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华日报》青年抗战动员及影响研究
1
作者 户可英 胡万钦 《传媒论坛》 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在短时间内便占据了中国沿海多个重要城镇,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为了加强抗战动员,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办报刊。《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机关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担负...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日本在短时间内便占据了中国沿海多个重要城镇,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为了加强抗战动员,中国共产党积极创办报刊。《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机关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激励广大青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重大责任。从思想引领到实践推动,《新华日报》从多方面对广大青年进行抗战动员。青年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抗日队伍不断壮大,抗战业绩不断提升,进而扭转了不利战局,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青年责任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战争时期《新华日报》(太岳版)的民众动员
2
作者 黄倩荣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民众动员无论在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报纸的刊印发行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革命和发动群众的重要手段。解放战争时期,由太岳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中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民众了... 民众动员无论在战争岁月还是和平年代都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报纸的刊印发行是中国共产党组织革命和发动群众的重要手段。解放战争时期,由太岳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太岳版)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中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民众了解国内战况和国际时事的途径与传播斗争经验的喉舌。它持续报道太岳区各界反特反内战相关座谈会,使民众意识到非奋起反抗无以求生存;跟进各地反奸清债斗争进程,从经济层面动员群众;通过社论引导民众讨论时事,报道立功竞赛,宣传优抗工作,掀起民众参军热潮。《新华日报》(太岳版)为太岳区的全面解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民众动员方面产生了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太岳版) 解放战争 民众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8年至1941年的《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
3
作者 林涌 《天工》 2024年第33期75-77,共3页
探讨了1938年至1941年间,《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这一时期,黑白木刻版画成为《新华日报》的重要配图元素,激励了全民族的抗战斗志。四川逐渐成为大后方文化艺术中心,版画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主题和民众生活... 探讨了1938年至1941年间,《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这一时期,黑白木刻版画成为《新华日报》的重要配图元素,激励了全民族的抗战斗志。四川逐渐成为大后方文化艺术中心,版画家创作了大量反映抗战主题和民众生活的木刻作品。两者之间的互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新华日报》为四川版画提供展示平台、版画家参与报纸美术编辑工作以及两地版画家的交流与合作等。《新华日报》副刊也推动了四川版画的发展。《新华日报》与四川版画共同为抗战宣传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四川版画 新兴木刻运动 木刻阵线 黑白木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办报路线 ——重庆《新华日报》对《解放日报》改版的响应及其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龙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4期12-19,共8页
作为"不民主环境"下创办的"民主报纸",重庆《新华日报》充分利用在国统区"公开工作"的"合法条件",以"灵活变通"的坚忍举措应对国民党当局的种种压迫,较好实现了"坚守阵地"... 作为"不民主环境"下创办的"民主报纸",重庆《新华日报》充分利用在国统区"公开工作"的"合法条件",以"灵活变通"的坚忍举措应对国民党当局的种种压迫,较好实现了"坚守阵地"和"增强党性"的动态平衡,充分发挥了扩大中共"政治宣传和政治影响"的独特作用.基于此,在中共指令党报普遍进行改版的背景下,《新华日报》在舆论上积极响应,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央关于改版的决定;行动上以战斗性和群众性诠释党性,"倾听各党友人,各界先进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以"群众办报"自下而上推动报纸改版,选择性接受《解放日报》的改版经验,得到了中央的体察与默许,但也造成其办报经验被视作"支流"未被整体接受,而是在"缺乏全国性办报经验"的情况下选择性采用.然而,《新华日报》对于"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办报路线的探索,为改革开放后中共报刊在坚持政治性的前提下兼顾新闻性与经济性、不断取得突破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重庆《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 党报改版 办报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的鲁迅纪念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学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68,共9页
鲁迅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逝世了,但是他留下的思想文化资源却是异常宝贵和丰富的,因此在鲁迅逝世之后,人们在各个地区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位绝世的伟人。作为中共出版于国统区的唯一一张党报,《新华日报》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到鲁... 鲁迅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逝世了,但是他留下的思想文化资源却是异常宝贵和丰富的,因此在鲁迅逝世之后,人们在各个地区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位绝世的伟人。作为中共出版于国统区的唯一一张党报,《新华日报》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到鲁迅纪念活动之中。《新华日报》自身性质和所处环境的特殊使其鲁迅纪念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纪念活动 鲁迅 思想文化资源 全面抗战 自身性质 国统区 逝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看抗战时期的郭沫若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永祥 陶月初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1期41-49,共9页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华日报》从1938年1月11日创刊起,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止的九年一个月零十八天期间,以及与此同一时期的《群众》周刊上,先后刊登郭沫若各种稿件302篇(包括政论、杂感、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日记97节、书信、...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华日报》从1938年1月11日创刊起,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止的九年一个月零十八天期间,以及与此同一时期的《群众》周刊上,先后刊登郭沫若各种稿件302篇(包括政论、杂感、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日记97节、书信、题词、访向记和学术论文等)。一个作者坚持不懈地为一家报纸和一个期刊提供这么多作品,不要说在《新华日报》馆外的作者中难找到,就是报馆内部也不多见。从而可以看出,郭沫若与《新华日报》、《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第三厅 学术论文 战争初期 抗战文化 文化工作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 潘公展 棠棣之花 十八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与《新华日报》 被引量:1
