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新标杆
1
作者 李良玉 李毅 +5 位作者 韩庆新 刘波 李兰 蔡良俊 杨新梅 杨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期951-952,956,共3页
崇州市目前正在实施的"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依托的是近年来建立的"1+4"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 崇州市目前正在实施的"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依托的是近年来建立的"1+4"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通过农产品公共品牌引领,"专家大院"的农业科技支撑,"农业服务超市"的社会化专业化保障,农村基层融资平台推进,四位一体助推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1+4"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它解决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确保了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民增收,构建了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对全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示范意义,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 新型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数字鸿沟、生产经营方式与农业绿色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中伟 杨林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144,共8页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中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对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中要素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切入点,对城乡数字鸿沟影响农业绿色发展的机理与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农业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城乡数字鸿沟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进而抑制农业绿色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数字鸿沟主要从接入鸿沟和意识鸿沟两个方面,通过降低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绿色产出和绿色经济效益三个层面制约农业绿色发展,这种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地区尤为显著,而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则主要体现在非粮食产区。最后,针对性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数字鸿沟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机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视域下的农业生产托管与农户经营方式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杜洪燕 陈俊红 +1 位作者 刘宝印 龚晶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0,共2页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对农业生产托管及农户经营方式变化提出了新的解释。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形成与演变;从生产方式的变化角度,探讨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前景;从...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对农业生产托管及农户经营方式变化提出了新的解释。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形成与演变;从生产方式的变化角度,探讨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前景;从生产关系的演进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全局意义以及农户权利的拓展。本研究有助于各界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理解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农户 农业经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完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与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研究
4
作者 郭祥建 《河北农机》 2024年第13期160-162,共3页
粮食安全是关于整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产品,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有着诸多的问题,如供需矛盾不断增加、粮食种植收益不稳定以及区域之间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需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粮食安全是关于整个国家经济命脉的产品,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有着诸多的问题,如供需矛盾不断增加、粮食种植收益不稳定以及区域之间差异较大等问题,因此需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大力培育家族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经营体系,全面带动小农户发展。支持农业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过程托管等服务,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研究——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振坡 梅林 王丽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共6页
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如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实践表明,当前我国注重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有效实现规模经济,达到预期效益,如何提高... 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如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实践表明,当前我国注重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有效实现规模经济,达到预期效益,如何提高农业规模生产效益,使农民职业化而非身份化,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没有以分工专业化为前提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只是放大版的小农生产,农业生产经营分工专业化应是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基于专业化分工逐步实现"农民"称谓由身份到职业的转变,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古典经济学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规模经济效益 分工与专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效应
6
作者 吴雄周 时晟博 杨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33-237,共5页
农业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为新理念、新业态、新主体和新技术,“质”体现为良好的产品品质、环境品质和文化品质,而“力”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农业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为新理念、新业态、新主体和新技术,“质”体现为良好的产品品质、环境品质和文化品质,而“力”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三重跃升。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效应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创新效应以及和谐效应。这些效应的充分发挥,必须依赖于良好的产权条件、资金条件、土地条件和人才条件,但在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局势中,这些条件尚面临诸多阻力。赋能效应的发挥,需要构建产权界定机制、资金注入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和人才引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 赋能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视角下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
7
作者 刘露 孔令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511-517,共7页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更多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总体稳步上升,近年来呈现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2—203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系统变化趋势,发现未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区域都将进入耦合协调阶段,空间上地区差异将继续保持。因此,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绿色生产 耦合协调度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 被引量:4
8
作者 巴特尔 《中国畜牧业》 2012年第22期36-39,共4页
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在农业管理、产业组织和经荷形式上的第二次革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生产力发展 经营方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次革命 农业管理 产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化大生产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9
作者 陈铁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9,共5页
一、农业非商品经济下的运行 我国农村改革前期,农业的高速增长来源于放开农户和放开价格,使过去多年积蓄起来而没有释放出来的生产潜力得到释放,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在这个繁荣中,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变革,整个... 一、农业非商品经济下的运行 我国农村改革前期,农业的高速增长来源于放开农户和放开价格,使过去多年积蓄起来而没有释放出来的生产潜力得到释放,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在这个繁荣中,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变革,整个农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变了形的自然经济。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社会化大生产 地域分工 农工商一体化 农民 农户 家庭经营 规模经营 专业化生产 农业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耦合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10
作者 陈楠 Abilimi Essossinam Cyrille 杨春慧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298,共10页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 在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吉林省2010-2022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动态耦合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持续攀升,分别由0.284 9提升至0.837 9、0.100 1提升至0.994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系统存在着显著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原因,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有效促进新型农业主体发展的重要原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的重要动力;2010-2022年,吉林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上升趋势明显,先后经历拮抗阶段(0.410 9)、勉强协调(0.517 9~0.572 0)、初级协调(0.637 4)、中级协调(0.735 8~0.773 8)、高度协调(0.843 1~0.870 9~0.916 6~0.914 7~0.914 8~0.915 3~0.915 7)的变化过程,目前两系统处于关系稳定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未来应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协整分析 GRANGER因果检验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11
作者 郑阳阳 廖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9-1185,1202,共8页
