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熊亚莉 徐庆庆 唐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3-967,共5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之一,但其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点,并分析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之一,但其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点,并分析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59例患者。动态留取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ARS-CoV-2核酸,比较特异性抗体与核酸检测对于诊断的敏感性,观察不同病程时段(第2-4周、第5-6周、第7-9周)IgM、IgG抗体的滴度变化以及转阴时间,并分析影响IgM抗体转阴的相关因素。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对于诊断的敏感性为96.61%,核酸的敏感性为84.7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59例患者病程仅第5-6周IgM抗体滴度[29.72(11.39,56.62)U/mL]较第7-9周[13.8(6.89,27.76)U/mL]明显升高(P=0.02),第5-6周IgG抗体滴度[158.80(95.40,208.76)U/mL]较第7-9周[88.35(75.70,104.29)U/mL]亦明显升高(P=0.01)。37例(62.7%)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由阳性转为阴性,转阴时间为病程(5.76±1.95)周;15例(25.4%)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生转阴,转阴时间为病程(6.73±1.48)周;无患者在9周病程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转阴。CD4细胞计数减低、IL-2R水平增高是IgM抗体转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异性IgM、Ig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病程判断,而IgG抗体留存时间较长,对于至少9周以上的感染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52
2
作者 宁雅婷 侯欣 +3 位作者 陆旻雅 吴宪 李永哲 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649-653,共5页
2019年12月在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是疫情防控的关键。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虽是疑似患者确诊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繁琐、耗时长,检测结果易受标本质量、病毒... 2019年12月在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是疫情防控的关键。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虽是疑似患者确诊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繁琐、耗时长,检测结果易受标本质量、病毒感染部位及表达量等众多因素影响,因而核酸单项检测不能满足疫情期间对疑似病例快速筛查的要求。血清特异性抗体是诊断病毒感染的另一关键证据,抗体协同核酸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快速筛查。本文从抗体产生特点、检测方法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假阳性检测结果分析、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推动2019-nCoV血清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变化规律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国才 刘智强 +2 位作者 张江 袁红 姜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724-1728,共5页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体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产生和变化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康同济(武汉)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27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中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和病毒核酸。...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体内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产生和变化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康同济(武汉)医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27日收治的COVID-19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清中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和病毒核酸。结果研究共纳入确诊病例483例、疑似病例285例。确诊和疑似患者的IgM阳性率为分别为27.1%(131)、31.9%(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特异性IgG阳性率分别为88.8%(429)、71.6%(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01);IgM和IgG双阳性率分别为25.7%(124)、30.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发病1~2周IgM和IgG阳性率分别为18.4%(9/49)、38.8%(19/49)。随着病程延长,抗体阳性率逐渐增高,第7~8周达到峰值,分别为33.9%(105/310)、93.2%(289/310),第8周以后抗体阳性率又开始下降。入院复查核酸检测,阳性的有104例,其中IgM、IgG、IgM联合IgG的阳性率分别为26.9%(28),88.5%(92),26.0%(27);核酸阴性的病例有615例,三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9.1%(179)、81.3%(500)、27.6%(170)。核酸结果分别与IgM、IgG、IgM联合IgG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可以作为诊断COVID-19的辅助方法。尚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抗体在人体内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异性抗体 IGM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晓娜 谢剑锋 +7 位作者 杨式芹 陈端 王枝新 修文琼 周天喜 吕双凤 曾林桦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3,共3页
目的 对福建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血清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SARS临床诊断、疑似、医学观察病例以及其他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M、Ig... 目的 对福建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血清标本中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SARS临床诊断、疑似、医学观察病例以及其他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M、IgG抗体。 结果  (1) 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血清SARS -CoV特异性IgG抗体均为阳性 ,其中 2例IgM抗体阳性 ,2例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IgG抗体呈≥ 4倍增长 ;(2 ) 1例疑似病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 ,且恢复期血清比急性期血清IgG抗体呈 >4倍增长 ;(3) 11例医学观察病例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4 ) 5 0例非SARS患者和健康人群IgG抗体全部阴性。 结论 间接ELISA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 ,可对SARS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的核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 冠状病毒 异性抗体 检测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武昕 于汉杰 +2 位作者 包晓娟 王雨姿 李铮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4-771,共18页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及治疗COVID-19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开发出了多种中和抗体以及疫苗,但是随着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 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爆发为全球大流行。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及治疗COVID-19中发挥重要作用。尽管已开发出了多种中和抗体以及疫苗,但是随着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的不断变异,现有的抗体及疫苗面临巨大的挑战。小分子抑制剂主要通过干扰病毒与宿主的结合以及病毒自身的复制达到消灭病毒以及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并且对SARS-CoV-2突变株具有广谱抑制作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中和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以及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别对用于预防及治疗COVID-19的中和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综述,讨论其研究现状,并展望小分子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突变株 中和抗体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群特异性抗原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罗丹 杨伏春 +8 位作者 高立 李凯 祁小乐 高玉龙 刘长军 张艳萍 崔红玉 潘青 王笑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32,共6页