7
作者 向纯武 《郭沫若学刊》 1989年第3期63-68,53,共7页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文化巨匠,同时也是卓越的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他被抗战烽火从日本召回到祖国的怀抱以后,就以火与剑一般的情怀,忘我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在上海,他是文化救亡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武汉和重庆,他...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文化巨匠,同时也是卓越的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他被抗战烽火从日本召回到祖国的怀抱以后,就以火与剑一般的情怀,忘我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在上海,他是文化救亡运动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武汉和重庆,他先后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名义,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负责主管“全国的抗战宣传工作,统一指挥全国抗战的宣传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政治部第三厅 抗日救国 文化工作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 抗战文化 宣传组织 新华日报 宣传家 国际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与王明的错误
8
作者 贺金浦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8-22,共5页
1938年1月11日到1938年10月25日,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出版发行《新华日报》(以下简称《新》)达9个多月.武汉时期的《新》,正处在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发生的时间.由于王明当时担任《新》的董事长,是《新》的顶头上司,因此,在讨论和... 1938年1月11日到1938年10月25日,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出版发行《新华日报》(以下简称《新》)达9个多月.武汉时期的《新》,正处在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发生的时间.由于王明当时担任《新》的董事长,是《新》的顶头上司,因此,在讨论和评价《新》的历史功绩时,存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新》与王明的错误之间的关系.王明的错误与影响《新华日报》的历史条件无庸讳言,抗战初期王明右倾错误给《新》带来了干扰和影响,使《新》在创刊的一段时间(1938年1月—5月)宣传和刊载了王明的一些错误观点和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抗战初期 国民党统治区 武汉保卫战 抗日游击战争 最后胜利 台儿庄大捷 中日战争 深入敌后 第二次国共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新华日报》代论
9
作者 廖永祥 《郭沫若学刊》 1998年第4期79-82,85,共5页
关键词 郭沫若 新华日报 周恩来 鲁迅 历史意义 文化运动 文化战线 国统区 毛泽东 进步文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郭沫若与《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的资料
10
作者 廖永祥 陶月初 《郭沫若学刊》 1990年第3期65-73,共9页
1938年 1月14日,《新华日报》刊郭沫若为本报创刊题词:“发动全民的力量,从铁血之中建立新的中国。”题词是郭氏1月9日自广州抵武汉的当天写的。 1月16日,《新华日报》刊1月13日本报记者杨慧琳采访郭沫若的《访问记》,并刊载了郭氏在接... 1938年 1月14日,《新华日报》刊郭沫若为本报创刊题词:“发动全民的力量,从铁血之中建立新的中国。”题词是郭氏1月9日自广州抵武汉的当天写的。 1月16日,《新华日报》刊1月13日本报记者杨慧琳采访郭沫若的《访问记》,并刊载了郭氏在接见时的题词;“恢复十年前的精神保卫大武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文化工作委员会 学术论文 访问记 中美文化协会 抗战形势 对敌广播 抗战文化 广播演说 王世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迎来老印刷机,将“重现”1938年创刊号
11
作者 《广东印刷》 2021年第5期69-70,共2页
锈迹斑斑的老印刷机,大大的飞轮,履带转动间,一份份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号头版随之刊印出来。2021年6月2日,一台解放前的老印刷机运抵新华日报报史馆,并将向公众展示,届时大家将有机会亲手印刷一张《新华日报》1938年的创刊号... 锈迹斑斑的老印刷机,大大的飞轮,履带转动间,一份份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创刊号头版随之刊印出来。2021年6月2日,一台解放前的老印刷机运抵新华日报报史馆,并将向公众展示,届时大家将有机会亲手印刷一张《新华日报》1938年的创刊号。1.老印刷机重印新华日报创刊号据悉,这台修复的老印刷机来自青岛的“时光印记”印刷博物馆,该馆也是全国唯一私人收藏的印刷博物馆。馆长阮同民告诉记者,这台解放前的老印刷机,与新华日报早期在武汉和重庆用的是同一类型,重约1.2t,有个大飞轮,飞轮的作用是一旦停电,工人可以通过手摇来进行印刷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私人收藏 印刷出版 锈迹斑斑 印刷博物馆 印刷机 创刊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十年代《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三次论战述评 被引量:2
12
作者 穆欣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2-49,共8页
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 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这个时候,为逼迫国民党投降,日军约10万人于5月初进攻黄河以北位于晋南、豫北的中条山地区。这一地区集结有国民党军15万多人。这些国民党军原以反共为主要任务,对日军缺乏作战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大部分采取避战方针。因此,虽然八路军主动出击,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作了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仍然全线溃败,不到20天损失兵力7万余人,丧失了中条山及附近边区的大片国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新华日报 国民党军队 蒋介石 三次论战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中条山地区 八路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报人群体对马列著作的翻译与宣传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书颜 张雪梅 魏新丽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4-26,共3页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马列主义的翻译和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其报人群体在翻译和宣传马列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争... 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马列主义的翻译和宣传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其报人群体在翻译和宣传马列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后马列著作的翻译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新华日报 报人群体 马列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新闻报道中的郭沫若形象
