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杀伤(NK)细胞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娟 周永学 +4 位作者 包晟川 陈婷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843,共5页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研究深入,发现NK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ARS-CoV-2感染会影响NK细胞的分布和效应功能,NK细胞的免疫应答或可影响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K细胞在COVID-19感染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以NK细胞作为治疗剂的可能性,以期为防治SARS-CoV-2的免疫损害提供潜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NK)细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2019冠状病毒(COVID-19)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 被引量:42
2
作者 吴冰珊 俞婷婷 +8 位作者 黄枝妙 陈宏彬 陈炜 张炎华 游丽斌 朱颖 吴晶晶 鄢育青 翁育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粪便中2019-nCo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36例确诊病例的粪便标本/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载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比较病例的带毒率。结果36份标本共检出2019-nCoV...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粪便中2019-nCo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36例确诊病例的粪便标本/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载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比较病例的带毒率。结果36份标本共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20份(55.56%),危重症病例(2/3)和重症病例标本阳性率均为66.67%(6/9)、普通肺炎病例阳性率为62.50%(10/16)、轻症肺炎病例阳性率为25.00%(2/8)。36例确诊病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14例,检出率分别为54.55%和57.14%;病例年龄分布于17~86岁之间,平均为48.75岁。36份标本其中5份肛拭子标本检出阳性标本2份,31份粪便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8。临床分型、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各组间阳性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无论重症、轻症患者粪便标本均存在2019-nCoV基因检测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是该病毒排泄渠道,因此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粪便 肛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孕产妇管理策略建议 被引量:49
3
作者 王新燕 吴杰 +5 位作者 鲁新华 张瑞芳 周艳 李留霞 赵先兰 郭瑞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流行及诊治经验的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但尚没有完善的针对孕产妇感染者的诊疗方案。迄今,武汉协和医院提出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的流行及诊治经验的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但尚没有完善的针对孕产妇感染者的诊疗方案。迄今,武汉协和医院提出了《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策略意见》,盛京医院制定了《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孕产妇管理指导意见(第一版)》(2020年1月26日)。孕产妇是一类特殊人群,其机体处于特殊免疫耐受状态,发病及诊治有其特殊性。受体内高水平雌、孕激素的影响,孕产妇上呼吸道(鼻、咽、气管)黏膜增厚、轻度充血、水肿,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受妊娠中晚期潮气量增加、妊娠子宫增大、膈肌上抬、肺部扩张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孕产妇是各类病毒的易感人群,妊娠期妇女对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的炎症应激反应明显增高。因此,孕产妇一旦感染2019-nCoV,尤其是对于中晚期妊娠妇女,病情发展迅速,易进展为重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根据河南省现有病例的特点,依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及武汉协和医院、盛京医院制定的相关指导意见,我们特提出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孕产妇管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2019-nCoV 孕产妇 病毒肺炎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小军 高婧 +2 位作者 王小博 虎维东 刘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20日甘肃省确诊的91例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91例新冠肺炎患者分布于全省11个地州市... 目的探讨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月20日甘肃省确诊的91例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91例新冠肺炎患者分布于全省11个地州市,其中聚集性发病13起,2020年1月25日—2月10日为甘肃省新冠肺炎发病高峰区间。具有明确流行病史者62例,其中来源于湖北疫区者10例(14.1%),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引起聚集性发病者52例(73.2%)。临床分型轻型及普通型76例,重型及危重型15例。截至2月20日,治愈65例(71.4%),治疗中24例(26.4%),死亡2例(2.2%)。71例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男性32例(45.1%),中位年龄45(1~94)岁,中位潜伏期为6(1~13)d。就诊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60例,84.5%)、咳嗽(65例,91.5%)、咳痰(23例,32.4%)、乏力(25例,35.2%)以及气短(10例,14.1%)。特征性CT影像改变包括:以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65例,91.5%),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8例,25.4%),晕或反晕征(15例,21.1%),其中20例(28.2%)患者CT图像出现合并改变,包括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1例,15.5%),以及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晕或反晕征(9例,12.7%)。结论甘肃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输入性和聚集性发病为主,该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具有普遍易感性,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临床特征 流行 影像学特征 2019-nCoV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原 陈川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对疑似病例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免疫诊断技术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感染部位或者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本身的蛋白或是由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携带病毒。