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5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针接种者的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雪梅 孙成栋 +4 位作者 刘佳 王燕 白鹭 童晶晶 尹海涛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抗体IgG检测结果,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提供依据。方法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健康接种者314例,依据接种情况分为加强针组、两剂小于180天组、两剂大于180天组。加强针...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抗体IgG检测结果,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提供依据。方法已接种新冠疫苗的健康接种者314例,依据接种情况分为加强针组、两剂小于180天组、两剂大于180天组。加强针组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1周~2月者,共205例;两剂小于180天组为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后<180 d者,共49例;两剂大于180天组为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后>180 d者,共60例。采用胶体金法测算三组接种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结果加强针组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3.9%,两剂小于180天组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18.4%,两剂大于180天组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5.0%,两两比较,P均<0.05。加强针接种>1月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5.2%,加强针接种<1月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75.9%,两者相比,P>0.05。加强针组接种者中男性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5.1%,女性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2.4%,两者相比,P>0.05。加强针组接种者中18~50岁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86.0%,>50岁者血清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为58.3%,两者相比,P<0.05。结论与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相比,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可显著提升新冠抗体IgG阳性率,免疫保护作用更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年龄>50岁者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后新冠抗体IgG阳性率低于18~50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第1~50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远达 林国跃 +9 位作者 段丽 撒玉玲 张亚丽 张弛 陈清波 贾婷 何雯雯 王泉 常炜 杨建中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算患者住院第1~50天血清IgG、I...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为临床正确评估患者免疫状态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200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测算患者住院第1~50天血清IgG、IgM Ct值,并分析IgG、IgM Ct值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不同临床参数(住院时间、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和IgM Ct值在第1~5天产生较低,在第6~10天后大幅度上升,在第21~30天内达到最高峰,第31~40天仍在高峰期并处于稳定状态,第41~50天后开始下降(P<0.05)。不同年龄患者IgG以50~60岁升高幅度最大,老年患者早期第1~5天IgG Ct值较年轻人明显的低、升高速度慢,且在不同年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男性与女性IgG、IgM 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不同民族患者病程第1~30天IgG Ct值存在差异(回族>汉族>维族),而IgM Ct值在第10~20天和第21~30天汉族明显高于维族,P均<0.05;重型患者(除第1~5天外)IgG、IgM Ct值均较轻型患者增高,P均<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gG、IgM Ct值在住院第1~5天较低,住院第6~10天大幅度上升,住院第21~30天达到最高峰,住院第31~40天仍在高峰期并处于稳定状态,住院第41~50天开始下降,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型的患者存在差异,检测两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住院期间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免疫球蛋白G抗体 免疫球蛋白M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IgM/IgG抗体在病程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闻 郑宝璐 +6 位作者 于爱萍 张维 张咏梅 刘广文 刘小畅 苏旭 李晓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IgM/IgG抗体检测(化学发光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1日在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患者88例(115例血清样本)作为疾病组,排除COVID-19(核酸检测阴性)的其他疾病患者245例(245例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结果SARS-CoV-2 IgM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100%;SARS-CoV-2 IgG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64%、100%;IgM和IgG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提高至96.59%,特异性为100%,与核酸检测的总符合率高达99.10%。SARS-CoV-2 IgM抗体水平在COVID-19病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IgG抗体水平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升高。结论SARS-CoV-2 IgM和IgG抗体化学发光法联合检测敏感性高,可作为COVID-19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在病程监测和转归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IGM抗体 igg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田鹏鹏 王娴默 +3 位作者 伍嘉豪 王立 范文 朱丽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3日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08例、疑似患者23例以及其他病例9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3日在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108例、疑似患者23例以及其他病例9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SARS-CoV-2核酸RT-PCR检测结果作为比对标准,对其进行评价,并分析抗体与疾病病程之间的关系。结果确诊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IgM/IgG联合检测比IgM和IgG单独检测的敏感性高。IgM/IgG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8.1%、89.4%、93.7%、9.24、0.02。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IgM或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IgM/IgG抗体下降的程度不一样。结论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检测对COVID-19的诊断很重要,联合RT-PCR可以更好地排除或确诊,避免疾病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IGM igg 核酸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IgG/IgM抗体双重检测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永 何军 +5 位作者 蔡芬 姚丽 陈晴晴 陈奉玲 汪梦 陈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0-705,共6页
