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蔬菜田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使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俞艳 王连华 +4 位作者 黄俭 罗杰 赵娟 葛立傲 张芝雯 《上海蔬菜》 2020年第2期47-48,82,共3页
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是一种在害虫诱捕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其使用便捷、价格合理、杀虫效果更好。为探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害虫的效果,作者分别在番茄大棚、青菜大棚以及露地西兰花田开展了诱虫效果试验。试验结... 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是一种在害虫诱捕器的基础上改进的新型绿色防控产品,其使用便捷、价格合理、杀虫效果更好。为探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害虫的效果,作者分别在番茄大棚、青菜大棚以及露地西兰花田开展了诱虫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诱杀斜纹夜蛾、小菜蛾的效果优于其他传统绿色防控措施,但其诱杀烟粉虱的效果不理想。蔬菜生产中建议将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与黏有信息素的黄板搭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 有机蔬菜 绿色防控技术 诱虫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性信息素配备新型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司兆胜 宫香余 +1 位作者 翟宏伟 ZHAO Yunfeng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对新型飞蛾干式诱捕器诱捕效率进行了测试,从6月20日至9月20日,共调查13次,累计诱蛾量8 605头,平均每台诱捕器诱蛾344头。性诱剂处理区、施药区和不施药区虫伤株率分别为为1.77%、1.19%和81.90%,枯鞘率分别为1.11%、0.65%和14.68%,白穗... 对新型飞蛾干式诱捕器诱捕效率进行了测试,从6月20日至9月20日,共调查13次,累计诱蛾量8 605头,平均每台诱捕器诱蛾344头。性诱剂处理区、施药区和不施药区虫伤株率分别为为1.77%、1.19%和81.90%,枯鞘率分别为1.11%、0.65%和14.68%,白穗率分别为1.87%、0.35%和38.83%。性诱剂防治效果95.18%,比药剂防效低3.92个百分点。就本试验结果来看,新型诱捕器操作简便,易于维护,使性信息素大面积诱杀二化螟的可行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二化螟 信息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T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与常规性 诱捕器对二化螟诱捕效果对比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俊文 张万民 +5 位作者 张选文 徐明旺 屈丽莉 张丹 郭进有 王琳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1期131-133,共3页
通过两款PLT(Pheromone Light Trap)信息素光源诱捕器(A型和B型)分别设计3个处理(诱捕器间隔25 m、36 m和45 m)与常规新型蛾类诱捕器比较二化螟的诱捕量。结果显示,湖南长沙试验,诱捕二化螟较理想的诱捕器为PLT-A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且其... 通过两款PLT(Pheromone Light Trap)信息素光源诱捕器(A型和B型)分别设计3个处理(诱捕器间隔25 m、36 m和45 m)与常规新型蛾类诱捕器比较二化螟的诱捕量。结果显示,湖南长沙试验,诱捕二化螟较理想的诱捕器为PLT-A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且其不同处理均与新型蛾类诱捕器诱捕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辽宁盘锦和铁岭试验,诱捕二化螟较理想的诱捕器为PLT-B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且其不同处理均与新型蛾类诱捕器诱捕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LT(A型或B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在田间应用中,建议南方地区间隔25 m,即每亩放置一套,北方地区间隔36 m,即每2亩放置一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PLT信息光源诱捕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盛承发 苏建伟 +2 位作者 王红托 范伟民 宣维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1-274,共4页
1995年在山东和安徽棉区 4个地点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4地点笼罩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蛾量的 2 8、 3 5、 2 5和 2 0倍 ,平均 2 7倍。两种诱捕器诱蛾量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 1995年在山东和安徽棉区 4个地点比较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4地点笼罩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蛾量的 2 8、 3 5、 2 5和 2 0倍 ,平均 2 7倍。两种诱捕器诱蛾量倍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2 2 9%、 31 5 %、 5 0 7%和 5 1 2 %。可见笼罩诱捕器比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虫具有更高的诱捕效率。考虑到笼罩诱捕器高效、稳定及简便 ,建议在我国尽快用其取代水盆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诱捕 棉铃虫 雄蛾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和诱捕器组合的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左文 巩中军 +3 位作者 祝增荣 杜永均 陈灿 程家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1,237,共5页