对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 抗原 抗体 免疫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国民 沈滟 杨海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86-2292,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是目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 V-2;简称新冠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冠状病毒病 新型冠状病毒 免疫血栓形成 固有免疫 血栓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流程与感染防控管理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超 余星瑶 +2 位作者 王婧婧 陈文 徐霖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6-299,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接触及粪口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湖北省的COVID-19患者比较集中且数量大,而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30%~50%,且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以肺部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呼吸、接触及粪口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湖北省的COVID-19患者比较集中且数量大,而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30%~50%,且有一定滞后性。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将CT诊断纳入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CT扫描则成为COVID-19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CT技师也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本文总结了本科室实施的一系列CT检查技术、工作流程和感染防控措施,旨在为广大影像同行制定管控策略提供参考,降低CT技师院内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冠状病毒 CT扫描 感染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CT表现初步探讨 被引量:62
8
作者 龚晓明 李航 +5 位作者 宋璐 李莉 张笑春 余开湖 鲁植艳 李宏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方法:搜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12月20日-2020年1月22日收治的33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3例,女2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COVID-19患者均进行胸部CT检查,30例累及双肺,25例弥漫分布,33例均见磨玻璃密度影,15例合并纤维条索影,23例伴小叶间隔增厚,11例见支气管充气征,22例见胸膜肥厚,3例见双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淋巴结肿大,2例呈"白肺"。早期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密度影,肺外带胸膜下分布常见,以多发为主,进展期可引起网格样改变呈"铺路石"征,重症期病灶弥漫分布,甚至呈"白肺",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结论:了解COVID-19的CT表现对早诊断、早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2019冠状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小玉 谢元亮 +2 位作者 张树桐 江燕萍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薄层高分辨率肺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10日本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的CT图像、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及SA... 目的:探讨薄层高分辨率肺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10日本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的CT图像、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及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计算CT诊断新冠肺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0例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50.7±17.1)岁;白细胞计数正常及减低者110例(91.7%);淋巴细胞百分数正常及减低者118例(98.3%);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减低者120例(100%);C反应蛋白升高者67例(55.8%)。本组中最终确诊COVID-19患者91例,首次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81例,检出率为89.0%。120例患者中首次CT筛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04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44.8%、84.6%和81.3%。结论:高分辨率薄层肺部CT检查能及时、敏感地检出病毒性肺炎,弥补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核酸检测阴性的不足,使临床医师能及早对临床疑似病例采取隔离等处置措施,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肺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表现与临床特点 被引量:61
10
作者 刘发明 丁惠玲 +3 位作者 龚晓明 宋璐 李航 鲁植艳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OVID-19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双下肺胸膜下为主,较双肺中上叶显著,右中叶受累相对少见。病程早期以肺外带、累及肺间质为主,多数病例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可伴有粗大条索状影,胸膜下线。重症者随病程进展,病灶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步扩散至全肺,可伴胸膜反应,叶间胸膜增厚、胸水少见。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2019冠状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霍现洛 薛小花 +3 位作者 袁淑绘 张佃春 高庆娥 巩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胸部CT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和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成人COVID-19患者和2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比较两组早期胸部CT表现,并通过动态CT纵向评估疾病的转归。结果:COVID-19患者和支原体肺炎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示胸部病变均表现为磨玻璃影的间质性改变(P>0.05)。