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贡献与缺失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公龙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41,共6页
冷战结束以来,面对理论解释上的困境,新古典现实主义者在继承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内核的同时,将国内政治因素引入现实主义范式中,结合结构层次分析、单元层次和个人层次分析,大胆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上述努力有助于... 冷战结束以来,面对理论解释上的困境,新古典现实主义者在继承古典现实主义理论内核的同时,将国内政治因素引入现实主义范式中,结合结构层次分析、单元层次和个人层次分析,大胆提出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新古典现实主义的上述努力有助于缓和现实主义内部的争论,弥补结构现实主义在政策分析问题上的不足,而且也为现实主义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增强了对外部理论批判的承受能力。但由于新古典现实主义借鉴了其他理论的分析变量,损害了现实主义理论的纯洁性。其对国内政治因素的过度强调,也失去了现实主义的简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贡献 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交政策理论建构的新发展——“新古典现实主义流派”评介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小松 《国际论坛》 2000年第4期45-49,共5页
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外交政策能否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争论 ,产生了诸如“内部政治说”、“攻势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等多种流派解释。这些流派对外交政策理论的构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偏重某些单一的... 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外交政策能否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争论 ,产生了诸如“内部政治说”、“攻势性现实主义”和“防御性现实主义”等多种流派解释。这些流派对外交政策理论的构想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由于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偏重某些单一的变量 ,因此在解释外交决策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名为“新古典现实主义”的流派对此主题的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对现实主义的“实力”原则提出挑战 ,认为“实力因素”在短期内不能决定一国的外交决策走向 ;二是作为对现实主义的修正 ,它提出了两个介入性变量 :决策者对实力的理解或感知 ( percep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政策理论 新古典现实主义 实力 决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以冷战后对朝鲜经济援助为例
3
作者 徐振伟 杨小龙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2年第8期30-39,共10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美国在国际体系和地区事务中始终享有超然地位与强力手段,但在东北亚地区秩序的维持上显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朝鲜的人道主义问题始终牵动地区稳定的神经,尤其关乎美国的全球战略能否在体系和地区层次得以实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美国在国际体系和地区事务中始终享有超然地位与强力手段,但在东北亚地区秩序的维持上显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朝鲜的人道主义问题始终牵动地区稳定的神经,尤其关乎美国的全球战略能否在体系和地区层次得以实现。本文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视角出发,考察冷战后美国对朝鲜人道主义援助的政策进程演变,通过理论来透视粮食与能源援助所蕴含的逻辑,并探讨体系因素和内在动因对援助行动的共同影响,及其所折射出美国巩固地区政治权力的灵活外交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现实主义 美国外交 援助政策 对朝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尝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灵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6,共4页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肯尼思.华尔兹所创立的结构现实主义俨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经典”,也激起了学界的热烈探讨。来自现实主义内部的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质疑,在让人们看到了未来国际关系理论多样化发展的一线希望的同时,也激发人们...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肯尼思.华尔兹所创立的结构现实主义俨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经典”,也激起了学界的热烈探讨。来自现实主义内部的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质疑,在让人们看到了未来国际关系理论多样化发展的一线希望的同时,也激发人们对结构现实主义的局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现实主义 新古典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战略自主与东南亚国家的对冲延续——基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菲 杨季宁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75,181,182,共26页