本研究比较了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的橡皮塞诱芯、毛细管诱芯与水盘、筒型诱捕器几种诱捕装置在田间实际的诱蛾效果,结果表明,传统的诱捕装置(即橡皮塞诱芯+水盘诱捕器)比新型筒型诱捕装置(即毛细管诱芯+筒型诱捕器)具有更好的诱捕效果,... 本研究比较了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的橡皮塞诱芯、毛细管诱芯与水盘、筒型诱捕器几种诱捕装置在田间实际的诱蛾效果,结果表明,传统的诱捕装置(即橡皮塞诱芯+水盘诱捕器)比新型筒型诱捕装置(即毛细管诱芯+筒型诱捕器)具有更好的诱捕效果,二者之间呈显著差异;在诱捕一代和二代二化螟成虫过程中,不同类型诱捕器诱蛾效果差异显著,而诱芯类型对诱捕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提出需要详细观察二化螟雄蛾的趋化性、进入诱捕器的行为,以改进诱捕器,提高诱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信息 诱芯 诱捕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诱捕棉铃虫雄蛾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盛承发 王红托 +2 位作者 苏建伟 范伟民 宣维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1997年在南疆棉区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的诱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伽师县 2乡和铁日木乡两地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捕器的 18 6倍和 11 9倍。经统计分析 ,诱蛾量随季节推移有下降趋势。根据笼罩诱蛾... 1997年在南疆棉区研究了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对棉铃虫的诱捕效率。试验结果表明 ,伽师县 2乡和铁日木乡两地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分别是水盆诱捕器的 18 6倍和 11 9倍。经统计分析 ,诱蛾量随季节推移有下降趋势。根据笼罩诱蛾效果及其相对稳定性 ,作者希望在我国尽快用笼罩诱捕器取代水盆诱捕器进行棉铃虫成虫的标准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性信息 笼罩诱捕 水盆诱捕 棉铃虫雄蛾 诱捕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槐小卷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96,共4页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 ;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 2 5 0 .0cm2 和 16 6 .7cm2 的诱捕效果 ;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 ,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小卷蛾 信息 诱捕 诱捕效果 雄蛾 槐树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新型信息素诱捕器对桃蛀螟的诱杀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岳瑾 杨建国 +5 位作者 董杰 王泽民 王品舒 张金良 乔岩 袁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23期65-66,共2页
为了解2种新型信息素诱捕器对桃蛀螟的防治效果,为其在田间应用奠定基础,该实验选取2种新型信息素诱捕器(船型和筒形),每种诱捕器设置5个重复,通过直接计数法统计所诱捕到的桃蛀螟,评判其桃蛀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2种新型诱捕器... 为了解2种新型信息素诱捕器对桃蛀螟的防治效果,为其在田间应用奠定基础,该实验选取2种新型信息素诱捕器(船型和筒形),每种诱捕器设置5个重复,通过直接计数法统计所诱捕到的桃蛀螟,评判其桃蛀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上述2种新型诱捕器还需作进一步的改进,才能广泛应用于桃蛀螟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诱捕 桃蛀螟 防治效果 田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设计和诱捕试验
9
作者 伍佩珩 刘彦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2期99-101,共3页
白杨透翅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成虫性成熟后,雌蛾释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蛾来交尾。因此有可能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来防治该种害虫,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是高效力的,200μg的剂量有效范围可达1万平方米,在长达半年内都能招引雄蛾。现在我国已... 白杨透翅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成虫性成熟后,雌蛾释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蛾来交尾。因此有可能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来防治该种害虫,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是高效力的,200μg的剂量有效范围可达1万平方米,在长达半年内都能招引雄蛾。现在我国已能用人工方法合成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每个诱捕器只花几角钱。所以,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成虫和监察虫情都是最方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 透翅蛾 信息 诱捕 设计 诱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发生监测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国庆 罗礼智 丛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甜菜夜蛾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表明,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式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通过SAS统计分析,干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水盆性信息素诱捕器和频振杀虫灯的平均诱虫量变化趋... 通过甜菜夜蛾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表明,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式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通过SAS统计分析,干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水盆性信息素诱捕器和频振杀虫灯的平均诱虫量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50 36,r2=0.934 55,r3=0.853 20。但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蛾量高于频振杀虫灯,干式诱捕器与频振灯诱蛾量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测报学 甜菜夜蛾 种群监测 信息诱捕 频振杀虫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应用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国发 周淑芷 +3 位作者 张真 王洪斌 姚晓福 王孔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6-17,共2页
