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现状研究——互助县调查个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宝乐日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等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三者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互助县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 本文通过分析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等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和家长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三者使用土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的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互助县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的使用现状。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的角度提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有利于满足土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加强土族语言及新创文字的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族语言 新创文字 学校教育 互助县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态度与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前景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金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少数民族新创文字从创制之初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存在不少问题。时至今日,关于要不要推广新创文字,在多大程度上推广新创文字,人们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对新创文字的争论引发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态度乃至于民族... 少数民族新创文字从创制之初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果,也存在不少问题。时至今日,关于要不要推广新创文字,在多大程度上推广新创文字,人们在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对新创文字的争论引发了对少数民族语言态度乃至于民族语言文化的若干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创文字 语言态度 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变迁中新创文字的不可替换性意义分析——以哈尼、傈僳和纳西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效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9-22,共4页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新创... 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是在20世纪50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制定并实施的,曾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和作用,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有些功能逐渐被其他文字符号或其他文化形式所替换,但有些功能仍具有不可替换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创文字 文化变迁 文字符号 替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评述——以相关文献研究为线索
4
作者 海路 李芳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1-36,共6页
从《侗文方案》的制订、侗族新创文字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两方面对侗族新创文字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侗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对今后更好地开展侗族新创文字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新创文字 侗文 应用研究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西族新创文字研究综述
5
作者 马效义 朱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7-102,共6页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纳西族新创文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述,总结了纳西族新创文字自1957年创制至今历经半个世纪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纳西族新创文字已有研究成果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纳西族语言文字使用调查与研究成果;二是纳西拼音... 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纳西族新创文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概述,总结了纳西族新创文字自1957年创制至今历经半个世纪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纳西族新创文字已有研究成果分为两类,一是有关纳西族语言文字使用调查与研究成果;二是纳西拼音文字的相关文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新创文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新老文字选择——以傈僳族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效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33-138,共6页
傈僳族新创文字自1957年创制以来,至今历经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选用何种文字作为傈僳族的通用民族文字,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争论的焦点,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是从文字使用的现状调查来看,老傈僳文的使用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傈僳族新创文字 老傈僳文 使用比较分析 新老文字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