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逐渐蔓延至各省市,为了有效遏制疫情,对该病毒进行早期诊断尤为关键。核酸检测是有效确诊疑似病例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其操作繁琐、对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耗时长等限制因素,不能完全满足... 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逐渐蔓延至各省市,为了有效遏制疫情,对该病毒进行早期诊断尤为关键。核酸检测是有效确诊疑似病例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其操作繁琐、对设备及操作者要求高、耗时长等限制因素,不能完全满足疫情期间快、准及现场筛查的要求。人体天然免疫应答过程在血清中产生IgG/IgM是诊断病例的关键标志物。文章利用胶体金侧向层析技术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IgM同时快速检测方法,通过灵敏度/特异性、假阳性/假阴性结果分析,可以在10 min内观察到明显结果。并进行大量临床血清样本检测比对,准确率达到80%,有效地弥补了现有核酸等诊断方案的不足,可用于疫情早期大量现场筛查,从而为疫情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胶体金试纸条 igg/IgM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工程化微型机器人清除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
6
作者 石敏 陈泽 +3 位作者 潘宏 郑明彬 梁锐晶 蔡林涛 《集成技术》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简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在水中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和高度传染性,因此,清除水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成为遏制及阻断其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研究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 由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简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可在水中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和高度传染性,因此,清除水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成为遏制及阻断其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研究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将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中和抗体P2C-1F11修饰在具有自驱动特性的枯草芽孢杆菌表面,构建了一种抗体工程化微型机器人(antibody functionalized bacteria microrobot,AB-robot)。AB-robot通过P2C-1F11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的高效靶向作用,对水中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捕获和清除。结果表明,AB-robot在饮用水和自来水等水介质中展示了快速的自驱动能力。以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为病毒污染物模型,使用AB-robot后,水介质中病毒清除率高达95%。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AB-robot表面结合了大量的病毒颗粒,进一步表明AB-robot能高效捕获病毒。综上,AB-robot的快速运动和病毒靶向性能促进了其对新型冠状病毒假病毒的即时捕获和高效清除,对防止和阻断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微型机器人 中和抗体 枯草芽孢杆菌 病毒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尿液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艳 靳民路 +3 位作者 李爱中 董永康 李荣山 李亚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于出院后第14日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标本,分别用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 目的:探讨尿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于出院后第14日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尿液标本,分别用磁微粒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xceed 260)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IgM/IgG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并选取10例无SARS-CoV-2接触史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IgM与尿液IgM、血清IgG与尿液IgG抗体水平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形成联合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COVID-19康复期患者血清IgM与尿液IgM、血清IgG与尿液IgG抗体水平分别呈正相关性(均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VID-19组尿液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高,其中尿液特异性IgM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通过Logistic回归形成联合预测因子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尿液IgM、IgG抗体联合检测AUC为0.713。结论:尿液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简便的新型检测方法,为COVID-19诊断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 尿液SARS-CoV-2 IgM/igg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春丽 宋海涛 +1 位作者 张靓靓 王永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15-18,23,共5页
