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族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弗里德曼的古典范式到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仕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就目前而言,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范式仍然主导着中国当下的宗族研究,但有两点不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一是它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部分视角而非整体视角来看待中国宗族;二是它忽视了"结构的延续性"的问题,缺乏对宗族结构变迁... 就目前而言,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范式仍然主导着中国当下的宗族研究,但有两点不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一是它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部分视角而非整体视角来看待中国宗族;二是它忽视了"结构的延续性"的问题,缺乏对宗族结构变迁过程的关注,无法对当下中国宗族的复兴予以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宗族研究必须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的古典结构—功能范式,转向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一方面从人类学的整体观出发,采用整体性视角,将宗族视为一种带有层级性与中心性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对宗族结构体系进行一种长时段动态的结构—功能分析,并从"结构遗产"这一概念出发,将明清时期形成的宗族结构体系视为当下宗族复兴的"结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弗里德曼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结构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被引量:18
2
作者 陆霓 张继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象的实地考察,选取拖罗饼、笪桥黄瓜干、化橘红中药文化和吴川月饼等典型案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象的实地考察,选取拖罗饼、笪桥黄瓜干、化橘红中药文化和吴川月饼等典型案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不仅可以表现出新的功能,而且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新的结构,以一种新的结构-功能作用于现代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从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开始,通过企业化运作,逐步实现规模化,而且还可以在不同产业中以不同的形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拉长“非遗”项目的产业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结构—功能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源性动力 现代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