靖远松叶蜂对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 ,反应时间从早晨 9:0 0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 16 :0 0结束 ,反应高峰为 11:0 0~ 14 :0 0 ,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 ;对其成虫发生期的监测显示 ,不同年份和海拔高度的成... 靖远松叶蜂对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 ,反应时间从早晨 9:0 0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 16 :0 0结束 ,反应高峰为 11:0 0~ 14 :0 0 ,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 ;对其成虫发生期的监测显示 ,不同年份和海拔高度的成虫发生期不同 ,成虫一般的羽化开始时间为 5月 31日左右 ,高峰期为 5月 17日左右 ,羽化末期为 7月 2 8日 (低海拔林分 )和 8月 2 6日 (高海拔林分 ) ,成虫持续期为 5 9d(低海拔林分 )和 89d(高海拔林分 )左右 ;对分布区域的检测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远松叶蜂 信息 诱捕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金利 崔丽贤 +6 位作者 程晓燕 乐文全 张朝红 张海娥 徐金涛 高丽娟 冉辛拓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信息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奇 田本志 +2 位作者 许国庆 吕成军 谢春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 ^K式及仿制圆筒式诱捕器 ,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 (Z ,E) 9,12 tetradecadie nylacetate (简称TDA)为引诱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影响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 采用自行设计 ^K式及仿制圆筒式诱捕器 ,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 (Z ,E) 9,12 tetradecadie nylacetate (简称TDA)为引诱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影响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日平均温度在 18 5~ 2 6 2℃ ,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散发日数 9~ 37天 ,温度 (X1)、TDA散发日数 (X2 )、当日释放蛾 (雄 )量(X3)、累计 2日释放蛾量 (X4 )、累计 3日释放蛾量 (X5)等 5个因素与每日诱捕蛾量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对 5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筛选 ,得出线性回归方程 :Y =- 2 7 31+1 37X1+0 2 8X3,回归系数R ( 0 90 ) >R0 0 1(n - 2 ,0 6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日平均温度 (X1)、当日释放蛾量 (X3)与诱蛾量 (Y)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人工合成性信息 影响因 诱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明叶 邰宝成 +4 位作者 曹杨宇 刘杰 张斌 刘洋 周国娜 《河北林果研究》 2014年第3期314-319,共6页
主要从诱捕器的类型及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两方面论述了性信息素诱捕器在梨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北方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准确、高效、经济、简便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信息 诱捕 监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诱捕器设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国发 刘随存 +2 位作者 霍履远 周维民 高淑芹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46-49,共4页
:1997年 6月和 2 0 0 0年 7月 ,在山西省沁源县进行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诱捕器设置试验。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供试剂量中 ,4 0 0 0 μg的对 -十三碳醇丙酸酯为靖远松叶蜂的最佳诱捕剂量 ;Lund -l型和圆筒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 ,Lund -l... :1997年 6月和 2 0 0 0年 7月 ,在山西省沁源县进行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诱捕器设置试验。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供试剂量中 ,4 0 0 0 μg的对 -十三碳醇丙酸酯为靖远松叶蜂的最佳诱捕剂量 ;Lund -l型和圆筒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 ,Lund -l型的诱虫效果明显好于圆筒型的 ,其诱捕量是圆筒型的 3~ 4倍 ;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有一定影响 ,树冠中层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 ,上层次之 ,下层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远松叶蜂 信息 诱捕 设置技术 油松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丹 李艳辉 +5 位作者 黄欣阳 冮爽 张万民 孟威 王浩杰 杜永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0-769,共10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可对番茄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性诱监测或群集诱杀是测报和防控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提取、鉴定和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四川西昌、内蒙赤峰和辽宁沈阳番茄潜叶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配比,结合田间诱捕比...