为制备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群特异性抗原σB的多克隆抗体,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NDRV-SD19/6201株σB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为制备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群特异性抗原σB的多克隆抗体,研究采用RT-PCR方法扩增NDRV-SD19/6201株σB基因编码序列,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NDRV群特异性抗原σB获得高效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约55 ku,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能与His-标签抗体及ND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高效价多克隆抗体,效价1∶12 800以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多株NDRV毒株,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活性。研究为建立NDRV血清学诊断方法提供了材料,同时为探究σB蛋白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异性抗原蛋白 σB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脆弱人群的识别及防治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劲平 薛武军 +2 位作者 巨春蓉 马军 曾小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7,143,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免疫功能减退,导致疫苗的防护效果不足,并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高,而目前尚缺乏足够有针对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药物。在我国“乙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人类健康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免疫功能减退,导致疫苗的防护效果不足,并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重症和死亡风险更高,而目前尚缺乏足够有针对性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和治疗药物。在我国“乙类乙管”的防疫背景下,脆弱人群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因此,针对脆弱人群应该进一步优化个体免疫和防控策略,在疫苗之外,还需要补充其他预防手段,如长效中和抗体。基于此,本文将对脆弱人群的识别、免疫功能特点与预防方法进行综述,为国内健康相关脆弱人群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期待未来可以研发出更适宜脆弱人群的预防药物,降低脆弱人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脆弱人群 长效中和抗体 预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爱龙教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的新认识”
9
作者 Y.Lin Z.Y.Zhao J.X.Zheng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在全球大范围流行,这使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面临持续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目前仍在全球大范围流行,这使全球公共卫生健康面临持续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3月28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6亿例,累计死亡病例276.97万例。新冠肺炎疫情已对人类的健康和预期寿命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损害了全球的叉流合作和稳定发展。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诱导机体产生病毒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通过效应B细胞等产生大量的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IgA、IgM和IgG等(含中和抗体)来控制病毒的增殖、扩散和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液免疫反应 异性体液免疫 中和抗体 病毒异性 病毒感染 抗原异性抗体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全球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原 陈川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对疑似病例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免疫诊断技术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感染部位或者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本身的蛋白或是由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携带病毒。对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 抗原 抗体 免疫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强 战文斌 +2 位作者 绳秀珍 邢婧 周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10株分泌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利用单抗2H4,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牙鲆血清中抗淋巴囊肿病毒(LCDV)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无外观症状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很低(平均OD值为0.092),个别鱼体偏高,证明已感染LCDV,处于潜伏期;患淋巴囊肿病且症状显现的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平均OD值为0.165),患淋巴囊肿病后处于恢复期的牙鲆抗体水平最高(平均OD值为0.231);健康牙鲆接种LCDV灭活疫苗后,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牙鲆 血清 淋巴囊肿病毒 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过程对SARS-CoV-2IgG抗体滴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雪 包安裕 +2 位作者 瞿珍 许婷婷 谢松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1-723,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IgG抗体在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和冰冻保存前后滴度的变化。方法随机留取50份2020年2~3月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前后血浆样辫,冰冻保存,间隔4个月后对其进行SARS-C...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中IgG抗体在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法和冰冻保存前后滴度的变化。方法随机留取50份2020年2~3月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前后血浆样辫,冰冻保存,间隔4个月后对其进行SARS-CoV-2 IgG抗体滴度检测。结果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前后的恢复期血浆IgG抗体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冻保存4个月后血浆中SARS-CoV-2 IgG抗体滴度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的制备程序对血浆中IgG抗体滴度无显著性影响,提示制备流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 恢复期血浆 IgG抗体滴度 病毒灭活 冰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禽流感病毒H_5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邵红霞 秦爱建 +2 位作者 钱琨 刘岳龙 金文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2年第8期21-23,共3页
以禽流感H5 亚型病毒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4B6、4A3、3H1。经2次亚克隆后 ,100 %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病毒H5 亚型抗体的能... 以禽流感H5 亚型病毒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 ,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结果获得3株阳性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4B6、4A3、3H1。经2次亚克隆后 ,100 %杂交瘤细胞保持了分泌抗禽流感病毒H5 亚型抗体的能力。实验证明 ,所有这3株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5 病毒株反应 ,而不能与禽流感H9 亚型病毒、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和鹅腺病毒等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这3株单克隆细胞的培养上清均能与感染H5 亚型病毒的成纤维细胞呈现亮绿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病毒 H5亚型血凝素 异性单克隆抗体 血凝抑制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腺病毒Hexon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特异性鉴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牛玉娟 孙芹芹 +6 位作者 赵君 孙伟 张会霞 张桂华 肖一红 商营利 刘思当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8-932,共5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禽腺病毒(FAd V)Hexon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Hexon,转入表达菌E. coli BL21 (DE3),IPTG诱导,并运用SDS-PAGE进行重组蛋白的鉴定,最后纯化蛋白。利用纯化的融合蛋... 本研究旨在制备禽腺病毒(FAd V)Hexon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鉴定。通过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Hexon,转入表达菌E. coli BL21 (DE3),IPTG诱导,并运用SDS-PAGE进行重组蛋白的鉴定,最后纯化蛋白。