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Ⅵ)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ⅱ)——新型乳状液的稳定机制和智能化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1 位作者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4-782,789,共10页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纳米颗粒和油滴都存在一个临界Zeta电位,高于这一Zeta电位,才能确保乳状液的稳定。对纳米颗粒而言,这一临界Zeta电位约为±18 mV,而油滴的临界Zeta电位尚待确定。使用CO2/N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DDMA与纳米氧化铝颗粒组合,可以获得开关性新型乳状液。向乳状液中通入N2,使DDMA转变为中性的烷基脒,即能解除其表面活性和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向体系中通入CO2使DDMA转变为阳离子,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获得稳定的新型乳状液。对用常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构建的新型乳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体系中已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对,即可消除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再加入微量原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得到稳定的新型乳状液。由此得到刺激-响应性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介绍有关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临界Zeta电位
开关性
刺激-响应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1 位作者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1-720,共10页
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
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亦可协同稳定O/W型乳状液,其特点是所需颗粒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极低,分别可低至0.001%和0.001cmc,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控制液滴大小,而纳米颗粒并不吸附于油/水界面,而是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相关的稳定机理难以用经典的DLVO理论、位阻稳定理论以及Pickering稳定理论来解释。为此将这种由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纳米颗粒协同稳定的O/W型乳状液称为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简单介绍这种新型乳状液的制备、表征、普适性以及初步探索的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相同电荷
纳米AL2O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Ⅵ)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ⅱ)——新型乳状液的稳定机制和智能化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蒋建中
崔正刚
机构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合成与生物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微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4-782,78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72064,21573096,2147308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USRP21937)
文摘
超低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带相同电荷的纳米颗粒能够协同稳定一种新型O/W型乳状液,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使油滴表面带电,而纳米颗粒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增加了油滴间的距离,进而显著降低了油滴间的范德华引力作用。纳米颗粒和油滴都存在一个临界Zeta电位,高于这一Zeta电位,才能确保乳状液的稳定。对纳米颗粒而言,这一临界Zeta电位约为±18 mV,而油滴的临界Zeta电位尚待确定。使用CO2/N2开关型表面活性剂DDMA与纳米氧化铝颗粒组合,可以获得开关性新型乳状液。向乳状液中通入N2,使DDMA转变为中性的烷基脒,即能解除其表面活性和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向体系中通入CO2使DDMA转变为阳离子,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获得稳定的新型乳状液。对用常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构建的新型乳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体系中已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对,即可消除油滴的Zeta电位,导致乳状液破乳,而再加入微量原有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油滴的Zeta电位恢复,又能得到稳定的新型乳状液。由此得到刺激-响应性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介绍有关最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临界Zeta电位
开关性
刺激-响应性
协同效应
Keywords
novel emulsion
critical Zeta potential
switchable
stimuli-responsive
synergistic effect
分类号
TQ42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婉晴
许茂东
蒋建中
崔正刚
机构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合成与生物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1-72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72064,21573096,21473080)
文摘
利用无机纳米颗粒在水介质中带电以及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颗粒的可逆原位疏水化作用,可以构建具有多种触发机制的Pickering乳状液和Pickering泡沫等智能分散体系。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亦可协同稳定O/W型乳状液,其特点是所需颗粒和表面活性剂浓度极低,分别可低至0.001%和0.001cmc,其中微量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油/水界面控制液滴大小,而纳米颗粒并不吸附于油/水界面,而是分布于连续相水膜中,相关的稳定机理难以用经典的DLVO理论、位阻稳定理论以及Pickering稳定理论来解释。为此将这种由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无机纳米颗粒协同稳定的O/W型乳状液称为新型乳状液。本讲座将简单介绍这种新型乳状液的制备、表征、普适性以及初步探索的稳定机制。
关键词
新型乳状液
相同电荷
纳米AL2O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Keywords
novel emulsion
same charge
alumina nanoparticle
cationic surfactant
synergistic effect
分类号
TQ42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Ⅵ)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ⅱ)——新型乳状液的稳定机制和智能化
张婉晴
许茂东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与智能体系的构建(Ⅴ)相同电荷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相互作用(i)——超低浓度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构建新型乳状液及其稳定机制
张婉晴
许茂东
蒋建中
崔正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