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举国体制与国家创新体系:内在逻辑、主要挑战与战略选择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共7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对于科技及经济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新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契合大科学时代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对于科技及经济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依托。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新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契合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高效互动,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体制保障。当前,由于国际科技合作受阻,且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组织协同程度与资源配置效率均有待提升,制约着国家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此,应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多元主体协同高效创新,同时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
2
作者 吴鹏 吴刚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29,共10页
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实质性建设刚刚起步,统筹机制、治理体系、评估机制、创新生态还不完善。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结合欧美国家实验室成功建设经验,从政府、主体、评估、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出建设建议:强... 新型举国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实质性建设刚刚起步,统筹机制、治理体系、评估机制、创新生态还不完善。文章通过回顾我国国家实验室发展历程与建设成效,结合欧美国家实验室成功建设经验,从政府、主体、评估、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出建设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坚持分类建设和多元投入,建立权威高效的决策指挥和协调执行系统;优化治理模式,通过立法明确举办者、管理者的权利义务,赋予实验室充分自主权;完善评估机制,建立基于战略管理和大数据的评估监测系统;深化辐射带动,打造跨界科技创新联合体和高效科技创新生态,构筑国家实验室发展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实验室 战略科技力量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农业金融化改革——习近平经济思想对耐心资本引导的范式突破
3
作者 万立明 李佳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79,共8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系统剖析农业金融化进程中资本短期化倾向与农业战略周期断裂的结构性矛盾。研究发现:新自由主义范式下资本时间权力的异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农业投资周期普遍短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所需战略周期,形成“战...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系统剖析农业金融化进程中资本短期化倾向与农业战略周期断裂的结构性矛盾。研究发现:新自由主义范式下资本时间权力的异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农业投资周期普遍短于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所需战略周期,形成“战略周期悖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时间辩证法,通过新型举国体制构建“政治规训-伦理重构-技术治理”的三重赋能机制:在政治维度建立战略周期与资本周转的制度性锚定,在价值维度实现社会主义劳动伦理对金融化逻辑的嵌入转化,在技术维度创新数字信用与生态核算的资本估值模型。这种制度创新突破新自由主义“时间商品化”陷阱,使农业资本运动呈现“战略耐心制度化、资本运行伦理化、治理工具精准化”的中国特色,推动全球农业投资从资本霸权向战略耐心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耐心资本 农业 习近平经济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环境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4
作者 杨旭 赵远跃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7,共13页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 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党和政府提出实施“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宏大设想。“绿色新型举国体制”是对环境治理国家主义的形象描述,强调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主要承接并传导来自不同方面的环保压力。在新的历史时期,“绿色新型举国体制”巧妙借助“群众路线”“中央环保督察”与“达标锦标赛”,以其“润物无声”的感染性和“雁过留痕”的深刻性彰显了集体主义的强大合力。伴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压力叠加的关键时期,环保任务的政治属性、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执政党的生态领导力则为“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的规范化行动提供延绵不绝的合法性依据与契约性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表明,“政治系统对行政系统的纠偏”“任务型制度对规范性制度的调适”以及“集体主义文化对个人主义思潮的修正”有助于“绿色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时间—任务”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新型举国体制 集体主义 党的生态领导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保障国家科技安全的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斌 王红兵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国家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技术基础,以何种体制保障国家科技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状态与能力的关键。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把握国家科技安全的系统性障碍与现实难题,阐明新型举国体制在克服障碍破解难题方面的制度优势... 国家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技术基础,以何种体制保障国家科技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状态与能力的关键。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把握国家科技安全的系统性障碍与现实难题,阐明新型举国体制在克服障碍破解难题方面的制度优势。遵循“内涵界定-理论契合-现实需要-系统障碍-方法原则—优化重点”的思路,根据国家科技安全内涵的界定,运用系统观念分析新型举国体制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契合性,从变局时代的斗争博弈、科技赶超的集中可能、“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来思考新型举国体制保障国家安全的现实依据。总结国家科技安全在关键技术、薄弱环节、产业空间、规则话语、自强决心方面的系统性障碍和难题。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提出新型举国体制保障国家科技安全的方法论原则,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体制、产业链中间品平替、供应链保障、规则话语引领、创新意志强化和思想束缚突破等方面阐述新型举国体制在维护和塑造国家科技安全中的优化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科技安全 优化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与应用——源于重大科技工程与新型举国体制的碰撞与实践
6
作者 李海生 王丽婧 +2 位作者 薛婕 张文杰 邹天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7-1096,共10页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双融合新态势,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服务解决区域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研究着眼新时...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双融合新态势,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服务解决区域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研究着眼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辨析了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概念与时代内涵;立足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巨系统特点,系统阐述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工程管理5大基本特征、重大科研活动管理5大壁垒等难点问题;在传统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构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形成“1+X”DSE体系架构及组织方法等理论。京津冀区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相关案例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1+X”组织模式,实现了“大兵团协同作战式”科技攻关,打破了重大科研活动中以往存在的组织、区域、信息、技术和学科壁垒,实现了科技协同创新,促使形成科研紧密嵌入式的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重大科技工程 生态环境 “1+X”模式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机理与路径
7
作者 郭跃文 李源 +1 位作者 陈志明 刘城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共15页