COVID-19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多,且多分布于背侧外带(23/26,88.5%),46.2%(12/26)的患者伴有铺路石征;支原体肺炎患者累及肺叶数较少,多沿支气管分布,90.5%(19/21)的患者伴有支气管管壁增厚征象,周围多伴有树芽/雾征(19/21,90.5%),两组在病灶分布和影像学征象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VID-19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0.5±3.8)d达到峰值,而支原体肺炎患者(7.9±2.2)d病变明显好转。COVID-19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住院时长分别为(19.5±4.3)d和(7.9±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VID-19患者病灶多分布于外围背侧,常伴有铺路石征,而支原体肺炎患者病灶多沿支气管分布,支气管管壁增厚并伴有树芽/雾征,这些早期影像学征象有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支原体 肺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铺路石征 树芽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气象数据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孔令豪 陶国水 +3 位作者 陆曙 孔令晶 彭健 陈冰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基于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气象数据与COVID-19每日发病病例,探索气象因子变化与COVID-19发病关系。方法:统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每日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人数。采用五日滑动... 目的:基于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气象数据与COVID-19每日发病病例,探索气象因子变化与COVID-19发病关系。方法:统计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从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发布每日新增确诊COVID-19病例人数。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处理每日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每日降水量。采用散点图分析和关联性分析计算COVID-19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论:武汉市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1日时段,每日平均气温与COVID-19发病呈正相关(r气温=0.540,P<0.01),当平均气温大于6.16℃时候,每日COVID-19发患者数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武汉市 气象因子 传染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管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绍芳 胡军武 +3 位作者 赵延洁 邹乾 朱文珍 黄文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自2019年12月发生以来虽已得到各级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仍造成以湖北为主的全国范围内超过6万人的确诊病例,目前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打响...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且人群普遍易感。自2019年12月发生以来虽已得到各级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仍造成以湖北为主的全国范围内超过6万人的确诊病例,目前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同打响的防疫攻坚战尚在激烈进行中。放射学检查和诊断是诊疗COVID-19的重要一环,因而国内放射学界必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放射技术人员更是工作在抗击COVID-19第一线,与患者直接接触。如何做好发热、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放射学检查,是放射科在COVID-19流行期间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疫情应对,预防和控制COVID-19在放射科这一环节的传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 放射科 传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感染对造血系统影响及潜在干预药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钧栋 杨波 +9 位作者 陈浩然 迟小华 陈熙勐 智鹏 张皓旻 王紫宁 郭斌 王毅兴 孙万军 卢学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75-982,共8页
目的:分析预测冠状病毒感染对造血系统影响及潜在干预药物,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使用R语言包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及KEGG和GO富集分析... 目的:分析预测冠状病毒感染对造血系统影响及潜在干预药物,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意义。方法: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全基因组表达数据,使用R语言包对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及KEGG和GO富集分析。使用STRING在线分析网站进行PPI网络分析,筛选出核心基因。再应用自主研发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进行疾病、药物和关联靶基因的分析。结果:检索到1个符合标准的数据库,来源于SARS冠状病毒,共筛选出差异基因3 606个,其中表达上调2 148个,下调1 458个。GO富集主要与病毒感染、造血调节、细胞趋化、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分泌、免疫活化和急性炎症反应等有关。KEGG富集主要与造血功能、凝血级联反应、急性炎症和免疫反应等相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中,筛选得到PTPRC、ICAM1、TIMP1、CXCR5、IL-1B、MYC、CR2、FSTL1、SOX1、COL3A1共10个核心基因。EpiMed平台筛选出具有潜在干预作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丹参、西罗莫司、甘草、赤芍、泛昔洛韦、环孢素A、鱼腥草、氟伐他汀等。结论:SARS冠状病毒感染可通过改变一系列基因表达影响造血系统,据此筛选出的潜在干预药物对于COVID-19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造血系统 药物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茜 彭雪华 +1 位作者 孙子燕 邵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在指定就诊医院经实验室核酸检测(RT-PCR)确诊为COVID-19的30例14岁及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14岁,中位年龄6岁。由2名经验丰富的儿科放射... 目的: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在指定就诊医院经实验室核酸检测(RT-PCR)确诊为COVID-19的30例14岁及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14岁,中位年龄6岁。由2名经验丰富的儿科放射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析儿童COVID-19胸部CT影像学表现。结果:入组的30例儿童COVID-19患者有12例合并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临床主要症状为发热(n=25),咳嗽(n=20),乏力(n=2),流涕(n=2),腹泻(n=2),呕吐(n=2)。胸部CT表现呈多样性:病灶多发为主,7例病灶呈弥漫性分布,23例(76.7%)累及左肺下叶。病变主要累及外周近胸膜部分,仅仅累及内带少。