目的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COVID-19康复患者60例,其中轻型+普通型32例、重型+危重型2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 目的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复期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COVID-19康复患者60例,其中轻型+普通型32例、重型+危重型28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0、24周的血清IgM、IgG抗体水平,并判断抗体阳性情况、记录抗体阳性持续时间。采用COX模型分析血清IgM、IgG抗体阳性持续时间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IgG抗体峰值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0、24周血清IgM抗体中位水平分别为3.62、1.27、0、0、0、0、0 s/co,血清IgG抗体分别为42.68、62.00、51.43、48.16、30.65、19.14、12.99 s/co。60例患者出院即刻及出院第4、8、12、16、20、24周血清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3%、50.0%、0、0、0、0、0,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100%、91.6%、71.2%、54.1%、20.3%;血清IgM、IgG抗体中位阳性持续时间分别为4周(95%CI:3.10~4.91周)及20周(95%CI:19.02~20.98周)。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IgM抗体中位阳性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IgG抗体中位阳性持续时间短于后者(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IgM抗体阳性持续时间与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临床分型均无关(P均>0.05),临床分型是患者血清IgG抗体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0岁、合并基础疾病、临床分型为重型+危重型的患者血清IgG抗体峰值较高(P均<0.05),临床分型是患者血清IgG抗体峰值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OVID-19患者康复期内特异性IgM、IgG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均逐渐降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较轻型及普通型患者IgG抗体阳性持续时间更长且峰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肺炎康复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筛查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豆小文 王恩运 +6 位作者 阚丽娟 姜瑞伟 赖柚霞 徐莎 李俭 胡纪文 张秀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81-582,共2页
日前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传播备受关注。如何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关键。虽核酸检测仍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受样本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样品保存、运输... 日前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传播备受关注。如何尽早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是目前COVID-19防控的关键。虽核酸检测仍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受样本采集部位、时机、方法以及样品保存、运输、核酸提取、检测试剂检出能力等多因素影响,不少病例多次核酸阴性而延误诊断[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提出SARS-Co V-2特异性Ig M/Ig G抗体检测可作为COVID-19诊断指标之一,但不同方法之间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报道1例核酸连续多次检测阴性、7种方法抗体检测连续多次阳性而最终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旨在为制定COVID-19筛查和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测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原 陈川 王晶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入侵人体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新冠病毒的检测对疫病诊断尤为重要。免疫分析技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手段,主要用于对疑似病例和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人员的筛查。免疫诊断技术包括抗体和抗原检测,通过检测感染部位或者血液样本中是否含有病毒本身的蛋白或是由病毒引起免疫反应而产生的抗体来判断是否携带病毒。对目前用于新冠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着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新型冠状病毒 2019冠状病毒 抗原 抗体 免疫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亚莉 徐庆庆 唐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3-967,共5页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之一,但其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点,并分析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异性抗体阳性是确诊标准之一,但其随病程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文中旨在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点,并分析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59例患者。动态留取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IgG抗体,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ARS-CoV-2核酸,比较特异性抗体与核酸检测对于诊断的敏感性,观察不同病程时段(第2-4周、第5-6周、第7-9周)IgM、IgG抗体的滴度变化以及转阴时间,并分析影响IgM抗体转阴的相关因素。结果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对于诊断的敏感性为96.61%,核酸的敏感性为84.7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59例患者病程仅第5-6周IgM抗体滴度[29.72(11.39,56.62)U/mL]较第7-9周[13.8(6.89,27.76)U/mL]明显升高(P=0.02),第5-6周IgG抗体滴度[158.80(95.40,208.76)U/mL]较第7-9周[88.35(75.70,104.29)U/mL]亦明显升高(P=0.01)。37例(62.7%)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由阳性转为阴性,转阴时间为病程(5.76±1.95)周;15例(25.4%)患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生转阴,转阴时间为病程(6.73±1.48)周;无患者在9周病程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转阴。CD4细胞计数减低、IL-2R水平增高是IgM抗体转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异性IgM、IgG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病程判断,而IgG抗体留存时间较长,对于至少9周以上的感染者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和抗体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 吴成就 +3 位作者 彭丽 梁剑琦 朱爱民 黄小晔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后不同时间段(第4、7、15、30、45天)血液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胶体金免疫层析...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后不同时间段(第4、7、15、30、45天)血液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抗体(IgM和IgG)。结果26例确诊患者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为(16.3±11.6)d,转阴当日IgM和IgG检出率分别65.38%和53.85%,IgM抗体在确诊后15 d检出率达到65.38%,而IgG抗体为46.15%,IgM抗体最早可在确诊4 d内检出,并在15 d左右达到峰值,而IgG抗体需7 d左右才可检出,并随着时间延长检出率持续上升。确诊患者经过治疗,病毒ORF1ab基因和N基因表达量在一周内出现明显下降,至观察截止时间点(45 d)仍有1例ORF1ab基因阳性和5例N基因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核酸检测或联合IgM抗体检测检出率高,感染中后期IgM和IgG抗体检测联合核酸检测可区别既往感染和无症状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51
13
作者 宁雅婷 侯欣 +3 位作者 陆旻雅 吴宪 李永哲 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6期649-653,共5页
