危、重型患者早中期细胞因子风暴及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清肺排毒汤 炎性细胞因子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静 瞿怀荣 +2 位作者 赵巍 冯永华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5,共12页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 目的:探讨2019—2023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疫情前后我国4种肝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发病趋势的变化规律性,为疫情后肝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我国2012—2023年4种肝炎时间序列的描述统计和季节性分解,对2019—2023年COVID-19疫情前后肝炎月发病数以及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季节因子和方差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COVID-19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4种肝炎的平均月发病数低于疫情前的2019年,每种肝炎都出现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疫情后的2023年月发病数都出现上升趋势。时间序列的分解表明,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2012—2019年与2012—2023年的季节因子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64、0.947和0.977(P均<0.001)。2012—2019年、2012—2020年、2012—2021年、2012—2022年及2012—2023年4种肝炎的时间序列的方差呈上升趋势,长期趋势的方差贡献率呈上升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981、0.890和0.938(P均<0.05),季节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呈下降趋势,与方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6、-0.954和-0.936(P均<0.05)。结论:时间序列分解有助于研究肝炎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性。甲肝和乙肝时间序列图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征明显,丙肝、戊肝时间序列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疫情防控减少了4种肝炎的月发病数,对月发病数的长期趋势有较大影响,未改变发病低谷期和高峰期的周期性特征。面临疫情后肝炎发病数上升的挑战,要加强疫情后肝炎的监测工作,研究肝炎发病规律性,做好防控和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时间序列 长期趋势 季节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定植对ICU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
5
作者 许珊珊 雷晓婷 +1 位作者 戴正香 方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呼吸道定植对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9日—2023年12月9日某三级中医医院3个综合ICU和呼吸科ICU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住ICU期间痰培养CRAB检出情况将患者分为呼吸道CRAB定植组和非CRAB定植组。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88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27例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CRAB定植组),61例未发生呼吸道CRAB定植(非CRAB定植组);37例(42.0%)患者入住ICU后28天内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病死率高于非CRAB定植组(66.7%VS 31.1%,P<0.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定植组患者28天死亡风险为非CRAB定植组的2.91倍(HR=2.91,95%CI:1.52~5.58;P<0.05);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乳酸、D-二聚体协变量调整后,CRAB定植组患者死亡风险仍然高于非CRAB定植组(HR=2.54,95%CI:1.15~5.58;P<0.05)。亚组分析表明,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呼吸道CRAB定植与28天病死率一定程度受性别、血清清蛋白、肌酐、D-二聚体水平影响(均交互P<0.05)。结论ICU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继发呼吸道CRAB定植后短期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效防控多重耐药菌定植及感染对保障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 病死率 KM生存曲线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和体质分布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江楠 叶廷林 +3 位作者 李敏芳 罗瑞琪 刘玉 陈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统计分析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结果102例新型冠状...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类型,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中医证型调查表和中医体质量表,统计分析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结果10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型以风盛挛急证(51.0%)最常见,其次是痰湿蕴肺证(11.8%)和痰热郁肺证(9.8%)。中医体质以平和质(23.5%)、阳虚质(19.6%)和痰湿质(15.7%)为主。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以风盛挛急证为首要证型,平和质、阳虚质为主要体质。因此,治疗应疏风止咳,兼以温补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咳嗽 中医证 中医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与新型冠状病毒共感染及其对机体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李佳艳 袁丽萍 +7 位作者 罗庆凯 雷晔飞 李园 张峰华 彭丽秀 欧阳育琪 唐时幸 陈虹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91-1397,共7页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 目的明确肺炎衣原体(Cpn)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共感染的特征及其对SARS-CoV-2诱导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郴州市某医院就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按COVID-19严重程度将重型和危重型作为重症组,轻型和中型作为轻症组,再依据患者年龄(≥18岁为成年,<18岁为未成年)分为成年重症组、成年轻症组、未成年重症组、未成年轻症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重症组、轻症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进行1∶1匹配。收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咽拭子及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Cpn IgG/IgM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等12项常见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重型和危重型(重症)患者61例,轻型和中型(轻症)患者41例;年龄≥18岁的患者71例,年龄<18岁未成年患者31例。成年重症组患者39例,成年轻型组患者32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30对;未成年重症组患者22例,未成年轻型组患者9例,经倾向性评分成功匹配8对。COVID-19患者中Cpn 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6.27%(37例)、8.82%(9例),其中1例Cpn IgG和IgM同为阳性。成人重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干扰素(IFN)-α水平高于IgG阴性患者(P=0.037),两组患者BALF、血清标本中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成人轻症组合并Cpn Ig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中IL-8和IL-17水平均高于Cpn IgG阴性患者(均P<0.05)。未成年轻症组合并Cpn IgM阳性患者BALF及血清标本中IL-8水平均高于Cpn IgM阴性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n IgG阳性和IgM阳性都不是导致COVID-19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pn感染不是导致COVID-19患者发展成重症的危险因素,Cpn感染对SARS-CoV-2导致的炎症因子分泌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衣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炎症因子 CPN COVID-19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吡非尼酮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霞 李家意 +1 位作者 卢惠芬 崔海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 目的 观察并分析吡非尼酮治疗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例重型新冠肺炎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就诊的临床资料,分析吡非尼酮运用于抗新冠肺炎后纤维化治疗的疗效。结果 2例分别患者经吡非尼酮治疗15周和9周后,动态复查胸部CT显示两例患者肺纤维化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结论 吡非尼酮可能在改善新冠病毒肺炎后肺纤维化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及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病毒肺炎 肺纤维化 吡非尼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9