病变以实变及磨玻璃影为主,其中部分病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儿童COVID-19患儿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结合流行病学史、CT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协助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冠状病毒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丁义 黄增发 +3 位作者 赵胜超 李翔 王翔 谢元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3日本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56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症状、平均就诊时间、血生化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特征。56例COVID-19患者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3日本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56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症状、平均就诊时间、血生化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特征。56例COVID-19患者年龄(54.6±15.5)岁,男女比例约1.2:1。结果:56例COVID-19患者初诊症状以发热畏寒、干咳、全身酸痛为主,少数患者以腹部症状或无明显症状就诊,血生化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或正常、C反应蛋白多数升高;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约(6.3±3.2)天。HRCT特点为病灶以双肺多发、胸膜下分布为主,早期少数可单发。肺部表现早期以多发磨玻璃样斑片影为主(53/56,94.6%);进展期病灶数量增多、范围增大、密度增高,部分实变;5例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散在多发大片状GGO伴实变,范围超过双肺50%,可伴"充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宽,部分重症患者可表现为"铺路石征"、"白肺";缓解期病灶总体吸收减少,部分病灶纤维化,少部分病灶缓解与进展交替发生。肺外表现:早期无胸腔及心包积液;2例出现纵隔气肿、1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可伴有肝实质密度减低(40/56,71.4%)。结论:COVID-19多以发热畏寒、干咳、全身酸痛就诊,少数表现为腹部症状或无明显症状;血生化以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或减低、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HRCT肺部及肺外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辅助临床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2019冠状病毒 临床特征 高分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CT室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 被引量:4
17
作者 覃蕾 李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0-302,共3页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蔓延至多个国家和地区。胸部CT平扫作为筛查和诊断OVID-19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疫情期间大量疑似和确诊患者前来我科行胸部CT检查。如何做好CT室的消毒隔... 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其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蔓延至多个国家和地区。胸部CT平扫作为筛查和诊断OVID-19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疫情期间大量疑似和确诊患者前来我科行胸部CT检查。如何做好CT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19冠状病毒 CT扫描 消毒隔离 防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 被引量:106
18
作者 徐凯进 蔡洪流 +14 位作者 沈毅弘 倪勤 陈瑜 胡少华 李剑平 王华芬 俞亮 黄河 裘云庆 魏国庆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梁廷波 李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 综合疗法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陈军 刘丹萍 +11 位作者 刘莉 刘萍 徐庆年 夏露 凌云 黄丹 宋树丽 张丹丹 钱志平 李涛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时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率等指标。研究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登记注册(NCT04261517)。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患者发展为重型。入组后第7天,试验组中13例(86.7%)和对照组中14例(93.3%)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P>0.05)。在2周的访视期内,所有受试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其中试验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入院后第4(1,9)天,对照组为第2(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第1(0,2)天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0,3)天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5例(33.3%)和对照组7例(46.7%)患者均在入院3 d后的复查中出现了进展,所有患者在随后的复查中均提示病灶好转。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26.7%)和3例(20.0%)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COVID-19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以病毒转阴率、重症化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难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判断。开展后续的研究需要确定更合适的人群和终点事件,并充分考虑样本量等试验的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羟氯喹 治疗结果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 被引量:48
20
作者 陈志敏 傅君芬 +14 位作者 舒强 汪伟 陈英虎 华春珍 李甫棒 林茹 唐兰芳 汪天林 王颖硕 徐玮泽 杨子浩 叶盛 袁天明 张晨美 张园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引起全球大流行。人群对SARS-CoV-2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但病情相对较轻。与确诊或可疑COVID-19患者接触史或聚集性发病等流行病学证据及临床表现是COVI...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引起全球大流行。人群对SARS-CoV-2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但病情相对较轻。与确诊或可疑COVID-19患者接触史或聚集性发病等流行病学证据及临床表现是COVID-19诊断的主要依据。儿童COVID-19多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胸部影像学以间质性肺炎为特征,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相似,确诊有赖于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临床处理强调早识别、早隔离、早诊断及早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应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及体外膜氧合等治疗,严格掌握指征与时机,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儿童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