2019年12月在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是疫情防控的关键。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虽是疑似患者确诊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繁琐、耗时长,检测结果易受标本质量、病毒... 2019年12月在武汉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是疫情防控的关键。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虽是疑似患者确诊的“金标准”,但其操作繁琐、耗时长,检测结果易受标本质量、病毒感染部位及表达量等众多因素影响,因而核酸单项检测不能满足疫情期间对疑似病例快速筛查的要求。血清特异性抗体是诊断病毒感染的另一关键证据,抗体协同核酸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快速筛查。本文从抗体产生特点、检测方法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假阳性检测结果分析、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推动2019-nCoV血清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者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及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阳 侯彬 +5 位作者 胡浩宏 冯雨 杨平 王芳 张玉蓉 方堃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2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简称新冠疫苗)接种者血清抗体表达水平变化,分析中和抗体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完成第二剂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纳入疫苗组,同时纳入未接种疫苗的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疫苗组于接...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简称新冠疫苗)接种者血清抗体表达水平变化,分析中和抗体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完成第二剂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纳入疫苗组,同时纳入未接种疫苗的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疫苗组于接种第2剂疫苗后3 d、6~8 d、13~15 d、28~35 d,对照组于入组后检测血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IgG、中和抗体、总抗体;接种疫苗13~15 d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测算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绝对计数,分析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结果疫苗组血清IgM、IgG、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疫苗组接种后3 d、6~8 d、13~15 d、28~35 d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0%、100%、100%、85.7%。疫苗组接种后6~8 d、13~15 d血清IgM水平高于接种后3 d,接种后6~8 d、13~15 d、28~35 d血清IgG、中和抗体、总抗体水平均高于接种后3 d(P均<0.05)。疫苗组CD3^(+)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3^(+)CD4^(+)T、CD3^(+)CD8^(+)T、CD3^(-)CD19^(+)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CD3^(+)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为0.307、0.333,P均<0.05),与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4、-0.331,P均<0.05)。结论新冠疫苗接种后能够促进IgM抗体表达,提高IgG、中和抗体、总抗体水平,中和抗体水平与CD3^(+)T细胞、CD3^(+)CD8^(+)T细胞比例及CD3^(+)CD4^(+)T细胞比例、CD4/CD8比值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中和抗体 IGM igg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假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巢蓓 范小杰 +6 位作者 姚玉华 周寅 史梅 彭阳 周围 马锦洪 史伟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20年3月17日至4月20日入院患者4 825例血液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抗体阳性患者咽拭子标本核酸。结果 ... 目的探讨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价值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20年3月17日至4月20日入院患者4 825例血液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抗体阳性患者咽拭子标本核酸。结果 4 825例血清标本中11例SARS-CoV-2 Ig M阳性,111例SARS-CoV-2 Ig G抗体阳性,经SARS-CoV-2核酸检测、CT检查及流行病学特点判为假阳性,Ig M和Ig G抗体总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23%(11/4 825)、2.30%(111/4 825)。1 471例<50岁患者中Ig G抗体假阳性率为0.75%(11/1 471),3 354例>50岁患者中Ig G抗体假阳性率为2.98%(100/3 3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1例Ig G假阳性病例中,以肿瘤(57.66%)、血液病(10.81%)等患者居多。结论SARS-CoV-2 Ig M和Ig G抗体检测存在较高的假阳性,须与核酸检测协同使用,并不适用于复工复产复学人群或一般人群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特异性抗体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交叉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邹明园 吴国球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版诊疗方案在原有的核酸检测确诊标准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版本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版诊疗方案在原有的核酸检测确诊标准上新增了血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作为病原学诊断标准之一。然而,SARS-CoV-2血清抗体检测可受其他亚型的冠状病毒影响,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该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抗体的产生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为COVID-19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 抗原交叉反应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系统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 耿亚松 +8 位作者 王倩 付东鹤 唐洪影 杨玲 董莉真 吴高鹏 李桂柃 李天宁 袁玉华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33-36,共4页