作者 王钰 徐义峰 +1 位作者 董辛 徐小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0-36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 目的:系统评价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4月20日,筛选有关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风险评估及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e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Begg’s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6篇临床疗效研究共602例患者,其中实验组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295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3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提高临床有效率[RR=1.17,95%CI(1.09,1.26),P<0.0001]、CT好转情况[RR=1.20,95%CI(1.10,1.30),P<0.0001],降低不良反应[RR=0.73,95%CI(0.60,0.90),P=0.002],缩短核酸转阴时间[WMD=-6.56,95%CI(-10.37,-2.75),P=0.0007]、住院天数[WMD=-4.75,95%CI(-6.26,-3.25),P<0.00001]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OVID-19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仍需大量高质量研究证实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排毒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META分析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因子风暴”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利 许言午 何建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2,I0012,共6页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 "细胞因子风暴"发病机制复杂,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疾病迅速加重、恶化,死亡率高。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疫情中,患者病情急剧恶化乃至死亡,与其体内爆发"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以下简称《诊疗方案》)制定了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中医药方案,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治疗优势而受到了关注。基于"细胞因子风暴",结合《诊疗方案》中对重型、危重型辨证分型及推荐处方,探讨中医药治疗重型、危重型COVID-19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危重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彩红 李俊艳 +5 位作者 李福琴 任志平 宋丹丹 郭俊爽 徐璐 苗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重耐药菌 危重 重症隔离病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 被引量:11
12
作者 武淑萍 罗淑平 +3 位作者 袁熹娜 杨阳 于江丽 张昕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2-75,78,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 目的探讨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方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文献及人工气道护理相关文献,以护理技术专业化为前提,结合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管理经验,提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专项护理技术的实施方法,并在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进行实践应用。结果在人工气道固定、湿化、排痰及气囊管理等四个重点环节实施规范化管理,应用于38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创通气时的呼吸道管理,未发生意外脱管、皮肤黏膜损伤、痰痂或黏痰堵管、气囊压力性损伤等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人工气道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可为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 人工气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及其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景熙 时冬辰 +6 位作者 孙沁莹 聂小蒙 陈琳 王冬梅 赵立军 黄怡 白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 目的探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的模式及其作用。方法自2020年1月31日(春节假期结束后)开始,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采取独立单元运行模式。分别选择2020年1月13日至23日(春节假期前10个工作日)及202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春节假期后10个工作日)于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377例和702例,同时选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均工作在该门诊的医护人员10名。比较门诊独立单位运行前和运行后的就诊人数、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人数等医疗指标,患者空间密度和医护人员防护情况等感染控制指标,以及医护人员的焦虑倾向等心理状态指标。结果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前即春节假期前10 d门诊量为5377例,同比增长15.31%(2019年同时期为4663例);春节假期后10 d的门诊量为702例,较春节假期前10 d减少86.94%,同比下降83.43%(2019年同时期为4236例)。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分别接诊具有COVID-19流行病学史的患者25例和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门诊患者候诊时间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78.33±36.24)min缩短至运行后的(8.50±3.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总比例分别为46.61%(2506/5377)和34.90%(245/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9,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咳嗽原因待查患者比例[2.42%(17/702)]较运行前[5.41%(291/537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和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独立单元运行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配药、支气管哮喘配药总比例为29.34%(206/702),较运行前[15.23%(819/537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3,P<0.01)。诊疗区患者人数密度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1.85±0.35)/m^2下降至运行后的(0.31±0.08)/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P<0.01)。独立单元运行前、运行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规范、戴口罩规范、戴工作帽者分别为7、7、5人和10、10、10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医护人员焦虑评分由独立单元运行前的(38.33±2.79)分下降为运行后的(33.61±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独立单元运行后医护人员对防护措施的满意度较运行前提高(9人vs 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3)。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独立单元运行模式是COVID-19疫情暴发期间门诊工作的一种可行的优化模式,具有满足门诊患者需求、缩短就诊流程、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优势,有助于降低交叉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和控制 门诊 医院感染控制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防治政策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荣锋 孙恺 +1 位作者 徐芳 卢洪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 自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之后,全球114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后疫情时代的到来要求各国采取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为帮助我国在后疫情时代巩固几年来的防疫成果并获取更大的发展窗口,本文探析了全球疫情变化及各国主要防治政策的变化,总结归纳了我国疫情防治政策的发展变迁,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以家庭为核心的新型精准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防治政策 精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凌小穗 何海萍 +1 位作者 李凡 张丽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性强,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迁移和归巢、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应用MSCs治疗COVID...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性强,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急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免疫调节、组织修复、再生、迁移和归巢、抗病毒和抗炎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应用MSCs治疗COVID-19的研究已逐步开展。本文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致病机制、MSCs治疗COVID-19的潜在机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ICU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庆 何炼图 +10 位作者 张雨欣 廖海星 丁尚伟 周兴华 周大治 陈绮璐 杜继业 李颖珊 陈丽娜 江思 李宇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49-3053,共5页
