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晋大祥 谢炜星 +3 位作者 梁德 江晓兵 庄洪 张顺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150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未出现新发骨折,为A组;另外22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为B组。观...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7月1日~2009年6月30日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强化术治疗150例患者。其中128例患者未出现新发骨折,为A组;另外22例患者出现新发骨折,为B组。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术前已存在的骨折椎体个数、椎体强化术治疗的椎体个数、已有骨折的部位、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平均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强化术的方式(PVP或PKP)、骨水泥渗漏、新发骨折的部位、新发骨折间期。结果:全部150例患者经至少12个月的随访,出现新发骨折的患者其术前存在的平均骨折椎体个数及平均强化的椎体个数较多(P<0.05)。而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折椎体的严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行PVP治疗的患者新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行PKP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存在的椎体骨折个数及平均强化椎体个数是术后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与PVP相比,PKP术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术 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