对冲是东南亚国家在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平衡风险与机遇的战略手段。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环境逐渐由包容性转向约束性,其对冲空间正在缩小。然而,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预设相悖,东南亚各国... 对冲是东南亚国家在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战略环境中平衡风险与机遇的战略手段。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中美竞争的加剧,东南亚国家的战略环境逐渐由包容性转向约束性,其对冲空间正在缩小。然而,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预设相悖,东南亚各国在应对体系压力时的战略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从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来看,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对冲延续因果机制需将战略环境和国内政治特性相结合。通过比较分析菲律宾、越南和印尼这三个国家的国内政治特性和对冲战略的变化轨迹,可以验证:在国内政治层面,集体记忆和战略自主两个变量决定了东南亚国家对外来威胁的预期和对冲能力。这些国家对于中、美的威胁预期是否对称是它们采取对冲战略的直接动因,而对冲能力的强弱则支持或阻碍了对冲在实践层面的延续。研究提供的解释框架有助于中国更准确地研判东南亚国家的战略动向,推动双方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对冲战略 新古典现实主义 集体记忆 战略自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两难与多重平衡:美国阿富汗政策调整的逻辑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晓 潘子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36-47,共12页
任何大国在边缘地区长期干预后都会陷入“威望透支”和“资源透支”的战略两难。体系层次、单元层次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解释均无法回答大国为克服战略两难所作的政策调整。依据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最新进展,探索构建了包含体系和单元层... 任何大国在边缘地区长期干预后都会陷入“威望透支”和“资源透支”的战略两难。体系层次、单元层次和国际政治心理学的解释均无法回答大国为克服战略两难所作的政策调整。依据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最新进展,探索构建了包含体系和单元层次的理论模型,有效阐明了美国在阿富汗过度扩张后的政策调整趋势。弱对抗的地区权力体系以及体系所传递的威胁与机遇不足,作为自变量塑造了美国战略收缩的基本态势,拜登政府的执政风格以及战略偏好作为中介变量加强了体系刺激。由此,美国阿富汗政策从军事平衡走向多重平衡:以全面撤军为基础,灵活采取“接触+引导”的对塔利班政策,塑造“和斗兼济”的地区大国政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的战略两难。然而,美国对权力政治工具的过度运用,给阿富汗政治重建进程及地区局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阿富汗政策 战略两难 多重平衡 新古典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联盟的几种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联 盟 是 国 际 关 系 中 的 一 种 普 遍 现 象 ,新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新 自 由 制 度 主 义 理 论 和 新 古 典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对联 盟 的 形 成 及 存 续 有 着 不 同 的 解 释 。 新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认 为 ,联 盟 是 因 ... 联 盟 是 国 际 关 系 中 的 一 种 普 遍 现 象 ,新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新 自 由 制 度 主 义 理 论 和 新 古 典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对联 盟 的 形 成 及 存 续 有 着 不 同 的 解 释 。 新 现 实 主 义 理 论 认 为 ,联 盟 是 因 外 界 的 威 胁 而 产 生 的 ,联 盟 现 象 是 暂 时的 ,联 盟 在 受 到 重 大 冲 击 时 是 易 变 的 ;新 自 由 制 度 主 义 则 认 为 ,国 家 之 间 是 可 以 形 成 合 作 状 态 的 ,并 且 由 于 联 盟 所 带来 的 好 处 ,它 应 该 是 十 分 长 久 的 ;新 古 典 现 实 主 义 分 别 从 体 系 层 面 及 国 家 个 体 行 为 特 性 的 角 度 对 联 盟 进 行 研究 ,它 承 认 国 际 政 治 中 的 冲 突 与 紧 张 ,认 为 联 盟 的 形 成 由 国 家 的 外 界 及 内 部 原 因 共 同 构 成 ,并 且 认 为 联 盟 在 一 定 的条 件 下 是 可 以 长 时 间 维 持 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盟 现实主义 自由制度主义 新古典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海复合型国家战略转型的动力机制——兼论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8
8
作者 秦立志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将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与地缘政治相结合,分析陆海复合型国家从陆权到海权转型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主要由体系结构和单元、次单元要素构成。体系结构涉及地缘格局、地理互动和攻防平衡三部分,它们共同形成国家所面临的包容性/... 本文将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框架与地缘政治相结合,分析陆海复合型国家从陆权到海权转型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主要由体系结构和单元、次单元要素构成。体系结构涉及地缘格局、地理互动和攻防平衡三部分,它们共同形成国家所面临的包容性/约束性战略环境;单元和次单元层面涵盖战略学说、崛起路径、国内汲取资源和动员能力、国内经济转型四要素,它们分别影响国家战略决策的认知、决策制定和执行。外部战略环境作为自变量,需要通过国家战略决策层面这一中介变量的过滤,才能对战略转型发挥作用,且自变量与中介变量的作用大小通常成反比。中国从陆权到海权转型的历史背景、战略环境、崛起路径、战略学说、资源汲取和动员能力等方面具有时代的特殊性。中国最佳的转型路径应是陆主海从、防御性模式,兼顾"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避免陷入大国崛起和战略转型的过度扩张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复合型国家 新古典现实主义 战略转型 海权 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