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宗族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弗里德曼的古典范式到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仕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就目前而言,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范式仍然主导着中国当下的宗族研究,但有两点不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一是它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部分视角而非整体视角来看待中国宗族;二是它忽视了"结构的延续性"的问题,缺乏对宗族结构变迁...
就目前而言,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范式仍然主导着中国当下的宗族研究,但有两点不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一是它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部分视角而非整体视角来看待中国宗族;二是它忽视了"结构的延续性"的问题,缺乏对宗族结构变迁过程的关注,无法对当下中国宗族的复兴予以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宗族研究必须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的古典结构—功能范式,转向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一方面从人类学的整体观出发,采用整体性视角,将宗族视为一种带有层级性与中心性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对宗族结构体系进行一种长时段动态的结构—功能分析,并从"结构遗产"这一概念出发,将明清时期形成的宗族结构体系视为当下宗族复兴的"结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弗里德曼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结构
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被引量:
18
2
作者
陆霓
张继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象的实地考察,选取拖罗饼、笪桥黄瓜干、化橘红中药文化和吴川月饼等典型案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象的实地考察,选取拖罗饼、笪桥黄瓜干、化橘红中药文化和吴川月饼等典型案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不仅可以表现出新的功能,而且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新的结构,以一种新的结构-功能作用于现代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从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开始,通过企业化运作,逐步实现规模化,而且还可以在不同产业中以不同的形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拉长“非遗”项目的产业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古典
“
结构—
功能论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源性动力
现代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宗族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弗里德曼的古典范式到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仕刚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008—2018)”(批准号:17ASH007)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批准号:18ZH011)之子课题“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阶段性成果。
文摘
就目前而言,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范式仍然主导着中国当下的宗族研究,但有两点不足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一是它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部分视角而非整体视角来看待中国宗族;二是它忽视了"结构的延续性"的问题,缺乏对宗族结构变迁过程的关注,无法对当下中国宗族的复兴予以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认为中国宗族研究必须走出弗里德曼宗族研究的古典结构—功能范式,转向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一方面从人类学的整体观出发,采用整体性视角,将宗族视为一种带有层级性与中心性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对宗族结构体系进行一种长时段动态的结构—功能分析,并从"结构遗产"这一概念出发,将明清时期形成的宗族结构体系视为当下宗族复兴的"结构遗产"。
关键词
宗族
弗里德曼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结构
遗产
Keywords
Lineage
Freedman
Neoclassical Structure Functionalism
Structural Heritage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被引量:
18
2
作者
陆霓
张继焦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编号:2019MZSCX002)。
文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广东省茂名、湛江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现象的实地考察,选取拖罗饼、笪桥黄瓜干、化橘红中药文化和吴川月饼等典型案例,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产业发展中不仅可以表现出新的功能,而且可能形成不同形式的新的结构,以一种新的结构-功能作用于现代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从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开始,通过企业化运作,逐步实现规模化,而且还可以在不同产业中以不同的形式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区域现代化产业集群,拉长“非遗”项目的产业链条。
关键词
新
古典
“
结构—
功能论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源性动力
现代产业
Keywords
Neoclassical Structural-functionalism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ndogenetic Drive
Modern Industry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宗族研究范式的转型:从弗里德曼的古典范式到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刘仕刚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陆霓
张继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