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可对番茄生长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性诱监测或群集诱杀是测报和防控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提取、鉴定和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四川西昌、内蒙赤峰和辽宁沈阳番茄潜叶蛾的性信息素组分及其配比,结合田间诱捕比较试验,分析了与性诱相关的主要因子对诱蛾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四个地点的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组成没有显著差异,均由反3顺8顺11-十四碳三烯乙酸酯(E3,Z8,Z11-14:Ac)和反3顺8-十四碳二烯乙酸酯(E3,Z8-14:Ac)组成,其比例在100:2~100:12。田间诱捕比较试验表明,E3,Z8-14:Ac没有显著提高E3,Z8,Z11-14:Ac的引诱活性。性信息素化合物E3,Z8,Z11-14:Ac的纯度和剂量与诱蛾量密切相关,93%纯度的诱蛾量是82%纯度的2.48倍,以聚乙烯毛细管的灌液结构为基质的最佳性信息素剂量是900~1200μg。翅膀型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量是三角形粘胶诱捕器的2倍,最佳的诱捕器是搭配绿色盖板的翅膀型粘胶诱捕器,而盖板与粘胶板间的距离以6~9 cm最为理想。最佳的诱捕器设置高度是在泥土上(0 cm),随着诱捕器设置高度的提升,诱蛾量下降,诱捕器高于120 cm时,未诱捕到雄蛾。诱捕器在番茄大棚中的出口处和远离出口处位置对诱蛾量没有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性信息素应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田间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信息 剂量 诱捕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浪 彭慧 +1 位作者 金鑫 张道乐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茶尺蠖是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能有效降低茶尺蠖幼虫虫口密度。6月19日、7月25日、8月21日、9月26日调... 茶尺蠖是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本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不伤害天敌,不存在农残问题,能有效降低茶尺蠖幼虫虫口密度。6月19日、7月25日、8月21日、9月26日调查,诱捕区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2.74%、49.17%、43.86%、51.30%。通过多年诱杀,可实现茶尺蠖持续有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信息诱捕 诱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烟田棉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广伟 王新伟 +2 位作者 王秀芳 周显升 李明 《华东昆虫学报》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比较了笼罩、水盆、盘式粘胶诱捕器对烟田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3种诱捕器的诱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最大,显著高于另外两种诱捕器,且诱捕效果比较稳定。水盆、盘式粘胶诱捕器诱蛾量差异不显著。笼罩... 比较了笼罩、水盆、盘式粘胶诱捕器对烟田棉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3种诱捕器的诱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笼罩诱捕器的诱蛾量最大,显著高于另外两种诱捕器,且诱捕效果比较稳定。水盆、盘式粘胶诱捕器诱蛾量差异不显著。笼罩诱捕器更适用于烟田棉铃虫成虫的防治及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信息 棉铃虫 笼罩诱捕 水盆诱捕 盘式粘胶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器的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国发 王艳军 +6 位作者 巴达玛 刘广田 周孝明 白永安 牛景富 韩静波 牛月英 《辽宁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5-17,60,共4页
重齿小蠹对人工合成聚集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7:00~21:00,反应高峰在14:00-19:00,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利用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素对重齿小蠹成虫发生期监测表明,成虫扬飞的开始时间为5月20日左右,扬飞高峰期为... 重齿小蠹对人工合成聚集信息素的昼夜反应节律发生在白天7:00~21:00,反应高峰在14:00-19:00,反应模式为"单峰式—白天型";利用人工合成的聚集信息素对重齿小蠹成虫发生期监测表明,成虫扬飞的开始时间为5月20日左右,扬飞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上旬,扬飞末期为8月26日,成虫扬飞的持续期为98 d。2007-2009年大量诱杀防治的试验前、后重齿小蠹致死木平均分别为3.39株/hm2和0.76株/hm2,致死木减少了77.58%,而对照区试验前、后致死木平均分别为15.89株/hm2和18.11株/hm2,致死木增加了13.97%,3 a大量诱杀试验的防治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齿小蠹 聚集信息 诱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双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对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比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有着更高的诱蛾效率,但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的诱蛾高峰在7月13—25... 对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比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有着更高的诱蛾效率,但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的诱蛾高峰在7月13—25日之间,而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高峰在7月20日—8月3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信息 粘胶诱捕 频振式杀虫灯 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