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程度中青年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蕊 秦静 +2 位作者 龚小羽 李卓明 刘丹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将患者分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生早期PDR组(E-PDR组)和纤维增生期DR组(F-PDR组),共纳入DR患者53例94眼,年龄(41.66±10.24)岁;其中,NPDR组17例31眼,E-PDR组18例33眼,F-PDR组18例3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内注射,注射部位统一为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每月1次,连续3次,第1次注射后1周常规行PR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监测以及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欧堡照相及OCT检查,分别记录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平均厚度(AMT),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患者年龄更小(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及E-PDR组相比,F-PDR组患眼的视力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CMT及A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但三组患眼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发生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均为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PDR患者而言,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是早期控制病情进展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伴有纤维增殖的PDR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治疗时发生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需要严密随访,必要时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视网膜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周爱意 陈凌 +1 位作者 周陈静 权彦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光 陈晓隆 +4 位作者 王爱媛 赵芳 施丰雪 翟文佳 王晶雪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2-965,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前后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的改变。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DR且符合PRP适应证的16例(16眼)患者纳入研究,并行PRP。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采用FFA对所有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进行记录,观察视网膜动脉4个分支主干出现显影的时间、完全充盈的时间,视网膜静脉4个分支主干全部出现层流的时间、完全充盈的时间,计算得出视网膜动脉、视网膜毛细血管、视网膜静脉、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不同时段的视网膜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 DR患者PRP治疗前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为(1.58±0.99)s,治疗后为(2.19±1.2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DR患者PRP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动脉、视网膜静脉、视网膜动静脉通过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RP是DR患者的最重要治疗方式,在PRP治疗后1~3个月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最为显著,较PRP治疗前有显著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 视网膜循环时间 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黄斑水肿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9
4
作者 冯希敏 张凤妍 +1 位作者 祁颖 邵敬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度NPDR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21眼),患者HbA1c≤6.5%;B组10例(19眼),患者HbA1c>6.5%~8.0%;C组10例(20眼)患者HbA1c>8.0%~9.0%;D组10例(19眼),患者HbA1c>9.0%。所有患者眼内先行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术后1周内接受常规532 nm氩绿激光PRP治疗。康柏西普的眼内注射频次为每月1次,共3次。所有患眼均行黄斑部OCT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AT)及黄斑部体积(CV)。应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4组患者间及不同时间CMT、CAT、CV的差异。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不同HbA1c水平和不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CMT、CAT、CV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4组患者CMT、CAT、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且随着术前HbA1c水平的增高,下降幅度减小;术后1周,D组患者CMT、CAT、CV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4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后重度NPDR患者DME的转归与患者术前HbA1c水平关系密切,HbA1c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好,HbA1c水平越高,术后DME的消退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激光 黄斑水肿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前后F-ERG和F-VEP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炼儿 郎林福 王德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14,共2页
DR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前后F-ERG和F-VEP的研究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电生理室眼科任炼儿,郎林福,王德法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thetirehonopthy刀R)已成为临床首选疗法,且以... DR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前后F-ERG和F-VEP的研究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电生理室眼科任炼儿,郎林福,王德法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thetirehonopthy刀R)已成为临床首选疗法,且以氢激光光凝为常用。笔者对11例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干眼——评《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
6
作者 冯艳霞 李小磊 +1 位作者 左建霞 李亚楠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2-I0002,共1页
《糖尿病相关眼部病变》由张新媛、肖新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26308。眼科临床上,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流手术,属于一种眼底激光治疗方式,对于降低视网膜的耗氧。
关键词 眼部病变 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眼部并发症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 眼科临床 眼底激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志玉 史爱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6-779,784,共5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4眼)单纯采用全视网膜...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44眼)单纯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观察组32例(46眼)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记录并计算治疗中的激光能量、光斑数和能量密度,对上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CVA均优于治疗前(均为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CVA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时BCVA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平均厚度和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的对比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中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黄斑区6 mm直径神经上皮总体容积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在激光能量、光斑数和能量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RP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利用较少的激光能量,可在较短时间内加快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退、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PRP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视网膜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沭岩 刘莎莎 +1 位作者 刘丽华 李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增殖性DR伴黄斑水肿的71例(85眼)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眼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和单纯光凝组(43眼仅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和眼压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患者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单纯光凝组治疗后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治疗后1、3、6个月联合治疗组患者BCVA优于单纯光凝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光凝治疗后1、3、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且各阶段联合治疗组患者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并改善视力,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 黄斑区格栅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激光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家佳 柯根杰 +1 位作者 顾永昊 王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收集PDR患者20例20眼,按照玻璃体手术前是否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为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收集PDR患者20例20眼,按照玻璃体手术前是否接受过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分为光凝组和非光凝组。