利用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常规新西兰大白兔免疫,以制备Hexo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Hexon蛋白的原核表达量较高,并且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分子质量大小约为43 k Da;免疫兔后获得能与FAd V发生特异性反应且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因此,本试验制备的FAd V Hexo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证明特异性良好,为后期禽腺病毒病的诊断、致病机制研究及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Hexon基因 多克隆抗体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人员巴林特小组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潇 代艺 +1 位作者 胡德英 程迪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84-86,共3页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人员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的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18名参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工作且参与过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记录的资料按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人员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的体验。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对18名参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工作且参与过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记录的资料按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巴林特小组提供了一个宣泄负性情绪(焦虑、紧张、恐惧、自责、愧疚、孤独感)的平台;参与巴林特小组能够提升归属感,感受到同伴的支持;巴林特小组能开阔视角,多角度看待问题;巴林特小组更容易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结论巴林特小组活动可改善抗击疫情一线护士的负性情绪,帮助护士调适心理危机,可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人员 巴林小组 心理干预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魏洪伟 韩萌萌 宿传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2067-2068,共2页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儿采用更昔洛韦5~10mg·kg^-1·d^-1,疗程7—10d;对照组32例患儿...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EB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儿采用更昔洛韦5~10mg·kg^-1·d^-1,疗程7—10d;对照组32例患儿采用利巴韦林10—15mg·kg^-1·d^-1,疗程7—10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的热程,淋巴结明显缩小所需天数,肝、脾回缩至正常所需天数及异型淋巴细胞〈10%所需天数;治疗后EB病毒特异性抗体VCA—IgM/IgG阳性率。结果 (1)两组患儿的热程,淋巴结明显缩小所需天数,肝、脾回缩至正常所需天数及异性淋巴细胞〈10%所需天数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VCA—IgM阳性率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药物,并且能促使VCA—IgM提前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体应对策略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茜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5-159,共5页
迅速蔓延中国并扩散至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证明具有明显的人传染人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极强,由于人体内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病毒对人类健康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已构成重大威胁。目前还没有... 迅速蔓延中国并扩散至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证明具有明显的人传染人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极强,由于人体内没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抗体,该病毒对人类健康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已构成重大威胁。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抗病毒特效药物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因此,基于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治疗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体检测诊断、中和抗体及亚单位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综述评价,旨在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体应对策略,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检测 中和抗体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副粘病毒2型(PMV-2)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国中 赖志 赵继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禽副粘病毒 2型 (Yucaipa株 )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毒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 ,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与SP2 / 0骨髓瘤细胞融合 ,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 ,有限稀释 3次克隆 ,获得了两株分泌PMV 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6E... 禽副粘病毒 2型 (Yucaipa株 )鸡胚成纤维细胞适应毒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 ,免疫Balb/c小鼠 ,取脾细胞与SP2 / 0骨髓瘤细胞融合 ,经间接ELISA方法筛选 ,有限稀释 3次克隆 ,获得了两株分泌PMV 2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6E9和 7E5。经鉴定两株单抗均为IgG1亚类 ,杂交瘤细胞的平均染色体分别为 96条和98条。细胞培养上清及腹水效价分别为 1∶2 5 6 0 0、1∶5 12 0 0和 1∶10 5、1∶10 7。 6E9和 7E5单抗能稳定分泌抗体且与NDV、AIV、EDSV无交叉反应。间接ELISA实验表明 4株PMV 2 (Yucaipa株、F4 株、F6株和F8株 )均含有单抗6E9和 7E5所针对的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副粘病毒2型 单克隆抗体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持续阳性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侗曾 梁连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0-973,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持续阳性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21日至10月25日收治并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43例COVID-19患者,比较发病后随访6个月时抗体转阴组患者... 目的分析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体持续阳性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0年1月21日至10月25日收治并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43例COVID-19患者,比较发病后随访6个月时抗体转阴组患者与持续阳性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随访超过6个月的43例患者中,有10例(25.6%)患者SARS-CoV-2 IgM和IgG均转阴,抗体持续阳性患者的年龄较大、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发热比例较高(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发热是患者抗体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细胞计数偏低、发热的COVID-19患者的抗体阳性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B病毒特异性DNA酶抗体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泽卿 周玫 +3 位作者 田勇泉 肖健云 赵素萍 陶正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特异性 DNA酶 ( Epstein-Barr virus-specific deoxynuclease,EBV-DNase)抗体与鼻咽癌 (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 2 64例 NPC血清 ,按“92分期法”对... 目的 :探讨血清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特异性 DNA酶 ( Epstein-Barr virus-specific deoxynuclease,EBV-DNase)抗体与鼻咽癌 (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 2 64例 NPC血清 ,按“92分期法”对所有血清进行分期 ,分别计算各 T、N、M期及临床病期的 EBV-DNase抗体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NPC各 T、N、M组及临床分期组血清 EBV-DNase抗体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结论 :早期 ( 期 ) NPC血清 EBV-DNase抗体阳性率与 ~ 期血清无明显差异 ,EBV-DNase抗体有可能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EB病毒异性DNA酶抗体 WESTERN BLOT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