目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是目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分析ICU内重症COVID⁃19患者超声监测资料,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与特点,期望为日后超声更有效地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救治起到更好作用。方法选取于广州医科... 目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是目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分析ICU内重症COVID⁃19患者超声监测资料,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与特点,期望为日后超声更有效地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救治起到更好作用。方法选取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记录分析胸腔、心脏及血管等各脏器超声资料,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超声的需求度及阳性率,并分析其监控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共检查318例次超声,其中依次以心脏、静脉、胸水及消化系统超声检查的临床需求为明显。心脏超声阳性率74%,下肢静脉彩超阳性率60%,颈内静脉彩超阳性率59%;消化彩超阳性率77%,胸水超声阳性率66%。应用ECMO状态下患者心血管及腹部超声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非ECMO状态下患者检查阳性率(P<0.05)。结论超声在ICU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求量及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且超声可以良好的综合反映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被引量:31
17
作者 赵建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0-313,共4页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前期医疗救治工作实践经验制订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方案,内容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诊断标准、临床预警指标、诊疗流程及护理方案等,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婕 高晓玲 +6 位作者 刘燕 蒋毅 贾志梅 赵芳芳 许东 霍丽娟 杨林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82-1588,共7页
目的: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诊治的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 目的:分析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诊治的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重型组(38例)和危重型组(15例),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入院时肝功能、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变化;将患者按诊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程度分为肝脏损伤组、肝功能轻度异常组以及肝功能正常组,比较各组患者相应时间节点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分析所有患者疾病转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3例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位年龄为57(27-80)岁,其中男性29例(54.7%),女性24例(45.3%)。起病至入院的时间为(11.5±7.7)d。危重型较重型患者AST、TBil、DBil、ALP、GGT、LDH、D-二聚体、PCT、hs CRP水平明显增高,而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53例患者中,共有34例(64%)患者出现ALT、AST或TBil异常升高,4例(7.5%)符合COVID-19合并肝脏损伤。根据肝功能异常程度分组后,肝脏损伤组ALP、GGT、D-二聚体水平较肝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脏损伤组D-二聚体水平较肝功能轻度异常组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轻度异常组ALP、GGT较肝功能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组患者中,7.5%的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合并肝脏损伤并伴有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危重型患者较重型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肝脏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二者可能共同促进COVID-19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脏损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网络药理学分析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靶点研究
19
作者 张华雄 张明惠 李红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D和COVID-19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薯蓣皂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AD和COVID-19的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Gs)进行富集分析。接着,通过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调控网络分析,并利用Cytoscape使其网络可视化,进一步通过DGIdb数据库预测能同时治疗AD和COVID-19的药物,与CTD数据库中AD、COVID-19相关治疗药物进行韦恩图分析,确定薯蓣皂苷作为治疗AD、COVID-19的潜在药物。使用SEA、SuperPred、SwissTargetPrediction、TCMSP对薯蓣皂苷进行靶点预测,并将其分别与AD、COVID-19的DEGs进行韦恩图交集分析,确定薯蓣皂苷治疗AD、COVID-19的靶点,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这些药物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出关联度最高的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分析薯蓣皂苷与这些核心靶点的结合情况。结果:通过富集和聚类分析,发现AD、COVID-19共有DEGs所富集的生物过程、通路、疾病均与炎症和免疫调节相关。利用这些共有DEGs与Trust数据库构建了AD和COVID-19 TFs调控网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到薯蓣皂苷是治疗AD和COVID-19的潜在药物,并揭示了薯蓣皂苷治疗AD的36个靶点和27个治疗COVID-19的靶点。用CytohHubba计算得分,分别选取各自关联度最高的6个的核心靶点与薯蓣皂苷进行分子对接。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AD和COVID-19共有TFs调控网络,预测并验证了薯蓣皂苷是治疗AD和COVID-19的潜在药物。且通过分子对接确定了薯蓣皂苷与治疗AD和COVID-19的核心药理靶点的结合情况,为开辟临床治疗AD和COVID-19新的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薯蓣皂苷 阿尔茨海默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雪平 姚红瑛 +1 位作者 丁芬娟 黄赣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1,共2页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呼吸机相关护理、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2...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呼吸机相关护理、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2例缺氧症状得到改善,1例缺氧症状无缓解,改由经口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做好呼吸机相关护理和心理疏导、营养支持等护理,可保障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的有效落实,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使患者缺氧症状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无创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