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有机蔬菜田新型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使用技术研究 |
俞艳
王连华
黄俭
罗杰
赵娟
葛立傲
张芝雯
|
《上海蔬菜》
|
2020 |
6
|
|
2
|
昆虫性信息素配备新型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 |
司兆胜
宫香余
翟宏伟
ZHAO Yunfeng
|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3
|
PLT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与常规性 诱捕器对二化螟诱捕效果对比 |
王俊文
张万民
张选文
徐明旺
屈丽莉
张丹
郭进有
王琳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2 |
2
|
|
4
|
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棉铃虫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 |
盛承发
苏建伟
王红托
范伟民
宣维健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5
|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和诱捕器组合的田间诱蛾效果比较 |
左文
巩中军
祝增荣
杜永均
陈灿
程家安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2
|
|
6
|
性信息素笼罩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诱捕棉铃虫雄蛾效果比较 |
盛承发
王红托
苏建伟
范伟民
宣维健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0
|
|
7
|
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槐小卷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8
|
2种新型信息素诱捕器对桃蛀螟的诱杀效果研究 |
岳瑾
杨建国
董杰
王泽民
王品舒
张金良
乔岩
袁志强
|
《安徽农学通报》
|
2017 |
1
|
|
9
|
新型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设计和诱捕试验 |
伍佩珩
刘彦平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
1988 |
0 |
|
10
|
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发生监测作用的比较 |
许国庆
罗礼智
丛斌
|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1
|
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诱捕器的应用技术 |
陈国发
周淑芷
张真
王洪斌
姚晓福
王孔海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2
|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评价 |
刘金利
崔丽贤
程晓燕
乐文全
张朝红
张海娥
徐金涛
高丽娟
冉辛拓
|
《山西农业科学》
|
2014 |
5
|
|
13
|
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 |
赵奇
田本志
许国庆
吕成军
谢春友
|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14
|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研究进展 |
陈明叶
邰宝成
曹杨宇
刘杰
张斌
刘洋
周国娜
|
《河北林果研究》
|
2014 |
4
|
|
15
|
靖远松叶蜂性信息素诱捕器设置技术研究 |
陈国发
刘随存
霍履远
周维民
高淑芹
|
《山西农业科学》
|
2001 |
2
|
|
16
|
影响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因子分析 |
张丹
李艳辉
黄欣阳
冮爽
张万民
孟威
王浩杰
杜永均
|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7
|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效果研究 |
刘浪
彭慧
金鑫
张道乐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7 |
4
|
|
18
|
三种性信息素诱捕器对烟田棉铃虫的诱捕效果比较 |
任广伟
王新伟
王秀芳
周显升
李明
|
《华东昆虫学报》
|
2009 |
1
|
|
19
|
重齿小蠹聚集信息素诱捕器的应用技术研究 |
陈国发
王艳军
巴达玛
刘广田
周孝明
白永安
牛景富
韩静波
牛月英
|
《辽宁林业科技》
|
2011 |
4
|
|
20
|
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的比较 |
刘双禄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