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话语·经验:主体性缺席的新加坡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如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35,共8页
21世纪以来,有关东南亚各国的电影研究日趋兴盛。因本土电影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电影研究环境的变化,新加坡电影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拆分了三个向度的路径,即对电影中“文化”“话语”和“经验”的关注。同时,对华人文化、国族建构、华... 21世纪以来,有关东南亚各国的电影研究日趋兴盛。因本土电影的不断发展和世界电影研究环境的变化,新加坡电影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拆分了三个向度的路径,即对电影中“文化”“话语”和“经验”的关注。同时,对华人文化、国族建构、华语语系等文化研究课题的过度放大,导致新加坡电影研究在中西话语争锋的背景以及追逐国际视野的功利性目的的道路上陷入工具性意义的窠臼,因而造就其作为艺术本体的主体性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电影 华语电影 主体性 国族性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对新加坡电影发展的影响及趋势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强 黎珏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16,共2页
新加坡政治文化是儒家政治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文化的混合体,可归为威权主义。威权主义对新加坡电影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使新加坡电影业得到复苏并有所发展),也有消极影响(电影审查过于严苛,电影题材受到限制,部分电影不能在影院公映,电影... 新加坡政治文化是儒家政治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文化的混合体,可归为威权主义。威权主义对新加坡电影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使新加坡电影业得到复苏并有所发展),也有消极影响(电影审查过于严苛,电影题材受到限制,部分电影不能在影院公映,电影从业人员的创造力、活力和自由受到束缚,并依赖政府)。随着时代变迁,新加坡政治文化将由威权主义向现代民主政治文化转型,新加坡电影业的发展环境将变得宽松,新加坡电影业将日益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新加坡电影 影响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爸妈不在家》:新加坡电影的新拓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鲁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6-48,共3页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最近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不仅提升了新加坡电影的国际知名度,更是对新加坡本土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爸妈不在家》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叙述,反映了家庭生活中亲情的缺失、社会上人与人关... 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最近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不仅提升了新加坡电影的国际知名度,更是对新加坡本土电影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爸妈不在家》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生活的叙述,反映了家庭生活中亲情的缺失、社会上人与人关系的冷淡和疏远、敏感而又复杂的外籍劳工问题以及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焦虑。本片更是在编、导、演上都获了奖,得到了极大的肯定。本文将具体阐述《爸妈不在家》的成功原因以及对新加坡本土电影以及华语电影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电影 《爸妈不在家》 拓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与想象:新加坡电影的本土性和空间生产
4
作者 林如隆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4-109,共6页
在新加坡电影中,本土性是长盛不衰的关键词,并由此衍生出民族性和国际性两种电影类型。但既往电影都有一种将新加坡空间同质化的迹象,即充分强调本土原乡与城市互为镜像的空间景象,而新加坡空间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异质性则在某种程度上... 在新加坡电影中,本土性是长盛不衰的关键词,并由此衍生出民族性和国际性两种电影类型。但既往电影都有一种将新加坡空间同质化的迹象,即充分强调本土原乡与城市互为镜像的空间景象,而新加坡空间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异质性则在某种程度上遭到忽略。近年少数异托邦式电影的出现则逐渐弥合新加坡空间的裂缝。借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对新加坡电影的本土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探讨新加坡电影如何在创作上突破本土性的边界,发挥多元文化想象的地域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电影 本土性 空间生产 镜像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离·对抗·融合:新加坡新电影国族身份的文化建构
5
作者 赵小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3,共9页
在全球化跨国文化语境中,新加坡新电影不断探索和型构国族身份的表达策略。在考察新加坡文化土壤和新加坡电影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民族主义的视角,结合新加坡新电影的电影导演及其代表性作品,探索电影对国族身份的建构路径与文化策... 在全球化跨国文化语境中,新加坡新电影不断探索和型构国族身份的表达策略。在考察新加坡文化土壤和新加坡电影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民族主义的视角,结合新加坡新电影的电影导演及其代表性作品,探索电影对国族身份的建构路径与文化策略,发现新加坡新电影在诠释国族身份时具有文化对抗性的艺术特点,在叙事维度侧重表现文化主体身份的寻觅过程。新加坡新电影通过文化融合的策略,在叙事空间、伦理呈现和语言细节等方面融合国族文化身份的影像表达,从而建构当代新加坡的国人形象。通过影视化处理与艺术化表现等文化策略,新加坡新电影不仅体现了新加坡融合多元文化的历史记忆、社会情境和文化现象,而且促进了移民国家的国人对自身国族身份的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电影 国族身份 建构路径 文化策略 文化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智强电影作品的伦理叙事与文化认同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泽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2-55,共4页
电影作品的创作核心是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的艺术构建,本质上反映着伦理叙事问题。每一个人物都是承担伦理内涵的直接节点,而主角遭遇的矛盾冲突往往也是电影最想要表达的伦理观。新加坡导演梁智强作为东南亚电影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作... 电影作品的创作核心是人物形象和情节冲突的艺术构建,本质上反映着伦理叙事问题。每一个人物都是承担伦理内涵的直接节点,而主角遭遇的矛盾冲突往往也是电影最想要表达的伦理观。新加坡导演梁智强作为东南亚电影行业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已成为新加坡文化的一个典型表征。新加坡电影协会主席陈继贤评价道:“他的电影可能是商业的,但它们是新加坡文化的代表。在发展电影业中,我们想开发一些明显新加坡的东西——而智强的影片正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节冲突 电影作品 新加坡电影 东南亚电影 伦理叙事 文化认同 艺术构建 伦理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爸妈不在家》的艺术特色
7
作者 李文强 徐沛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打败呼声最高的《一代宗师》与《郊游》,勇夺最佳影片。相比《一代宗师》的功夫片情怀和《郊游》的边缘化色彩,《爸妈不在家》更具人文气息。影片没有宏大的主题铺陈... 在第5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一部名不见经传的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打败呼声最高的《一代宗师》与《郊游》,勇夺最佳影片。相比《一代宗师》的功夫片情怀和《郊游》的边缘化色彩,《爸妈不在家》更具人文气息。影片没有宏大的主题铺陈,没有炫目的数字特技,有的只是简洁明亮的画面风格、极度自然的脉脉温情和对传统伦理精神的倡导,细腻和真诚的人伦情怀打动了金马奖的评委。影片也赢得李安的高度评价:"《爸妈不在家》胜在清新、不做作、很纯、很感人,是大师没法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电影 《爸妈不在家》 艺术特色 清新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