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区排土场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及入渗特征效应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政 王冬 +2 位作者 刘玉 朱元骏 武高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7,共9页
本研究以露天煤矿排土场新土体上建植的不同人工草地为对象,分析了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及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木和草灌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单-草种草地高,冰草+ ... 本研究以露天煤矿排土场新土体上建植的不同人工草地为对象,分析了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土壤水分及土壤入渗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灌木和草灌混播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比单-草种草地高,冰草+ 沙蒿和沙打旺+ 沙蒿草地地上生物量分别比单一种植冰草和沙打旺的草地高40.84%~47.88%和27.31% ~53.49%;不同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20~30cm 层土壤含水量花棒草地最高;不同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累加值呈负相关关系;草灌混播草地的平均土壤初始入渗速率比单一草种草地高44.2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区排土场新土体改良和植被恢复建设中应以草灌混播人工草地为主,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和入渗性能,利于植被生长的可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新土体改良 地上生物量 土壤水分 入渗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