收集术中剥离的视网膜前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34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单细胞新生血管密度。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和眼部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光凝组患者视网膜+++级新生血管8眼,光凝组患者为1眼,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非光凝组增生膜内可见较多散在的毛细血管型新生血管,多数由单个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管腔,部分区域可见较多出血;光凝组增生膜组织变薄,玻璃样变成分较多,新生毛细血管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均呈强阳性表达,光凝组400倍镜下观察,每个视野新生血管密度为(2.18±1.26)个,非光凝组为(10.00±6.1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4,P<0.05)。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可抑制PDR患者视网膜前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降低玻璃体手术治疗PDR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 视网膜增生膜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和黄斑光凝联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1
10
作者 于秀玲 徐丽 刘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 目的评价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单纯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筛选符合条件的DME患者(共60眼),随机分为3组:单纯注药组(开始时、4周、8周时注药),单纯激光组(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于注药1周行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每组各20眼。比较3组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注药后1、4、8、12周BCVA和CMT与术前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0.05)。单纯注药组在相应时间点BCVA和CMT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与单纯激光组8周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12周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单纯激光组术后4周BCVA和CMT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12周时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注药组治疗后与术前比较BCVA均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2周与8周时比较BCVA显著升高。单纯激光组术后4周内视力提高不明显,个别患者加重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但8周后与单纯注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同时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DME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视网膜 黄斑格栅样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nm激光光凝对兔视网膜组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慧丽 王春燕 +2 位作者 李小丹 余海 傅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4-828,共5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可达到传统577nm激光光凝的治疗作用且对视网膜组织损伤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敏感的靶细胞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和比较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nm激光光凝视网膜后成年中华...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可达到传统577nm激光光凝的治疗作用且对视网膜组织损伤小,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和敏感的靶细胞尚未完全阐明。目的探讨和比较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与577nm激光光凝视网膜后成年中华黑兔视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为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签法按照视网膜光凝条件不同将26只中华黑兔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577nm激光组(6只)和阈下微脉冲激光组(18只),其中阈下微脉冲激光组按照激光工作负载率的不同亚分为9%、12%和15%阂下微脉冲激光组,每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光凝后行彩色眼底照相及OCT检查,摘取兔眼球壁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兔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彩色眼底照相和OCT显示正常对照组兔眼视网膜组织结构清晰。9%阈下微脉冲激光组OCT扫描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稍模糊;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轻度水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稍模糊;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可见光凝斑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明显水肿,RPE层局限性隆起;各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彩色眼底照相均未见光凝斑。577nm激光组兔眼彩色眼底照相可见灰白色光凝斑,OCT扫描层面可见视网膜呈多灶性隆起,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模糊,伴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与正常对照组兔眼相比,9%和12%阈下微脉冲激光组兔眼脉络膜血管变形或出血,但视细胞形态结构、双极细胞层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层未见明显改变;15%阈下微脉冲激光组视细胞扁平状膜盘肿胀,双极细胞层和RGC层未见明显改变;577nm激光组兔眼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RGC层结构紊乱,RPE层变薄。结论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对脉络膜层和RPE层具有高度选择性,视网膜光凝后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损伤程度轻微,既可发挥治疗作用,又不损伤视网膜神经上皮;577nm激光视网膜光凝可对视网膜全层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眼色素上皮/手术 视网膜/病理 阈下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娣 张玲 +3 位作者 杨静 廖沁 黄舸 贾蒙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g·L^(-1)),待新生血...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10 g·L^(-1)),待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者10眼(58.82%),部分成功者7眼(41.18%)。末次随访时7眼(41.18%)矫正视力提高,8眼(47.06%)视力稳定,2眼(11.76%)视力降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手术及激光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 康柏西普 玻璃体内注射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7
13
作者 王琛 李东豪 闻毅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1-473,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 mg。1周后...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26例26眼,予以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0.5 mg。1周后,根据FFA结果,对于周边视网膜存在无灌注区的患者,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若黄斑水肿无明显减轻或复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225μm或CMT增厚>100μm],行重复注射;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有无眼部或全身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患眼BCVA为0.09±0.05,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分别为0.16±0.06、0.25±0.07、0.21±0.07、0.20±0.08,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9.392,t1个月=14.440,t2个月=9.295,t3个月=6.709,均为P<0.05);治疗前患眼CMT为(608.50±119.45)μm,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CMT分别为(364.35±84.33)μm、(279.12±79.73)μm、(308.00±77.90)μm、(326.77±91.78)μm。复查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周=11.124,t1个月=14.667,t2个月=14.176,t3个月=13.434,均为P<0.05);随访期间,26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局部及全身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术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5
14