【目的】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依存条件以及现实困境,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方法】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典型案例,揭示数字化转型赋能... 【目的】明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依存条件以及现实困境,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方法】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典型案例,揭示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中国农情,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依存条件以及现实困境。【结果】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重塑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业要素配置以及创造农业新价值三方面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主体禀赋和场域支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的依存条件。主体禀赋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场域支持主要包括政府扶持。然而,数字化转型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主要面临政府扶持力度不足、土地产权不稳定、数字技术适用性差以及农业经营主体数字素养较低等困境。【结论】应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多管齐下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销售渠道和渐进式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数字化转型 新质生产 依存条件 现实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与乡村基层工作者文化素质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谢熠垟 赵小汎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5年第1期54-56,共3页
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有利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农业强国,人才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目前位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和乡村基层工作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 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有利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建成农业强国,人才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目前位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民和乡村基层工作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可从提升农民群体文化素质、培育农民新质生产理念、提升高素质农业人才到乡村基层就业意愿、构建农业新型生产方式合作推进机制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乡村基层工作者 农业新质生产 新型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雯雯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5期32-34,共3页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稳定农业农村的基本盘,在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秩序治理的双重功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既继承了新质生产力技术驱动、创新引领等一般共性,又契合农业农村生态产业特色,重构了新型农村生产关系,支撑农村集体经...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稳定农业农村的基本盘,在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农村经济发展与秩序治理的双重功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既继承了新质生产力技术驱动、创新引领等一般共性,又契合农业农村生态产业特色,重构了新型农村生产关系,支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高质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前沿技术应用、塑造智慧型农民和政策精准供给,有效激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对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何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创业决策--基于CMES数据的实证分析
14
作者 曹慧 舒全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7,304,共16页
数字时代,通过提高数字素养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探究数字素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环境与社会三重价值综合实现的可持续创业决策作用,以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简称CM... 数字时代,通过提高数字素养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势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探究数字素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环境与社会三重价值综合实现的可持续创业决策作用,以中国小微企业调查(简称CMES)数据库数据为基础,通过OLS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以及Ordered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素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创业决策会产生显著的驱动作用,尤其是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亲环境行为的实施;且上述作用在不同经营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注册资本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存在一定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可持续创业 创业决策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其不平衡性——从农业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方面考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漆侠 《中州学刊》 1983年第1期102-110,101,共10页
宋代社会生产有了极为显著的发展,其中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全面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扩大了,不平衡性更加突出了。研究这个问题,对了解宋代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宋代社会生产有了极为显著的发展,其中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的全面发展,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更加扩大了,不平衡性更加突出了。研究这个问题,对了解宋代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个问题比较大,也比较复杂。我在《关于宋代人口的几个问题》、《宋代以川峡路为中心的庄园农奴制》等文中,曾就某个侧面叙述了一下。这篇文章打算从农业经营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方面加以考察,请同志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 精耕细作 两浙路 单位面积产量 不平衡性 《宋会要辑稿》 农业生产 食货 宋孝宗 集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现实性选择
16
作者 窦德才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42,共3页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现实性选择○窦德才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现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恶化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78—1984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达到7...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现实性选择○窦德才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现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恶化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78—1984年,农业生产年均增长达到7.4%,粮食产量增长33.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生产 经营方式 集约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具应用分析研究
17
作者 刘升 《河南农业》 2025年第8期85-87,共3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自动化以及专业化水平,其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立依托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机械,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加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现代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自动化以及专业化水平,其现代化生产体系的建立依托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业机械,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加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具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为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农机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机械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倪永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期43-45,共3页
新型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技术特征,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并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精准施肥设备和环保型机械,农业劳动效... 新型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技术特征,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了资源配置,并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应用无人驾驶拖拉机、精准施肥设备和环保型机械,农业劳动效率和作物产量显著提升,同时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得以降低。新型农业机械还在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和减少劳动力短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推广与应用仍面临成本高昂、技术复杂、适用性受限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优化推广模式与研发投入的对策,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持和实践参考,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机械 生产效率 精准化 技术创新 机械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经营方式的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征兵 魏正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54-58,共5页
通过界定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指出了它与另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农业经营形式的区别,并通过分析农业经营方式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进一步论述了农业经营方式的本质。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 农业经营形式 生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原阳县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靳绪双 张宝光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5期9-9,共1页
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2012年4月成立,注册资金1600万元,主产原阳大米,主打都市生态游。目前,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多hm2,托管土地1 333.33多hm2,入社农民500多户,带动周边罗李村、双楼王... 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2012年4月成立,注册资金1600万元,主产原阳大米,主打都市生态游。目前,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0多hm2,托管土地1 333.33多hm2,入社农民500多户,带动周边罗李村、双楼王村等20多个村2000多农户,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农民共同富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者。一、调方式,抓“生态”重“绿色”,确保粮食生产优质安全绿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原阳县是中国第一米“原阳大米”的故乡,原阳县太平镇是原阳大米的主产区,处于主产区的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补齐生态建设和质量安全短板,让原阳大米更优质、更安全。在振兴原阳稻米产业、保护“原阳大米”品牌道路上,原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从管理模式到生产模式再到服务模式,抓生态、重绿色,确保原阳大米更加优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发展 原阳县 生产经营方式 种植 质量安全 改革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