以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后发国家克服市场失灵、系统失灵与制度失灵,从技术追赶迈向技术超越的必由之路。基于切克兰德系统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文章将国家创新体系解构为战略体系、过程体系与能力体系,并以此作为理... 以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后发国家克服市场失灵、系统失灵与制度失灵,从技术追赶迈向技术超越的必由之路。基于切克兰德系统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文章将国家创新体系解构为战略体系、过程体系与能力体系,并以此作为理论分析框架。以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本质上是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优化,其中,战略体系功能是以“四个面向”为主攻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体系功能是处理好“三类关系”、建设“平衡式”治理系统;能力体系功能是推动形成“三类能力”,塑造国家竞争新优势。在此过程中,需注重健全制度供需适配机制、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机制、多元主体融合机制,克服“三重失灵”困境,进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十五五”时期,中国要进一步探索以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实践创新,坚持系统思维,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形成“使命牵引—数智赋能—体系协同—开放竞合”的优选路径,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赶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优化:理论拓展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石勇 刘煜淳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历史节点,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往的要素资源配置模式及路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历史节点,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往的要素资源配置模式及路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阶段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要素,以深度学习、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又进一步促进了创新要素间的耦合,以及价值创造的多元化。新型举国体制下如何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互补协同效应,促进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已成为现实的管理挑战。明确和丰富数字和智能时代科技创新要素的内涵与外延,整合创新生态系统、融通创新和创新驱动的创业等管理学理论,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要素配置优化的理论基础,提出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要素 配置机制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理论逻辑、典型模式与政府作为
9
作者 卞元超 白俊红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60,共11页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责任社会主体”的框架开展多元协同创新,助力实现长期技术优势和产业领...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型举国体制下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正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导向,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责任社会主体”的框架开展多元协同创新,助力实现长期技术优势和产业领先地位。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阐释在新型举国体制中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国家主导的资源配置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高效衔接的理论逻辑,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新型举国体制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表现为自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有效衔接,科技成果与市场应用的高效转化,以及技术、人才、信息与资金的相互渗透,即创新范式、价值实现与资源整合的统一。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要充分展现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政府作为,既要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变革,也要构建完善的协同创新生态与资源配置平台,更要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升制度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产业创新 科技创新 深度融合 政府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助力竞技体育: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的互动逻辑与共进方略
10
作者 夏静 李赞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6,共7页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中国的特色出场,驱动着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协同助力竞技体育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以及行动逻辑...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中国的特色出场,驱动着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协同助力竞技体育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以及行动逻辑进行解析,继而提出共进方略。研究认为:在竞技体育场域中,新质生产力是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动力引擎,新型举国体制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力保障,确保选材精细化与培养周期化、训练科学化与备战组织化、参赛程序化与办赛一体化。同时,在生产力革新的背景下,竞技体育易出现科技异化、效率陷阱、过度供给问题。需在新型举国体制保障下,实现高科技与政府有序主导、高效能与优化资源配置、高质量与满足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此,需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保障的“双轮驱动”,应对竞技体育异化风险;实现因地制宜与协同联动的兼收并蓄,防范竞技体育效率陷阱;促进攀登顶峰与普惠于民的良性循环,缓解竞技体育供需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竞技体育 高质量发展 协同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11
作者 董晓娟 曾立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共12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组织模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当前,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必须着眼实现...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新型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要组织模式,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当前,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必须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统一,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探寻新型举国体制赋能的机理与路径。新型举国体制的核心是“党的全面领导—创新主体协同—市场和政府结合”三位一体,关键是“前沿科技突破—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者并重,重点是突破“核心技术创新的主体协作有待增强、要素高效配置的政企关系亟需理顺、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措施亟待完善”等现实障碍,以创新主体密切协同打造科技引擎,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夯实要素支撑,以积极有效的规划政策建强产业载体,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 要素高效配置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内涵表征、逻辑理据与独特优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荣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全国之力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制度性安排。新型举国体制与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互动。二者在提出背景、目标设定、运行机理等方面展现出深层次的关联性,在核心... 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举全国之力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制度性安排。新型举国体制与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互动。二者在提出背景、目标设定、运行机理等方面展现出深层次的关联性,在核心要素、本质特征、资源配置等方面表现出一致性特征,为新型举国体制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实践空间。新型举国体制赋能新质生产力,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逻辑起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分工协作理论和生产力理论,并在中国共产党以举国之力发展生产力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政治制度优势、资源整合优势、协同创新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分工协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观的理论审视与实践路向
13
作者 张瑞林 樊正洋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6,共9页