作者 朱学春 李先锋 缪丁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DR患者100例(12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2眼)与对照组50例(64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诊的DR患者100例(12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2眼)与对照组50例(64眼),对照组给予单纯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激光光凝术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4.38%)要明显小于观察组(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7,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底病变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单纯激光光凝术相比,激光光凝手术联合中药治疗DR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手术 中药 血液流变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东贤 洪艳 王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血明目片。检测临床疗效、视力、RI、PI、黄斑区...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血明目片。检测临床疗效、视力、RI、PI、黄斑区微血管结构、SFCT、炎症因子(ICAM-1、MCP-1、IL-8、TNF-α、IL-6)、VEGF、miR-146a、sCD200、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miR-146a高于对照组(P<0.05),PI、RI、SFCT、炎症因子、VEGF、sCD200更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视力、黄斑区微血管结构、SFCT,下调血清MCP-1、IL-8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血明目片 视网膜激光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沭岩 苗林 +1 位作者 陈晗 刘莎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 目的:探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阐明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DME的优势。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者64例(64眼)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4眼行球后注射TA联合PRP治疗)和单纯光凝组(30眼仅行PRP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及眼压(IO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2组患者BCVA均获得提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光凝组患者视力提高更多(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2组患者CMT均降低(P<0.05)。治疗后各阶段联合治疗组CMT均值小于单纯光凝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和感染性眼内炎等眼部严重并发症。结论:PRP治疗DR并发黄斑水肿时联合球后注射TA可以促进水肿吸收并改善患者视力,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注射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35
17
作者 周林 李芳芳 冯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NVG疗效。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NVG患者进行抽样,选取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全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且视力、滤过泡及术后1周、1、3、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视网膜 新生血管性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露 刘世纯 +3 位作者 徐霁 李春华 吕莎 宋胜仿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多次光凝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择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患者55例55眼(均选右眼),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测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的内皮不同参数。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比... 目的探讨反复多次光凝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选择需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患者55例55眼(均选右眼),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测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的内皮不同参数。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LSD检验比较每个参数的变化。结果完成4次激光术后,六角形内皮细胞比例(HEX)在12点位及6点位均有明显改变[12点术前(65.09±18.60)%,术后(63.39±18.39)%,F=1.679;6点术前(64.86±18.48)%,术后(62.95±17.66)%,F=1.9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变异系数(CV)在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均有明显改变[角膜中央术前(26.24±3.99)%,术后(27.00±4.48)%,F=4.122;12点术前(26.19±4.09)%,术后(27.14±4.47)%,F=4.183;6点术前(26.17±4.34)%,术后(27.38±4.18)%,F=4.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细胞面积(AVE)在角膜中央、12点位及6点位均有明显改变[角膜中央术前(387.81±49.92)μm2,术后(404.48±50.59)μm2,F=5.136;12点术前(385.71±46.91)μm2,术后(408.38±53.70)μm2;F=5.566;6点术前(388.85±46.02)μm2,术后(406.04±50.71)μm2;F=6.8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内皮密度(CD)在4次激光术后各位点均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反复多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角膜内皮在短期内有改变,尤其平均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较明显,其改变和激光能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视网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角膜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辅助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鲁丹 王康 +3 位作者 王艳玲 林鹏耀 李茜 李明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9-442,共4页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光凝前行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眼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双眼患有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生型糖尿... 目的评价全视网膜光凝前行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眼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筛选于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双眼患有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严重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4例(48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行全视网膜光凝,试验组在行全视网膜光凝前1周先行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20mg。6个月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视网膜厚度以及眼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较,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有所降低,而试验组有所提高,两组治疗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视网膜厚度相比较,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了32.8μm,试验组降低了9.7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对照组旁中心凹厚度增加了23.2μm,试验组降低了5.1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照组中心凹周边厚度增加了18.3μm,试验组增加了0.5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随访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眼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全视网膜光凝前行后Tenon囊下注射20mg曲安奈德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预防由视网膜激光引起的视力下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Tenon囊 曲安奈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20
作者 熊毅彤 叶纹 孙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10-212,共3页
目的评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正确认识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随访我院被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并经治疗的患者64例65眼,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行激光光凝治疗与未行激光光凝治疗2组间的视力预后、眼... 目的评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正确认识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方法随访我院被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并经治疗的患者64例65眼,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行激光光凝治疗与未行激光光凝治疗2组间的视力预后、眼底改变、Goldman视野改变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532倍频激光治疗组46例47眼,末次随访视力提高5眼,视力无明显变化29眼,视力下降13眼;非激光治疗组18例18眼,末次随访视力提高2眼,视力无明显变化9眼,视力下降7眼;2组视力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1,P=0.657>0.05)。2组间视野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9,P=0.463>0.05)。激光治疗组治疗有效(无新生血管产生或新生血管减少或消退)42眼,非激光治疗组有效7眼,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347,P=0.0003<0.01)。而激光光凝对于黄斑部并发症无明显远期效果,2组间末次随访黄斑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432>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不能明确提高中心视力及改善视野,对黄斑部并发症亦无明显远期效果,但能促进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对治疗和预防新生血管有明显疗效,对于防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预防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激光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