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的现代化跃升:边疆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向度
- 1
-
-
作者
廖林燕
-
机构
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3,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研究”(22JZD003),项目负责人:廖林燕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治理研究”(22JJD810002),项目负责人:周平。
-
文摘
新型主体性的塑造逻辑为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实现人的现代化跃升提供了重要理论视域。较之于西方从原子式的抽象存在物出发,使人的主体性异化为主客二分的“单向主体性”与二律背反的“抽象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则基于社会存在物属性,以“交互主体性”“类主体性”“人民主体性”逻辑开拓人的现代化新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疆治理现代化被置于以人的现代化为本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在新型主体性逻辑推动下,作为曾经的治理难点与战略短板,边疆悄然发生了跨越式巨变,最能直观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真正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之真实性与广泛性。其中,在人民主体性逻辑下边疆全过程人民民主进入全面发展快车道。在交互主体性逻辑下边疆各族人民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类主体性逻辑下边疆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持续增强,且与周边国家结成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既推动人的现代化深度跃升,即超越西方对“物的依赖”,而向真正平等、实质民主、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人心和善、社会和睦、生态和谐的全面发展阶段跃升,又致力每个人共享发展、每个民族共同发展与全人类共生发展,从而推动人的现代化广度跃升。
-
关键词
人的现代化
新型主体性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
Keywords
human modernization
new type of subjectivity
the modernization of frontier governance
Chinese modernization
-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