竞技观是大众对竞技体育中实践活动认知的结果,是关于竞技体育各要素及其关系的信念、主张或行动纲领。在竞技体育迈向“新型举国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窗口期,亟需对竞技观进行“前瞻性”与“变革性”厘定与调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 竞技观是大众对竞技体育中实践活动认知的结果,是关于竞技体育各要素及其关系的信念、主张或行动纲领。在竞技体育迈向“新型举国体制”改革进程的重要窗口期,亟需对竞技观进行“前瞻性”与“变革性”厘定与调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新型举国体制下竞技观的内涵、偏差、转向及影响。内涵:本质观是基础性表达,金牌观是符号性表达,人才观是主体性表达,效益观是经济性表达。偏差:竞技优先下的观念守成滞后;金牌定式下的价值认知偏颇;单轨模式下的培养理念式微;粗放发展下的成本意识淡薄。转向:拓展竞技意蕴边界的本质发展观念;树立多维衡量标准的新型金牌观念;搭建多元主体共创的人才培养观念;塑造理性投产的可持续效益观念。影响效应: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引领竞技体育发展新向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多元化治理新格局;提振市场主体活力,擢升产业协同发展能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凝聚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新型举国体制 竞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基本内涵、适用范围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洋 李哲 韩军徽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支撑和必然要求。其中,构建和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本文认为,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把握以下重点:在基本内涵上,理解新型举国体制的关键是同时抓住“举国”这个原内核和“新型”这个新内核,正确认识两个内核的关系;在适用范围上,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的前提是提出需求明确、仅靠市场竞争难以突破的战略科技任务,并注意适用范围的动态演化性;在构建思路上,要围绕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系统化思维推进相关改革,强化中央层面的决策指挥体系,完善技术攻关组织管理体系,建立适配新型举国体制的政策体系;在推进实施上,应根据事项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当前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下多元投资主体网络关联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翔 王宇琳 张明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任务的重大制度安排,厘清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多元投资主体关系对于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制...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是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命任务的重大制度安排,厘清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多元投资主体关系对于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创新基础上,归纳不同实践场景下多元投资主体的基本格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心性、核心边缘分析和密度分析手段,对多元投资主体的网络结构、网络中心度以及网络的整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能充分调动市场与社会力量,各投资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源等流动加快,各投资主体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在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 多元投资主体 关联模式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新型举国体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周文 李吉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284,共11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新型举国体制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创新形式,是新型生产关系的体现,二者共同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创新变革...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新型举国体制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创新形式,是新型生产关系的体现,二者共同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创新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资源配置、创新主体、支撑载体上的协同创新作用。因此,要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应从组织创新、研发创新、产业创新出发,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举国体制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阳 黄朝峰 胡天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 新型举国体制是传统举国体制在新时代的适应性转型,在国家竞争日益加剧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型举国体制成为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抓手。如何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尤其是在国家安全、军民融合等重大战略领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已成为当前亟需回答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深入分析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及创新要素基础上,从组织体系及实现机制两个层面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军民协同推进新冠疫苗研发的全景式回顾进行案例探索,揭示新冠疫苗研发的中国经验——以新型举国体制为制度优势,以定位“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前提,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军民融合的战略支撑作用,释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的中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军民科技协同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新冠疫苗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周文 李吉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6,共13页
新型举国体制是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制机制。目前学术界关于举国体制与新型举国体制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存在若干争议和认识误区,如:在制度属性上,认为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在适用场景上,存... 新型举国体制是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制机制。目前学术界关于举国体制与新型举国体制的认识仍然不够充分,存在若干争议和认识误区,如:在制度属性上,认为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所特有;在适用场景上,存在“泛化”或“窄化”举国体制的倾向;在体制特点上,未能区分举国体制在重大目标任务中与现行体制机制的不同。在澄清误区的基础上,从“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条件与“关键核心技术”的新任务三个角度阐释举国体制从“传统”到“新型”并推动科技发展的逻辑演进,进一步明确新型举国体制有效运行的关键着力点是重视政府的创新作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强化领导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三是完善创新体系,统筹开放创新和自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关键核心技术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举国体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4
19
作者 傅慧芳 游深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7,共11页
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彰显了我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统筹与协同攻关相统一的组织应变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协同的要素内聚力、战略谋划与高位推进相衔接的... 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彰显了我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统筹与协同攻关相统一的组织应变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协同的要素内聚力、战略谋划与高位推进相衔接的规划执行力是新型举国体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势所在。新型举国体制内蕴的独特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攻关模式助力技术革命性突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各类生产要素自主有序流动和高效配置,逐步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机制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与产业化水平,实现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有效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新质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举国体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瑞 戴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共9页
我国高科技企业受国外限制的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卡脖子”制约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 我国高科技企业受国外限制的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短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卡脖子”制约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征,很难单纯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举国体制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然而,传统科技举国体制也存在一些弊端和风险,新时代下应构建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框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统筹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和物质激励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关键核心技术 自主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