目的评价三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G、IgM抗体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6份血清标本,其中SARS-CoV-2阳性23例、阴性23例。使用A、B、C三种系统及配套试剂对46份血清标本进行SARS-CoV-2抗体检测。参考CLSI EP15-A... 目的评价三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IgG、IgM抗体化学发光检测系统的一致性。方法收集46份血清标本,其中SARS-CoV-2阳性23例、阴性23例。使用A、B、C三种系统及配套试剂对46份血清标本进行SARS-CoV-2抗体检测。参考CLSI EP15-A3及EP9-A3方案进行精密度评价和方法学比对,对定量结果采用passing-bablok进行比对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定性结果之间进行差异性分析,并分别与核酸最终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A、B、C三种系统IgG抗体检测精密度分别为4.59%~5.08%、4.40%~4.91%、4.25%~8.09%,IgM抗体检测精密度分别为4.92%~5.39%、3.97%~4.19%、4.18%~8.44%。三种检测系统IgG抗体定量结果间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835~0.871,截距为0.017~0.025,斜率为0.034~0.173,IgM抗体定量检测结果间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671~0.885,截距为-0.090~0.025,斜率为0.098~0.437;IgG抗体定性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1.4%~95.6%,IgM抗体定性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65.2%~86.9%。结论三种系统IgG抗体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IgM抗体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差异;血清抗体检测可作为SARS-CoV-2感染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抗体检测 化学发光法 一致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抗原的重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珍珍 李蓉芳 +2 位作者 向苗 阿月 何庆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110-9117,共8页
目的制备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衣壳蛋白重组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根据公布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构建其核衣壳蛋白的表达载体pET-28a-N,并转化... 目的制备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衣壳蛋白重组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方法根据公布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构建其核衣壳蛋白的表达载体pET-28a-N,并转化至Escherichiacoli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的核衣壳蛋白重组抗原的特异性,并免疫Balb/c系小鼠,基于杂交瘤融合技术筛选获得可持续分泌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基于ELISA及生物膜层干涉(biofilm layer interference,BLI)技术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结果基于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获得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的重组抗原,其纯度可达90%,筛选获得7株可分泌特异性结合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经Western blot、ELISA及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等方法证实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核衣壳蛋白具有优良的结合特异性和结合活性,其中的7E11、7E8单克隆抗体与核衣壳蛋白抗原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为1.69×10^(-9)、2.031×10^(-9)mol/L,可作为抗体元件应用于新冠病毒的快速免疫分析领域。结论本研究获得高特异性的SARS-CoV-2核衣壳蛋白重组抗原及其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衣壳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方法构建及验证
19
作者 李申 陈汉祎 +2 位作者 余卓营 胡克平 王建勋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方法,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制备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BD)及E484K、N501Y突变RBD片段的重组噬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重组噬菌体展示效果。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 目的构建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检测方法,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制备含有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BD)及E484K、N501Y突变RBD片段的重组噬菌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重组噬菌体展示效果。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RBD抗体及包被液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加入RBD、突变RBD重组噬菌体以结合抗体,qPCR法扩增噬菌体的基因片段以间接地反映抗体与重组噬菌体的特异性结合情况。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经RBD免疫后分离的羊驼血清,加入含RBD片段的重组噬菌体及不含重组片段的噬菌体,qPCR法观察重组噬菌体在生物样本中与RBD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情况。使用高吸附ELISA板包被RBD抗体,加入含RBD及含突变RBD的重组噬菌体,qPCR法观察点突变对RBD与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通过Western blotting可以检测到清晰且符合预期大小的重组噬菌体条带。包被RBD抗体的实验组扩增噬菌体基因片段拷贝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加入含RBD片段重组噬菌体的羊驼血清扩增片段拷贝数高于加入无外源片段噬菌体的扩增片段拷贝数(P<0.01);加入含RBD片段重组噬菌体的RBD抗体扩增片段拷贝数高于加入含突变RBD片段重组噬菌体的扩增片段拷贝数(P<0.01)。结论成功构建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展示新型冠状病毒RBD片段的效果良好,并且在研究由病原突变导致的免疫逃逸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 抗体检测 受体结合域 基因突变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霞 刘波 +7 位作者 王远征 殷霄 苏瑶 张雁 李英丽 高晨燕 杨焕 王涛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3期201-205,212,共6页
通常情况下病毒性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能与入侵病毒结合并使其失去感染宿主细胞和发生疾病的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疫苗接种后诱导产生的抗体不但未产生保护作用,反而加重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即通过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导致疫苗增强... 通常情况下病毒性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能与入侵病毒结合并使其失去感染宿主细胞和发生疾病的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疫苗接种后诱导产生的抗体不但未产生保护作用,反而加重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即通过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导致疫苗增强性疾病。本文对既往疫苗临床研究和冠状病毒动物试验研究中发生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提出了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过程中安全性的思考,为尽早发现和认知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疫苗增强性疾病并进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 疫苗 安全性 风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