14
作者 张映竹 张建锋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新华日报》对郭沫若在政治、社会、文化、文学、社交和出访等方面的活动,给予了及时报道和舆论配合,形成了郭沫若的媒体形象,主要体现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社会活动家、战时文坛主将和抗战文化宣传的主政者等形象。《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对郭沫若在政治、社会、文化、文学、社交和出访等方面的活动,给予了及时报道和舆论配合,形成了郭沫若的媒体形象,主要体现为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社会活动家、战时文坛主将和抗战文化宣传的主政者等形象。《新华日报》新闻报道展现、传播出来的郭沫若形象需要深入探讨,或许郭沫若的媒体形象研究可以成为郭沫若研究的一个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新闻报道 郭沫若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与《甲申三百年祭》 被引量:2
15
作者 廖永祥 《郭沫若学刊》 1994年第2期5-7,共3页
《新华日报》与《甲申三百年祭》廖永祥文章的震力,掀起波澜,对于《新华日报》来说,是累见不鲜的事;然而报纸刊登的一篇文章,经历了半个世纪,它的震波仍强烈地引起各方的共鸣,这恐怕就只有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了。最近,... 《新华日报》与《甲申三百年祭》廖永祥文章的震力,掀起波澜,对于《新华日报》来说,是累见不鲜的事;然而报纸刊登的一篇文章,经历了半个世纪,它的震波仍强烈地引起各方的共鸣,这恐怕就只有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了。最近,报界刊登了不少纪念这篇文章发表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 新华日报 报纸刊登 廖永祥 蒋介石集团 整风文献 军事进攻 亡国之君 抗战初期 中国之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华日报》的抗战图像动员
16
作者 王萍 《传媒论坛》 2023年第23期14-17,共4页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中心主办的全国性机关报,承担了抗日战争动员与宣传的重要责任。为动员最广大的群众,在周恩来的领导与支持下,《新华日报》利用新闻漫画、木刻、摄影三种形式所形成的强大图像动员力,...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中心主办的全国性机关报,承担了抗日战争动员与宣传的重要责任。为动员最广大的群众,在周恩来的领导与支持下,《新华日报》利用新闻漫画、木刻、摄影三种形式所形成的强大图像动员力,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抗日动员,激扬起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良好的宣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新华日报 图像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新印务基地落成
17
《印刷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南京市 印务基地 印刷产业 支柱产业 集约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38-1941年美国政府的援华活动——以《新华日报》为视角
18
作者 王梦倩 《榆林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96-100,共5页
以《新华日报》为视角,对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官方对华援助的情况进行分析。从报纸报道的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美国援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8-1940年美国政府从道义援助走向经济援助;第二阶段是1941... 以《新华日报》为视角,对1938年《新华日报》创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官方对华援助的情况进行分析。从报纸报道的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美国援华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38-1940年美国政府从道义援助走向经济援助;第二阶段是1941年《租借法案》的通过。尽管这一时期美国援华出于维护自身利益,但却对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提升中国人民打败日本的信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全面抗战初期美国政府援华活动,使我们对于中美在二战同盟关系的形成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美国政府 援华活动 借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初期《新华日报》统战宣传策略分析
19
作者 颜春龙 马奕辰 《新闻论坛》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作为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一份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担负着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艰巨责任,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承前启后的抗日战争防御阶段,面对日军大规模进犯和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的困境,《新华... 作为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一份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担负着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艰巨责任,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承前启后的抗日战争防御阶段,面对日军大规模进犯和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的困境,《新华日报》高扬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团结各方力量积极抗战,稳定国内民心。结合此阶段的局势剧烈变动,《新华日报》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统战宣传策略,多次详细介绍统战理念,并刊登国共两党领导人文章,借助节日仪式感联系多方力量加入统战,深入报道国军正面战场局势,形成了全面抗战初期的宝贵宣传经验。值此二十大召开、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关键之际,这对于今日的统战宣传工作亦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日报 统一战线 宣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版画与报刊研究——以《新华日报》为例
20
作者 林涌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1期26-29,共4页
版画是一种拥有丰富媒介材料和绘制手段的艺术,不同版种所呈现的画面风格迥异。在战争年代,黑白木刻版画所独有的画面语言以及绘制手段恰是它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得到良好发展的必要因素,除此之外,战时新闻行业的发展也是黑白木刻版画逐... 版画是一种拥有丰富媒介材料和绘制手段的艺术,不同版种所呈现的画面风格迥异。在战争年代,黑白木刻版画所独有的画面语言以及绘制手段恰是它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得到良好发展的必要因素,除此之外,战时新闻行业的发展也是黑白木刻版画逐渐成长壮大的条件之一。中国现代版画创作的历史自新兴木刻运动开始。从上海开始,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力向全国蔓延,地方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版画风格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画创作 黑白木刻版画 媒介材料 新兴木刻运动 新华日报 画面语言 风格流派 抗日战争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